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程瀛 吳卿鳳
金壇,依水而建。對金壇來說,水是資源,是歷史,也是活力。水繪就了她江南小鎮的別致風貌,也塑造了她得天獨厚的城市品格。
然而,隨著人口的增長、生活方式的演變,一系列水問題隨之而來,給城市發展帶來陣痛。建設生態水系,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城市品位,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已成為金壇人的迫切願望。
理念之變成就發展之新
長蕩湖,江蘇十大淡水湖之一,金壇河湖水系的重要調蓄節點。湖邊蘆葦豐茂,岸上芳草萋萋,讓人流連忘返。
就在20世紀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受圍湖造田、圍網養殖汙染、汙水流入以及過度捕撈湖內水生植物等影響,長蕩湖湖泊面積大幅度減少,水體自淨能力下降,水質逐年惡化。不僅是長蕩湖,金壇城區主要河道的水質也是如此,有的河道一度成為「醬油湯」。
日漸惡化的城市水生態環境深深刺痛了金壇人,也使金壇人清醒地認識到:水環境不僅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更是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治理水環境刻不容緩!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近年來,金壇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水」做文章,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大力開展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相繼制定了水邊、城邊、山邊「三邊」戰略和國家50佳生態示範區創建戰略。由此,結合打造濱湖新城、生態保育區、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建設「水鄉金壇」開始成為全區第一發展要務。
2013年,金壇被江蘇省水利廳確立為首批省級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在對照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五大體系21項指標的基礎上,金壇編制了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方案,制定了行動計劃,並於2014年通過了江蘇省水利廳和常州市人民政府的審查批准。由此,確定了以長蕩湖水源保護和生態修復為核心,構建丹金溧漕河生態保護帶,建設西部水源涵養片、中部生態城區片、東部清水廊道片,打造鑲嵌於山區、平原,點綴在城市、鄉村中的水生態修復點和水文化景點的「一核、一帶、三片、多點」水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格局。
中國和諧名城,國家生態市,國家園林城市,江蘇省節水型城市……水生態文明建設的諸多成就成為金壇的「金字招牌」。金壇區以構建科學完善的水安全體系、健康優美的水環境體系、人水和諧的水生態體系、傳承特色的水文化體系、嚴格高效的水管理體系為抓手,積極推進實施試點創建,一幅生態文明和諧捲軸在金壇各地徐徐展開。
補齊短板保障碧水暢流
城市水環境質量有待提升,水資源保障體系尚不健全,城市水安全體系還欠穩固……一系列問題制約著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如何破解這些問題,無不考驗著金壇水利人的智慧。
找準並補齊短板是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在推進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金壇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找出短板,並逐項強化,走出了一條符合金壇實際、具有金壇特色的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之路。
規劃是事業的「源頭」。圍繞金壇區域總體發展布局,根據水生態文明建設需求,金壇先後編制完成水資源綜合規劃、水利信息化實施方案、金壇市水系規劃、農村水利規劃等一系列規劃。通過規劃引領,統籌推進水利現代化建設和各項改革發展。
治理水環境是首要任務。在平原水網地區,金壇積極開展河湖水環境整治工程和水汙染防治工程,改善城區和農村水環境,共完成全區32條河道的清淤整治工程。河道過水能力、水環境得到改善,水鄉美景重現在蘇南人家。在水汙染防治上,金壇持續開展控源截汙建設,關停或轉移多家化工企業,重點監管整治主要河道排汙口,加強城市供排水管網建設,推進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工程建設。目前,城市汙水處理率達93.2%。
強化管理是保障。要保持好清水活水,除工程措施外,還必須有一套長效管護機制。目前,金壇全面推進河道「四位一體」長效管護機制,每條河道都明確「河長」,並將河道管理、保潔要求和監督舉報電話等內容統一向社會公布。目前,金壇實現全區356條河道、334公裡圩堤、33座水庫塘壩、長蕩湖管護全覆蓋。
山區水源再提升。在丘陵山區,針對塘壩生態缺水和農業灌溉用水難的問題,金壇著力優化水資源配置,堅持以蓄為主、蓄引提調相結合的方式,實施山區水庫塘壩擴容改造工程。目前,已對10座塘壩進行擴容改造,並對2座水庫進行了生態清淤,使庫容進一步增加,涵養水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時,金壇加強水土保持工作,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對上阮和丁莊小流域進行重點打造,探索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態經濟功能的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
突出特色打造亮點工程
愚池灣公園的親水平臺上,市民或跳著健身舞,或悠閒地逗著孩童,盡情享受著在核心城區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愉悅。這是金壇通過提升水資源生態環境,精心打造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呈現的景象,也是金壇水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
金壇堅持以點帶面、示範先行,通過重點打造水生態修復景點和水景觀特色亮點工程,彰顯金壇山水田園生態城市的建設特點。
在丘陵地區,依託優越的山水條件著力打造茅山綜合整治示範項目。通過加快水利風景區建設、加強水土流失治理、打造生態美麗鄉村,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獨特魅力的文化旅遊景點,為金壇打造世界遺產級山地旅遊小鎮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提供了重要支撐。
茅山腳下的薛埠鎮上阮村,過去一直處於水無渠、田無道,旱難抗、澇難排的狀態。上阮村加快推進水利設施配套工程以及道路設施建設,帶來了令人矚目的變化。臺灣創意農業園、京東農業茶園觀光、上阮葡萄園、千畝櫻花園等一大批特色農業項目相繼落戶上阮村,全村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百姓收入明顯提高。
在平原圩區,金壇人將著力點放在母親湖——長蕩湖上,作為金壇區域內最大的湖泊和旅遊開發、水源地建設項目,金壇確定了長蕩湖清淤、退圩還湖、生態修復、出入湖河道整治為一體的生態治理總體思路,總投資達65億元。工程實施後,不僅能恢復湖泊的自淨和調蓄功能,還能再現蘆蕩幽深、水天一色的生態美景。長蕩湖水源地工程建成後,也將為金壇提供更加可靠的水源保障。
隨著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像愚池灣水利風景區、長蕩湖這樣的城市名片將呈現在人們面前,一個高標準、高起點的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格局已現雛形。金壇人相信,這座依水而建的城市,將會在水的滋養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