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擁有17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是當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其領土橫跨亞歐大陸,與14個國家相互接壤,亦是鄰國數量最多的國家。
14世紀以前,俄羅斯的領土主要集中在首都莫斯科一帶,不算一個大國家。後來,隨著領土的不斷擴張,才形成今天的這個規模,與其他國家的領土糾紛也就隨之產生了。
不懼俄羅斯
當地時間1月2日,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導,愛沙尼亞議會議長亨·珀呂埃斯(Henn Polluaas)發表了新年賀詞,再次向俄羅斯索要位於納爾瓦河右岸和別喬爾斯基區的領土,總計約2000平方公裡。
自從2019年4月就任議長以來,珀呂埃斯多次提到了與俄羅斯的領土糾紛,包括去年的新年賀詞。他認為,根據1920年2月2日愛沙尼亞和蘇聯所籤署的《塔爾圖和約》,俄羅斯應該「永遠性地在法理上放棄所有對愛沙尼亞領土的權利主張」。
珀呂埃斯在新年賀詞中強調說:「在那時,愛沙尼亞和俄羅斯就彼此之間的國界達成了一致,根據國際法,這一國界在今天仍然有效。」
此前,愛沙尼亞的內政部長馬特·赫爾梅也曾經表示,俄羅斯佔領了該國5.2%的國土面積,但卻拒絕歸還這些土地,也不打算賠償,甚至不願意與愛沙尼亞討論這個問題。
相較俄羅斯,面積僅4.5萬平方公裡的愛沙尼亞只能算是一個微型國家,就好比是大象腳下的一隻螞蟻。他們的領導人反覆提到領土問題,可能起不到什麼實際的作用,但卻是在向外界表明自己的決心和勇氣。
普京應該如何回應?
對於俄羅斯來說,2000平方公裡的土地可能不算什麼。但是,在愛沙尼亞看來,這些土地佔到了國土總面積的5.2%,已經是很大一塊地了。
當然,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會站在自身的立場上,始終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會輕易丟棄哪怕一寸一毫的土地。
從歷史上來看,整個愛沙尼亞都曾經是俄羅斯的領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及蘇聯成立後,愛沙尼亞才第一次獲得了獨立,並且通過《塔爾圖和約》拿到了納爾瓦河右岸和別喬爾斯基區的領土。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佔領了愛沙尼亞全境,使之成為一個加盟共和國。愛沙尼亞人則選擇與納粹德國合作,一起對抗蘇聯。二戰結束後,為了懲罰愛沙尼亞人參與蘇德戰爭,蘇聯調整了愛沙尼亞的領土範圍,將2000平方公裡的土地重新劃給了俄羅斯。
另外,在上世紀90年代初,愛沙尼亞為了加入北約,實際上已經放棄了這2000平方公裡的領土主張。所以,在俄羅斯看來,《塔爾圖和約》已經是廢紙一張,而愛沙尼亞官員在最近幾年不斷提出的領土訴求,只是一種挑釁。
作為俄羅斯總統,普京很少正面回應過與愛沙尼亞的領土爭端,只是透過其發言人佩斯科夫做出過表態,這次也應該不會做出任何的回應,相當於是「冷處理」了。
覆言認為,站在俄羅斯的角度來看,這麼做是非常正確的。畢竟,這2000平方公裡的領土處於俄羅斯的實際掌控之中。單憑愛沙尼亞自己的力量,是很難要回這些領土的。
愛沙尼亞的政客們之所以反覆提及領土問題,就是想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增加俄羅斯的壓力。如果普京對此做出回應,無疑就中計了,給了他人借題發揮的機會。所以,「冷處理」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