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作者 | 曉寒 六毛編輯 | 曉寒
車東西11月25日消息,就在最近,一份名為《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項目情況調查的通知》(簡稱《通知》)的發改委文件開始在網上流傳。
《通知》指出,為響應國務院《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關於「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夯實地方主體責任,遏制盲目上馬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項目等亂象」的要求,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擬於近期開展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調查工作,具體內容包括:
▲網傳《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項目情況調查的通知》(截圖)
1、需要地方相關部門提供本地區2015年以來核准或備案的新建純電動汽車(包括乘用車、商用車)項目情況、建設進展以及年度生產情況等。
2、需要地方相關部門提供本地區2019-2020年現有汽車企業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生產運營及在建新能源汽車項目備案情況等。
3、需要地方相關部門提供本地區純電動汽車項目規劃和招商引資情況;詳細報告恆大、寶能等企業2017年以來在當地投資和擬投資建設的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項目(含已核准和備案、未開工建設的項目)情況,包括土地佔用、建設內容、項目進展、完成投資等情況。
4、相關材料在2020年11月18日前上報國家發改委產業司(機械裝備處)。部分省份現場調研及座談時間另行通知。
截至發稿,國家發改委官網尚未發布該文件。同時,網傳《通知》中的兩個聯繫電話皆無人接聽。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貴州省安順市發改委日前發布的一則新聞顯示,該部門正按照國家和省發改委的要求在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項目情況摸底排查工作,證實了國家發改委確實正在調查新能源汽車盲目投資亂象的情況。
在安順市發改委的新聞中,並未提到寶能、恆大等跨界造車玩家。
▲安順市發改委的一則新聞
自我國開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以來,湧現出了不少新造車企業,傳統車企、汽車供應鏈相關企業也在積極轉型,同時還有一些地產、家電等領域的巨頭也開始跨界入局,比如寶能、格力、恆大等。
這股新能源造車浪潮在過去10年間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完成了「從零到一」的跨越,並且為奠定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地位,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不過大潮之下,難免也存在一些亂象。比如個別車企用「左手倒右手,自己造車賣給自己」的手段騙補;亦或是某些企業打著造車的旗號大肆融資但卻遲遲無法量產,甚至用假技術騙取融資;有些省市不具備汽車產業基礎,卻為了跟上新能源大勢盲目上馬新能源項目等等。
據不完全統計,最近幾年冒出的數百家新造車玩家,規劃的新能源汽車產能就已經超過1000萬臺,而我國整體的汽車銷量才在2000多萬臺的規模。
這也意味著確實存在「投資過熱」、「盲目上馬造車」等亂象。
本次發改委著手開始調查新能源造車亂象,就是為了下一步出臺政策遏制亂象,從而保證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在一條健康、有序的發展道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