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預警!持有這類A股基金的投資者,也會面臨血本無歸的風險!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雪球

4月21日,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出現歷史負值的結算價-37.63美元/桶,中國銀行原油寶(掛鈎美國原油5月期貨合約產品)出現「穿倉」,投資人不但本金全部虧光,還面臨倒欠銀行1-2倍錢的境地!

雪球上,球友@左海197610 講述了一個更讓人脊背發涼的經歷:「4月21日晚上,我坐在電腦前,盯著5月WTI原油期貨。如果我在0.01元價格買入WTI原油期貨100美元,那麼,現在我將虧損37萬美元!倒虧3700倍!」

究其原因,都吃的認知的虧。

在銀行買大宗資產的投資者買了期貨;以為期貨不會出現「負價」期貨交易者,又遇見了原油史上的首次負值結算。

吃瓜同時,有不少A股投資南方原油/嘉實原油/原油基金的投資者最近暗自慶幸:幸好買的是原油ETF,不存在這樣的爆倉風險。

但今天話題哥要告訴大家一個殘忍的事實——A股原油類基金也極可能會暴雷,原油類ETF的持有者,你們對風險一無所知!

作者:雪球今日話題

來源:雪球

01

投資者以為買的是掛鈎油價的ETF,但底層資產是原油期貨

(A股原油類基金持倉主要品種:USO、智慧樹WTI原油基金、景順DBO等原油基金底層資產都是原油期貨)

許多原油類基金投資者認為,持有原油類ETF,就相當於掛鈎了油價,會和油價跌幅漲幅一致。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這些原油基金在下跌時,會比WTI/布倫特油價下跌更多;而上漲的時候,會大幅跑輸WTI/布倫特油價。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你以為你買的時ETF,但底層資產是原油期貨。

只要是期貨,就會有持倉成本,在長期運行的原油基金上表現出來就是換期損耗(contango)。

國內三家原油基金,合計持有份額最大的是美國原油基金(USO)。

以美國原油基金為例:

在長達13年的運行過程中,WTI油價下跌78%,而USO下跌達95.46%。

其官網簡介中,表明USO底層資產就是近月的原油期貨,會在期貨結算前2周,換到下月合約。

在原油市場穩定時,近期遠期合約不會有很大差價。然而,當油價劇烈下跌,就會存在超大的遠期升水的情況,現在的原油期貨就在經歷史無前例的近遠月差價。

以現在的WTI原油期貨價格為例,2020年6月WTI合約價格為10.86,2020年7月WTI合約價格為18.36!

假設當前開始換期,那麼USO會賣出5月份10.86美金/桶的WTI期貨,買入6月份18.36美金/桶的期貨,付出高達69%的換期損耗。這意味著,如果一個月之內,原油價格維持在10.86美金,USO一個月就會虧損69%的淨值。

02

原油期貨帶來的負值穿倉風險

負油價,就像潘多拉的魔盒,打開之後,就給原油期貨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5月WTI期貨暴跌到-37美金結算,讓投資原油寶的投資者損失慘重,倒賠銀行;也讓很多基金認識到了近期合約的不穩定性,開始提前換倉。

4月24日,USO發出公告,一改之前僅投資WTI原油近月合約的常規舉措,轉移20%的倉位至7月合約,將6月份合約WTI降低至約40%的比例,更多投資者效仿USO提前換倉,勢必造成WTI原油主力合約提前切換,會給WTI原油期貨市場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流動性風險,或許,下一次負油價也會出現在不遠處。

如果下次出現負油價,USO哪怕僅持有20%的近月合約,也可能會涉及其中,風險極大。

03

高達80%場內溢價率,買入時就輸了!

目前市場上成交量最大的三隻原油ETF,都因為國內QDII額度問題,被限制場外申購。這就導致,想要投資原油類基金,只能從場內購買。

而這三家原油基金目前場內的份額,完全阻擋不了國內投資者抄底原油的熱情,在股票市場上買這些基金,要付出平均高達80%的溢價!

雖然,USO底層資產是期貨,但帶來的都是不確定性風險。

不確定性風險的意思,就是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比如,如果油價今晚暴漲50%,那昨天買的USO還有可能賺錢。

但如果在場內買所謂「掛鈎」油價的原油類基金,買入時,投資者就付出了超80%的溢價,買入原油類ETF的持有者,你們對風險一無所知!

所以,目前市場上,以原油期貨作為底層資產的原油類基金存在暴倉的風險;而場內的極高溢價,又是懸在場內投資者頭上的達摩克裡斯之劍。

日前,中行原油寶穿倉,在聲討負油價時,我們也應該反思:除了原油類ETF以外,還有哪些ETF也存在類似風險?

相關焦點

  • 基金小課堂4:買基金會不會血本無歸?
    貨幣基金的收益比較穩定,偶爾也會跟隨大行情收益有點波動,但不至於讓您血本無歸。除非是金融市場出現了類似股災的情況。 ▲債券基金 債券基金主要投資的對象是國家發行的國債,一些國企發行的企業債與金融機構發行的金融債等。這類型的債基由多個部分組成。
  • 買基金有沒有風險?會不會血本無歸?基金怎麼玩才能賺錢?
    說到這個風險承受能力,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這個世界上,人們時時刻刻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只不過有些風險,咱們忽略掉了,即便是走在馬路上,都是存在風險的,譬如被汽車撞了或者不小心被一根電線桿、突然斷裂倒下來的廣告牌砸了等等,這些都是風險,但是風險並不代表必然會發生,也不是說存在這樣的風險,咱們就不去走路了。只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風險發生的概率非常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
  • 持有人大會召開失敗、投資者全投反對票……分級基金轉型太難了
    但似乎,分級基金的整改並不順利。第一關:沒有持有人參與的持有人大會按照基金法規定,分級基金轉型需要先向證監會提交變更註冊申請,獲批後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經持有人大會決議通過後方可實施轉型。但持有人大會不是想開就能開,還需要滿足參與表決人數佔權益登記日基金份額的50%以上(含50%)的條件才行。
  • 分級基金退市倒計時 如果你是持有人該怎麼辦?
    ,分類B的風險會更高一些。   既然分級基金滿足了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需求,簡直就是順應市場而生,為啥這類產品還是要被迫退市呢?那麼,對分級基金的持有人而言,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首先,對分級基金母基金持有人來說,幾乎沒有影響,但持有分級A和分級B的投資者就要注意了。
  • A股投資者行為趨於「基本面化」,鵬華基金厚積薄發續寫輝煌
    來源:時刻頭條日前,中金公司發布研報指出,隨著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開放、機構投資者崛起, A股市場正在迎來四方面改變:一是居民資產配置將更多轉向金融資產;二是投資者結構逐漸「機構化」;三是機構投資者「頭部效應」明顯;四是市場投資行為趨於「基本面化」, 為權益類基金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a股:公募基金、證券投資機構「抱團」現象的原因和底層邏輯分析
    a股市場近期公募基金、證券投資機構「抱團」白馬股、藍籌股、龍頭股現象的原因和底層邏輯分析。作者|財經有料哥(有料財經)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私募基金、券商和保險資管、QFII外資等等證券投資機構在少部分權重股、藍籌股、白馬股等等龍頭上市公司當中扎堆「抱團」現象,成為了散戶股民和證券分析師熱議的話題。
  • 引導長線投資持有期基金急擴編 尚待業績檢驗
    8月8日,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坦言,「近期『固收+』策略基金髮行比較火,偏債混合類基金等成為低風險產品中的主推類型,在此基礎上添加持有期模式的設計,實際上又多了一個營銷賣點。」
  • 基金ABC分為3類,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哪一類適合普通投資者?
    公募基金髮展到今天,存量基金已經超過3000支。為了滿足不同投資人的不同需求,基金公司不停的開發不同類型的基金,但是對於投資人而言,這極大的增加了挑選基金的難度。
  • 這類基金成了「績優生」 投資者如何「上車」?
    數據顯示,4月份基金髮行市場的天秤開始傾向固收類產品,截至目前,新成立的債券型基金份額佔當月發行市場近四成,其中多隻純債型、指數型債券、偏債型基金髮行份額佔據市場前列。具體來看,除易方達消費精選依靠品牌和明星基金經理優勢成為當月爆款權益類基金外,發行份額排在其後的2-5名均屬於債券型基金或偏債型混合基金。
  • 我持有的基金漲了 該止盈贖回還是繼續加倉?
    如果咱們始終缺乏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和研究,往往會難逃被動追跌殺漲的輪迴。要想「賣」得正確,請在這之前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賣掉基金有更好的去處嗎?在投入產出比方面,一位基金分析師總結歷史數據表示,偏股型開放式基金在過去幾年表現出相對「高收益、低風險」的特徵,風險與收益的有效協調是偏股票型基金相對市場的最大優勢。  2、市場發生變化了嗎?
  • 理財經理勸說投資者繼續持有基金致虧200餘萬,平安銀行大連分行...
    近年來,銀行的基金代銷業務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會選擇在銀行購買基金產品。如果投資者在銀行購買代銷的基金產品發生虧損,銀行有沒有責任?近日,裁判文書公開了一個案例。2015年6月,在平安銀行大連分行理財經理的推薦下,孫某麗購買了包括「民生穩健成長」、「鵬華醫療保健股票」、「添富外延增長」三款理財產品,金額共900萬元。
  • 中國股市:A股想重返牛市先把這4個問題解決好!看完大徹大悟!
    第六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該指數從998點升至6142點,創下了a股的歷史新高。目前還沒有打破紀錄,增長了513.5%。它已經持續了兩年零四個月,這是最壯觀的牛市。事實上,多年來,a股市場也減少了新規則、升級和其他支持措施的持股,以減輕解除售股限制的風險,尤其是集中解禁的風險。但在實際情況下,大股東仍然可以通過花式減持、聯合減持甚至股權質押強制平倉等方式變相達到減持的目的。
  • 國聯安基金劉斌:注重ROE的價值投資者
    堅持價值投資注重長期持有劉斌,2009年8月加入國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後擔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2013年12月起擔任國聯安證券投資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先後負責多隻權益類產品。據統計,股東的長期複合回報與長期平均ROE大致相當,持有的時間越長效率越高;基於這點,劉斌認為,他的投資和研究就是以ROE為核心,通過多維度研究來篩選未來高盈利能力的企業,合適的時機買入並長期持有。
  • 股票退市怎麼顯示 股民會血本無歸嗎?
    我們都知道,股市屬於收益和風險並存的理財產品,如果一家上市公司不再滿足交易條件的時候,還會有退市的風險,這樣還給投資者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那麼,股票退市怎麼顯示?要是真的遇到股票退市,股民會血本無歸嗎?
  • 基金投資江湖的「武功秘籍」NO.1~「指數基金一陽指」
    通俗的來講,比如你聽說今年醫藥股行情不錯,動了凡心,想買醫藥股,可是股票太多,不知道具體買哪個,經專業人士點撥,直接買了一隻醫藥類指數基金(涵蓋了大多數醫藥股),即解決了想買醫藥股又不知買哪個的問題,又通過指數基金的分散投資分散了購買單一股票的風險,簡直完美。指數基金聽起來還不錯?該怎麼選呢?你必須要知道的就是它的分類了,選對類型是投資盈利的首要任務。
  • 螞蟻戰配基金投資人選擇贖回還是持有?
    五家基金公司屬於業內頭部公司,基金執掌人均為實力擔當的基金經理,最終參與認購的投資者總戶數達到1360萬戶,且以散戶投資者居多,某隻基金還創下有效認購戶數的紀錄。然而,螞蟻集團上市被叫停成為上述5隻基金的重要轉折點。考慮到持有人利益,11月20日,5家基金管理人同日在各大平臺發布增設B類基金份額並修訂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的公告。
  • 十七年26倍的基金,有30%投資者虧損,長期持有基金同樣可能虧損
    今年市場上有20多隻基金,一年翻倍,但很多投資者卻發現,自己的收益率差距甚遠。短期收益率差沒關係,那麼就長期持有,但投資者又發現不少基金長期收益已經10倍20倍,但自己長期持有的基金卻出現了虧損。這隻基金是嘉實增長,成立於2003年7月,到目前為止一共17年半的時間,這隻基金的累計淨值從當初的一元,到現在的21元,如果投資者在基金成立時買入該基金,長期持有,並且把所有的紅利用於再投資,目前的漲幅累計達到2665.84%,沒錯,將近27倍。
  • 基金的A/B/C/D/E類是什麼意思?
    債券基金中的A、B、C類  除了貨幣基金外,經常被提及的基金還有債券基金。根據基金的申購費率不同,大多數債券基金都會分為A、B、C三類,而基金申購費率和投資者預計持有的時間密切相關。  A類債券基金為前端收費,一般收費費率較低,如果投資者對投資期沒有任何判斷,就可以考慮買A類基金。
  • 對衝風險:震蕩市中這類基金火了 這一指標是挑選關鍵
    比如景順長城量化對衝基金首募規模接近30億元,共獲得8.45萬戶有效認購。公募投研人士指出,量化對衝策略優勢在於通過對衝手段剝離市場風險,進而獲得純阿爾法收益,是低利率環境下較好的投資工具。當然,這類產品淨暴露約束有限,且受到較強的產品契約約束,投資者應根據自身風險偏好,通過考察產品的波動性等因素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