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簡稱「冀」,位於太行山以東,與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山東,內蒙古,遼寧等省區市相鄰,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歷史文化悠久。河北是一個人口大省,同時也是一個高考大省,河北的衡水中學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吸引了許多目光。河北與相鄰的河南省一樣,也是省內缺乏好大學,甚至比河南省更缺,畢竟河南還有鄭州大學這種雙一流大學b類高校,河北唯一的一所雙一流大學都不在本省地盤上。為什麼在網絡上只見說河南的,我覺得這不科學也不公平!河北認識到高等教育的短板,也是加大對省內高校的扶持,無奈綜合經濟實力不太強,只能靠自己努力發展了。
近日,從教育部傳來好消息,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7891號建議的答覆中提到,將對河北省高校加大資金的支持力度,促進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具體是什麼情況,我們一起去看看。
在教育部最新回復裡,首先談到了河北因受地域環境、歷史條件等因素的限制,河北教育發展水平低於北京、天津。因此,帶動京津冀區域教育整體水平特別是河北教育發展水平的提升始終是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2014年以來,教育部持續推進三省市教育協同發展,支持河北省教育水平提升。
然後回復裡提到了將怎麼個支持河北高等教育發展。
主要分兩點,一是要深入推進高校對口支援工作。這裡主要提到了《關於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見》。《若干意見》將進一步明確精準實施對口支援,加大對口支援工作力度,創新對口支援方式,支持受援高校明確發展定位、強化服務面向、打造學科專業特色,提升辦學水平。同時提出建立東中西部高校全國性對口支援對接平臺、支持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訂單式」定向培養西部發展急需人才等政策舉措。這點說的還是目前的一個對口支援政策,不過這是全國的統一政策,這個「訂單式」定向培養的也是針對西部的高校,河北不屬於西部吧。對河北高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個東中西部全國性對口支援的一個大環境,大背景。
如果說教育部回復裡的第一點太籠統了,那麼在回復的第二點才是相對具體的了,要努力提升河北高等教育發展水平。這一點也分為兩點,一是要推進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協調發展。這個我們知道,北京天津特別是北京的高等教育可是全國最厲害的。怎麼個推進協調發展呢?將深化京津冀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合作交流等各方面強化協同聯動、優勢互補,建立資源共建共享共贏新機制,推動高等教育創新發展、集群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實施京津冀高校校長、管理幹部、教師異地掛職交流計劃。
這點字數雖然不多,但細看還是內容豐富,河北的大學將與北京天津的大學將有許多方面的資源共享,協同聯動,特別是這個京津冀高校校長,教師異地交流計劃還是有看點的,就要看怎麼去更好地落實了。
二是加大對河北省高校的資金支持力度。如果說第一點措施比較相對偏虛的方面,這第二條措施就是來了點實際的。回復裡說到,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河北省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2.15億元。河北省可以統籌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全面支持本省地方高校內涵式發展。這可是直接給錢了,怎麼用,用得如何就看河北省自己的了。
從提升河北教育發展水平的兩點措施來看,總結起來就是幾個字,給政策給人給錢。頗有點我什麼都給你了,你再發展不起來,那就不是我的問題了,也不要再來問我要支持了。教育部這個回復雖然是對整個河北的高校來說的,但是我覺得對於河北省的燕山大學,河北大學,河北師範大學等衝擊雙一流的大學利好更多,更明顯一些。因為這個河北省的高等教育發展一般,不是河北的大學數量小,而是河北缺乏高水平大學。那河北要提升高等教育水平,著重點是要創建高水平大學,這個創建高水平大學不可能從一般院校中去傳教,肯定是選目前比較有實力的燕山大學,河北大學,河北師範大學。這對於這幾所志在衝擊雙一流的大學來說是大利好。
小夥伴們,限於篇幅,就說到這。對於教育部這個最新回復,你認為是不是燕山大學,河北大學,河北師範大學的大利好呢,這些能不能有效提升河北高等教育水平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
本文所有事實及數據均來自相關部門文件與官媒,但不可作為決策的依據,同時也是小編自己個人的一點看法,如有不同聲音,請私信或者評論,謝謝大家。本文內容,是原創。歡迎轉載分享,請註明出處,嚴禁抄襲洗稿,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