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平潭紅色地標,銘記革命歷史。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解放平潭。70年來,平潭人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推動平潭發展更上新臺階。從今日開始,平潭網推出「尋訪平潭紅色地標」系列報導,通過尋訪平潭紅色遺址,重溫關於平潭的那段崢嶸歲月。
本期,
我們一起走進
中正堂(今嵐城影院)!
尋訪平潭紅色地標奇襲中正堂
中正堂的前世今生
見證平潭紅色歲月
中正堂西側
在平潭南街老電影院旁,有一座舊石頭建築稱為「中正堂」(今嵐城鄉嵐城影院)。這裡曾是國民黨在平潭統治時期駐兵、集合和大型活動的場所。
據平潭革命史研究會支部書記方良文介紹,中正堂地處原清朝海壇鎮水師總鎮公署東段。民國時期,總鎮署改為平潭水上警察署。民國30年(1941年)3月遭日機轟炸變成廢墟。民國35年(1946年)3月,時任縣長林蔭於總鎮署原址東段興建中正堂,於當年11月竣工落成。
中正堂坐東向西,前座為木石結構三層樓房,後進為屋架結構禮堂,寬18米,高9米,是當時縣內屋架跨度最大的建築物。
現在從縣委黨校大門正對面,沿著一個大斜坡,還能看到中正堂這座老建築。滄桑數載,中正堂見證著曾經怎樣的風雲歷史,平潭遊擊支隊怎樣從這裡開始,第一次解放平潭的呢?一起來聽聽平潭老遊擊隊員王祥和和吳正壽講當年的中正堂解放戰鬥,重溫這段七十年前的紅色歲月。
制定夜戰近戰戰略
奇襲中正堂
「1949年4月,中共閩中遊擊隊司令部為了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作戰和對平潭革命武裝的考驗,命令平潭縣遊擊支隊於5月7日前,掌握戰機,消滅國民黨林蔭武裝。」王祥和清了清喉嚨,開始娓娓道來。
據相關資料記載,當時平潭遊擊支隊所有連隊人數加起來共有300餘人,武裝配備非常差,衝鋒鎗只有一支,不及敵人一個排的武裝配備。而當時國民黨在平潭的武裝力量人數有500餘人,包括自衛中隊、接兵連、鹽緝隊、警察局、還有林蔭私人武裝等,都是裝備齊全、武器精良的隊伍,是當時全省各市縣最強的武裝,單單機關槍就有22挺。
如此懸殊的差距,在現在看來,像是以卵擊石,但王祥和在敘事時的眼神中,透露著堅定與勇敢。
平潭老遊擊隊員王祥和
遊擊支隊接到命令後,分析敵我雙方力量,制定奇襲敵人重要據點中正堂的戰鬥方案。王祥和說:「因為中正堂當時是全縣武裝力量聚集地,裡面封存著大批武器,控制了中正堂就等於控制了整個縣城。駐守那裡的敵人裝備好,所以要打中正堂,我們就以夜戰、近戰策略去打,發揮大刀優勢。」
「國民黨自衛隊中隊長林誠仁在攻擊時如果不在中正堂內,作為國民黨自衛隊第一分隊長的楊建福有權代表中隊長下令投降,這個楊建福是共產黨事先安排進去的『線人』。而林誠仁愛好賭博,我們就叫人把林誠仁騙出去打麻將了。」王祥和繼續說。
除了引林誠仁離開中正堂,還要想辦法讓林蔭離開平潭縣城。「於是,遊擊隊高飛與吳秉熙帶隊抄了林蔭的小舅子老家,並揚言還要抄林蔭家。林蔭得到風聲,果然帶著他的私人衛隊回到平原官井村老家駐守去了。」王祥和講道。
正面開戰
遊擊支隊第一次解放平潭
1949年5月4日凌晨,就在遊擊支隊政治部主任張緯榮到縣城了解情況和布置內線工作後的回程途中,被林蔭巡邏船發現,張緯榮負傷被捕。遊擊支隊為了營救張緯榮,決定提前進攻縣城。
中正堂東側
「1949年5月5日晚10時,遊擊支隊抽選117名戰士,除每人各帶1把大刀外,另配備土造衝鋒鎗1枝、步槍50枝、手槍10多枝和部分子彈,由支隊長高飛和副支隊長吳兆英、吳秉熙率隊向縣城進發。將近零時,由40名戰士組成的『敢死隊』分4個小組開始向中正堂進攻。」順著時間線,王祥和清晰地回憶當時激烈的戰鬥過程。
「1949年5月6日1時左右,敢死隊第一組戰士吳翊成、吳聿傑、施友聲、莊家祥等4人摸黑靠近大門,敵哨兵發現動靜要關門時,吳翊成衝進大門,上半身卡在門內,其他戰士一擁而上撞開大門,衝了進去。」王祥和說,駐在中正堂兩側樓上的縣自衛中隊每班配有1挺機槍。當遊擊支隊進攻時,共產黨『線人』楊建福不讓自衛隊士兵開槍、出擊,在遊擊隊解決接兵連、鹽緝隊之後,楊建福以代中隊長名義命令自衛隊放下武器。
平潭老遊擊隊員吳正壽
另據吳正壽稱,攻入中正堂時,衝在最前面的吳翊成臉上中彈,子彈從他的左邊臉打進去,從右邊臉穿出來,整張臉都爛了,鮮血直流倒在地上。同時吳國彩胸部中槍仍不肯下火線,忍痛衝上去用大刀砍斷了鹽緝隊隊長的手。
說到這吳正壽不由得拉高了聲調,「後來,吳國彩失血過多英勇犧牲。現在的國彩村原名伯塘村,就是為了紀念烈士吳國彩而更名為『國彩村』。」約在6日凌晨3時左右,中正堂戰鬥結束。攻下中正堂後,遊擊支隊立即進兵縣參議會,解除駐守參議會的林蔭衛隊武裝,救出張緯榮,並分兵包圍警察局和縣長公館,派人向平潭縣長、縣警察局勸降。偽縣長鄭叔平見大勢已去,只得下令警察局投降。至此,縣城戰鬥勝利結束。
中正堂一角
據資料記載,這場攻打中正堂的戰鬥結束,共消滅縣城國民黨武裝200多人,繳獲輕重機槍11挺,長短槍300多枝,手榴彈5000多枚,子彈5萬餘發。
「平潭遊擊支隊一下子有了這麼多武器充實,整個隊伍都沸騰了,張緯榮獲救後十分感動,他說共產黨的隊伍是壓不垮、打不散的。」王祥和回憶起取勝後支隊一片興奮、激動的場景。
遊擊支隊佔領平潭全境
成立平潭縣人民政府
6日上午,坐鎮官井村的林蔭得悉後,親率全部私人武裝反撲縣城。遊擊隊以新繳獲的輕重機槍布防城郊,把林蔭隊伍打得大敗逃回官井,傍晚遊擊支隊回師根據地。
7日凌晨再次擊潰進犯遊擊支隊根據地的林蔭部隊,並乘勝將其驅趕到桃花寨山(位於官井村西側)以北。林蔭反撲失敗後,在國民黨軍艦掩護下,於5月12日逃往白犬島,遊擊支隊佔領平潭全境。5月13日,經中共閩浙贛人民遊擊縱隊閩中支隊司令部黨委批准,成立省內解放戰爭時期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平潭縣人民政府,高飛任平潭縣長。
不忘初心
助推保護平潭紅色遺址
「解放中正堂,平潭遊擊支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是福建省全省唯一一個只靠地方遊擊隊自身力量實現縣境解放並成立人民政府的地方。同時,對於平潭的第二次全面解放,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王祥和說,作為平潭解放過程中的重要遺址,建議要保護好中正堂。
據了解,平潭綜合實驗區革命史研究會已向實驗區規劃局提請將中正堂革命遺址規劃為平潭人民革命歷史紀念館的建議,助推平潭紅色遺址的保護工作。
在採訪末了,王祥和說:「現在祖國強大了,我們年輕時的革命理想都已經實現,這一輩子過得有始有終,還是非常滿意的。」
吳正壽《回憶平潭遊擊支隊光輝歷程》手稿
再看吳正壽《回憶平潭遊擊支隊光輝歷程》手稿中的話:「我們要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發揚革命優良傳統。」
平潭革命者們的「初心」已躍然紙上。尋訪平潭紅色地標,弘揚偉大革命精神,這也是編者的「初心」。
來源:平潭網文字:林盼康視頻腳本:李聰聰 林盼康 魏 麗攝影攝像:林晟宇 高 莉後期製作:魏 麗 高 莉資料收集:林孔波 高娟娟支持單位:平潭革命史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