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記憶——爺爺王振寬親歷的抗美援朝往事

2020-12-16 赤城融媒

王 驪 珠

10月24日,我在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州留學的一個普通的晨曦,但今天又是個特別的日子,是遠在祖國家鄉張家口的爺爺95歲生日。

手機熟悉的鈴聲響起,是我最惦記的爺爺撥過來的。接通視頻,爺爺滿臉興奮地說:「孫女,爺爺從張家口坐高鐵來北京了。時代變化可真大啊!」一路上,爺爺感受著祖國蒸蒸日上的發展。

作者出國前和爺爺奶奶的合影

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數百萬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不畏強暴,勇敢鬥爭,我的爺爺也是其中的一員。爺爺王振寬是1945年參加革命的老軍人,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遼瀋戰役、平津戰役,以及平津戰役中解放家鄉張家口戰役。然後一路南下,直接打到廣東去,在廣東又參加剿匪,後從廣東剿匪現場,坐火車調到東北,參加抗美援朝。

圖丨其中一枚是抗美援朝作戰三等功勳章, 另一枚是抗美援朝作戰紀念章

圖 |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圖丨兩枚均為抗美援朝慰問紀念章

今年95歲的爺爺,可以說飽經滄桑,日常飲食起居都要靠家人來照料,大部分時間會關注新聞,了解軍事。爺爺因為耳背,平日裡戴上助聽器才能與人交流。可是,每當《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熟悉的旋律,在耳邊響起的時候,爺爺都會眼含熱淚應聲唱起:「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這是來自爺爺靈魂中的歌聲。

圖 | 爺爺年輕時候的照片

「參加瀋陽炮校速成班培訓,為入朝參戰作準備」

新中國成立的五個月前,爺爺所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11縱隊48軍143師(原董存瑞所在部隊)南下粵北剿匪,1949年10月1日早上,部隊成功佔領廣東翁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在這天成立了!人人振奮,熱血沸騰。來不及歡慶,部隊隨即進入廣東省韶關市樂昌縣剿匪,繁重的剿匪任務直到1950年10月才完成。

11月初,爺爺所在的143師429團立即奉命北上,準備改成炮兵赴朝參戰。全團由韶關市樂昌鐵運北上,乘坐悶罐車日夜兼程,用了4天多的時間到達遼寧阜新集結。

整裝時,戰友們發現自己對火箭炮技術戰術一無所知, 加上文化水平低,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書本知識又看不懂。為此,軍委從蘇聯請來炮兵專家和翻譯,講授炮兵知識課。

聽課時,戰友們會寫就寫,不會寫的就畫符號,學的非常認真。為了做好入朝參戰準備,炮司還組織部分幹部到瀋陽炮校進行40天的短期速成培訓。爺爺就是其中一員,短期培訓中,戰友們基本掌握了M-13火箭炮(俗稱喀秋莎大炮)的構造、原理和操作要領。

培訓結束後,143師奉軍委命令由野戰軍改編為炮兵21師。炮兵21師,是我軍入朝參戰的唯一一個裝備了喀秋莎火箭炮的炮兵師。爺爺所在的429團改為203團,爺爺負責車輛管理物資運輸後勤保障工作。

那一年,爺爺25歲。

圖|爺爺95歲生日穿軍裝的照片

「冒死也要把彈藥運上前線,該輪到我們去完成使命了」

部隊完成改裝訓練不久,就接到了赴朝作戰的命令。203團從遼寧海城出發由鐵路運輸到達安東(現丹東),準備於1951年4月8日晚渡過鴨綠江。

就在8日上午,美軍約30多架B29高空轟炸機向安東鴨綠江大橋進行了狂轟濫炸。因安東大橋被炸毀,203團改由寬甸臨時搭建的浮橋渡過了鴨綠江。入朝後,203團配合東線27軍作戰,反擊美第7師。

志願軍戰士們不僅要在戰場上和美軍的飛機、大炮、坦克去作戰,還要時常忍受著百年不遇的寒流,尤其是在深夜,大雪、狂風和低溫讓很多年輕的戰士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1951年秋季, 為了避開敵人的轟炸,運輸任務總是在夜間進行,爺爺當時任團裡的車管股副股長,「我和戰友共8個人, 每天白天藏在防空洞裡,晚上開車往前線運輸彈藥、汽油、食物等補給。如果有時路程遠,來回得三四天一趟,晚上出發,天快亮時就用樹枝把汽車掩藏起來。」爺爺說,隨車常年帶著斧子、鋸子等工具,為砍樹枝用。

對爺爺和戰友們來說,危險潛伏在黑夜裡。有一次,爺爺和戰友一起,開上運輸車往前線運補給,路上遭到了敵機轟炸,前面兩輛車都被炸毀了。爺爺開的車上裝的是彈藥,爺爺知道這車物資對前線有多重要。爺爺的車前方也落下一顆炸彈,隨著爆炸聲,車給掀了一下,前面整個路面塌陷下去,汽車前頂也炸了個窟窿。爺爺腦袋「嗡」的一聲,暈倒在車上……

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爺爺醒了過來,只覺得腦袋沉沉,眼冒金星,身子發軟,口裡又渴又苦。趕緊摸身邊的運輸排長孫富同,喊道:「能動彈不?」孫爺爺也甦醒過來了,說:「還沒炸死。」「那就繼續走。」爺爺回憶說,當時也不害怕,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冒死也要把彈藥送上前線,該輪到我們去完成使命了。」

終於,摸黑走了4個多小時,彈藥安全送達。但在返回的途中,爺爺根本不知道,來時的那座橋已被敵人炸毀。黑洞洞也不敢開燈,隱隱忽忽的看路,車走著走著,突然感覺前面沒路了,爺爺趕緊來了個急剎車。「我下車一看,汽車的輪胎已經到橋邊上,差幾公分就掉下去了,下面是滔滔江水,當時驚出一身冷汗。」爺爺說,那是朝鮮有名的大同江。

那一夜,爺爺和戰友經歷了兩次命懸一線的危險。

圖|爺爺參加抗美援朝三等功證書

圖|爺爺因參加解放東北、解放華北、解放廣州、解放華中南等戰鬥獲得部分紀念章

「衝著敵機開槍, 那個敵軍飛行員,我看的是真真的」

爺爺軍裝上一枚枚獎章記錄著那些過往。「我至今還記得在敵機轟炸中,倒下去的戰友。」爺爺含著淚回憶說,在血雨腥風的戰場上,他曾幾度與戰場上的死神擦肩而過,很多戰友沒能活著回來,他們為了革命犧牲了生命,也沒能戴上這些勳章。

當年, 爺爺和戰友白天在防空洞,不敢做飯,怕生火冒煙兒被敵軍發現。8個人,每人發一袋10多斤的炒麵,這是惟一的食物,但沒有水。渴了,夏天晚上到附近河裡用水壺去灌水。冬天就把雪化成水喝。戰友們用粗樹枝臨時搭起「木板」,晚上人睡在上面,下面還譁譁地流著水,潮溼的很。

1952年夏天,有一次,敵軍轟炸機在防空洞口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轟」的一聲,炸出了有六七米深的坑,當時地上就冒出了水。爺爺腦袋一下蒙了,稍緩片刻, 和戰友一起迅速跑到山頂上,向飛過來的美軍敵機開槍,「當時敵機飛得很低,那個敵軍飛行員,我看的是真真的。」爺爺回憶說,在那次轟炸中,左耳朵造成了永久的聽力損傷。

爺爺至今都能清晰地說出一組數字,「1953年7月27日」,那是美軍在板門停戰協定書上簽字的時間。

爺爺和戰友們得知勝利的消息,是在當日中午時分,當時戰友們激動地相擁而泣:「我們終於勝利了!」

「兩年多了, 白天從來沒有到防空洞外轉悠過,當時大家一下子都衝了出來, 看到山溝裡的松樹那麼多, 很翠綠。」 爺爺回憶說,當時戰友們齊刷刷地朝祖國的方向敬了個軍禮!

1953年10月,我軍完成了祖國人民賦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凱旋而歸。鑑於爺爺每次戰鬥中的表現, 爺爺還被授予了一次個人三等功。

爺爺經常翻閱家裡那本泛黃的相冊,懷念戰場上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曾經並肩好戰友,回首往事似今朝,分離再無相見日,只有牽掛在心裡。」戎馬歲月,凝結了情深意厚的戰友之情。

這一切,無不令人動容。

圖|爺爺坐高鐵去北京

「沒想到, 還能在家門口坐上高鐵去北京」

70年過去了,爺爺再次向我講述那段崢嶸歲月的時候,我仍感到震撼。老一輩軍人那種 「除了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的精神風貌,依然在我們後輩中傳遞, 依然讓人熱血沸騰。爺爺出生入死, 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一個年輕小夥子, 經歷過那麼多戰鬥,最後很幸運的活下來,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與崛起。

抗美援朝結束3年後,爺爺回老家張家口赤城縣龍關鎮西水泉村和我的奶奶張清華結婚,1964年爺爺從部隊轉業到崇禮縣工作,1985年離休。

我從小在爺爺身邊長大,耳濡目染也產生了對共產黨的恩情。18歲那年,我考上了常熟理工學院,成為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一名大學生。畢業後,又到德國讀研究生。前不久, 我專程到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特裡爾市拜訪馬克思的故居,獻上一束鮮花,以表達對這位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的敬仰之情。

在大學期間, 我因各方面表現優秀,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也成為了四代同堂大家庭中最年輕的黨員。爺爺奶奶共育有4個子女, 現在全家四代19口人,其中12人是共產黨員,在家中,積極入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黨員身份更是一種榮譽傳承。

爺爺因為年事已高,我會經常把爺爺關心的國家大事,整理出來念給爺爺聽。在得知京張高鐵建設之際,爺爺就有個心願,將來能坐上高鐵去趟北京。

2020年10月24日,是爺爺95歲生日,第二天正逢重陽節,爺爺收到了兩份特別的生日禮物。其中一份禮物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另一份禮物是,家人陪著爺爺從張家口坐上高鐵去北京。

如今,95歲高齡的爺爺, 已是一位頭髮花白,步履蹣跚的老人,曾經在戰場上和戰友們經歷過各種苦難和危險,用生命和鮮血, 最終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我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傳承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獨自在海外求學的我,時常會想念祖國,想念家鄉。下個月,我就完成學業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了。

當我抬頭再次朝祖國的方向望去,心中唱響了那首熟悉的歌:「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

相關焦點

  • ——一位參戰老兵永不消逝的記憶
    ——一位參戰老兵永不消逝的記憶■張燕燕 程少彬202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紀念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70年前的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派出原四野第38、39、40、42、50軍,與第20兵團的66軍並肩,這六支王牌部隊入朝,打響了赴朝作戰的開門紅第一槍。
  • 【聽老兵講抗美援朝故事】往事難忘——記抗美援朝老兵李國柱
    【聽老兵講抗美援朝故事】 往事難忘 ——記抗美援朝老兵李國柱 開欄的話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 「聽老兵講抗美援朝故事」往事難忘——記抗美援朝老兵李國柱
    【聽老兵講抗美援朝故事】往事難忘——記抗美援朝老兵李國柱開 欄 的 話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為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激勵和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努力奮鬥,甘肅日報從今天起推出「聽老兵講抗美援朝故事」欄目,採訪部分甘肅省參加過抗美援朝戰役的老兵,追憶中國共產黨領導抗美援朝戰爭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講述他們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不凡經歷、戰鬥過程和感人故事,致敬中國人民志願軍為維護正義、反對強權所建立的不朽歷史功勳。
  • 國家記憶推出20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國家記憶推出20集大型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 2020-10-11 18:05 來源:澎湃新聞
  • 永不消逝的電波(七)
    (未完待續) 相關連結 永不消逝的電波(一) 永不消逝的電波(二) 永不消逝的電波(三) 永不消逝的電波(四) 永不消逝的電波(五)> 永不消逝的電波(六) (責編:嚴遠、軒召強)
  • 紅色經典《永不消逝的電波》在廊坊絲路中心上演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劉棟輝、周禹佳)近日,由上海歌舞團出品製作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廊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簡稱「絲路中心」)連續演出,好評如潮。  該劇以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李白烈士的真實故事為素材,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原創,融入青春色彩、紅色記憶、浪漫情懷、諜戰氛圍等元素。扣人心弦的劇情和曼妙婀娜的舞蹈以及悠揚深邃的音樂,讓觀眾跟隨演員們回到解放前夕的上海,感受了當時諜影重重的氛圍和風聲鶴唳的鬥爭場景。  電報機的滴滴聲有序而堅定,聲音的背後是敵我雙方的生死鬥爭。
  • 《密戰》片尾曲MV 金志文深情演繹「永不消逝」
    《密戰》片尾曲MV 金志文深情演繹「永不消逝」 影片片尾曲《永不消逝》由華語樂壇創作才子金志文演唱,憑藉其完美聲線及高亢有力的唱法演繹,加上歌曲本身的旋律,仿佛在戰爭的危機關頭髮出了最有力的怒吼。同時,歌聲搭配影片精彩暗戰畫面更使人身臨其境,如同投身隱秘戰線與英雄們並肩前行,一同暗線作戰。
  • 現象級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演滿200場,全國觀眾隔空祝福--上觀
    「Hi,《永不消逝的電波》。時間過得好快啊,轉眼就迎來了200場,這是我人生中看過的第一場舞劇,還記得當時的熱淚盈眶和內心震撼,希望「電波」還有第300場、400場、500場。越走越遠,愛你哦。」12月18日晚,上海歌舞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廣東佛山大劇院贏來第200場演出。
  • 《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10.25起映 紀錄電影首次獨家...
    「抗美援朝系列電影」接力上映,電影人集體銘記歷史、禮讚英雄!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國電影人合力推出「抗美援朝系列電影」,其中《金剛川》、《最可愛的人》現已全國熱映。10月25日,系列電影中又一部紀錄電影《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接力起映。
  • 解密三線:講述黑龍江八個軍工廠,在哈爾濱周邊,密林中神秘往事
    這段屬於我們父輩的三線歷史記憶,是不是也會隨之遠去?因此,2020年上半年三線備忘編者做了個大膽而艱難的決定,用我們自己的力量和我們的視角,開始記錄三線這段屬於父輩的歷史。就從記錄那些張廣才嶺深處,林海雪原中被世人所遺忘的黑龍江小三線往事開始。
  • 永不消逝的皮波,他是住在越位線上的男人
    如果要在綠茵場上尋找這種鳥,那它一定飛翔在亞平寧半島上——永不消逝的菲利普-因扎吉。或許過人傳球沒有什麼優勢,但他的職業精神、嚴於律己和永不言棄,讓你不得不承認他是典型的終結者,搶點型前鋒的翹楚,那個時代裡最驚豔的一瞥。
  • 「電訊大王」王士光:名門貴公子,《永不消逝的電波》英雄的原型
    一直以來,做通信兵的大多都是無名英雄,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一部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第一次將我黨隱蔽戰線工作者的故事呈現在大眾面前。電影上映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觀眾才注意到在戰鬥歲月裡,那些用科技手段為民族解放做出巨大貢獻的優秀兒女。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就是有著「電訊大王」之稱的王士光同志。
  • |清水慈善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時光如梭,硝煙雖已遠去,但記憶永存!讓我們追尋記憶,追尋那段無法忘記的崢嶸歲月!清水慈善走訪慰問抗美援朝老兵,為他們帶去關懷與溫暖!為什麼抗美援朝?
  • 電影《浴血無名川》開機 再現抗美援朝英雄往事
    影片主要講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作戰,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的故事。重現抗美援朝 熱血往事映現民族之魂在抗美援朝時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血性膽氣、奉獻犧牲,贏得了這次戰爭的最終勝利,成為歷史中不可磨滅的記憶。
  • 聽抗美援朝、解放戰爭老戰士講述親歷故事!書畫作品展開始展出
    今天(11月17日)下午, 在吳文政報告廳舉行的「光華論壇」上,來自上海華源傳統文化研究院的抗美援朝老戰士們為復旦學生講述抗美援朝親身經歷,宣講抗美援朝精神。
  • 「永不消逝的電波」官方授權號開通試運行
    100年後的今天,由中國人民解放軍61001部隊官方認證授權的「永不消逝的電波」,正式開通入駐新媒體七大平臺,從此,人民通信兵的時代風採通過紅色電波傳遍世界。今天,我們在七大新媒體平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信通血脈,講述咱通信兵自己的故事,讓電波永不消逝。話不多說,快來看看有哪些平臺吧。我們開設了學習強軍、紅色「通」史、信息制勝、嘹亮軍號、家國情懷、兵說兵事6個欄目。
  • 抗美援朝電影,最燃的是這幾部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憑藉無畏勇氣和堅定信念,奪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也為祖國的和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時光荏苒,如今祖國山河無恙。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日前,「抗美援朝系列電影」陸續接力上映。
  • 紀錄片《冰血長津湖》追憶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壯烈搏鬥,講述志願軍...
    獲得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的《冰血長津湖》,將鏡頭對準了志願軍老戰士,通過他們情真意切的講述,探尋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紅色印記,真實記錄一段不可磨滅的戰爭往事。《冰血長津湖》主要記錄了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和號稱美軍精銳的海軍陸戰隊及南朝鮮軍在朝鮮的長津湖地區展開的一場激戰,創造了我軍歷史上乃至世界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長津湖之戰。這場戰鬥長達20多天,殘酷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因為極度寒冷,很多重型武器失靈,大量人員凍傷。
  • 浦東文化藝術節開幕,《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國家級劇目獻演,公益票...
    7月30日晚,上海歌舞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首次來到浦東,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獻演,這標誌著第十屆浦東文化藝術節正式拉開帷幕。演出前夕,6位上海援鄂醫療隊代表共同啟動開幕裝置,賦予了本屆藝術節「人民盛會」的特別內涵。
  • 情節取材真實歷史,《永不消逝的電波》有怎樣的傳奇故事?
    「夕陽照耀著山頭的塔影,月色映照著河邊的流螢……」這是1958年上映的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插曲《延安頌》。一曲《延安頌》,把我們拉回到了那個如火如荼的的革命年代。在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地下工作者李俠,其忠心耿耿、臨危不懼的共產黨員形象,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