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佔筮書,同時也是一部凝結著遠古先民睿智卓識的哲學著作。
幾千年來,被廣泛地運用在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人文、科學、哲學等領域中,也因此被認為猶如天書般難懂。
但是,《易經》中也是蘊藏著無數的人生哲理,尤其是這經典的5句話,句句大智慧!
人的福掌握在自己手中,你能看懂幾句?
1、受人之辱,不動於色
人都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生活中很多人受不了對方的言語不敬,稍有不悅就立刻翻臉,一把嗔火燒了自己的前程。
《孫子兵法》裡面有一句話,心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當拜上將軍。意思是有人辱你或者聽到一個震驚的消息而面不改色,非但不是懦弱,反是胸襟,胸襟寬厚者,人生自有天地。
蘇東坡曾說:「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大,而其志甚遠也」。吞得下委屈,才能有大的格局。一個人遇到一點冒犯,就要起身和人爭鬥,不是真正的勇敢。蘇軾被貶黃州,曾在鬧市遊玩,有個醉漢一身酒氣出來撞倒了他。然後罵罵咧咧地離開了。蘇軾卻不惱怒,反而說:自喜漸不為人識。
一個人一旦太拿自己當回事,就容易出問題。
別人的冒犯,沒必要計較,懂得低頭,才是明智。
低頭不是懦弱,而是一種豁達和寬厚。
這樣的人,少與人爭,默默修煉,人生自然有福。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這句話出自《乾卦·象傳》,意思是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發奮努力。
如果說有一句話能體現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與堅毅的個性品質,那就一定是《周易》中的這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我們從未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此之近,但是行百裡者半九十,越是接近夢想彼岸,越是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驚濤駭浪。完成實現夢想的驚人一躍,尤需我們這代人有所擔當、有所作為。
3、潛龍勿用
這是《乾卦》第一爻的卦辭,也就是初九,意思是像潛藏的龍一樣,隱忍待機,不可妄動。
每個人剛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都是處於同一起跑線,都是一條潛龍。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比賽,我們要樹立自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發揮自己的所長優勢,把握每一次成功的機遇。
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一種事物走到了窮盡,就會發生變化,變化能夠使得事物通達,通達之後便會長久。某事物到了衰落階段,就必須尋求變化、做出調整,從而可以謀得出路,化險為夷。
5、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牧,就是養,引申為自守。卑以自牧就是謙卑自守也。
謙卦是64卦當中,唯一一個六爻全吉的卦。
謙,在《易經》是一個卦名,叫做「地山謙」。它的畫像,是高山峻岭,伏藏在地的下面,也可以說,在萬仞高山的絕頂之處,呈現一片平原,滿目晴空,白雲萬裡,反而覺得平淡無奇,毫無險峻的感覺。
以謙卑自守,以謙卑的姿態守住低處,才能沒有禍患。
曾國藩說:人生大部分的失敗都源於兩個字,一個是懶,另一個就是傲。
驕傲的人,眼界偏狹,不知天高地厚。
看似張牙舞爪,在別人眼裡,其實不過是不堪一擊的紙老虎。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你永遠不知道別人到底有多強悍。
所以真正見過世面的人,都懂得謙卑自處。海納百川,成其浩大。山聚土石,成其雄偉。
謙虛一點,總沒有壞處。
易經不僅不是迷信,還是讓人成功的法寶
故宮就是按照《易經》的卦理來設計的,歷經幾百年風吹雨打,至今依然那麼堅固;
清華大學的校訓更是來自於《易經》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儒家以《易經》乾卦立派,道家以《易經》坤卦立派,諸子百家更是來源於《易經》思想!
就連高考、公務員國考命題,也有它的出現,2019年《易經》冷知識成為公務員考題。
自古以來,那些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士,皆把《易經》列為必讀書籍。
經常聽到周圍看易經的朋友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等等。因此我向他們推薦了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普遍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了然.
這套書通俗易懂,採用圖解的方式,精彩的圖片,深入的解析,讓書中的內容變得生動、簡單起來。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易經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如此一本智慧"聖書",卻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商品卡,就能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