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原創:善良的鎖匠國王被送斷頭臺,成為歐洲第二個被處死的王

2021-01-11 大隱君

歐洲歷史上一共有三位被國民處死的國王,一位是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國王查理一世(1649年),一位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1918年),還有一位便是法國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六。三人均是在本國革命浪潮中被國民處死。

38歲的路易十六在被押送刑場時請求革命者善待自己的侍從和陪伴他的神父。臨刑前,他高聲對圍觀民眾說道:「我是無辜的。我沒有犯我被指控的任何罪責。我原諒所有把我送上死路的同胞。我祈求上帝,法蘭西從今以後永遠不要再有流血。」

「一個最善良又最軟弱的國王,經過十六年半一心謀求幸福的統治之後,在三十九歲上死去了。他的祖先給他遺留下一場革命。他比他的祖先哪一個都更適合於防止或結束這場革命;因為他在革命爆發前能成為一個實行改革的國王,或者在革命爆發後做一個立憲君主......(他是)唯一具有一切好國王所應有的畏上帝和愛百姓這兩個優點的國君」。法國歷史學家米涅在《法國大革命》一書中這樣評價。

「對自由和人的生命的尊重經常可見。尤其可以見到對窮人的苦難的真正關心:這種現象以前是找不到的。對窮苦人,稅務部門極少施行強暴,蠲免捐稅更頻繁,賑濟更多。」法國歷史學家託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一書中這樣評價路易十六時代。在1989年慶祝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的慶典上,法國總統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法國在羅馬時期被稱為高盧,高盧人在公元前390年曾攻陷羅馬,差點扼殺羅馬文明,後來被凱撒大帝徵服(前58年-前49年),並融入羅馬文明圈。376年匈人西進引發日耳曼民族大遷徙,高盧被日耳曼諸部族控制,5世紀後期法蘭克人大舉西侵,並於481年建立以巴黎為首都的法蘭克王國,先後有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兩個王朝,在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時期進入極盛,稱查理曼帝國。843年經凡爾登條約,帝國一分為三,西法蘭克王國成為後世法國的雛形。

公元987年,西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絕嗣,法蘭西島公爵雨果·卡佩被推舉為王,建立法蘭西王國卡佩王朝,卡佩王朝絕嗣後,瓦盧瓦王朝繼起。王國內部諸侯割據,長期分裂,且有英國領地,內憂外患,後經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年),王權強化,諸侯勢弱。法國又與神聖羅馬帝國展開長期爭霸。1540年代,新教傳入法國,稱胡格諾派,與天主教長期內戰。1589年,瓦盧瓦王朝絕嗣,納瓦拉國王亨利四世即位,開創波旁王朝,頒布南特敕令,結束宗教戰爭。亨利四世在人格和政績上十分完美,可以說是法國版的劉秀。

波旁王朝在路易十四時期(1638-1715年)國力鼎盛,路易十四即位初期,國內投石黨運動爆發,王權被貴族挑戰,國外陷入與西班牙戰爭,在內憂外患中國力大衰。路易十四年幼時兩次逃離巴黎,後定居凡爾賽宮,自24歲親政後,馴服貴族,建立君主專制,推行重商主義,重振經濟,大興文教,整頓軍備,發動四次大戰,使法國成為歐洲最強國家和文藝中心。但路易十四後期驕傲自滿,自稱太陽王,徵戰31年,導致財政破產,又不斷加稅,引發民眾不滿,喪失民心,為此後的法國大革命埋下禍根。

路易十四去世後,優柔寡斷的路易十五即位,在位59年,情婦如雲,生活奢靡,進一步加重了路易十四遺留的財政問題,導致國勢繼續頹廢,在英法七年戰爭(1754-1763年)中喪師失地,失去新大陸,以致於喪氣地說出名言: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路易十六即位初期,國民期望很高。因為路易十六從小文理兼優,個性善良溫順,每次看到窮人都要施捨,他還熱愛科學,喜好機械,曾設計了新式斷頭臺,他最大的業餘愛好是研發鎖具,創意不斷,以致於被稱為鎖匠國王。路易十六多次推行改革,試圖向一、二等級的教士與貴族徵稅,彌補財政赤字,但他個性軟弱,缺乏堅強意志,在改革遇到阻力時難以堅持,又不顧財政危機捲入美國獨立戰爭,以致於改革屢屢失敗,不得不召開在1789年5月5日召開三級會議,企圖挽救財政危機,但拒絕政治改革。在伏爾泰和盧梭啟蒙思想薰陶下的第三等級和普通民眾徹底失望,,一場大革命蓄勢待發。

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眾攻打巴士底獄,掀起法國大革命浪潮。路易十四堅持留在凡爾賽,等待革命自行結束。1789年10月6日,數千革命者闖入凡爾賽宮,強迫王室搬入巴黎的行宮。路易十六採取妥協立場,在公開場合表示支持制憲會議,順從籤署大部分法令,宣誓將維護憲法,一時民望甚高。1790年11月27日制憲會議頒布法令要求教士宣誓效忠國家、法律和國王,引發天主教危機,很多教士拒絕宣誓。1791年4月18日,路易十六企圖前往巴黎近郊與拒絕宣誓的教士慶祝復活節,但被民眾包圍未能成行,路易十六從此堅定出逃的決心。

1791年6月20日深夜,王室逃離巴黎,但被民眾發現後受阻返回。路易十六民望驟降,雖在批准君主立憲憲法後繼續維持王位,但隨後法國在1792年與奧地利為首的反法同盟戰爭中接連失利,反法聯軍攻入法國,要求恢復國王權力,激起法國民眾不滿,8月10日,革命激進派發動二次革命,攻佔王宮,囚禁路易十六,後在王宮文件箱內發現王室通敵材料,導致路易十六被國民公會判處死刑,最終在1793年1月21日被送上斷頭臺。法國大革命從此陷入血腥內亂中,直至拿破崙登場,建立更為專制的拿破崙帝國,歷史老人又開了一個黑色幽默。

相關焦點

  • 近代史:路易十六被押上斷頭臺,成為第2個被處死的歐洲封建君主
    近代史:路易十六被押上斷頭臺,成為第2個被處死的歐洲封建君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後,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控制了制憲議會,他們保留了國王。1792年,奧地利和普魯士聯手幹預法國內政,越過邊界,向巴黎進犯。8月10日,巴黎人民挺身而出,佔領了路易十六居住的 圖伊勒裡宮,把王室成員關入監獄。
  • 223年前羅伯斯庇爾被處死:談談法國大革命的斷頭臺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223年前,羅伯斯庇爾被送上斷頭臺,死於自己發動的法國大革命。現在不方便不談法國大革命,薩沙就說一說斷頭臺吧。歐洲古代和中國一樣,有很多死刑。法國最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的國家,也是所謂暴力治國,自然不可能沒有死刑。
  • 法國歷史上有位「鎖匠國王」,也是歐洲歷史上第二位被砍頭的國王
    十八世紀,法國是歐洲人口最多,國力最強大的國家,卻依然是一個典型的封建等級森嚴,君主專制王權國家,資本主義的崛起受到限制。當時的法國人被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級:天主教會;第二等級:封建貴族;第三等級:普通公民。
  • 歐洲歷史上被處死的三個君主,他們的遺言是什麼,一個比一個霸氣
    說起歐洲的君主,我們可以說非常熟悉。因為現在的新聞裡還有很多關於歐洲君主的事情,畢竟歐洲現在還有很多王室。當然,歷史上的歐洲王室可以說更多,不過和我國古代皇帝不同的是,歐洲的君主很少又被處死的。要知道在我國的歷史上一旦改朝換代,皇帝被處死很正常。
  • 查理一世:他如何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處死的國王
    這個特殊的犯人是曾經的英國君主查理一世,他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公開處死的國王。 查理一世是英國的君主,他為何會被公開處死呢? 查理一世是詹姆士一世與丹麥公主所生的第二個兒子。
  • 法國大革命期間,國王路易十六為何會被處死?
    「他早就應該被處死了!窮人繳稅,而豐衣足食、成天花天酒地的貴族卻免稅,這是什麼道理?"這是路易十六被處死時一個農民激憤的喊話。可見路易十六被處死的直接原因是他沒有處理好法國國內的階級矛盾。路易十六在貴族與貧民之間搖擺不定,最終平民暴動,把法國財政赤字的原歷歸結於國王,外國軍隊的幹涉使得國王成為了叛國賊,處死國王以顯示憲法的權威性。路易十六是歐洲歷史上第二位被處死的國王,第一位是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第三位則是俄羅斯帝國皇帝尼古拉二世。路易十六雖然被處死了,但是死得並不算痛苦,因為他喜歡機械學,曾經親自將直形鍘刀改為三角形鍘刀,提高了鍘刀的工作效率。
  • 作為歐洲歷史上第二位被處死的國王,路易十六真的罪有應得嗎?
    法國革命200周年的慶典上,時任法國總統的弗朗索瓦·密特朗也說:「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但也是不可避免的。」(路易十六被斬首)從路易十六整個執政生涯來看,他的確不是個合格的君王。他沒有想到,任何當時的人也沒有想到,第三等級這時候已經不再是一個對國王唯唯諾諾的工具了,他們聚集在一起,最初想要從國王手裡拿到權力,但是最後拿走了國王的性命,這其中並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陰謀,一切都是那麼突然,事件的走向就連當事人都無法控制,沒有人預料到法蘭西的新時代竟然從血腥的斷頭臺開始。
  • 查理一世:英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公開處死的國王
    不久之後,這個犯人從容地走向了斷頭臺……劊子手一刀落下,一顆頭顱滾到了地上。這個特殊的犯人死了。這個特殊的犯人是曾經的英國君主查理一世,他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公開處死的國王。查理一世是英國的君主,他為何會被公開處死呢?查理一世是詹姆士一世與丹麥公主所生的第二個兒子。不是長子的查理一世原來可以做一個閒散之人,可是在1612年他的哥哥18歲的威爾斯親王亨利去世了。
  • 法國最悲劇國王路易十六,夫妻雙雙被送上斷頭臺孩子個個死於非命
    法國波旁王朝的末代國王路易十六的在位之時是一個多事之秋。當人們提及他和他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時,難免不由自主地想到他們生活上奢華糜爛,揮霍無度。或者想到他們對窮人的漠不關心的態度,正如瑪麗那句著名的 「讓他們吃蛋糕啊。」人們更不會忘記他們的最後歸宿——斷頭臺。
  • 羅伯斯庇爾與斷頭臺(下)
    他所提出的「支持(男性)公民普選權、反對國王否決權、呼籲廢除奴隸制和死刑」等建議,得到眾多擁護,巴黎街頭一度開始出現他的畫像。然而此時巴黎的局勢變得緊張起來,激進的革命者要求進一步推進革命,而保王黨則試圖撲滅革命的火焰,國王出逃事件更是火上澆油,巴黎民眾在瞬息萬變的革命大潮中驚慌失措,各種訴求的集會不斷,社會毫無秩序和治安可言,在這種情況下,羅伯斯庇爾住進了木匠杜坡萊的家中。
  • 1793年1月21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
    太子路易和第二任妻子生育了三位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夏爾十世。1774年,在祖父路易十五去世後,路易十六繼位成為法國國王。法國中層階級和下層階級對法國貴族及法國君主專制愈發不滿,路易十六及其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則成為了舊制度的代表人物。
  • 法國總統為路易十六平反:他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
    法國大革命時期,波旁王朝的國王路易十六與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先後被送上了斷頭臺。革命者處決了路易十六與瑪麗王后,法國的民眾興高採烈,歡呼雀躍。路易十六在臨死前,曾大聲呼喊一一「我是無罪的!」路易十四成為了法國唯一的領袖,他臨駕於法律之上,所有貴族百姓皆是國王的奴僕,一切都要尊尋「太陽王」路易十六的安排。到了路易十四的曾孫路易十五繼位後,他也聲稱一一「我依靠上帝來執掌王權,我的臣民要受這些法律的指導和統治。」
  • 法國19個叫路易的國王,從路易一世到路易十九,你能認出幾個?
    稱呼歐洲君主跟稱呼中國君主不同,沒有某帝、某祖某宗這種諡號、廟號稱呼,而是直接稱呼名字,而同一個國家的歷史上也有多個相同名字的君主,所以會在名字後面加上多少世來區分。就拿法國歷史來介紹,法國歷史上有19個叫路易的國王,其他歐洲國家也有叫路易的國王,路易是整個歐洲歷史最多君主使用的名字。法國國王從路易一世到路易十九,你能認出幾個?
  • 法國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導語:法國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除了我們國家,其實在歐洲也有這樣的貴族,而且在我們的印象中,歐洲的皇后和王子都是高貴與優雅的象徵。而且他們是從小就培養了這樣的氣質,就算是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會保持著這樣的氣質。像是當年的法國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 居魯士:出生國王外公下令處死,長大吞併三個帝國,自稱世界的王
    「我,居魯士, 乃世界之王,偉大的王。
  • 法國歷史上那18位叫路易的國王們,你們就不能換個名?
    連身邊那些法國朋友自己也都傻傻分不清楚某位國王曾經的豐功偉績。帶著損耗無數腦細胞的重任,享法妹決定擼起袖子好好科普一番。1.路易十六路易十六是路易十五的孫子。作為大革命期間最舉世矚目的事件,莫過於國王路易十六被革命群眾送上了斷頭臺。
  • 法國到底有多少個叫路易的國王?有一個只當了20分鐘國王就下臺了
    了解法國歷史的,肯定知道法國有很多個叫路易的國王,什麼路易十四、路易十六等等。歐洲的國王名字其實邏輯很簡單,這個朝代的第一個路易,就會被稱為路易一世。之後接班人就叫路易二世,一直傳下去。這似乎跟中國秦始皇的想法很像,秦始皇自稱為始皇帝,他的子孫二世、三世,甚至萬世。
  • 查理一世:從王座到斷頭臺
    1649年1月30日,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以叛國罪被議會執行死刑。 在歐洲歷史上,被處死的國王一共有三位,另兩位是在法國大革命中被處死的國王路易十六和被蘇俄政府槍決的俄羅斯皇帝尼古拉二世。他們都是在由封建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的革命中被處決的,也都和限制王權相關。
  • 法國國王改進斷頭臺,結果法國大革命時,他就死於自己的設計之下
    還有明朝有個皇帝喜歡幹木匠,在宮中自己做各種各樣的家具。咱們這麼講吧,能幹木匠的人那也絕對是個聰明人,法王路易十六人家愛什麼呢?人家愛各種五金器件,這個工具怎麼做?那個鎖怎麼研發?人家就喜歡這一套。相傳路易十六在宮中搞了一個非常大的五金工廠,每天就跟各種能工巧匠討論各種金屬架是怎麼做的。
  • 近代歐洲最慘的王室,國王被革命軍處決,王后與公主被輪番施暴
    在歐洲歷史上,波旁王朝算得上是顯赫一時的朝代,曾經統治過包括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多個國家。波旁王朝統治法國期間,把法國發展成為歐洲數一數二的強國,是波旁王朝最輝煌的時候。 不過,當一個朝代被推翻的時候,這個朝代的皇室或王室成員下場都不是很好,古今中外有無數例子可以證明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