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對待權利:權利救濟的文明與方式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為什麼要認真地對待權利?這是德沃金在《認真對待權利》一書中提出的問題,這個問題似乎容易回答,但又很難完美回答。德沃金同時提出:對於權利都那麼認真是否明智?這也非常值得人們思考。不可否認,權利是至關重要的,不僅因為它代表對人的尊嚴、自由、平等乃至生命的尊重,而且更意味著對因此而產生的權利救濟方式及法律本身的選擇與尊重。如果不能認真地對待權利,似乎也不能認真地對待法律;如果權利救濟缺乏理性、文明的考量,似乎也是對現實法律的背離。

無救濟是否真的就無權利?

當今世人常談權利,權利本位已深入人心。那麼到底應怎樣認真對待權利?「無救濟則無權利」,這一法諺從古流傳至今,從西方傳到國內,已為世人所極力推崇。這似乎表明了救濟的重要性,即「救濟先於權利」,或者說權利是有前提的,即「沒有救濟的權利非權利」。正如德沃金所言:「權利是使法律成為法律的東西」,在合法範圍內行使權利是權利人自由意志的體現,若權利被侵犯,權利救濟則是當然之義。

生活中,人們有諸多權利,但權利都可能面臨著被侵犯或者限制行使的局面。此時,權利的救濟就顯得極為重要。但是,從東西方法律文化的差異角度來講,大陸法系並不是完全接受「救濟先於權利」這一觀點。在大陸法系國家,實體權利先由明文立法所設定,一般而言,權利先於救濟,沒有實體權利的存在,法院不能加以補救,這在諸多的司法案例判決中有所體現。這與大陸法傳統一直以來所認為的實體優於程序、原權利先於救濟權的傳統理念有關,實際上是以無權利則無救濟為基本原則。不過,「無救濟則無權利」這句古老的法諺告訴我們:法律對公民權利規定得再完備、列舉得再全面,如果在這些權利受到侵犯之後,無法獲得有效的法律救濟的話,那麼,這些法律上的權利都將成為一紙空文,此時權利被侵犯,會面臨告狀無門的困境。因此,法律絕對不能僅僅滿足於在書面上規定權利,還必須建立權利救濟途徑,使得那些權利被侵犯的人,能夠獲得司法救濟的機會。可見,司法救濟對公民權利保障如此重要,說明救濟先於權利的重要性。但是不是沒有救濟就真的沒有權利了,權利本身就不存在了?儘管理解上有不同的觀點,但無論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權利救濟這一整體觀念都顯得那麼重要。一般認為,權利救濟是在權利主體的權利遭受侵害的時候,主體自己採取或者通過公權力部門採取一定的補救措施消除侵害,使得權利人獲得一定的補償或賠償的活動。通過救濟來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是一種方式還是一個前提?可以確定的是,這種對權利的救濟一定要在法律所允許的範圍內進行,否則不具有合法性。

私力救濟的存在形態

《認真對待權利》一書中探討了正義和權利這一話題,似乎法律正義的追尋與權利救濟本身就密不可分。權利救濟分私力和公力救濟兩個層面。當然,私力救濟在適用上是有著嚴格條件的,適用不當,則會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網絡上普遍認為某人似乎是正義的化身卻仍然被法律追責的原因所在。私力救濟在古代社會的應用較為明顯,在現代社會也是存在的,儘管不如公力救濟方式那樣體現強有力的公信力。對於私力救濟,從人類的復仇文明發展史來看,早期的權利救濟方式主要是同態復仇式的私力救濟,即所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甚至是「以命抵命」。相較於更原始的血親與血族復仇(具有空間時間的無限性、直到對方被毀滅為止的無限復仇),其文明程度有所提高;因為在復仇的對象與時間上,不再體現為無限性,而表現為一定的理性制約;在這基礎上的新方式為代償復仇,即以金錢方式代替殺人或傷害的復仇,此即西方近代以來更多見的形態,也是社會中更理性的復仇或救濟形式。

公力救濟優先於私力救濟

顯而易見,私力救濟存在著諸多缺陷,尤其是衝突解決的公正性得不到保證。儘管人類早期社會的私力救濟也存在著一定的規則,甚至還存在一定的程序,也儘管私力救濟在個別情況下也許可以大致獲得實體上的公正,但是,大量的事實和司法案例說明,私力救濟是一種缺乏制度保障的衝突解決方式。在這種原始的衝突解決方式中,由於衝突當事人基於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能,很難完全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尋求衝突的解決,最終決定衝突解決結果的,往往不是案件本身的是非曲直,當事人的孰是孰非,而是衝突各方人數及實力的對比。實踐中不乏這樣的例子,這正呈現出私力救濟的不足,但這似乎並不是在否定私力救濟的作用,而是要表明公力救濟在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性。

所以,事物之間的孰優孰劣似乎不好輕易下定論,需依情況判定。在權利救濟中一般採取的原則是公力救濟優先於私力救濟,嚴格限制特定條件下的私力救濟;在現代社會,以國家公權力為主導的司法機構進行的權利救濟取代了私力救濟而成為權利救濟的主要狀態。而通常情形,司法救濟又是公力救濟中的最終選擇。司法的本質體現為救濟,司法救濟是國際公認的權威救濟方式,也是國家法定的最後救濟手段。《世界人權宣言》指出:「任何人當憲法或法律賦予他的基本權利遭受侵害時,有權由合格的國家法庭對這種侵害行為作有效的補救。」當然這是應然的理想狀態,法定和實然的情形又另當別論。不過,司法救濟是解決糾紛的最後的有效途徑,是保障權利人權利的法定最後手段是沒有異議的,也印證著人們熟知的那句話:「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由此,國家給予權利人獲得尊重的權利,並由法律真正加以保障,同時配以良好的權利救濟方式,如此認真地對待權利,方能認真地對待法律。

(作者為黑龍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作者:楊健

責任編輯:王鐘的

相關焦點

  • 認真對待權利
    幾乎無一例外的是,他們反覆提及了一本叫做《認真對待權利》(Taking Rights Seriously)的書。在這本被《紐約書評》稱為「任何關心我們的公共生活的理論或者實踐的人都應該一讀」的書中,德沃金主張每一個公民都能享有「平等關懷與尊重的權利」,他將權利制度視為一個社會中多數人對於尊重少數人尊嚴的真誠許諾。
  • 金錦萍:請認真對待志願服務和志願者的權利
    金錦萍,北京大學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題 記:認真對待志願者的權利,既是善待志願者,同時也是善待所有因志願服務而受益或即將受益的公眾,更是善待我們的社會和未來。▌認真對待志願者權利首先有必要區分志願者各種層次的權利:第一層次,志願者基於志願服務所享有的權利;第二層次,志願者作為志願服務組織成員所享有的權利。
  • 同道學園 | 政治哲學讀書會 |德沃金《認真對待權利》精讀 第4期
    出版於1977年《認真對待權利》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這本中,德沃金挑戰了哈特的法學觀點,也對約翰·羅爾斯的正義理論提出質疑。他的政治哲學理論被概括為「平等關懷與尊重」學說,因此學術界甚至把他與羅爾斯相提並論。Q:《認真對待權利》是一本怎麼樣的書?A:《認真對待權利》成書於1977年。
  • 執行依據不明確的缺陷彌補與權利救濟
    通過批判性借鑑大陸法系國家或地區處理裁判瑕疵的做法,對建立裁判瑕疵補正程序的合理性與可行性進行論證,並從補正程序的適用範圍、啟動方式、運作規則和救濟途徑四個方面進行了制度設計,希冀能夠補充完善現有解決方式的不足,更全面有效地解決問題。
  • 王毓瑩、史智軍:案外人權利救濟制度之相關疑難問題辨析——以全國...
    關鍵詞: 案外人 救濟 執行異議 購房人 一、概述:我國案外人權利救濟制度的規範梳理 沒有救濟,就沒有權利,在當事人就一項權利義務發生爭議並訴訟後,其他權利義務主體因非本案訴訟法律關係主體
  • 案外人的權利在法院執行中被侵害,情況不同救濟途徑也不同
    案件在執行過程中,因執行情況的複雜性,侵害到其他案外人的合法權益也是難免的事情,那麼案外人的利益被侵害後該如何救濟,這個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不同的情況救濟途徑是不同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具體說說。對於執行程序,就是執行生效的法律文書,其執行內容是確定的,權利義務也是確定的,所以對於執行程序而言,起因和結果是確定的,中間過程是不確定的,這是執行案件的特殊性,也是和審判程序的本質區別,在執行階段案外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情形,和執行有關的也就是執行的過程了,因為起因,也就是執行依據是審判時候確定的,結果也很簡單,執行到位情況,過程是自由裁量的,自由裁量也就是重災區
  •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公務員考試5G資料包領取★    公民的基本權利   1.平等權   平等權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不受任何不合理的差別對待,要求國家法律給予同等的保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包括司法平等(公民在適用法律上平等)和守法平等。
  • 最高法:保護因公權力行使,人身和財產權利受侵害的企業家的權利
    關於產權案例,我們對於產權的保護、對於企業家的人身和財產權利的保護,對於人民法院來說,不僅僅是體現在刑事審判、民事審判、商事審判當中,也體現在國家賠償審判當中。也就是說,我們通過國家賠償案件的審判,依然可以保護那些因為公權力的行使,人身和財產權利受到侵害的企業家的權利,他們依然可以在國家賠償的審判案件當中得到權利的救濟。
  • 中世紀基督教 對窮人權利思想形成的作用
    對於窮人以及窮人權利的關注不僅涉及到社會救濟、慈善事業等社會問題,還涉及民主與法制等一系列重大政治問題。同時,對於這一社會群體的關注和研究已經成為衡量一個社會進步與否的道德標準。 就西歐社會而言,儘管從基督教產生之日起就對窮人以及窮人權利給予了一定的關注,但是,窮人權利理論的真正形成則是在中世紀晚期。
  • 裁判賞析 | 馬庫什權利要求的修改方式
    ,《專利審查指南》列舉的具體修改方式未必涵蓋了應被允許的全部修改方式,但公眾基於四種修改方式所抽象出的規則屬於公眾的合理預期,其他可被允許的修改方式亦應符合這一預期。原告認為該修改文本應被接受的理由在於,無效階段的修改方式不應僅限於《專利審查指南》中規定的四種方式,即:權利要求的刪除、技術方案的刪除、權利要求的進一步限定(即在權利要求中補入其他權利要求中記載的一個或者多個技術特徵)、明顯錯誤的修正。本院對於原告這一觀點表示認同,但即便無效階段的修改不應絕對地限於上述四種方式,也並不當然意味著修改文本3應被接受。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一、公民的基本權利   1.平等權   平等權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不受任何不合理的差別對待,要求國家法律給予同等的保護。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   受教育權。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獲得物質幫助權。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
  • ...公司法律部高級經理潘潔瑩:集體訴訟應注重保障權利人的程序權利
    基於訴訟成本、訴訟能力等因素的考量,權利人常常怠於提起訴訟主張權利,而退出制代表人訴訟中,權利人卻能通過「默示加入」的方式由代表人代其參與訴訟,獲得賠償。因此有觀點認為,退出制代表人訴訟真正的功能和價值在於實現群體糾紛的一次性解決並對違法行為進行震懾,為確保訴訟的高效推進,默示加入權利人的程序性權利應予以讓渡。
  • 競技體育制度變遷背景下教練員權利保障研究
    權利已由「利益主張」固化為「國際規則」,成為現代人類的共同價值和現代文明的核心概念[31,37,38]。在內部救濟方式和體育仲裁用盡之時,以司法介入,藉助國家公權的行政訴訟保障權利,雖被很多體育發達國家所認可,在我國也具有合法與合憲性,而實踐中法院卻常因對協會等行政訴訟主體資格認定爭議,導致司法審查和行政複議困難,而不予立案[28]。
  • 韓大元:生命權與其他權利的衝突及其平衡
    生命的存在是人類文明存在的基礎,文明的進步以生命的誕生與延續為基礎。地球是承載生命的家園。對每個個體來說,生命就代表一切,生命不可重複。生命至上(the highest idea of life)就是指生命價值高於一切,生命是萬物的尺度,在世界上沒有比生命更為寶貴的存在。
  • 兒童權利公約
    第五條        締約國應尊重父母或於適用時尊重當地習俗認定的大家庭或社會成員、法定監護人或其他對兒童負有法律責任的人以下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以符合兒童不同階段接受能力的方式適當指導和指引兒童行使本公約所確認的權利。        第六條        1、締約國確認每個兒童均有固有的生命權。
  • 檢察機關開展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權利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試點...
    「智慧財產權權利人從相關案件進入審查逮捕階段起,即可了解自己應有的訴訟權利和義務,參與訴訟的程度加深了,檢察辦案過程進一步透明、公開化,基本實現『全流程、全覆蓋』。」陸川說。在告知基礎上,上海市檢察機關還通過權利人參與審查逮捕公開聽證、庭前會議、庭審等方式,給予權利人充分主張自身合法權益的空間。同時,探索被告人向權利人合理賠償機制,積極嘗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以此彌補權利人損失、將權利「恢復原狀」。
  • 「書摘」米爾恩|《人的權利與人的多樣性》-導論
    P40.1.3 還有一種反對將人權與自由——民主權利和現代社會福利權利等同起來的意見。依此種見解,這些權利*所體現的特定的價值與制度根源於西方的文化和文明傳統。但西方傳統只是多種文化和文明傳統的一種。另一些是伊斯蘭教、印度教以及佛教徒的傳統。僅講這三者,它們各基於一種偉大的宗教。
  • 潘重陽:論真正利益第三人合同中第三人的違約救濟
    內容摘要基於與債權讓與中受讓人的比較,可以發現民法典第522條第2款存在隱藏的漏洞,有必要以目的性限縮的方式進行填補。真正利益第三人合同中第三人的權利來自於合同當事人的約定,第三人的違約救濟方式也受當事人約定的限制。在當事人沒有特別約定時,第三人不享有基於違約而生的解除權,但可以通過放棄權利從債之關係中脫身。
  • 通過合同約定,能排除當事人提起訴訟權利?看看最高院判決怎麼說
    那麼,根據法律的規定,合同中約定「不能起訴」而排除合同雙方當事人提起訴訟的權利,是否合法?看看最高院的判決怎麼說。案件:王文明、賈紅亮合資、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糾紛再審民事裁定書(2019)最高法民再327號最高院認為:(一)關於《解除合作的補充協議》約定的賈紅亮將義海公司49%股權回過戶給吳曉豔是否屬於先履行義務的問題
  • 北大教授沈巋:大疫之下善待每一個人的基本權利
    當然,勇敢逆行者,在疫區、為抗擊疫情作出巨大貢獻的人,也請理解在回歸正常生活之前可能受到的區別對待,只要這個區別對待是合理的。因此,當學生宿舍因為緊急收治或隔離觀察的需要而被徵用時,請政府和學校一定要認真整理和保管好學生放假離開宿舍時留下的物品,也請被收治的、使用學生宿舍的人,珍惜學生的公益真情,善待沒有及時整理而留下的學生物品,不得侵犯學生的個人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