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不可以已——耳熟能詳的勸學詩

2020-12-17 小白讀詩文

中國自古十分重視「學」,也就是讀書學習這件事,甚至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荀子·勸學》裡就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所以後世有諸多勸學詩文,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耳熟能詳的勸學詩。

01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勸學詩

〔宋代〕趙恆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我們熟悉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便出自本詩。作者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恆。趙恆好文學,善書法。其《勸學詩》目的在於鼓勵讀書人讀書科舉,參政治國,使得宋朝能夠廣招賢士治理好天下。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概括了過去許多讀書人讀書的目的和追求,即是功成名就之後物質收穫和紅袖添香。字裡行間給我們的啟示是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人生的一條絕佳出路。用現代的說法就是「知識改變命運」。

02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作為大詩人大文豪的朱熹,用「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這樣的親身體會告訴年輕人自己的經驗——人生易老,學問難成。勸解年輕人應該珍惜自己美好的青春時光,努力學習,一點時間都不能浪費才能有所成就。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兩句是對前面的補充,詩人以自己的敏銳,結合自己對「少年易老學難成」的深切感受,用春夢未覺,梧葉秋聲來說明時間在不知不覺中便已流失,生動形象,又讓詩歌不落於簡單說理的枯燥中。

03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讀書有所見作

〔清代〕蕭掄謂

人心如良苗,得養乃滋長。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相比其他,清代詩人蕭掄謂的這首詩就是更直白的說理勸學為主,先從「苗」的成長需要「泉水」灌溉來比喻「人心」的成長需要「理義」的滋養,舉說明了讀書的好處。然後又具體說明不讀書的壞處——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忠告人們要熱愛讀書,讀書要持之以恆。

04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這是寫詩人自己的讀書感悟的詩,也可以算是一首勸學詩。「讀書不覺已春深」是說自己專心讀書,全然忘記了了時間,不知不覺就已經到了春末。所以如此短暫的時間更應該要珍惜,畢竟時光寶貴「一寸光陰一寸金」。這是詩人由第一句敘事自然引發出來的感悟,也是詩人給後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來一直勉勵人們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是敘事,補敘自己發覺「春深」,是因為「道人來引笑」。也就是說他是因為白鹿洞的道人來和他開玩笑才 從讀書的境界中脫出來,否則的話還在用心學習各種典籍呢。這就以實際例子來證明了自己是如何的珍惜時間讀書求學。

05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

〔唐代〕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三更燈火五更雞」與」聞雞起舞「的典故類似,是指要勤勞刻苦讀書,要夜以繼日地苦學。第一句用客觀現象寫時間早,引出第二句學習要勤奮。「正是男兒讀書時」為第一句作補充。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兩句通過鮮明的對比,突出讀書學習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後悔了才去學習。這兩句與漢樂府的《長歌行》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很相似,結構和意義上都是類似的。說明這些大家都有自己的人生體會,也更加能表現出刻苦學習的重要性。

06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勸學

〔唐代〕孟郊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此詩孟郊以生活中的實際事物來比喻讀書求知,認為石頭只有撞擊才會有火花,人要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因為知識不是先天就會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所以詩人更進一步說」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別人學到的始終是別人的東西,必須要自己努力學習得到的才是自己的。

」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是對前面一系列觀點的總結,如何不珍惜大好青春時光努力學習,不早早地為將來做打算,人怎麼能一直清楚年少下去呢?終有老去後悔之時。

07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陸遊一向注重對後代的教育,有多首關於孩子學習教育的詩歌。而這一首是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啦。子聿是陸遊的小兒子。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詩人開篇讚揚了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以及做學問的艱難。尤其「無遺力」三個字,形容古人做學問勤奮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動又形象。這是詩人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一定要趁著青春年少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奮力拼搏,莫讓青春年華付諸東流。同時」少壯工夫老始成「也是告訴兒子,做學問不是隨便就行,一蹴而就的,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

但是和一般的勸學詩不一樣的是,陸遊接下來筆鋒一轉,進一步告誡兒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強調了做學問除了孜孜不倦、持之以恆地用苦工還不夠,因為那只是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不能紙上談兵,一定要「親身躬行」,理論聯繫實際去實踐。這正是我們現在所強調的」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首詩放在結尾,正是因為詩人不僅看到了讀書學習的重要性,而且在書本與實踐的關係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現在的社會發展歷程也證明了 這一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這些勸學詩,不知道你喜歡哪一首哪一句?不知道哪一首哪一句曾經觸動了你?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勸學詩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年少時如果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悲傷了。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➎《勸學》唐·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荀子《勸學》:學習不可以停止;青,取於藍,而青於藍
    《勸學》一文以「學不可以已」來展開,深入說出了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對學習的態度三個方面。01.「學不可以已」說明了什麼:「學不可以已」即「學習不能停止」,學習不能停止,用現在的一句話說就是「活到老,學到老」。
  • 宋真宗的《勸學詩》,寫得雖然俗氣,卻被老輩人奉為教子經典!
    宋真宗的《勸學詩》,寫得雖然俗氣,卻被老輩人奉為教子經典!皇帝為了勸學,給讀書人畫了一張大甜餅,現代人還常常被騙!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天下草根要想出人頭地,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認真讀書,「十年寒窗讀書苦,一朝成名天下知」。
  • 宋真宗作《勸學詩》,激勵讀書人上進,明朝戚繼光為何予以痛罵?
    這首《勸學詩》在宋朝時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是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趙恆專門作出來鼓勵百姓們努力讀書的廣告宣傳語,只不過,詩中的語句過於直白,直截了當的以財色勾引人們讀書,在宋朝時雖然人人都喜歡,並以此激勵自身,但在後世王朝,對這首詩的評價可並不怎麼好。
  • 這兩首勸學詩皆出自宋代,一位是皇帝,一位是儒學集大成者
    《勸學詩》宋代:趙恆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讀書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會的一個功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學能,以投身社會,服務人群,切不可走偏。《勸學詩》宋代:朱熹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人生易老,學問難成,因而必須愛惜光陰,每一寸光陰都不能輕易放過。應該珍惜自己美好的年華,努力學習,切莫讓可貴的時光從身邊白白地溜走。
  • 那些耳熟能詳的詩句,其實你並沒有真的懂
    有些詩句,我們耳熟能詳,經常脫口而出。但如果我問: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前一句是什麼?90%的人都回答不上來。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1、_____________,不愛江山愛美人正確答案:福王少小風流慣。出自清代陳於王的《題桃花扇傳奇》2、_____________,美人如玉劍如虹正確答案:萬一禪關砉然破。
  • 古人9首勸學詩,最適合今天讀
    本文來源於:讀散文賞美文dusanwen.cn 開學啦,按照慣例,詩詞君是一定要分享一些勸學詩詞給大家的。 9月開學,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學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吧。 今天,一起讀讀這9首詩,勸君切莫負時光,須惜少年時。共勉!
  • 《勸學》這樣背誦又快又準確
    勸學《荀子》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論點)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論語》中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荀子的《勸學》中,也論述了學和思關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勸學》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的觀點,是對孔子「學而時習之」的繼承。
  • 荀子: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譯文】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裡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線,用煣的工藝把它製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
  • 九首勸學詩,古人說:要好好讀書
    刊頭作者/廣西青年詩聯藝術家 韋代森綠滿窗前草不除。陽光照在堂外的欄杆,流水淙淙繞著長廊流過,乘涼歸來的人們,沐浴著春風送來花香,一邊走一邊吟唱著詩歌。停在枝頭的鳥兒,那是伴我讀書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啟發我作出美妙的文章。不要蹉跎歲月,人生只有讀書是最好的事。讀書的樂趣是怎樣的?好比綠草長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 勸學-《荀子》
    《勸學》是《荀子》一書的首篇。又名《勸學篇》。勸學,就是鼓勵學習。本篇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論述學習的重要性;後一部分(第二、三段),論述學習的步驟、內容、途徑等有關問題。《勸學》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一、 學不可以已;二、 用心一也,三、學也者,固學一之也。這是月牙山人(朱金城)對荀子核心思想解釋。
  • (夏雲)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趙恆《勸學詩》手抄
    此詩為北宋第三位帝王宋真宗趙恆的一首詩,他寫這首詩目的在於鼓勵讀書人讀書科舉,參政治國,使得宋朝能夠廣招賢士治理好天下。他用「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來勸勉學子讀書上進,這幾句詩雖然有著鮮明的功利傾向,卻在民間廣為流傳。
  • 【朗誦】荀況:勸學
    勸學作者:荀況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 這是宋真宗寫下的勸學詩,雖然俗氣,卻被讀書人奉為經典
    宋仁宗的父親宋真宗是一個非常重視儒家文化的君主,在追封追封孔子的弟子顏回等10人公爵、曾參等62人為侯爵,先儒左丘明等19人為伯爵的同時,他鼓勵讀書人多學習,積極參加國家的科舉考試,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能夠參政治國,讓宋朝變得更加繁榮昌盛,為此,宋真宗著專門《勸學篇》,勸導男子多讀書。
  • 荀子勸學
    先秦 · 荀子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 之,禽獸也。
  • 孫權的勸學竟使呂蒙脫胎換骨,這正是讀書的力量
    《資治通鑑》裡有一段,是在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對他的大將呂蒙進行勸學。孫權勸學呂蒙,既身當要職掌握重權,就不可不進一步去學。而呂蒙卻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最後,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鑽研經史典籍而去當博士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鑽精通。
  • 《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是何意,很多人表示不解?
    唐代的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寫下的這首勸學詩,講述年輕人如何讀書上進,千年來傳唱不衰,成為勉勵孩子讀書上進的好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三更燈火五更雞」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孩子們學習的最好時間。「三更五更」是指什麼時候呢?一夜有五更,即一更到五更。三更是半夜,是在當天的23點到第二天的1點,三更又名子時,是深夜時分。
  • 「乾貨分享」《勸學》理解性默寫16句精選,助力期末
    《勸學》中,蚯蚓因為用心專一,所以即使沒有爪牙也可以「上食埃土,下飲黃泉」,與此形成對比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勸學》中以雕刻為喻,強調學習應當堅持,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會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6.荀子《勸學》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過廣泛學習、不斷反省而提升的看法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議論文範本《勸學》,被誤讀了千年,其實荀子是勉勵人成為君子的
    鄙人認為,荀子是勉勵有一定學術、德育基礎的人,且勉勵他們「不停學習」,才有望成為「君子」。在《勸學》開篇,荀子就明確告訴後人,「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這是君子說的。理解核心內容之後,我們從文本內容入手,分析《勸學》作為議論文的範本價值,以期從中獲取寫作啟示。把《勸學》當成議論文,是可以的。什麼叫議論文?
  • 荀子之經典——《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róu)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gǎo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