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洪荒之力 廢棄磚窯也能讓鄉村旅遊麻雀變鳳凰!
微信公眾號:參見莊主2016-08-12 14:21:02
閱讀(26111)
如今很多地方在打造鄉村旅遊時,總愛抱怨資源不夠,但看看這些「變廢為寶」的案例,你會真正明白——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不需洪荒之力,廢棄磚窯也能讓鄉村旅遊麻雀變鳳凰
吾谷導讀:通過一個好的文創,廢棄的磚窯可以變身特色鮮明的農莊或配套設施,一個老廠房也可能是一個吊炸天的民宿。這些廢棄的、古老的、舊的東西,因為其歷史感和在地的唯一性,對於鄉村旅遊項目而言,恰恰是可遇不可求的寶貝。如今很多地方在打造鄉村旅遊時,總愛抱怨資源不夠,但看看這些「變廢為寶」的案例,你會真正明白——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安溪中標村的青梅農莊,就是由一個廢棄磚窯改建而成。綠樹掩映中的農莊裡有花卉苗圃、良田、果園、菜園、魚塘,甚至還有民宿。
五年前,這裡還是一座磚窯廠。如今廢棄的磚窯廠成了農莊,磚窯則被改建成了民宿,高聳的煙囪還在,窯洞依然。
窯內清涼,兩條窯道足夠寬敞,一條可擺10張八仙桌,不夠的話,窯頂大廣場,四周打著圍欄,再擺80桌。桌子之間用屏風隔著,可以泡茶聊天,也可以吃吃土生土長的農家菜。
廢棄磚窯,蝶變農莊,不僅實現了舊物的利用,磚窯獨特的屬性還成為農莊的特色和引爆點。
臺灣宜蘭:磚窯變身商店
其實老工廠、廢棄磚窯變身農莊、民宿、商店,在臺灣早就常見。在臺灣東北角的小城宜蘭,保留了不少廢棄的磚窯,那裡的磚窯被改造成商店,將老舊的紅磚牆和新建的玻璃結構相結合,傳統和現代雜糅,別有一番風味。
在臺灣桃園縣大溪老街,舊式建築是清一色的廢棄磚窯,在過去全臺灣的磚窯大都集中在此。桃園又是與大陸通商的重要港口,使得坐落在港口不遠處的老街成為興盛一時的商業中心。今天這些磚窯已經失去了它的原本功能,但被保留下來的老建築變身商鋪,依然發揮著功能,並且獨具魅力。
這種就地取材的改建和完善,不僅建造成本可控,最重要的是保留了最原始最基本的本土風情和本土文化。
江蘇祝甸村:廢磚窯變身「磚窯文化體驗項目」
江蘇的祝甸村是依靠廢棄窯址進行鄉村改造的另一個建設典範。
祝甸村位於江蘇錦溪,歷史上曾經是金磚的製作加工地,有著悠久的燒磚文化和歷史,現存明清古磚窯十餘座,是一個和磚有著幾百年情緣的美麗濱水村落。但近年來,村民大多不再燒磚,村莊日漸凋零,村中有不少空置和破落的房屋。
2015年10月,政府主導的錦溪祝甸村古磚窯文化項目開工。項目包括小型磚窯博物館、磚瓦生產實景演示和基本配套生活服務區,分一期磚窯主體改造和二期民宿酒店兩部分。
磚窯博物館,用以紀念和傳承祝家甸村燒磚的歷史。配套還有輕餐飲區和小型主題課堂,以及磚文化展示區、大型會議區等。民宿也以磚窯為主題,保持了村落原有的院落空間,又結合新的功能需求進行了改造。
延安楊家嶺石窯賓館:世界最大的窯洞群賓館
和磚窯型態類似的窯洞,有著四千多年的歷史,曾經是西北地區許多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如今,這些一度荒蕪的窯洞,也被「好事者」加以改造利用,呈現出新的生命力。
窯洞最大的特點是冬暖夏涼,相比鋼筋混凝土的結構,窯洞其實非常適合人類居住。現在窯洞酒店的一大賣點,就是讓遊客體驗最自然的溫度。
傳統的窯洞外觀上呈圓拱形。這個形狀其實濃縮了人類智慧的結晶。一方面門洞處高高的圓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時候可以使陽光進一步深入到窯洞的內側,從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陽輻射。
另一方面內部空間也因為是拱形的,加大了內部的豎向空間,使人們感覺開敞舒適。
延安楊家嶺石窯賓館是一家匯集陝北黃土民俗文化特色的賓館,有窯洞268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窯洞群賓館。
土耳其洞穴酒店:天然瑰寶 歷史典故
相比人工打造的窯洞,洞穴的形式更接近於自然天成。在全球的洞穴酒店中,土耳其可謂佼佼者。如今這裡已經擁有眾多全球知名的洞穴酒店品牌。
土耳其的洞穴酒店,與其說是建築,倒不如說是一件粗獷野性的藝術品。它們或富麗堂皇、或淡雅秀氣,山在這裡,並不是建築的載體,而成為了整個建築最初的胚胎。
「洞穴旅館」設施完善,每一個洞穴中的房間都豪華舒適、冬暖夏涼、視野完美。對於喜好獵奇者而言,沒有理由錯過它。如今,洞穴酒店已經成為土耳其旅遊的引爆點之一。
比設施更吸引人的是,洞穴酒店還有著源遠的歷史典故。據說最早興建地洞的人是一些基督徒,他們為了逃避羅馬統治者迫害,在這五彩斑斕的圓錐形和蘑菇形火山巖之間開鑿出了一個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
相比變廢為寶的形式創意,這種挖掘文化典故的做法,其實更值得每一位鄉村旅遊從業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