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科技學院:實施人才強校戰略 建設應用型特色高校

2020-12-11 人民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做好高校的人才工作,關鍵就是要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濰坊科技學院作為壽光市人民政府舉辦的一所本科高校,在壽光市委、市政府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通過引進、培養、柔性引進與校企人才共享等不同形式,不斷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實現了教師隊伍數量、結構、素質的全面提升。

近年來,學校不斷提高高層次人才待遇,加大科研經費配套,實現待遇留人;深化產教融合,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為高層次人才發展事業、實現價值創造條件和平臺,實現事業留人;為高層次人才做好全方位服務工作,解除高層次人才的後顧之憂,實現感情留人。學校先後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招聘博士89人,出臺政策提高博士教師的待遇,為在職取得博士學位的給予學費補助和崗位津貼,鼓勵近150餘名教師攻讀博士學位。

「2014年春,從中國科學院畢業後,作為高層次人才被引至濰坊科技學院。最初,很多人不理解我的選擇,覺得這裡平臺不夠高。但讓我感動的是,學校不遺餘力的為高層次人才創造研究條件,除了提供一定經費,校領導還親自帶隊與企業對接,為高層次人才服務地方提供便利。我兼任壽光高新企業——山東威能環保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負責人,為企業研發新產品服務,我真正感受到自己所學的價值。」農學與環境學部科研和社會服務中心主任馮麗娟博士說。短短幾年,因為馮麗娟等高層次人才的加入,濰坊科技學院科研平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工程研究院由小變大,已經有上百家企業入駐,在短短不到五年時間裡獲批建設了兩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環境檢測中心的業務已發展到全省,每年接單3000萬元,馮麗娟所在團隊被省教育廳評為「化工資源清潔利用創新團隊」。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結果中,張德珍博士、閆洋洋博士主持的兩個項目獲準立項。設施農業團隊李美芹、李金堂等28名博士,制定省農業領域地方標準4項,研發的15個蔬菜新品種在農業農村部登記。同時,以教務處處長張志軍、士官學院院長邱俊傑等為代表的32名在職取得博士學位的教師已成為學校教學科研管理骨幹。農蔬區塊鏈實驗室主任任曉軍、通識學院院長劉傑、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王平、建築與藝術學院院長王騰、智能製造學院院長王瑞春、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臧玉梅等六位博士於今年走上中層正職工作崗位。「非常感激學校給我們了這次讀博提升的機會,擔任農蔬區塊鏈實驗室主任,自己也有了更大的發揮平臺,趁著人還未老,理想猶在,做出成績,不負自己,回報學校。」2010年任曉軍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到濰坊科技學院工作,受惠於學校政策,2013年9月份便赴韓國東西大學讀博,2016年畢業後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返回學校工作。2020年8月,通過競聘上崗,擔任學院區塊鏈實驗室主任。

學校重視人才,人才成就學校。學校組建了以泰山學者李興盛、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於廣威、國家A類博士孫小桉等高層次人才為學術帶頭人的專家博士團隊,形成了「教室—實驗室—基地—農田—市場」多位一體驅動式實踐教學與成果轉化體系;以濰科種業為依託,「育—繁—推」一體化種業平臺;以學府蔬菜為載體,「轉—產—銷」綜合發展平臺,打造設施農業特色學科,服務壽光乃至全國的蔬菜產業發展。圍繞新工科、新文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引進90多名高層次人才或博士團隊,調整原有學科建制,整合滷水資源綜合利用等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154個實驗實訓室和市級工程研究中心,發揮校內建設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壽光市軟體園功能,積極與中科院、東軟、華為等合作,打造了海洋化工和智能製造兩大特色學科,服務於鄉村振興戰略和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以人文社科研究為內生動力,引進博導張友祥等一批專家學者,加強新型智庫建設,「壽光模式」研究成果在《改革內參》發表,為提升新時代「壽光模式」內涵提供支持。學生在全國、山東省「網際網路+」「挑戰杯」創新大賽、機電產品創新設計競賽、機器人大賽等專業比賽中獲特等獎、一等獎200餘項,在世界機器人大賽中獲一等獎2項。2020年考研錄取率創新高達到36.5%,連續九年超過30%,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作為一所縣辦大學,學校的辦學實踐得到學生、家長、社會的廣泛認可,學校連續三年被評為山東最佳社會聲譽高校。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展望「十四五」,濰坊科技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努力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全力推進應用型特色高校建設,努力建設師生幸福、家長滿意、社會尊重的大學。(孫克偉 姚化偉 董玉臻)

(責編:邢曼華、劉穎婕)

相關焦點

  •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以本為本 持續提升 建設一流應用型財經類本科高校
    作為我省本科院校的新兵,近年來,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本為本,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轉變辦學理念為引領,以建設一流應用型財經類本科高校為目標,以實施「七金工程」為抓手,以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重點,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實現了學校從專科辦學和成人教育向普通本科教育的轉變,推動了學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
  • 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將攜手中興通訊共同助力新基建人才培養
    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坐落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西南昌,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置,具有獨立頒發國家高等教育學歷資格的全日制應用型本科高校,始建於1984年。01學校簡介學校貫徹「以人為本」的辦學思想,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文化鑄校、特色興校」的發展戰略,以「
  • 餘姚將深入實施人才強市創新強市戰略,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
    中共餘姚市委關於   深入實施人才強市創新強市戰略   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的決定   中國共產黨餘姚市第十五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寧波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和寧波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部署要求,緊密結合餘姚實際,就深入實施人才強市創新強市戰略,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作出如下決定
  • 加快推進應用型高校智庫建設
    切實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教育部印發的《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指出:「培育、鼓勵行業特色院校組建行業、產業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形成全面覆蓋的行業、產業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支撐網絡。面向區域發展需要,在高校培育一批面向區域產業發展需要的特色政策諮詢機構。」
  • 濰坊科技學院建設「三館」 傳承文化育人
    編者按:文化是大學的靈魂,文化傳承和創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濰坊科技學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文化傳承傳承創新為己任,成立了文化建設委員會,建設了校史館、農聖文化展館、國防教育展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 建設三館,文化育人,濰坊科技學院打造文化校園
    文化是大學的靈魂,文化傳承和創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濰坊科技學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文化傳承傳承創新為己任,成立了文化建設委員會,建設了校史館、農聖文化展館、國防教育展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 貴陽學院:到2035年建成區域一流應用型科技大學
    中新網貴州新聞12月4日電 (楊方旭 肖萬寧)中國共產黨貴陽學院第二次代表大會4日在貴陽舉行,貴陽學院提出,到2035 年建成以服務大數據與數字經濟為特色,應用科技領域優勢突出,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一流應用型科技大學。
  • 喜訊| 吉林體育學院入選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高校
    中國教育在線 訊 近日,吉林省教育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印發《關於公布入選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高校名單的通知》(吉教聯〔2020〕5號),公布了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名單,吉林體育學院成功入選吉林省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高校。
  • 中國農大:全面推進人才強校工程 建設一流農科人才隊伍
    《全面推進人才強校工程,建設一流農科人才隊伍》一文入選,現予以轉載,以雍讀者。經過深入分析和論證,學校黨委做出了「新形勢、新階段、新任務」的戰略研判和系統謀劃,並在2018年正式啟動實施「5+1工程」。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人才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學校黨委將人才強校工程列入「5+1工程」,確定2018年為「人才強校年」,系統謀劃人才工作。以人才工作引領學校事業發展。
  • 培養應用創新型「三能」海洋人才
    85年來,該校向沿海地區和涉海行業等輸送了近20萬名各類高素質專門人才,為國家海洋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時代的廣東海大,堅持以服務國家海洋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為導向,自覺肩負起海洋強國和海洋經濟強省的使命擔當,積極融入並主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奮力推動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海洋大學建設。
  • 劉先省:應用型高校在專業研究生培養上的探索與實踐
    10月16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中華職業教育社、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主辦,駐馬店市人民政府、黃淮學院承辦的第七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正式開幕。
  • 全國人大代表樊麗明:實施「強院興校」,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學科建設
    「雙一流」建設的初心使命是教育報國,為「中國夢想」增強支撐,為「中國教育」增強引領,為「中國貢獻」增強驅動。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網絡強國、製造強國、海洋強國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和強國建設,體現了時代要求、國家意志、人民期望。高校必須圍繞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來謀劃來開展來推進學科建設。
  • 濰坊科技學院:競聘上崗 六位博士走上中層正職工作崗位
    濰坊科技學院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獲批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培育)建設單位之後,進入內涵發展、特色提升的關鍵時期,亟需整合學校資源,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打造本科教育特色品牌。通過整合,優化學科專業設置,補齊在本科學科建設、科學研究、「雙高」師資等方面的短板,打造本科教育特色品牌,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合格人才。做活分院,增強辦學能力。
  • 陳堅:努力建設高水平特色化創新型國內一流應用技術大學
    原標題:以黨建為引領 以特色為支撐 以創新為突破 努力建設高水平特色化創新型國內一流應用技術大學 陳堅一行先後到滇西應用技術大學校園、校史展覽館、管理學院物流實驗室、雲教育大樓信息中心,詳細了解學校建設、辦學、招生等工作情況,並與學校領導班子進行座談。 陳堅在座談會上講話,滇西應用技術大學黨委書記羅進忠介紹學校辦學情況,滇西應用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袁希平主持座談會。
  • 教育部撤銷3所高校 上海體育職業學院等3校被撤銷
    中國工程院關於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 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教高〔2018〕3號),推進未來技術學院建設工作,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未來技術學院建設指南(試行)》。二、建設目標通過四年左右時間,在專業學科綜合、整體實力強的部分高校建設一批未來技術學院,探索專業學科實質性複合交叉合作規律,探索未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培養新模式。
  • 南通理工學院慶祝建校20周年,「十四五」將實施「五大發展戰略」
    2000年從紫琅學院(籌建)起步,2000年去籌更名為紫琅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升格為民辦本科大學——南通理工學院,也是南通第二所本科大學。 曹衛星對南通理工學院二十華誕表示熱烈祝賀。他說,南通理工學院聚焦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積極開展應用型科技研究,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 喜報|濰坊科技學院易班榮獲四項省級獎項
    人民網濰坊1月14日電 1月4日,由山東省教育廳思想政治工作處(學校宣傳教育處)主辦,山東高校易班發展中心承辦的2020年度山東省易班共建高校優秀工作案例評選結果公示,濰坊科技學院榮獲「優秀易班共建高校」「優秀易班工作站」「優秀易班共建案例」「優秀易班指導老師」四項榮譽稱號,這是濰坊科技學院首次獲得此項榮譽
  • 強師資 重共建——看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2020年辦學特色
    ,人才培養競爭力不斷提高,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為實施人才強院戰略,有效提高學院競爭實力,學院著力提升師資水平,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實施特聘教授計劃,聘請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骨傷科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學科帶頭人溫建民,我國著名立法專家與經濟學家朱少平,北京科技大學東凌經濟管理學院原院長、博士生導師張群擔任學院相關學科帶頭人,承擔教學任務,指導青年教師教學科研工作。實施「名師工程」,聘請京津地區「雙一流」「985」和「211」 工程高校知名專家學者來校任教。
  • 濰坊職業學院訪談
    學院設有10個全日制二級學院,設有國際教育學院、創業教育學院、濰坊職業農民學院等跨專業教學機構,開設「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本科試點專業3個,三年制高職專業54個,現在全日制高職在校生18000餘人。學院是全國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和全國「教學資源50強」「服務貢獻50強」「國際影響力50強」高職院校。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2020年學院人才培養特色和優勢直播實錄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李寧、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曹林20日晚做客北京日報「雲高招」直播間,分別為廣大高三考生及家長帶來兩個學院人才培養特色和優勢的講解。 以下為本次直播圖文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