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來就談情懷,只怕是很多人轉頭就想跑。別急,蘇州的冬天這麼冷,坐下來咱嘮十塊錢兒唄。
蘇州人對暖鍋是有感情的。你去問問身邊的蘇州朋友,小時候到了冬天,特別是臨近過年的時候,家裡的餐桌上是不是就會有暖鍋出現?而且,這暖鍋裡的食材,葷菜大都逃不開臘肉、蛋餃、燻魚、鹹雞,素菜以冬筍、菠菜、白菜為主。小時候看到這暖洋洋的湯鍋,別提多開心了,如果結尾前能下一把龍口粉絲進去,心裡都能樂開花來。
過去老蘇州家裡一定會有一隻銅皮的暖鍋,跟皇城根兒下的涮鍋類似,中間一個煙囪狀的爐膛,專門用來燒炭,爐膛頂上還有可以調節炭火強弱的小蓋子。鍋蓋做得也有意思,中間有個圓洞,穿過煙囪才能蓋住鍋。像這種銅皮爐一般是由黃銅或紫銅敲出來的,但紫銅導熱性要比黃銅來得好,所以價格也相對貴一些。所以那會能在家裡擺一套紫銅暖鍋的,也算是大戶人家了。
蘇式暖鍋的目的本質在於保暖,而非涮菜,鍋裡的半成品食材在高湯中咕嘟許久,吃得是個溫暖的氣氛。隨著時代進步,黃銅爐子進化成了電鍋,拖著插線板到桌邊吃暖鍋的場景是我小時候的風景。這種操作遠比燒炭方便安全,但卻是也會少了些吃飯順帶烤火這樣暖洋洋的氛圍。
以蘇式火鍋為賣點的老火鍋
現如今,蘇州市面上好些所謂蘇式火鍋店也開始重新回歸了老法,用老式銅爐作為器具。器型上是那麼回事兒了,但吃得還是涮菜火鍋那條道,雖然沒過去那麼講究,卻也給了很多年輕人體驗老一輩冬天暖鍋情懷的機會。
這鍋的內容就比較和風了
當然,也有人是不喜歡吃暖鍋的,比如袁枚。他在《隨園食單》裡就寫過自己對於暖鍋這一冬日食法的厭惡,大概意思就是所有的食材各有各的火候和味道,囫圇吞丟一鍋裡煮,火候亂了,味道也亂了,還吃個啥勁兒?
紅泥小火爐也是被很多人追捧的「復古潮」
但無論如何,在冬天寒冷的夜晚,能吃上一頓從頭至尾都暖融融的飯菜還是十分愜意的。想想小時候那種吃著暖鍋,喝著熱湯,沒有空調但是小臉依舊給烘得紅撲撲的日子,多簡單,多幸福,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