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 ▏中國的母親花

2021-02-07 浙江科普遊子

從詩經中的那名遠望的女子開始,萱草與忘憂,這兩個詞語仿佛成了雙生子,後來又漸漸成為了中國的母親花、宜男草。又到母親節,我們一起來認識下,這朵中國的母親花。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微雨輕雲已入梅,石榴萱草一時開」,初夏時節正值萱草的花期。萱草在我國的栽培歷史悠久,古時多植於住宅後庭的幽陰之地,今多栽植於小徑路旁或草地林緣。春季未花之時,葉寬似禾草,鮮有人關注。入夏,忽花葶抽出,花色紅黃似火,令人見而欣喜。

關於萱草的文字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

《詩經·衛風·伯兮》中有「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詩中婦人因想念外出徵戰久久未歸的丈夫,再也無心梳妝打扮,以至於思念成疾,只得寄情於萱草。她希望能得到數株萱草栽植於北堂,借觀賞這忘憂之草來暫時消解心頭的憂鬱,萱草忘憂的寓意便是從這裡萌發。

從《詩經》可知,萱草本名原為「諼草」,李時珍稱:「諼,忘也。」就是忘記的意思。至於萱草為何能解憂,有多種說法。一說是因「憂思不能自遣,故樹此草玩味,以忘憂也,吳人謂之療愁。」憂思不能發抒排遣,於是種萱草來觀賞玩味,藉以轉移注意力,稍散一時之悶,略忘片刻之憂;一說「合歡蠲忿,萱草忘憂」,萱草味鮮質嫩、營養豐富,入藥膳食之利人心智,能夠起到讓人歡樂、解除憂煩的作用。還有一說是因以「萱草嫩苗為蔬,食之動風,令人昏昏欲睡。」古時食用萱草,是取食嫩葉幼苗的。萱草中含有一種叫做秋水仙鹼的化學物質,如食用過多且未煮透,就會麻痺神經,使人頭暈昏沉,如同醉酒一般,這就成了食物中毒,而不僅僅是心理治療一般的忘憂效力了。

古人所稱的萱草,有時也指除萱草之外的小黃花菜、大苞萱草等。如今,廣義萱草還包括了萱草屬更多的種類。經過雜交選育,有諸多園藝品種,比較常見的是「金娃娃萱草」,其花色金黃,形似喇叭。或許因花色相近,有些人會將萱草和黃花菜混為一談,認為黃花菜就是萱草曬乾後的別名,實則不然。黃花菜別稱金針菜,與萱草是百合科萱草屬的不同品種。黃花菜顏色淡黃,多在下午開放,次日中午閉合,所以可以在早上採摘未開花朵曬乾為蔬菜。而萱草花色黃紅雜糅,朝放暮蔫,故在英文裡稱為「day lily」,即一日百合之意。翠綠的亂葉叢中,忽生出一枝挺拔豔麗的花枝,秀麗孤傲又不從俗流的風姿,難怪蘇軾有詩讚之:「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

北堂有萱,忘憂宜男

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有一篇目為「太醫」。故事中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姓孫的書生,早年喪父,母親從19歲便開始守寡。可憐的是,他好不容易考中進士,原本該有個皆大歡喜的結局,而他的母親卻恰恰在此時去世了。

半生苦讀,就是希望來日母親與自己一同享受榮光。可想要報答的人已經不在這世上了,那榮耀還未等到,就猝然飄在半空沒了著落,這苦悶可想而知。於是,他便與人說:「我必博誥命以光泉壤,始不負萱堂苦節。」——我啊,一定要為九泉之下的母親博取一個『誥命』的稱號,讓她感到榮耀,這樣才不辜負她守了一輩子的苦節!或許有人生疑:這句話哪裡提到「母親」二字了?其實,萱堂在此處就是指代母親。

如果說康乃馨是舶來的「母親花」,那萱草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母親花」。從「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到「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從「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譁」,到「西窗萱草叢,昔日何人種,移向北堂前,諸孫時繞弄。」在我國古代文化中,就有在北堂種萱草的習俗,為何要種在北堂?北堂是母親居住的地方,故而母親又有「北堂」、「萱堂」及「北堂萱」的代稱。成語「椿萱並茂」中的椿和萱,指的是香椿和萱草,分別代稱父親和母親,香椿和萱草茂盛,寓意父母安康。傳說古代男子離家遠行之前,就有在母親的屋前種植萱草的習俗。寄望兒子不在身邊的日子裡,母親能夠歡樂而忘卻煩憂。離家的遊子也因為想念母親而將萱草尊為母親花。

古人認為,萱草至孝,可奉高堂。於是唐代詩人孟郊在《遊子詩》裡寫道:「萱草生階前,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當遊子要遠行前,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讓母親忘卻煩憂。其實即便在母親堂前種植千朵,母親對遊子的思念並不會因為萱草花而減輕,只是滿堂盛開的萱草花,可以稍微慰藉遊子的掛念和愧疚罷了。南宋文人王十朋也寫了含義相同的詩:「有客看萱草,終身悔遠遊,向人空自綠,無復解忘憂」。

晉人周處的《風土記》記載了一個「偏方」:「懷妊婦人佩其花,則生男,故名宜男。」無獨有偶,傅玄在《宜男花賦》中也有同樣說法:「猗猗令草,生於中方,花曰宜男,號應禎祥。」曹植也曾作《宜男花頌》來讚美萱草:「草號宜男,既曄且貞。其貞伊何?惟乾之嘉。其曄伊何。」可見在古代,萱草還有一個重要功效——宜男祈福,於是又有「宜男花」的別稱。在古代民俗中就有以壽石和萱草組成的圖案,寓意「宜男多壽」;或以石榴和萱草組合,寓意「宜男多子。」

儘管孕婦佩萱草生男之說不可信,但因古人重視繁衍子嗣,萱草的宜男之稱遂亦流傳於世。然而這一風俗既沒有科學依據又與現代文明不符,故而到今天,宜男花之名已多不再提起。

儘管萱草的忘憂之名已日趨淡化,但在花事寂寥的初夏,那綠葉蔥蘢中流丹似火、光彩照人的萱草,也依舊令人見而欣喜,也不枉負萱草「忘憂」之意。

植物小百科

萱草,古時又有「忘憂草」、「宜男花」、「丹棘」、「療愁」、「鹿箭」等名,是百合科萱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叢生具球根,葉短於花葶,有花六至十二朵,花色黃紅雜糅,朝放暮蔫。單瓣品種色彩明快,重瓣變種莊重華麗。

1 萱草≠黃花菜

常有人會將萱草和黃花菜混為一談,認為黃花菜就是萱草曬乾後的別名,實則不然。黃花菜別稱金針菜,與萱草是百合科萱草屬的不同品種。

2 萱草可監測環境

如今,萱草多應用於園林地被和園藝觀賞。此外,它還是一種環境汙染指示植物。當空氣受到氟汙染時,萱草葉尖就會轉為紅褐色,常被用來監測環境是否受到氟汙染。

3 萱草能否食用?

萱草屬植物皆含有秋水仙鹼,不能直接食用。人們日常食用的黃花菜也含有少量秋水仙鹼,所以應先製成菜乾,經過高溫烹煮或炒制後食用。新鮮黃花菜也必須經開水焯後方可食用。而萱草的秋水仙鹼含量更大,食用少量就可導致腹瀉,過量和未經加工食用,則會造成食物中毒。

左:萱草   右:黃花菜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



活動推薦:陝西秦嶺科考營全面升級!有機會看到野生大熊貓!!


關於我們

浙江科普遊子是中國著名自然教育品牌科普遊子自然教育在浙江的唯一全權機構。科普遊子由出自中科院系統的5位學者創辦;與全國多個自然保護區和自然教育基地成為合作夥伴,致力於帶領都市人走進自然開展植物、鳥類、走獸、昆蟲、地質、天文等領域的科學考察,重建人與自然的關係。自2014年8月11日至今在全國各地已經成功舉辦1000多期各種類型的自然科普教育活動,科普遊子正致力成為中國最專業的自然科普活動平臺。

掃碼關注"浙江科普遊子"

諮詢合作聯繫:

蝶衣:15858225861(微信同)

海豚:13616520456(微信同)


相關焦點

  • 萱草 中國的母親花
    花色橙黃 花柄很長 呈為像百合花一樣的筒狀 結出來的果子有翅 全國各地常見栽培 秦嶺以南各省區有野生的萱草花色鮮豔 栽培容易 且春季萌發早 綠葉成叢極為美觀 園林中多叢植或於花境 路旁栽植 萱草類耐半蔭 又可做疏林地被植物萱草類花卉雖原主產中國 但長期以來改良不多 1930年代以後 美國一些植物園 園藝愛好者收集中 日等國所產萱草屬植物 進行雜交育種 現品種已達萬種以上
  • 萱草,被遺忘的中國母親花
    萱草,被遺忘的中國母親花早在康乃馨成為母愛的象徵之前,我國也有一種母親之花,它就是萱草花。北堂即代表母親之意。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唐朝孟郊《遊子詩》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王冕《偶書》: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譁。
  • 白髮萱堂上 孩兒更共懷 萱草花 中國母親花
    這個最早起源於古希臘的節日,幾經輾轉,來到中國,一下子就被大家接受,成為中西文化結合最完美的一個節日。中國自古就提倡孝道,感恩父母,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了寄託母愛的花卉,但不是康乃馨,而是中國的母親花——萱草花。萱草,俗稱黃花、黃花菜、金針、金針花、金針菜、宜男草等。
  • 「母親節」不想買康乃馨?不要緊,萱草花了解一下!
    「請您收下這支萱草花,在今天這個只屬於母親您的節日裡,收下這支萱草花。」國際上,五月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送康乃馨感謝並祝福母親。在我國,其實也有一種不起眼的植物,承擔著與康乃馨同樣的使命。那便是萱草花。
  • 誰人可知萱草花,為何稱之忘憂草
    古今寫到母親的詩詞真不少,有一首讓人讀過不忘而且可以流下熱淚!「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漄,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慈親這裡是指母親的意思,萱草是一種草本的花。古時萱草就是代表形容母親的花,就是我們常說的忘憂草。忘憂草就長在屋堂臺階上,自己的兒子遠行去了遠方,母親自己經常靠著門,思念在遠方的兒子盼歸但兒子還沒歸來。母子連心真不假,但總是「兒行千裡母擔憂」,要比「兒行千裡思母親」,多得多,沒辦法,人間最重情意只有母親對自己兒女的愛,沒有之一。
  • 讓萱草回歸「中華母親花」的本位,《解放日報》刊登上應大劉紅軍教授文章
    通過舉辦萱草文化節系列活動,與學校已連續舉辦十一屆的中華母親節相結合,把萱草文化建設與復興中華孝道文化、與家國情懷緊密聯繫,弘揚中華孝文化精華,賦予孝文化以時代內容,成為傳統萱草文化振興的重要抓手。8月18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劉紅軍在《解放日報》發表文章,對萱草回歸「中華母親花」本位的人文內涵作了深刻闡述。一起來看看!
  • 萱草花(黃花)之「四德」 ——寫在增選黃花為市花之際
    根據對我國一百多個城市的市花進行分類,以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卉作為市花的佔四成以上,例如澳門蓮花、長春君子蘭、中山市菊花等等。可見以草本植物花卉為市花,應該不存在爭議。第四、有「黃花菜都涼了」這樣的俗語再選黃花為市花是不是寓意有問題?中國文字語言很豐富,俗稱俚語也很多,對一個事物的寓意的理解切不可偏頗。
  • 萱草:何以忘憂? 帶你識花
    萱草類花卉雖原主產中國,但長期以來改良不多。1930年代以後,美國一些植物園、園藝愛好者收集中、日等國所產萱草屬植物,進行雜交育種,現品種已達萬種以上,成為重要的觀賞及切花花卉,也是百合科花卉中品種最多的一類。
  • 母親節之花是什麼 康乃馨/萱草/魯冰花花語介紹匯總
    康乃馨/萱草/魯冰花花語介紹匯總。孩子和母親之間溢著深深的、真切的、不盡的愛。這種愛才是孩子和母親永恆的精神支柱和我們民族生存的真正價值。2019年母親節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本期傳統節日就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母親節之花是什麼,它的花語是什麼,一起來看一看吧。
  • 3000多年歷史的萱草,我國古人指代母親和孝親,單朵花期僅1天
    3000多年歷史的萱草,我國古人指代母親和孝親,單朵花期僅1天。(王建安 攝影)位於河南省湯陰縣韓莊鎮的湯陰縣文化中心場館外景,該文化中心佔地120畝,總投資3.5億元,文化中心的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相繼開館。6月份,湯陰縣文化中心場館外綠樹成蔭、萱草綻放。
  • 圖文教程:萱草、蝴蝶花寫意畫法
    素材摘錄自《觸類旁通 中國畫技法新解 蘭花·水仙·萱草·蝴蝶花》,吳靜初編著;安徽美術出版社2002年出版,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
  • 中國的母親之花是它!不用花錢,田野裡全是
    美國人將康乃馨選為獻給母親的花,隨著母親節在世界各國的盛行,康乃馨也自然而然成了大家印象中的「母親花」。但其實,早在康乃馨成為母愛的象徵之前,我們中國早已有了自己的母親之花,它就是萱草花。有關於萱草的最早的文字記載見《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xuān)草?言樹之背。」
  • 白居易和劉禹錫互相贈答,詠萱草花,共度晚年
    其中有一首詩是詠萱草花的,叫做《酬夢得比萱草見贈》,就是白居易回贈劉禹錫的。《酬夢得比萱草見贈》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借問萱逢杜,何如白見劉。那麼劉禹錫又為什麼把白居易比喻成萱草呢?因為萱草也叫做忘憂草,意思是你白居易整天跟我寫詩聯對,簡直是我的開心果,我已經樂而忘憂了,所以說他是萱草。他們兩個老人在一起玩耍,互相比喻說一個是酒,一個是忘憂草,這既是快樂的體現,也反映了他們二人的共同志趣、人生際遇和深厚情誼。
  • 別只知道康乃馨,中國的母親花是它,種一棵能忘憂!
    前兩天是母親節,很多人都在網上買了一束康乃馨送給自己的媽媽,大家都知道康乃馨是母親花,但其實它是西方的舶來之物。我們中國早在2000年前就有了母親花,那就是萱草。成語「椿萱並茂」中的萱,就是萱草,代指母親,椿是椿樹,代表父親,椿萱並茂指的是父母都很健康。古時的遊子們在出遠門前,會在屋門前為母親種上幾棵萱草,以緩解母親的思兒之苦。為什麼要種萱草呢?因為萱草也叫忘憂草,花開之時可以使人放下憂愁,忘記不愉快的事!就是因為母親會思念孩子,想得太苦,所以種一棵萱草,能起到忘憂的作用。
  • 詩畫尋芳│萱草報慈恩
    春去夏來,萱草花在山野間盛放,碧葉如蘭,望之使人心曠神怡;花似百合,見之使人歡悅欣喜。萱草,又名忘憂、鹿蔥、宜男,曬乾後俗稱「黃花菜」,在中國已有三千年的栽培史。「嬌含丹粉映池臺,憂豈能忘俗謾猜。曹植頌傳天上去,嵇康種滿舍前來。鹿蔥誰驗宜男讖,鳳首猶尋別種栽。浩有苦懷偏憶母,從今不把北堂開。」
  • 中草藥漫談---金針花(獻給母親的花)
    今天是西方的母親節,也是中國一些地方推出的」中華母親節「---孟母的生日(四月初二)。在此祝天下的母親們節日快樂!金針花,又叫黃花菜,學名萱草。是我國的母親花。萱草在中國有幾千年載培歷史,萱草又名諼草,諼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記載見之於《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
  • 萱草可以讓人忘憂
    古時母親一般住在北面的堂屋,因此常把北堂當作母親的代名詞。古時兒子出遠門,為寬解母親的思子之情,往往要在母親堂前種值萱草,因見萱草可以忘憂。所以北堂又稱萱堂。這仍是從忘憂的角度引伸而來。由此,萱草又被稱為母親花。蘇軾《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其一》寫道:「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亂葉中,一一勞心插。」「芳心」指的是母親的那種仁愛之心,是說每一朵萱草花裡,都有一顆母親的心。
  • 叢林:萱草忘憂湯
    萱草的花是可以吃的,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黃花菜、金針菜。若說萱草可以忘憂,自是有些牽強,倒是那萱草花肉羹湯的美味,食過一次,便終生難忘。  第一次吃這道菜,是在一個下雪的冬天,母親從櫥櫃裡取出一把幹黃花,用水泡發,又把瘦豬肉剁得細細的,給我們做了一碗黃花菜肉羹湯來打牙祭。那一根根被肉汁浸過的金針黃花,柔軟鮮香,入口滑嫩,又略帶一點酸味,讓人胃口大開。
  • <母親花>樂而忘憂——金針菜
    金針菜中文學名黃花菜又叫忘憂草,是萱草科萱草屬植物。又因為花蕾和花蕊帶有檸檬色,外國人稱之為「檸檬萱草」。 金針菜,這個名字多麼響亮!  但是,這位母親真的見過金針嗎?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母親,就把金針菜叫「萱草」,叫「忘憂草」這不是我杜撰的美麗傳說是真實故事忘掉憂愁,是天下遊子的拳拳之心,開顏朗笑,是兒女對母親的深情祝福
  • 康乃馨是現在的母親花,有的還有香味,花型還很美
    康乃馨是現在的母親花,有的還有香味,花型還很美康乃馨又叫做香石竹,它應該是現在大家最為熟知的花卉植物,因為每每到了母親節的時候這種花應該都是最為火熱的花。康乃馨一般在夏天的時候開花,花期較長,所以也有人會將這種花養在庭院中,等到開花的時候不僅能賞花還有很好聞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