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一年後的網易有道可能正在醞釀一個新的故事。
北京時間11月19日晚,網易有道(簡稱有道)公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財報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有道淨收入達到人民幣8.9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459億元增長159.0%,實現上市以來最快增速。受到良好增長態勢影響,財報發布後有道股價一路飆升,當日最高漲幅達20.91%。
有道的營收結構分成學習服務和產品與在線營銷服務兩大塊,由在線課程(學習服務)和智能硬體(學習產品)為主要構成的學習服務和產品則一直是有道的營收主力。最新財報中,有道的營收結構正在發生一些微妙變化。
作為學習產品主要構成的智能硬體的第一次超過廣告收入。財報顯示,第三季度有道學習服務和產品淨收入達人民幣7.63億元,同比增長239.1%;其中智能硬體為有道貢獻1.631億元,同比增長289.3%,環比增長88.7%,超過線營銷服務貢獻的1.326億元,後者只同比增長9.8%。
事實上,從2019年開始,智能硬體為有道帶來的收入便呈現出上升趨勢。財報顯示,2019年學習型智能硬體為有道帶來了1.52億收入,同比增長398.4%。2020年第一季度受到疫情衝擊,但仍有5300萬銷售額,同比增長188.7%;二季度淨收入8638萬元,同比增長250.3%。
作為有道一直以來費心布局的領域,學習型智能硬體似乎正在逐漸顯現出它的潛力,並慢慢為有道在競爭激烈的在線教育行業撕開一條縫。它會成為有道未來最大的變量嗎?
為什麼是硬體
在計算機語言中,常量和變量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常量是一個固定值,在定義時必須初始化,任何嘗試修改常量的操作都會導致編譯出錯;變量則隨時處在變化中,在定義時不進行初始化,需要通過不斷賦值來對未知的值進行試驗。
對於有道,智能硬體的業務從Q3的財報來看是一個變量。
網易有道成立於2006年,開始布局智能硬體是在2017年,這一年有道推出了第一款智能硬體「有道翻譯蛋」。隨後幾年,有道又陸續推出了有道翻譯王、有道詞典筆、有道超級詞典、有道口袋印表機,以及有道雲筆記出品的有道雲筆等等產品。截至今年8月,有道一共上線了9款學習型智能硬體產品。
今年有道第三季度財報寫道,該季度其智能硬體收入的增長主要歸功於「有道詞典筆銷量的擴大」。
有道詞典筆(簡稱詞典筆)是目前有道主推的一款翻譯機產品,主要面向學生和教育市場。第一代詞典筆發布於2018年7月,最低售價499元;第二代發布於2019年8月,最低售價799元。目前有道官網在售的版本為售價899元的二代加強版,以及售價1299元的二代專業版。
在去年二代詞典筆發布時,就被解讀為是有道進一步加注智能硬體的標誌。
當時有道高級副總裁、有道產品負責人吳迎暉直言二代有望成為學習型智能硬體的「爆款」,並透露一代詞典筆銷售了20萬支,在同期所有翻譯機銷量中大約佔到一半。而在本次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有道方面表示僅本季度二代詞典筆的出貨量就達到了近25萬臺,增長顯著。
今年剛過去的雙十一同樣見證了詞典筆的銷量。在天貓和京東的「雙十一」系列活動中,有道詞典筆牢牢佔據兩個平臺中電子詞典單品品類銷售冠軍位置,成為有道的拳頭產品。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和有道對以詞典筆為代表的智能硬體產品的重視不無關係。
早在2019年年初,網易有道CEO周楓就曾在有道全體員工大會上表示:「教育類的智能硬體是個還未被開發的藍海,2019年將有多款學習型智能硬體推出。」這對應他對有道的定位——一家技術驅動的全鏈條教育科技公司,目標是打造覆蓋多場景的在線教育工具型產品矩陣。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中,周楓對詞典筆做出了「完全開創了一個產品品類」的評價。
網易CEO丁磊親自上場則為詞典筆帶來了更多曝光。今年6月11日網易香港二次上市當天,丁磊便在敲鑼現場表示要將詞典筆作為禮物贈送給全國英語老師;同日晚間的快手直播首秀,丁磊又在直播中首發了有道詞典筆專業版,10分鐘內迅速賣空。而在去年有道赴美上市當天,丁磊也發起過詞典筆免費贈送英語老師的福利。
這些都反映出智能硬體近兩年在有道的地位。
其實有道做智能硬體,本身也是其技術基因的延續。作為網易旗下公司,有道從誕生之初起就帶有濃厚的技術基因,這表現在周楓及創始團隊擁有的技術背景——周楓兼有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和碩士學位,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起初與他創業的管理團隊也幾乎都是清華計算機系的校友。
甚至有道第一個打響知名度的產品有道詞典,也是有道計劃對標百度,將自己定位為一個門戶網站搜尋引擎時期的成果。
「我們非常篤信技術的力量可以在這個領域做些改變,但我們卻不是盲目的唯技術論者,一切技術的使用都要以人的需求為原點去看。因此,我們不會拘泥於產品的形式是軟體還是硬體,到底是免費還是付費,到底需要多大規模的投資。我們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empower我們的用戶,歸根結底,使得他們的學習更加輕鬆一些高效一些,從而成為他們實現自我的助推力。」 2019年10月,有道敲鐘上市,周楓在給全體員工的信中這樣寫到。
意料之中的是, 智能學習硬體本身跟有道的基因一脈相承。
硬體帶來更多可能性
進一步說有道做智能硬體的邏輯,其實可以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理解。
縱向指的是,硬體是對有道自身技術硬實力的一次釋放。有道的技術基因給了它足夠的發展資本,尤其是在人工智慧(AI)技術領域。入局在線教育幾乎與有道將人工智慧作為教育基礎設施同步,不論是在線課程、學習App還是學習型硬體,背後都有有道旗下「一站式AI解決方案的雲服務平臺」做技術支撐。
一種普遍觀點是,人工智慧在移動App中並不是最充分的應用,反而是基於體感、位移、LBS、語音和視覺等的智能交互硬體,才是能夠讓人工智慧大展拳腳的舞臺。技術和能夠吃掉技術的產品向來都是連體嬰,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推動。
有道布局學習型智能硬體多少是出於這樣的邏輯,是這家極具工程師文化的公司必然的選擇。類似的迴路也可以在另一家對人工智慧投入了大量資源的公司——百度身上看到。
有道做智能硬體,橫向的邏輯則是業務協同。從結果來看,第三季度近25萬臺的有道詞典筆出貨量中超過70%的用戶來自K12,且這個數量仍在迅速增加——這證明有道的智能學習設備能夠成為其在線課程有力的轉化來源;相反地,智能硬體也是一個流量入口,能夠為在線課程帶來一定的用戶轉化,增加獲客渠道,譬如詞典筆上線的單詞本、拍照朗讀、掌上考研等功能,即通過與有道精品課之間聯動,帶來正價課用戶轉化的可能。
「有道希望這些智能設備和在線課程之間發揮更大的協同作用。」有道方面在三季度電話會中如此表示。同樣,不管是小米構建以「米家」品牌為核心的「小米百貨」,還是百度推出小度在家1S和小度電視伴侶等等,邏輯也大致相同。
如果將有道的這種軟硬體業務協同放到在線教育行業的大背景下,就能夠成為它的競爭優勢。
今年以來在線教育行業的特點是,在疫情黑天鵝效應的影響下,競爭加劇。教輔行業嚴重依賴營銷投放流量轉化,在沒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誰的宣傳聲量大,誰就越有可能獲得更多流量轉化,結果就是在營銷戰下出現了流量採買、廣告投放渠道同質化的問題。
智能硬體正是有道從同質化的行業競爭中得以脫穎的一張牌。
不久前,字節跳動「大力教育」推出後的第一個重點恰好是一款名為「大力智能作業燈」的教育硬體產品,印證了在線教育公司想從硬體入手尋找差異化的思路。有道作為在線教育行業中最早進行智能硬體布局的企業,先發優勢則更明顯。
只是目前的有道才剛剛跨出完成招生目標的第一步,需要時間和資金去穩住在線課程業務——這件事急不來,也決定了現階段有道對智能硬體的投入規模會相對在線課程更有限。智能硬體這個變量究竟能不能發揮價值,取決於有道是不是能跑得更快。
除了跑得更快,有道沒有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