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減貧經驗(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

2020-12-16 北青網

何麗莎在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留影。

本報記者 陳尚文攝

納賽爾·布希巴在中國湖北了解新農村建設。

資料圖片

在厄利垂亞漁業與水產品加工技術海外培訓班上,中國專家向當地學員講授養殖知識。

本報記者 呂 強攝

恩裡克·波薩達·卡諾在哥倫比亞豪爾赫·塔德奧·洛薩諾大學孔子學院留影。

資料圖片

中國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馬鬃嶺的秀美風景吸引眾多遊客自駕觀光遊覽,有效帶動當地旅遊扶貧產業及休閒農業發展,走上脫貧增收的致富路。

人民視覺

國際人士認為,中國讓數億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是一項偉大的成就,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的減貧經驗

把中國扶貧模式帶回家鄉

(摩洛哥)納賽爾·布希巴

1995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利用在中國留學的機會,我走訪了很多城市和鄉村。這些年來,我也一直在從事推動摩中交往的工作,多次到訪中國,見證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發展動能和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各國都造成了巨大影響。中國在克服疫情影響的同時,持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事業,再次印證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讓佔全球總人口1/5的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是一項偉大的成就。中國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榜樣,提供了寶貴的減貧經驗。

中國脫貧攻堅的過程提供了豐富案例和有益經驗。中國有句話叫「要想富,先修路」。在幅員遼闊的土地上,我看到中國政府為很多貧困山區修建了道路。道路暢通後,村民出行方便了,農副產品銷路也廣了,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創造了基礎設施條件。我也看到許多中國企業在扶貧行動中發揮作用,如一些本土大型超市為貧困地區的優質果蔬、肉類等產品提供市場渠道和扶持。在廣東從化,我看到當地通過旅遊產業和特色農業相結合的方式走上致富道路。這些做法令我頗受啟發,我也嘗試著把中國扶貧模式帶回摩洛哥,建議村民在養蜂、藥草產業的基礎上,開發鄉村旅遊,拓展業務範圍,已經收到不錯的效果。

中國的脫貧攻堅工作是立體且全方位的。從低保、醫療保障到教育、住房、創業等各方面,政府都提供大力支持和投入;從深入實地調研、制定針對性政策到落實具體任務,每個環節都有可行的制度和明確的負責人;從補貼錢糧與生活用品到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扶植產業、培養農民技能,相關政策越來越細緻,針對性也越來越強,以一種可持續的方式降低了返貧的發生。

中國的扶貧成就和經驗是難能可貴的。這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人民的希望,特別是對很多欠發達國家來說,中國經驗具有借鑑價值。近期,我所在的摩洛哥非洲中國合作與發展協會正在編寫一本關於中國扶貧的書,為此,我研讀了大量有關中國扶貧政策、扶貧經驗的資料和書籍。我希望將中國扶貧案例和經驗進行歸納分析,同時根據非洲發展中國家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向發展中國家的政府人士、公益人士以及國際關注減貧問題的專家提供較為完整的參考資料。

實施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的發展符合歷史潮流,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前不久,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就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作出部署。中國將繼續帶領人民為實現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不斷探索努力,這不僅進一步增強了各國對中國發展的信心,也將為發展中國家繼續提供可以借鑑的經驗。

(作者為摩洛哥非洲中國合作與發展協會主席,本報駐埃及記者周輖採訪整理)

從十八洞村到深圳

(烏幹達)納蘇爾·卡扎菲

我曾到訪過中國許多地方,各地日新月異的發展面貌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去湖南十八洞村和深圳參觀的經歷。

十八洞村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的地方。2016年我第一次去中國,有幸到訪十八洞村。當地村民的盛情款待、物美價廉的手工藝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都讓我感受到脫貧攻堅給中國百姓帶來的美好生活,也更好地理解了中國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

十八洞村雖然位置偏僻,但在我參觀的時候,這裡已經有良好的公路與外界連接。過去幾十年中,中國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道路網絡將全國各個村莊都納入其中。正是因為有了便利的交通條件,像十八洞村這樣的鄉村,才得以因地制宜,通過創新扶貧模式,發展特色農產品產業,利用獨特的生態優勢和民族文化,讓小村莊成為吸引眾多遊客的旅行目的地。產業和旅遊發展為人民安居樂業提供了持續的收入來源,當地村民為美好幸福生活打拼、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令人鼓舞。

深圳是另一個觀察中國舉世矚目成就的樣本。這個曾經的小漁村,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大城市。深圳是一座「創新之城」,科技創新給這座城市帶來巨大進步,也為理解中國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另一個視角。2019年,我走訪了位於深圳的多個科技創新項目,了解到政府高度重視科技企業發展,深刻體會到技術創新對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同時,根植於中國文化的勤勞基因,也是成就深圳這座城市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十八洞村和深圳發生的變化正是中國發展的生動縮影。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決心和毅力、改革開放建立起中國與世界互利共贏的聯繫、中國持續實施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因素和條件不斷推動著中國的發展進步。

2020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和困難,中國展現出十足的信心和底氣。政府迅速行動、人民團結努力,中國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經濟社會發展已經走上正軌。中國還積極為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持續提供抗疫援助,承諾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優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中國擔當。

中國和非洲有著兄弟般的情誼,中國的減貧經驗也值得包括烏幹達在內的非洲國家借鑑。烏幹達可以學習中國農業產業化的經驗,實現農產品增值。中國企業在烏幹達幫助興建了多個工業園,烏幹達可以依託工業園創造更多就業。烏幹達因風景優美被稱為「非洲明珠」,可以通過發展旅遊業創造外匯收入。我們需要向中國共產黨學習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向中國朋友學習辛勤工作的精神,堅定帶領人民脫貧致富。我也希望未來有更多非洲人能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把更多中國經驗介紹到非洲國家,讓非中友誼代代傳承,造福非中人民。

(作者為烏幹達執政黨全國抵抗運動中央委員、青年團主席,本報駐南非記者呂強採訪整理)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哥倫比亞)恩裡克·波薩達·卡諾

自上世紀60年代起,我曾在中國工作和生活近20年,很多人稱我為「最熟悉中國的哥倫比亞人」。

我作為外國專家,攜家人前往中國。最初,我為將赴拉美國家和西班牙工作的中國外交官編寫教材,妻子則教授西班牙語。1983年至1986年,我在哥倫比亞駐華大使館工作,先後任領事、公使銜參贊和代辦等職。這期間,哥中簽署協議,成立了第一家在華加工哥倫比亞咖啡的合資公司。之後,我曾在中央編譯局等單位工作。

今年,中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將全部脫貧。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中國仍有不少群眾生活在貧困中。當時中央編譯局曾發起給社區貧困家庭捐助物資的活動,外國專家也紛紛參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解決了數億人口的脫貧問題。完成這一壯舉,這根本上歸功於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

改革開放以來,從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到取消農業稅,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中國在農業領域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增進了農村人口福祉。在加快經濟發展同時,中國還注重解決社會公平問題。從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先富帶動後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到後來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戰略的實施,中國區域協調和整體發展穩步推進。今天,中國對醫療、教育等領域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有效促進了社會各領域發展,讓全體人民都能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在推動國家發展過程中,中國注重製定規劃和目標,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對國家發展做出合理的中長期規劃,有助於保持政策的可預期性和連續性。

世界驚嘆於中國的發展奇蹟,也對中國成功的經驗充滿興趣。我在中國長期工作生活,還在哥倫比亞豪爾赫·塔德奧·洛薩諾大學參與創建了孔子學院,擔任外方院長長達7年。和我一樣對中國有過深入接觸和了解的友好人士,都深感有責任向世界闡釋中國制度的優勢。毫無疑問,人們會從中國的發展經驗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作者為哥倫比亞豪爾赫·塔德奧·洛薩諾大學亞太觀察中心負責人、孔子學院資深顧問,本報駐巴西記者朱東君採訪整理)

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

(英國)何麗莎

1986年,29歲的我受聘於世界健康基金會,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成為一名兒科醫生。一開始,我的工作專注於新生兒重病特殊護理,傳授關於危重新生兒急救、早產兒呼吸窘迫、新生兒肺炎等方面的應對經驗,同時著手建立中國第一家規範化的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還記得1988年的一天,杭州第一例四胞胎在兒童醫院誕生。作為當時這4個孩子的監護醫生,看著小小的生命健康成長,內心的欣喜至今記憶猶新。

當時,我走訪了浙江省很多地方,發現農村新生兒死亡率較高,鄉鎮醫院在新生兒看護救治方面能力較為薄弱。我決定去鄉鎮做公共醫療健康方面的研究,並向更多醫生普及兒童護理、新生兒急救等方面知識。此後,我和我的同事攜手中國多地的衛生行政部門制定了「新生兒基礎護理規範」,推進開展免疫接種、瘧疾控制、安全孕產等衛生項目。

30多年過去了,我想以「激動人心」來形容我對中國發展面貌與社會變化的感受。我特別關注到,中國新生兒死亡率大幅下降;基本醫保覆蓋面不斷擴大;政府重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建設,特別是落後地區的貧困人口同樣享有基本醫保、大病醫療等保障;5G、人工智慧、大數據在醫療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中國衛生健康事業取得顯著進展,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

位於浙江省西部的開化縣曾是當地有名的貧困縣。我曾前後20多次前往該縣。過去,從杭州到開化,將近一天的時間才能到達;如今,沿著筆直的高速公路,穿過一個個隧道與橋梁,車程已經縮短到3個多小時。隨著交通改善,開化縣發展生態旅遊等產業,越來越多的當地人走上了致富道路。

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國際層面,中國第一時間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盡己所能推進全球疫情防控合作。在對患者的救治中,中國不放棄任何一個病患,通過大規模核酸檢測、流調追蹤、隔離治療等手段,保障疫情防控富有成效。中國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經濟社會發展回歸正常狀態,為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2016年,我來到浙江大學任教。中國的科研環境非常好,在項目設置、經費支配、資源調動方面,都給予專家學者充分自由,讓他們可以專注於課題研究。近來,我們著重加強關於人口遷移與健康、兒童保護、抗生素耐藥性、醫療制度改革等領域研究,並積極探索中外醫學交流,開展與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科研學術交流。其間,我曾與中國醫療專家一同前往馬裡,了解到中國援非醫療隊長期堅守當地、治病救人的故事。我希望發揮自己所長,將中國和英國的先進醫療經驗介紹到非洲,助力中國醫療隊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為英國公共衛生局顧問,浙江大學醫學院全球衛生中心副主任、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本報記者陳尚文採訪整理)

責任編輯:趙桂金(EK003)

相關焦點

  • 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減貧經驗
    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寶貴減貧經驗(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本報記者 呂 強攝   國際人士認為,中國讓數億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是一項偉大的成就,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的減貧經驗  把中國扶貧模式帶回家鄉  (摩洛哥)納賽爾·布希巴  1995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利用在中國留學的機會,我走訪了很多城市和鄉村。
  • ...國際社會對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認識和評價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中國人民攻堅克難,向如期實現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性目標奮勇前進,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熱議。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擺脫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樹立了嶄新豐碑,為人類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為世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 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2020-06-02 10:11: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摘要】 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要貢獻——國際人士積極評價中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今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
  • ...貧事業作出重要貢獻」——國際人士積極評價中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今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表示,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相信中國一定能如期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減貧經驗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 對人類發展事業的偉大貢獻(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本報記者 呂 強攝「十三五」期間,中國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對於中國人民來說,今年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告別絕對貧困。70多年來,中國通過不懈努力和奮鬥,不僅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還讓老百姓過上越來越富足的生活。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擺脫絕對貧困堪稱奇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為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下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動力,為解決全球減貧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在人類發展史上書寫了重要篇章。
  • 綜合消息: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借鑑...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14日在北京開幕,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餘位代表通過視頻參會。海外人士表示,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許多國家學習和借鑑。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全書第五部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選編了4篇重要論述,明確指出了決戰脫貧攻堅對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全面闡述了我國脫貧攻堅戰的主要做法和重大成就,系統總結了在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
  • 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
    朱海鵬 攝(人民視覺)  國際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如期實現全面脫貧目標不僅是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也將為全球減貧事業注入信心和動力,為各國推進減貧工作提供參考借鑑,加快推動全球減貧進程  自然資源的利用更可持續  詹姆斯 · 林奇
  • 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
    朱海鵬攝(人民視覺)  國際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如期實現全面脫貧目標不僅是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也將為全球減貧事業注入信心和動力,為各國推進減貧工作提供參考借鑑,加快推動全球減貧進程  自然資源的利用更可持續  詹姆斯·林奇  臨近歲末,中國在實現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方面取得了令人讚嘆的成就
  • 談及人類減貧經驗,大家都聊了啥?
    「中國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在這場歷時8年的脫貧攻堅戰中,通過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到今年年底,現行標準下的近1億農村貧困群眾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和12.8萬個貧困村全部摘帽,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解決,全體人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 中國經驗如何助力全球減貧?2020中國公共關係發展大會在京舉行
    2020年12月5日,由中國公共關係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公共關係發展大會」在京舉行。大會以「脫貧攻堅中國經驗的全球分享」為主題,並通過公共關係的視角,向世界進行解讀。▲大會現場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戰之年。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剩餘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中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
  • ...中國家提供寶貴減貧經驗(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人民日報和音:世界矚目中國兩會 書寫全球減貧史重要篇章
    2020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國以必勝的信心和決心,盡銳出戰、攻堅克難,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堅毅行動,書寫著全球減貧史的重要篇章。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將歷史性地畫上句號,這是令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將對全球減貧事業產生重要激勵作用。中國的脫貧攻堅行動,承載著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的初心。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和音)
    在推動自身減貧進程的同時,中國始終在力所能及範圍內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12月14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北京開幕。習近平主席向論壇致賀信,闡明中國黨和政府致力消除貧困的歷史進程、偉大成就和國際貢獻,強調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經驗」
    冉昊 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教授12月14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立足我國減貧經驗,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闡釋了中國減貧的世界意義。從全局看,在世界貧困形勢不容樂觀的情形下,中國減貧卻呈現「風景這邊獨好」。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目前全球約有接近20億人口處於「中度貧困」,即每人每日可支配收入少於3.1美元。特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由於戰亂、自然災害、部族矛盾衝突激烈等因素,導致經濟發展長期停滯,減貧、脫貧更是無從談起。
  • 專訪:中國減貧經驗具有世界意義——訪烏克蘭鮑裡斯·庫爾茲當代...
    新華社基輔10月19日電 專訪:中國減貧經驗具有世界意義——訪烏克蘭鮑裡斯·庫爾茲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奧莉加·德羅博丘克  新華社記者李東旭  烏克蘭鮑裡斯·庫爾茲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奧莉加·德羅博丘克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
  • 中國減貧的奧秘是什麼
    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一位國際人士讚嘆:「因為經歷過貧困,我深深感到,貧困不僅會在物質上,也會在精神上削弱人們的能力,讓人失去自我價值認同。正因如此,消除貧困才顯得如此重要,中國成功的減貧故事才如此動人。」中國脫貧攻堅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不僅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理念,也為人類社會治理貧困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我國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脫貧攻堅制度體系,為世界其他國家增強貧困治理能力提供了經驗示範和實踐策略。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的那樣,「中國已實現數億人脫貧,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鑑」。
  • 中國扶貧基金會理事長鄭文凱:減貧工作要肯下「繡花功夫」
    「減貧工作只要以解決貧困人口的具體問題為導向,肯於下「繡花功夫」就能收到實效。」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的「與世界對話·國際減貧論壇2020」上,中國扶貧基金會理事長鄭文凱從宏觀和實踐兩個角度分享了中國減貧實踐的寶貴經驗。在他看來,改革開放、扶貧創新、問題導向和全社會參與是中國減貧成功的重要智慧。
  • 專訪:中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付出史詩般的努力——訪古巴國際政治...
    新華社哈瓦那12月14日電專訪:中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付出史詩般的努力——訪古巴國際政治研究中心學者何塞·羅瓦伊納新華社記者林朝暉「為了擺脫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付出了史詩般的努力。」這位古巴的中國問題專家說,儘管新冠疫情帶來嚴峻考驗,但中國依然堅定履行承諾,「我相信中國能在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羅瓦伊納說,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騰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這是改革開放的成果。改革開放為中國邁向消除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代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