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巖:「天地君親師」試作新解

2021-03-01 故人舊事2020

重慶市「文化遺產 賦彩生活」

徵文大賽優秀獎:

文/賀 巖

 

在舊中國,「天地君親師」這五個字是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它是中國文化傳統中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和象徵符號,它被莊重地刻寫在牌位上,供奉在千家萬戶的堂屋神龕中,享受著百姓的頂禮膜拜。

把「天地君親師」請上神龕,原本是民間的自發行為,也多少受了儒教和道教的影響。後來統治者發現了其中的奧妙,將本來具有樸素人本思想的「天地君親師」慢慢地演變為以神權、王權、族權為核心的封建宗法制度,成為封建宗法禮教的核心,統治階級奴役民眾的精神枷鎖。但是在民間,百姓依然保持著對「天地君親師」的樸素認知。

20世紀頭20年的「新文化運動」開闢了民主與科學的新方向,新思想風起雲湧,摧枯拉朽。然而矯枉過正,一句「打倒孔家店」把中國三千年文化連糟粕帶精華全盤否定,只剩下白茫茫一片文化墓碑。作為「封建宗法」象徵的五字牌位首當其衝,被驅逐出引入了現代文明的城鎮,只有在偏遠鄉村還偶爾見其孤獨的影子。文革時期「破四舊」,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五字牌位在中國大陸就徹底壽終正寢了。

沒料到半個世紀後,一場自發的民族文化復興活動在中國農村悄然興起。「天地君親師」五字牌被畢恭畢敬地重新請進家門,安置在堂屋的正中。樣式和內容基本沒變,材質和製作方法卻與時共進,最簡單的是塑料成型,最精美的有繁複木雕。

存在就意味著合理。「天地君親師」能在中華大地上穩坐神龕上千年,現在又不聲不響地死灰復燃,也許它除了是「封建宗法」標誌之外,還有其他值得探討的東西。如果我們剝去它的「封建宗法」外衣,顯露它人本主義的內核,再注入現代思想的活力,一個既源於傳統文化又蘊含現代思想的新牌位或將重新豎立在人類精神的神龕上。

下面,我就試著對「天地君親師」做一個全新的簡要解讀。

「天」,是一個具有哲學意義的概念。它可以分為二類:一類是指我們頭上那塊無邊無際的空間和宇宙間的自然規律;一類是人類自己創造的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所不能的「神」和人類自己制定的法令法規等等。「天命不可違」,萬變不離其宗,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具有不可違反的權威性。

「地」,乃天之下承載世間萬物的實體。如果把天比作嚴父,那麼地就是慈母。她孕育萬物,滋養萬物,關愛萬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基。

「天」和「地」也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必須放在一起來認識和理解。按《周易》的說法,「地」(坤)是包涵在「天」(乾)裡面的,是「天」的一部分。天是乾,地是坤,乾坤即宇宙;地是陰,天是陽,陰陽生萬物。人必須順其自然,按自然規律行事。

按中國傳統的宇宙觀,世界是由天、地、人三者構成的。「君親師」屬於人的範疇。

「君」,可以是對有美德有學問的人的敬稱,所謂「君子如玉」;也可以專指國君,所謂「忠君愛國」。

「親」是一個既精確又可推廣其外延的概念。它首先是指父母雙親,再推及兄弟子女等家人,再推及家族和民族。「親其親」即關愛自己的父母家人,它是中國傳統禮教的核心和基本出發點,是待人接物的基本準則。中國人倫關係的一切禮儀都是從「親其親」衍生推廣出來的。

「師」,最早是指巫師,與人類原始部落同時產生,據說有通天地、近鬼神、知禍福、治百病的能力,被稱為「智者」。後來人們把能傳授文化知識的智者也稱為師。再後來,人們把能傳授各種技能技巧的人也尊為師。

如想進一步了解五字牌的意義,只須記住十個字:敬天、法地、忠君、親親、尊師。而這十個字幾乎涵蓋了人類所有的知識和信仰。在中國,誰真正懂得了這十個字,誰就打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大門。什麼叫「大道至簡」?這十個字就是最好的注釋。

「敬天」,就是要時刻保持對大自然的畏懼之心,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尊重地球上的所有物種。人是自然之子,就必須順其自然。雖然人可以向自然索取自己生存所需要的東西,但必須保持一定的「度」。世間萬物相依相存,人對物的佔有超過一定的「度」,就可能引起萬物之間關係的紊亂,破壞天地之間的平衡。天翻地覆,世界的末日也就快到了。世間萬物相互依存,人類必須敬重萬物、珍愛萬物,與之和諧相處,共存共榮。隨意改變自然的秩序,必然遭到自然的報復;暴殄天物、任意誅滅其它物種,人類自己終將遭受滅頂之災。

「法地」,就是效法大地,向大地學習。人是群居動物,具有社會性。要想安居樂業,就必須社會穩定。而且,隨著人類的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個人對社會的依賴程度越大,人的社會性也就更加複雜。面對日趨複雜的社會生活,人類及個人所承受的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向大地學習就越顯得必要和重要。大地厚德載物,兼收並蓄,萬物共存共榮。人類也應該人人平等、各民族平等,遵守共同制定的法規法令,遵守遊戲規則;不能目無法紀,任意胡為。孫悟空大鬧天空,本領不可謂不大,卻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最後能修成正果,也是因為頭上有了一道金箍約束。人類也必須敬畏自然,遵守法令,把「天地」頂在頭上,如懸利劍,時時不敢鬆懈,順其自然,按自然規律行事。

「忠君」,現在應解讀為「愛國」,忠於國家和民族,所以現在的五字牌有的就改為「天地國親師」。沒有了國家,民族也就沒有了立足之地。在人類所有的詞典裡,「亡國奴」都是最低賤的稱呼。所以「忠於國家」是每個公民的誓詞,也是每個公民的職責和義務。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幾千年風雨而不散,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愛國精神生生不息。無論國家衰敗到什麼程度,總有人挺身而出,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即使暫時淪入異族之手,民族之魂依然凝聚不散,幾十百年後,或重建國家,或將異族同化,又成一個更加強盛的國家。

「親親」,就是關愛自己的親人。關愛子女是人的本能,關愛父母是天經地義。父母該愛,與父母有血緣關係的親屬是不是也該愛呢?整個家族是不是也該愛呢?中華民族最具有家庭觀念和家族觀念。當下中國,寫家史、編族譜蔚然成風,無不以自己的姓氏為榮,以自己家族的先賢為傲,可見親人和家族在人們心中的崇高地位。愛屋及烏,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是不是應該以博愛之心去與他人和睦相處呢?

「尊師」,就是尊敬教師和師傅。中華民族具有三千多年尊師重教的光榮傳統,老師這個稱謂的地位至高無上:「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一般學子必須遵守的準則;即使貴為九五之尊的君王,在書房裡也得對老師執弟子禮。尊重老師就是尊重文化、尊重知識。知識是人類智慧的代代積累,是人類進步的力量源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發展傳承下去,就得不斷地學習,就離不開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

當今世界正應了孔子的一句話:「禮崩樂壞」。人類自從進入現代社會,奢侈之風和欲望之心日益膨脹,違背天道,藐視地道,對大自然的掠奪到了瘋狂的程度。在提高生活質量的幌子下,人類究竟浪費了多少寶貴的有限的資源?為了滿足一己之快,國可以不要,家可以不要,子女可以不要,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不要。師道不存,學道淪喪……

從規範人的行為、淨化人的靈魂、塑造人的信仰等功用來看,神龕牌位有一定的宗教性質,但與其它宗教相比較,「天地君親師」牌位有其獨特之處:

其它宗教都有明確的創始人或教主,如耶穌、穆罕默德、釋迦摩尼、李聃;可是五字牌位天生地造、無爹無娘,完全來自民間、來自百姓,是真正的草根「宗教」;

其它宗教都有自己的教義,如《聖經》《古蘭經》《佛經》《道德經》;而五字牌位連個統稱都沒有,更不用說教義了;如果一定要找出可以充當教義的東西來,那就是整個中華三千年歷史的優秀傳統文化。

宗教人格神的牌位都是祭祀個體的,唯「天地君親師」牌位是聚五位為一體;其他的牌位上供的都是虛構的神靈或歷史人物,而五字牌位上供的則是真實的實體;其它宗教多是一元的,強調唯我獨尊,而五字牌位是多元的,提倡和諧共處,相互依存;其它宗教內容繁多、體系龐雜,一個人畢其一生精力也難完成十之一二;而一個農夫村姑只需要十分鐘就可以記住五字牌位的全部內容,了解它全部精華:敬天、法地、愛國、親親、尊師。

五字牌位是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最好的體現。它開放寬容,沒有排他性,可以包容所有的神祗,又可以超然於所有的神祗。它可以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群體、不同的派別、甚至不同的教派中自由往來。因為它與誰都不衝突、不矛盾、不傷害。

五字牌位沒有出處,沒有創始人,沒有教義,沒有組織機構,沒有廟宇觀堂,沒有神職人員,沒有清規戒律,沒有祭祀大典,沒有列入正史,連個故事傳說都沒有。兩千多年來,它待在家家戶戶的神龕上,流落在窮鄉僻壤,它是民眾根據自己的需要逐步產生完善的,與民眾血脈相連,表達的是民眾對人生對社會的基本訴求。所以它也具有中國民眾的樸實、寬厚和堅韌。

其它宗教都有教義文本,多少要求信徒出世修煉,五字牌位則相反。它沒有教義,因為每一本漢語書籍都可以是它的教義文本;它沒有廟宇,因為萬千中國家庭的堂屋客廳都可以是它的廟宇;它不要求出世修煉,因為人們每天的日常生活、一言一行都是在修煉。它與民眾血脈相連、氣息相通,甚至可以心有靈犀、無師自通。

與其它宗教相比,五字牌位沒有繁瑣的儀式和嚴格的要求,一般是每天或者逢年過節上一炷香,行合十禮,靜默片刻即可。甚至連這簡單的儀式都可以省去,每天眼看幾次牌位即可。極其簡單,易于堅持,易於推廣。

中國上千年的實踐證明,五字牌位對於穩定社會心理、消除社會矛盾、引導民眾思想是有積極作用的。

五字牌位的重新出現也是對現行主流意識形態的警告:科學是柄雙刃劍,既可以造福人類,也可以禍害甚至毀滅人類。越是尖端的科學對人類的威脅越大,例如原子技術、太空技術、生物克隆、基因嫁接技術等等,都是在與天道打「擦邊球」,稍不注意,就會違天道、遭天譴。過分的物質佔有非但不能與快樂和幸福成比例,反而與精神空虛成正比,對環境的汙染和破壞已經有違地道,必遭地責。無神論的極端化和個性解放的肆無忌憚,更是為各種罪惡的滋生提供了藉口。

要想消除「現代病」弊端,就必須正本清源,重塑人倫道德,五字牌位的復出就是順天命、應人情。

五字牌位的重現,表達了民眾對社會對生活的基本訴求:和諧社會,國泰民安。

五字牌位的重現,標誌著民眾精神層面的回歸:與天地共處,與聖賢為伍,與親友同樂。

五字牌位的重現,體現了民眾對終極關懷的需求:重塑信仰,給自己的靈魂找到最後的歸宿。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作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宗教,也開始博弈。基督教、伊斯蘭教在我國迅猛發展,而佛教道教因其教義的限制,很難抵擋前兩教的進攻。五字牌位正好可以填補這個漏缺。

我們應該因勢利導,去其封建迷信、封建宗法的糟粕,挖掘其樸素哲學思想、樸素人文主義精華,並結合現代文明,賦予它新的內涵,重塑它的形象,讓這個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再現光輝,造福於全人類。

2020年12月28日定稿

作者近照及簡介:

賀巖,網名一蓑客、賀老總。共和國同齡人。1965年初中畢業即上山下鄉,八年後頂替母親回城當小學教師。恢復高考進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在中學任教至退休。

著有自傳體百萬字長篇小說《凡塵天歌》三部曲,40集電視連續劇《峽江絕戀》,策劃編撰56萬字《重慶知青簡史》,以及多篇報告文學、短篇小說等。中華知青作家學會副主席,重慶故人舊事文學社策劃及主編。

相關焦點

  • 天地君親師
    祭親也就是祭祖,由原始的祖先崇拜發展而來。   祭師即祭聖人,源於祭聖賢的傳統,具體指作為萬世師表的孔子,也泛指孔子所開創的儒學傳統。這幾個字正體現出中國民眾的終極關懷所在,是傳統社會中倫理道德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依據,由於它的深入人心,對民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也是正使得中國人不同於西方人,中國文化不同於西方文化。  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的漢字流傳時間最久,作為一種象形文字的它有其深刻的含義。
  • 你知道農村供奉的天地君親師和天地國親師的區別嗎?
    「天地君親師」牌位的產生根源於儒家思想。北京師範大學的徐梓先生認為:「天地君親師」的思想發端於《國語》,形成於《荀子》。東漢時期,在《太平經》中就出現了形式整齊的「天地君父師」的說法。北宋初期,「天地君親師」的表達方式已經正式出現。明朝後期以來,崇奉「天地君親師」在民間廣為流行,把它作為祭祀對象也已經比較普遍。
  • 你知道天地君親師分別代表什麼及祭祀的含義嗎?
    《漫談宗教思想教育信仰文化》系列之儒家文化第1回以前很多人家裡都會在堂屋裡設立「天地君親師」的牌位或畫像,在逢年過節或有什麼 祭祀活動,都會在堂屋「天地君親師」的牌位或畫像前進行,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麼要祭拜他們?它們分別代表什麼?
  • 在農村,不少人家中供奉「天地君親師」牌位,啥意思?
    在農村,我們經常會見到不少人在家中客廳的位置會供奉著「天地君親師」的牌位,有的是專門用一個牌子立在那裡,有的還比較講究,會用一個巨幅的字畫懸掛在牆上,旁邊還會有不少類似牌匾或者對聯之類的東西再加之襯託和裝飾。從位置來看,這個牌位往往是正對著大門而設立,而且非常醒目,往往進門第一眼就能看到。
  • 從天地君親師,到九儒十丐,說說教師的擔當
    隨歷史綿延起伏,教師在不同歷史時期地位上下變遷,有時天地君親師尊貴,有時九儒十丐卑賤,但無論何時,教師都是一個特殊群體,上通天地君王,下接平民百姓,思想精神則又貫天地古今,其教人知識才能,傳人理想道德,傳承民族文化這個職業內容從未改變。教師的職業擔當也從未改變。
  • 中國人為何只供奉天地君親師
    當你想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會明白咱們中國人為什麼在堂屋裡供奉的並不是具體的哪個神或者哪個佛菩薩,供奉的是天地君親師。這裡面有咱們中國人的聰明在這裡面啊!我們中國人從老祖先的時候起,就與世無爭,過著「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生活。我們把天上所有的神佛都稱為「天」,把地上所有的神靈都稱為「地」,我們統統都供奉起來,至於天上和地上的神佛有沒有爭執啊!有沒有下凡啊!
  • 「天地君親師位」寫法及其科學釋義
    資料參考「天地君親師」源流考 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民盟北京師範大學基層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徐梓 以地配天,化育萬物,祭天地有順服天意,感謝造化之意。祭祀君王源於君權神授觀念。由於在封建社會君王是國家的象徵,故祭祀君王也有祈求國泰民安之意。祭親也就是祭祖,由原始的祖先崇拜發展而來。祭師即祭聖人,源於祭聖賢的傳統,具體指作為萬世師表的孔子,也泛指孔子所開創的儒學傳統。天地君親師何時合併在一起祭祀已不可詳考。在中國封建社會末期,這一祭祀已遍及千家萬戶,具有肯定宗法關係、強化封建意識的作用。
  • 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古人的浪漫,現今的我們,不去深思很難體會。有道是「冬至大如年」,殊不知古時冬至就是年,或者說冬至是曾經的年。3000年前周公姬旦以「土圭法」測出冬至夏至。夏至日最長,冬至夜最久。
  • 原神試作澹月厲害嗎 試作澹月詳解
    原神試作澹月是一款品質為四星級別的裝備,可以有效的打出傷害和對戰收益,強度非常之高。那麼,原神試作澹月厲害嗎?試作澹月怎麼樣呢?這是部分玩家好奇的問題。因此,為了幫助大夥揭開上述疑問,以下我們帶來了最全面的講解,趕緊來看看吧。
  • 《原神》試作澹月突破材料匯總 試作澹月突破材料要什麼
    原神試作澹月突破材料都要哪些呢,其實試作澹月突破材料的選擇與問題對於你們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搞定試作澹月突破材料的合理選擇還有更多的解析吧,其實試作澹月突破材料也是你們的合理決定哦,是不是你的合理選擇呢,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們。
  • 泰北國民黨孤軍家家供「天地國親師」牌位
    本文摘自《看歷史》,作者:楊東曉核心提示:泰北的中國人家裡,都供著「天地國親師」的牌位。
  • 《原神》試作古華和白影劍對比分析
    《原神》遊戲中試作古華和白影劍哪個更好?試作古華和白影劍都是遊戲中的四星雙手劍,但是在屬性方面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很多玩家經常把這兩把武器進行比較,那麼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原神》試作古華和白影劍對比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 天地君親師位-告訴你不知道的「家神」
    貼門神的話農村一般講究不大,逢年過節可以貼,新房安「香火」的時候都可以貼,喻意保家平安,邪魔外道被「門神攔在門外」家神:天地君親師位。寫天地君親師幾個字必須站住寫,當寫「位」的時候必須坐著寫。也是有口訣的:天不頂天,地不連土,君不封口,親不閉目,師不飄刀,意思就是:寫天字的時候要蓋著地字,(人字不能頂著天字的最上一橫)。
  • 今日頭條與臺灣專家對話 解親師矛盾之惑
    13日陳教授首先請老師們欣賞親師衝突的影片,並討論其中的現象,抓住矛盾給予對策。並交給教師們可操作的情緒管理的方法以及傾聽與表達的技巧,用「世界咖啡館」的方式討論交流親師衝突的相關問題。老師們觀看諮詢新聞
  • 《新解三十六計》20:美人計(上)
    本節目主要內容:美人計是《新解三十六計》中第6計,敗戰計中的第一計。
  • 原神:雙劍對比試作古華和白影劍你會選擇哪一個?
    原神:雙劍對比試作古華和白影劍你會選擇哪一個? 關鍵字: 原神:雙劍對比 試作古華和白影劍你會選擇哪一個?原神試作古華和白影劍選哪一個好?試作古華和白影劍都是遊戲中的四星雙手劍,但是在屬性方面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一個偏防禦、一個偏輸出。
  • 「鍾振振 唐詩新解」第十三集
    【鍾振振 唐詩新解】第十三集鍾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陸曰:『君賢臣忠,國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懼,臣何敢言盛!』」又,《梁書》卷七《太宗王皇后傳》曰:「大寶元年九月,葬莊陵。先是,詔曰:『簡皇后窀穸有期。昔西京霸陵,因山為藏;東漢壽陵,流水而已。朕屬值時艱,歲饑民弊,方欲以身率下,永示敦樸,今所營莊陵,務存約儉。』」
  • 「原神」鍾離:天地諸元,唯巖永固
    2.造成共鳴傷害時,由巖脊概率產生一個元素微粒。 a.巖元素微粒由巖脊共鳴且命中敵人後概率產生,一次只產生一個,且不會因為命中多個敵人一次產生多個微粒。b.巖脊從創造到自然銷毀,總共共鳴14次。(理論上如果從釋放到自然銷毀且一直命中敵人,可以產生0-15各巖元素微粒。
  • 「鍾振振 唐詩新解」第十五集
    【鍾振振 唐詩新解】第十五集鍾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水流天地內,如身有血脈。滯則為疽疣,治之在針石。安得禹復生,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劍,重來親指畫。疏流似剪紙,決壅同裂帛。滲作膏腴田,踏平魚鱉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