大家都知道,國民黨軍有「五大王牌軍」之稱,包括新一軍、第五軍、新六軍、第十八軍、第七十四軍。其實,抗戰時期還有一支軍隊,無論是實力還是戰功,都不在「五大王牌軍」之下,就是第十軍,號稱「泰山軍」。第十軍的軍長,名叫李玉堂。
李玉堂1899年出生於山東廣饒縣,處於其亂世,早早抱著軍隊保國的信念長大,轉戰嚴錫山部隊。但是閻錫山的部隊仍然屬於軍閥,作風讓李玉堂非常失望,正好聽到孫中山老師在廣州設立黃埔軍校的消息,毅然離開山西,離開千裡南下,進入黃埔軍校第一號。畢業後,蔣介石非常重視李玉堂,李玉堂也一直晉升,抗戰爆發時已晉升為第八軍軍長。
1939年,李玉堂律部在江西武陵阻止日軍,這場戰鬥非常重要,如果失敗,日軍將突破武寧防線,直接佔領武寧。熟知結果的李玉堂咬牙帶著部隊浴血奮戰,最終戰勝了日軍,取得了難得的勝利。
李玉堂和這支部隊的官兵大部分是山東人,所以這支部隊也被稱為「泰山軍」。李玉堂最輝煌的戰役要數參加第三次長沙會戰。當時第八軍已整編為第十軍,李玉堂繼續擔任軍長,律部發揮中國人的威風,驚動一戰天下,共獲得三頁《飛虎記》,獲得當時五大王敗軍都沒有的榮譽。
戰爭結束後,美國羅斯福總統表示:「聯軍的勝利全是羅華軍的長沙大捷。」英國的媒體也這樣寫道。「在這片遠東烏雲密布的時候,只有長沙上空的雲確實耀眼。」但是抗戰勝利後,李玉堂得罪了一些人,被剝奪了權力,後來在與我軍的戰鬥中被俘。但是李玉堂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後來作為普通士兵偷偷溜了出來。以這段被俘的經歷,一些他犯了罪的人出來陷害他,蔣介石也認為他可疑,所以把他關進監獄。
在監獄裡,李玉堂受到酷刑,經過數天的審問和搜查,國民黨仍然沒有找到李玉堂叛亂的證據。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李玉堂的妻子不忍心讓他受苦,所以一開始就投降的是她自己,李玉堂對這件事毫不知情。蔣介石不知道這件事的原委,只是單純地認為李玉堂造反了,最終決定殺了李玉堂。
李玉堂也很了解蔣介石的為人,知道自己逃不了災難,所以在監獄裡寫了遺書。大體上說:「這件事與我無關,但總統已經下達命令,我也不會起訴。我只希望我死後大家心裡都有正義。我到底做了什麼對不起國家的事,你們很清楚,但國家卻這樣對不起我。我不甘心一輩子功虧一簣,就這樣死了。如果戰爭結束,請把我埋在徐州的運用山下。」最後,李玉堂說:「一生為國,如此下場,心有不甘耳!」寫道。
李玉堂死後,蔣介石還沒有放過他,竟然提出大的「數字」字,用來警告別人。但是,蔣介石越來越覺得事情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於是派自己的心腹去徹底調查這件事,現在才知道事情的原委,知道委屈了李玉堂,不禁惋惜不已。後來,蔣介石經常談論李宇堂的名字,有一天,巡邏中的蔣介石,因為觸景生情,想起李宇堂,竟哭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