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的自己,用一盆黃豆做出的「年味」,好像回到了家鄉
文/湘湘的廚房
今年過年又不回家了,一方面是一票難求,還有就是家裡的孩子太小,也擔心他不適應溫差的變化。
雖然不能回去,但是對家鄉人、景和美食,也是很想念。記得我們小時候過年,在農村,特別有年味。早早地就開始做準備工作了,宰豬、放幹水塘的水撈魚(俗稱光塘)、烤米酒、做餈粑,做豆腐。這些準備,不僅是準備過年期間的美食,也是一種儀式,一種傳承。
現在總覺得年味沒有小時候那麼濃了,有些家庭,也許就是家人,一起去餐廳吃個年夜飯,回家搓搓麻將,打打撲克,「年」就過了。這也許是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美食,平常就能吃掉,不用集中像過去那樣,在過年期間集中準備了吧。反正,現在的我,更懷念小時候的「年」,為了過春節,一家人前後忙碌,其樂融融的時光了。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做豆腐,炸豆腐的美食,這也是老家農村,會準備的一種美食,不過家裡做豆腐,一次起碼也是做20斤黃豆。
【年味之豆腐】
所需食材:幹黃豆500g,鹽滷8g,清水3L。
所需工具:破壁機,豆腐模具,細紗布。
具體製作步驟:
1、準備500g幹黃豆,先清洗幾遍,把看著不順眼的豆子挑出來,多加一些清水,泡發一晚上。只有充分泡發的豆子,出漿率才會更高。
2、加入1/3的黃豆,再加入1L的清水,開啟破壁機的果汁功能,總之,磨出來的豆漿要是生的,不需要加熱。依次把所有豆子都磨好。
3、再把豆漿倒在紗布裡,先放在那裡,豆漿會自己流下去大部分,剩下的就用水擠一擠,過濾出豆渣。
4、豆漿全部過濾好之後,開始煮豆漿,開中小火,時常攪拌,免得糊鍋了。豆漿會有假沸的現象,看著開鍋之後,還要再煮5分鐘左右。
5、煮開的豆漿晾涼到80度左右就可以點滷,大概就是開蓋,晾四五分鐘,就到了合適的溫度。這時可以來準備滷水,8g鹽滷,用50g的涼水化開。點滷之前,先把上面的那層豆皮挑出來,用一個小勺子,慢慢地把鹽滷倒進豆漿裡,邊倒邊順著一個方向攪拌豆漿,看到豆漿裡出現絮狀或者豆腐腦狀的豆腐腦時,就不要再點滷了。
6、我們蓋上鍋蓋,把豆腐腦靜置10分鐘。這時,可以把紗布浸溼,鋪在模具裡,再把豆腐腦倒進模具裡,最上面用紗布包好,並按壓上重物,10分鐘到20分鐘的時間,豆腐就壓好了,喜歡嫩一點的豆腐,就縮短壓制的時間。
做好的豆腐,可以直接吃了。很熱乎,豆香味特別濃鬱。
#年夜飯必吃的一道菜#老家一次做的豆腐比較多,所以會油炸好,保存起來更方便。而且味道也很好。一般大家都直接炸了,但我看網上有分享的,說把豆腐先切片之後,放到鍋裡蒸10分鐘,可以豆腐更加密實,而且更加很省油。兩種方法都可以的。
以上是湘湘分享給大家的「豆腐製作很複雜?手把手教您,比例方法詳細講解,比買的還要香」。以上圖文均是「湘湘的廚房」原創。小編是一個熱愛美食,熱愛生活的寶媽,不過廚藝有限,也希望和大家多交流。所以,如果您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分享!您的分享,點讚,轉發和留言都是對我的鼓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