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有望實現三園合圍

2021-01-19 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隋永剛 胡曉鈺)圓明園於近日在三園交界處舉行儀式,宣布圓明園正在進行大宮門恢復,待大宮門完成修復之後,圓明三園有望實現合圍。據悉,持續多年的修復工程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圓明園當時界限不清的狀況,實現了「圈起來、清出去、管起來」的第一步。接下來,圓明園中唯一尚未恢復正門功能的區域——大宮門,將啟動保護展示,並與三園外圍牆連接,形成完整的圓明園總體格局。

據了解,圓明三園是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萬春園)組成,三園緊相毗連,通稱圓明園。圓明園佔地350公頃,建築面積近16萬平方米。歷史上內外圍牆總長度約為1.7萬延長米,牆高約2.8米。1860年,圓明園被毀後,遭受了近百年的掠奪、破壞,原本的圍牆已被毀壞殆盡。

20多年前,圓明三園外圍牆修復工作受捐800萬元,從1993年到2008年,包括正覺寺遺址東圍牆、北圍牆及西圍牆修繕工程全部竣工。1993年3月,時任全國人大代表、香港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憲梓捐資800萬元人民幣用於修復圓明園圍牆,搶救、保護圓明園遺址。這筆捐款加快了圓明園圍牆修整工作的進程,對圓明園大遺址保護起到了關鍵作用。截止到2008年10月,正覺寺遺址東圍牆、北圍牆及西圍牆修繕工程全部竣工,圓明三園外圍牆基本修復完畢,共計約1.117萬餘延長米。

相關焦點

  • 圓明園三園有望實現合圍
    北京商報訊(記者隋永剛 胡曉鈺)5月26日消息,圓明園於近日在三園交界處舉行儀式,感謝社會愛心人士對圓明園大遺址保護作出的貢獻。20多年前,圓明三園外圍牆修復工作受捐800萬元,從1993年到2008年,包括正覺寺遺址東圍牆、北圍牆及西圍牆修繕工程全部竣工。
  • 確切地說圓明園應該叫圓明三園,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組成
    曠世名園圓明園,夷人一炬,可憐焦土!一個半世紀,時轉物換人非。名園上空的遮天蔽日濃煙曾經三日不熄,而留給後人心頭的隱恨經年不減。這已是中國人永久的結清末人譚延愷有言於瓦礫想見庭館,於芒葦想見湖沼,於荊榛想見花樹。想見便成為國人的慰藉。自然,想像是人類飛躍時空的翅膀,她的縱橫馳騁使有限的人生變得廣闊而絢爛。清時,圓明、長春、綺春三園構築了中國園林史上的輝煌,在三園百餘景點中,圓明園四十景又素負盛名。
  • 「圓明三園」山形水系有望恢復
    本周末,圓明園遺址公園標誌性景觀「大水法」等西洋樓遺址區即將完成棧道鋪設,率先實現對遺址及石構建的保護。之後,公園還將對萬方安和、紫碧山房、廓然大公等86處地上可見遺存展開清理修整,並有望逐步恢復「圓明三園」的山形水系。  86處地上可見遺存將「亮相」  1860年,英法聯軍的一場大火燒毀了「萬園之園」——圓明園。如今的圓明園遺址公園成立於1976年,經過40年的逐步搶救,經過圍起來、遷出去、管起來,園內5000多畝已實現對社會開放。
  • 朕的圓明園:五代帝王的掌上明珠,見證清王朝興衰史的萬園之園
    如果要說起中國的園林史,曾有著萬園之園稱號的 圓明園 ,就是園林史上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山。 清朝最負盛名的園林——圓明園的營建,集結了幾代能工巧匠的奇思妙想、智慧結晶,耗費傾國之力的財富,還有無數奇珍異寶為之點綴裝飾,才有了萬園之園的富麗堂皇和美輪美奐。
  •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宮苑
    去北京旅遊,不僅能看到故宮、長城,同時也能看到圓明園這個被譽為「萬園之園」的遺址。接下來,我們主要討論北京圓明園怎麼玩,這自然少不了帶上北京旅遊攻略,好好遊玩圓明園遺址。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周圍。
  • 北京圓明園遊覽全攻略:萬園之園名不虛傳,全逛完需一整天(上)
    7月初,我們一家三口用大半天的時間,專門遊覽了北京圓明園,現將遊園全攻略與大家分享。圓明園很大,在六七個小時的時間裡,我們走過了圓明園的多半景點,我覺得即使走馬觀花地全部逛下來,遊園也至少需要一整天時間。雖然本文並不全面,但相信一定能對您了解圓明園有所幫助,不足之處也歡迎大家評論和補充。本文圖片很多,約有200張,文字也不少,建議您在WIFI環境下耐心閱讀。
  • 北京三山五園 頤和園 圓明園 還有哪個你知道嗎?
    愛玩的小夥伴都知道,北京有片「最熟悉的陌生景區」叫三山五園,這到底是哪裡?「三山」是指香山,萬壽山,玉泉山;「五園」是指清漪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圓明園。暢春園北京海澱區圓明園南,是在明代京城第一名園——「清華園」的基礎上修建而成,其中的疊山理水是江南張然所做,是幼年皇子居住之所。暢春園主要以園林景觀為主,建築樸素,多是卷棚建築景色清幽,明代的古樹,清代的臘梅丁香,林間散養的麋鹿白鶴,自然古樸。
  • 北京市政府回應「圓明園第五園春熙院回歸」問題:積極推動
    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231號(文化宣傳類270號)提案答覆的函京政聯字〔2020〕第6號李維平委員:您提出的《關於圓明園第五園——春熙院回歸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一、春熙院遺址現狀經專家考證,圓明園盛時五園之一的春熙院遺址,位於北五環廂白旗橋西南側的二河開地區,地上已找不到任何歷史遺存,需要依賴考古發掘其歷史價值。
  • 有遊客進入圓明園非遊覽區域還稱「這是我家」?園方回應
    有網友爆料,一名遊客進入圓明園遺址公園一處標有「請勿進入」區域,並聲稱「這是我家」。公園證實,遊客系未成年人,進入的是西洋樓景區的非遊覽區,文物部門已對涉事景區進行檢查,還好景區並未遭到破壞。據網友爆料視頻顯示,在圓明園遺址公園一處景區,所有遊客都站在柵欄外參觀遊覽,有一名背著雙肩背包的男性遊客走進了柵欄內,並在石條上行走數步,看上去像是一名未成年人。旁邊一名身穿白色T恤的男遊客提醒:「這能下去嗎?上來。」小男孩才回到柵欄之外,但他回應了一句:「這是我家。」
  • 男子爬入圓明園禁區聲稱「這是我家」 園方回應:系未成年人 望寬容
    針對北京市圓明園遺址公園內一男子爬入「請勿進入」區域並聲稱「這是我家」一事,10月20日上午,北京市圓明園遺址公園宣傳科回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園方已接到遊客反映信息,確認事發地為北京圓明園內的西洋樓遺址。涉事遊客為未成年人,從「請勿進入」區域上來後就離開了。希望大家抱著寬容的態度看待此事。
  • 老人花30000000000重修圓明園,在橫店復刻圓明新園,如今已竣工
    但是在近代歷史上,有一座集古今中外大成者的殿堂,裡面的一件噴水飾品都是國之重寶,它就是圓明園。今天李子就來和大家聊聊關於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籌300億建「新圓明園」的事!提起圓明園,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它的遺址是旅遊必去的地方之一。
  • 北京圓明園
    ,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相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1722年雍正即位以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聽政」。
  • 關於圓明園你知道多少?
    圓明園(圖片來源於網絡)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有萬園之園稱號。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四皇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的花園。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時,園已初具規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親臨圓明園遊賞。雍正皇帝於1723年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度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對圓明園歲歲營構,日日修華,浚水移石,費銀千萬。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並致三山五園被毀,奕訢上奏稱「痛心慘目不忍言」
    今年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60周年紀念。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它不僅直接導致三山五園被損毀,大批文物丟失,還導致西方勢力更大程度地入侵中國。作者 趙連穩清末圓明園銅版畫 諧奇趣樓北側提到火燒圓明園,很多人會說是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的惡行。實際上,早在1860年,英法聯軍就將圓明園燒毀殆盡。
  • 五年級語文《圓明園的毀滅》練習
    ( )( )拱月 ( )( )聞名 ( )( )剔透 奇( )異( ) 三、按要求寫句子。圓明園不但建築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1.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2.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 )3.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 清代著名皇家園林——圓明園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周圍。佔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
  • 移天縮地:圓明園裡的江南仿園
    今年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60年。160年之前,圓明園被西方人稱為「萬園之園」,是「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三是名稱仿,如圓明園中有仿杭州西湖的十大景名,即「天然圖畫」景區的「蘇堤春曉」、「匯芳書院」景區的石坊「斷橋殘雪」、「文源閣」景區的「柳浪聞鶯」、「西峰秀色」景區的「花港觀魚」等。四是意境仿。如圓明園景區的「上下天光」,就是仿照《嶽陽樓記》中的「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 圓明園罹難160年,郭黛姮帶你重返圓明園
    2020年10月20日,在圓明園罹難160周年之際,著名建築史學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84歲的郭黛姮先生在人文清華講壇通過其團隊潛心研究近20年的數字復原技術帶領線上線下近80萬觀眾重返圓明園,領略萬園之園的盛世風採。她表示和園林一個個具體的實體建築相比,圓明園的文化價值更高。
  • 中國第二座「圓明園」,複製95%的北京圓明園,佔地466萬平方米!
    後人永遠不會知道當年的皇家園林有多美,我們只能通過古人的描繪來感受這座非凡園林的震撼,圓明園是乾隆皇帝造的,他把一生都獻給了圓明園,因為一場大火而消失,留給世界的只有一個美麗的幻影,幸運的是,21世紀後,我們又建造了第二座圓明園。
  • 含暉園是圓明園三園最後併入的一塊賜園
    含暉園原是嘉慶給自己第三個女兒莊敬和碩公主的賜園。嘉慶六年(1801)十一月,皇三女莊敬和碩公主下嫁蒙古郡王索特納木多爾濟,嘉慶就將兩年前從成親王永瑆手裡收回的「西爽村」賜予莊敬公主居住,並更名含暉園。莊敬公主只活了不到30歲,就於嘉慶十六年(1811)去世了。嘉慶也就將含暉園收回,改稱「南園」。 含暉樓為該景區主體建築,坐北朝南,上下各七間,最早叫「聯暉樓」。含暉樓後院設東、西配殿各五間,樓前設有月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