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易經》,《易經》產生於中國理性文明發端的商周時代,被當代國學界稱之為「華夏文明智慧的源頭」。
《易經》更是中國古代一部非常神秘的著作,更是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蘊含著遠古先祖的睿智卓識。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都深受其影響。
孔子在看到它的時就曾感嘆:「原來它不是講算命的,而是講天命的。」
相傳三皇之伏羲創作八卦,神農炎帝作《連山易》,軒轅黃帝作《歸藏易》,直到周文王姬昌才給我們留下了這部《周易》。《易經》不僅僅是佔卜之術,更是將人生不同階段應對策略說到了極致。
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悟透4個道理,越來越有福氣
在我們的一生中,就如《易經》所說的,我們的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尤其是悟透這4個道理,人生會越來越有福氣,人生逆風翻盤。
1.施人之恩,不記於心。
在人生道路中,我們受過別人的恩惠,也有恩於別人的事情,但是我們在生活中一定不要經常把施惠別人的事情放在心上。
在齊國,有一年鬧旱災,很多人已經吃不上飯了。而有一個叫黔敖就在路邊準備好了各種各樣的食物供給給大家,讓飢餓的人能吃上一口飯。
但是到了最後,卻很少再有人去吃飯,不但說他不好,反而還譴責他。
這一天,黔敖看到一個飢餓的人用衣袖蒙著臉,兩眼昏昏無神地走過。
他左手端著食物,攔住了他。
「喂!來吃吧!」
饑民抬頭看著他,說:「正因為不想吃你施捨的食物,我才蒙著臉走開。」
原來,為了宣揚自己的善行,黔敖四處招搖,說自己給別人免費食物。
結果,那些受了施捨的人,更覺得尊嚴掃地,無處自容,寧願餓死也不願受他的恩惠。
有句話說得好:「施比受更有福。」
施恩,不是把善行當做交易,更不是以善易善。
如果每次都記在心上,就變成了一種負擔。
2.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出自《易經繫辭上》。這句說不是說來自上天的保佑,就可以大吉大利了。
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按照自然規律去為人做事,這樣老天就自會保佑你。
自然規律也是人生的規律,人生的規律原本就是自作自受,自己必須對自己的言行,負起完全的責任,承擔所有的後果。
老子也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善人就是有德之人,一個人有道德,老天就跟他在一起,照顧他,幫助他,自然大吉大利。
3.覺人之詐,不憤於言。
察覺到別人的狡詐,不要用言語表現你的憤怒。多動腦,少動嘴,冷靜思考,才能趨福避禍。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因為自己總是心煩氣躁,從而得罪了不少人。直到他遇到了自己的恩師---唐國鑑。唐國鑑先生就贈給了他一個字---「靜」。
從那時起,曾國藩每逢遇事都要靜思一會,許多為人處世、治學從政的體會和方法,也是由此而得。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寫道:「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一個人越容易被激怒,就越容易陷入對方的陷阱。
4.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易經》的最高指導原則,在「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多做好事,積累善行的人家,一定有充裕的喜慶;常做壞事積累惡行的人家,一定會留禍殃給後代子孫。
一個人,如果連這個道理都不相信,哪裡能夠改變命運呢?
成功改變命運的人之所以能夠有效地改變命運,主要的關鍵,即在於他聽到善言,能夠深信不疑,而且堅持到底,貫徹實踐。
中國人的智慧主要體現在能夠舉一反三,由一滴水看到整個大海。
那是因為我們的祖先一直喜歡研究大自然的規律,仰觀宇宙星象,俯察蟲魚鳥獸,所以才有了《易經》這樣的哲學著作,但是很多人覺得《易經》太難懂了,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而現在就有這樣一本《圖解易經》,能最通俗解讀,一定能給你很大幫助!
《圖解易經》詳細介紹了《易經》的起源、發展歷程與基礎知識。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
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而這不僅僅只針對《周易》,同時也是了全方位了解中華文化的好機會。
使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把難懂的古文用白話告訴你,把深奧的原理一一圖解給你看,從起卦開始,保證沒有基礎的「小白」也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哪怕是國學小白,擁有了《圖解周易大全》,每天花個二十分鐘讀上一卦,用不了多久也能將整本《周易》系統地了解一遍。
只要55元,趕快點擊下面圖片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