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縣東蓮花村,因其古村落風貌保存完整、民族風情濃鬱、馬幫文化歷史悠久,於2008年批准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村」。走進東蓮花,院內能看到保存較好和極具代表性的清真寺建築風格,還能領略一道消防安全「風景」。
▲視頻由巍山縣消防救援大隊提供
在清真寺進門的左側,就是東蓮花微型消防站,滅火器、水帶、應急櫃、宣傳展板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除了這些看得到的消防設施,院內還裝有獨立式煙霧感應器,只要一有煙霧,第一時間就會自動報警。」巍山縣離退休幹部黨支部書記張會君介紹:「消防無小事,東蓮花村還將消防安全內容納進了村規民約,在每家每戶院內安裝小喇叭,來廣泛宣傳消防安全常識,覆蓋了原居民和遊客兩類人群。」
保護好傳統古建築如此,面對整個巍山古城的消防安全保障,亦是如此。
2017年,大理州消防救援支隊與大理州文物局聯合部署了大理州文物古建築消防安全專項治理工作,開展了為期3年的文物古建築「一項一策」工作。據統計,大理州擁有歷史文化名城4個,歷史文化名鎮7個,傳統村落125個,存在火災風險的文物古建築281個。其中,巍山古城是大理州417個具有火災危險性的「三古一傳」場所之一,也是大理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性資源。隨著旅遊經濟的快速發展,開展「三古一傳」消防安全精準化治理工作意義重大、刻不容緩。
為確保巍山古城「三古一傳」消防安全,為大理州平安建設創建工作和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1月14日上午,州委政法委、州民宗委、州住建、州文旅部門和各縣市現場觀摩、學習、交流了東蓮花村和巍山古城消防安全治理工作情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文物古建消防安全工作,推動大理州「三古一傳」消防安全精準化治理模式落地見效。
2015年1月3日2時49分,巍山縣拱辰樓發生火災,這場大火燒毀了拱辰樓城臺上木結構建築一棟,燒損面積達765.62㎡,直接造成財產損失394.31萬元。消防基礎薄弱、設施設備維護不到位、亂堆亂放易燃可燃物品以及應急處置能力弱等隱患和問題為大理州「三古一傳」消防安全工作敲響了警鐘。
自2017年開展文物古建築消防安全專項治理工作以來,大理州消防支隊率先在全省印發了《大理州文物建築火災防控導則》、《大理州傳統村落火災防控導則》和417個具有火災危險性的「三古一傳」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實施細則》,實現了「一城一策、一鎮一策、一項一策、一村一策」個性化消防安全管理。同時,以落實責任要素、管理要素、技防要素、物防要素、戰鬥力要素和宣傳要素為主線,逐步形成了大理治理模式,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大理州「三古一傳」精準化治理現場會上,大理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書記楊經德表示:「抓好'三古一傳'消防安全治理,健全完善隱患排查整治長效機制,不斷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隱患,確保安全萬無一失,是貫徹落實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具體實踐。各縣市要按照此次現場會的要求,認真組織開展好「三古一傳」單位場所消防安全精準化治理工作,以消防安全「六要素」為抓手,全力提升火災防控水平"
「三古一傳」消防安全精準化治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複雜、艱巨的任務,會議上,大理州消防安全委員會副主任、州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李經政就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各縣市、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統一部署,落實消防安全管理責任,開展突出火災隱患整治,加強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加強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消防宣傳教育工作,迅速組織開展好「三古一傳」精準化治理,確保我州消防環境安全,為平安大理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只有各級各部門通力構建起「人防、物防、技防、群防」四位一體火災防控體系,才能為大理州每一座古城、古鎮、古建築和每一個傳統村落上好一把安全鎖。
記者:鄒玲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