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由來與習俗禁忌

2021-02-13 道揚天下

・關注我們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 



自古以來,人與天地神鬼的互動由來已經很久了,七月是我國民俗傳說中的「鬼月」,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本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地官大帝赦罪之節日。

中元節又稱「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鬼節」或「盂蘭盆會」。從南朝梁朝始有盂蘭盆法會,人們在這一天以殊勝的盂蘭盆齋供養佛僧,恩報今世和七世親恩;從宋代起,道教的中元文化大興,祭祀求赦亡靈罪愆、建醮普渡孤魂野鬼,有的儀式與民俗活動甚至延續一個月。

南宋人們不分宗親貴賤都辦祭祀拔孤魂,各個道觀超度的盛況一時,民俗歲時記《夢粱錄》就有記載:「七月十五日,⋯⋯其日又值中元地官赦罪之辰,諸宮觀設普渡醮,與士庶祭拔。宗親貴家有力者,於家設醮飯僧薦悼,或拔孤魂。」據說,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打開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

鬼月設有普渡節,各家按照私宅片區劃分,依照前人傳下來的祭祀的日子,設宴普渡眾生。道光年間之《金門志》卷十五曰:「七月朔(初一日)起,各社延僧道設醮,作盂蘭會,俗名普渡,以祭無主鬼。裡社公祭,各家另有私祭。」已經沒有了公祭。,家家戶戶都在做私祭的同時,也在分擔公祭的義務。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那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

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向先人匯報並請先人審視自己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七月半施祭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繫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穀豐收,並把香枝插於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徵著秋收稻穀豐登。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在七月半吃鴨子,因鴨在水中遊,取其河燈普渡祈禱之涵意。也有說法是「鴨」就是「壓」,是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魂靈」,這說法有點牽強,因為很多地方「鴨」與「壓」不同音。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廣西一帶在七月半有跳天燈習俗。跳天燈一般在村頭較平坦的場地上進行,72個小碗裝上豆油,分別排成9行,按前後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離置燈並點燃,跳燈的人頭戴面具,手持木魚、小鼓、鑼鈸等樂器,亦有手持掛紙花條木棍者。開頭由一人帶頭敲打木魚,按節奏有規律地在每行燈中穿來跳去,到行角轉彎處,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轉彎動作,並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樂器及道具。夜間觀跳天燈的場面,宛如長龍在星光中舞動。 在盂蘭盆會中,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叫做「放焰口」。「焰口」就是道教所謂地獄中的餓鬼,這項活動的目的是超度亡靈、為孤魂野鬼施食。「放焰口」在黃昏或晚上進行,活動持續時間較長,甚至可達次日凌晨。先由道長誦經、做法,最後由高功用米糧、淨水在四周揮灑,為鬼魂施食。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彩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晉西北的河曲縣城,緊臨黃河。河道開闊,水流平緩。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齊集黃河岸邊的戲臺前廣場,競觀河燈。各色彩燈順水漂移,小孩子緊盯著自家的燈能漂多遠。老太婆嘴裡念念叨叨,不斷祈禱。臺灣某些地方盛行在中元時舉行「搶孤」的活動,孤棚是由在四根柱子所構成,上面塗滿牛油,參賽者分成四隊,從四個方向爬上孤棚,在孤棚的頂端,四邊都有祭品在上面,先搶到的隊伍獲勝。這項活動在頭城中元已成為最重要的活動,並吸引許多觀光客前往參觀。「搶孤」是中元祭祀活動中臺灣所特有的活動。但在中國舊時民間也有過.中元節期,舊時往往有設壇延僧道齋孤之俗。其壇上除鑼鼓絲竹之外,要放水果包子。這本是用以祭祀、施捨孤魂野鬼的,但齋蘸儀式結束時,僧道將其拋下,眾人爭搶,故稱。俗說已婚婦女搶到可得子,小孩搶到則一生平安。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麵塑活動,晉北地區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包括出嫁的女兒及女婿、外孫,另過的兒子及媳婦、孫子等等),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餘。
民間有言: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認為七月是「鬼月」,夜晚、野外陰氣重,中元節前後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要避免帶紅繩、鈴鐺、風鈴等招鬼物,儘量避免出門。若遇到鬼壓身、鬼打牆等靈異事件,不要慌張,集中一切注意力,睜開眼睛。風鈴容易招來好兄弟,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這些是屬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當好兄弟覺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夜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儘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此時好兄弟會和你玩鬼抬腳的遊戲,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好兄弟喜歡躲起來嚇人,萬一亂看被嚇到了,就是他們入侵你最好的時候因為榕樹是聚陰的植物,同時也是好兄弟的最 愛,除非你希望好兄弟來家裡坐坐…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相較之下,誰會贏…好兄弟平時喜歡依附在冰涼的牆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起鬼上身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好兄弟...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滅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好兄弟會看鞋頭的方向來判斷生人在哪裡,如果鞋頭朝床頭擺,那麼好兄弟就會上床和你一起睡…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平常時刻玩碟仙就很容易發生事情,更何況在這鬼節時分…在外旅行時,拖鞋整齊的放在床邊,會招來靈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們的鬧床…21、路經喪事場所,嘴裡及心裡不可有不敬的念頭或言語。


溫馨提示:

|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轉發分享至朋友圈,勸善戒惡,功德無量!

推薦閱讀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請先關注微信公眾平臺

點擊標題,查看文章完整內容

關注道揚天下 

相關焦點

  • 中元節的由來及民間習俗禮儀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中元節的由來及習俗  中元節的由來,你清楚嗎?
  • 中元節知識大盤點:來歷、傳說、習俗、禁忌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是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節日由來  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道教盛行後,附會傳統,創立了天、地、水三宮神祗。據說天宮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
  • 七月十五「鬼節」的由來、習俗及禁忌
    今天是農曆的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這便是盂蘭盆會。地方習俗
  • 中元節的由來與傳統習俗
    中元節的由來 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華南,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
  • 中元節【普渡禁忌】
    今天是中元節,祝願所有見此尊地藏菩薩像的朋友,都能夠消災解惡,遠離苦難,吉祥如意,平安喜樂。今年犯太歲的生肖【鼠丶牛丶羊丶狗】和容易犯車關的【雞丶蛇】可男戴觀音女帶佛保平安!歡迎註明出處「塔羅星座艾菲爾老師」後轉載!今天8/28就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是民間的一個重要的節日『中元節』。
  • 【微民俗】中元節禁忌,你不可不知!
    鬼節由來有關鬼節的傳說很多,除了民間普遍流傳的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外,相傳鬼節地獄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人們傳承著以家為單位的祭祖習俗,祭祖先、薦時食的古老習俗直至民國時期仍然是鄉村中元節俗的首要內容。20世紀50年代,中元節依然熱鬧。但後被認為是宣揚封建迷信,逐漸邊緣化。經歷文革時期的取締之後,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傳統節日逐步回歸,但中元節卻逐漸被冷落了。
  • 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
    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時間:2020-09-02 13:46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 說到中元節,不少地區都稱之為鬼節,因為帶有鬼字,所以有著一些讓人覺得恐怖的色彩,傳統的中元節習俗主要是祭祀,祭奠已故的親人,所以有些禁忌是不能做的,那麼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每年的農曆七   原標題: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 中元節的由來你知道嗎?七月半,鬼亂竄!鬼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
    這幾天相信有的小夥伴坐在家裡也能偶爾聽到鞭炮聲,或者是回家的路上突然發現一個小土包,上面插著幾根香,其實這一切的行為只是有人在緬懷逝去的親人,農曆七月十五也會有這些習俗,這一天就是中元節,也叫做鬼節。有一種說法就是農曆七月初一是鬼門大開的日子,農曆七月十五則是鬼門關開的時候。
  • 【生活】道教(中元節)佛教盂蘭節由來,鬼節禁忌不可不知!
  • 元宵節的由來、習俗和禁忌
    元宵節的由來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
  • 2018年中元節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中元節有哪些習俗你造嗎?
    2018年中元節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中元節有哪些習俗你造嗎?時間:2018-08-21 14: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年中元節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中元節有哪些習俗你造嗎?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中元節就是其中很特別的一個節日,會有很多的傳統習俗和禁忌。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將至,老祖宗留下的這幾大禁忌切不能忘
    七月十五中元節馬上要到了,中元節又被大家稱為「鬼節」,這鬼節就是如何來的呢?在這特殊的日子裡,老祖宗又給我們留下了哪些禁忌?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 今天中元節,一起來了解由來和習俗!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因此民間習俗的中元普渡著重在祭祀孤魂野鬼,與中國傳統對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變成"祭鬼",亦即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餓鬼但與道教和儒家的祭祀習慣不同,盂蘭盆法會以素食施食供養。  道教:"中元普渡"習俗是道佛習合的結果,民間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連救母的傳說習合,把施餓鬼與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種民間習俗。
  • 明天中元節,這16大禁忌千萬別犯!
    今天是8月14日,明天就是中元節了!大家除了祭拜祖先,還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不然容易招來麻煩!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是我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在佛教中被又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也有在七月十四日過,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為的是緬懷先人和已故親朋,傳達思念之情。
  • 「鬼節」中元節來了,這些禁忌不可不知!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最早是作為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存在的;後隨著道教的發展傳播,中元節這一天也被認為是地宮打開地獄之門,無數鬼魂湧到陽間度假的日子。中元節是個祭祀大節,當天會舉辦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而不同的地區也有著不同的習俗,但對於中元節來講,其實還有著許多禁忌。但不論是祭祖也好,孤魂野鬼在陽間散心也罷,當天的氣場註定是比較陰穢的,做事情有許多忌諱。
  • 中元節的由來和習俗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和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聽著倒是都聽奇怪的,您甭急,咱這就聊聊,這中元節的起源。相傳是起源於北魏,是道教與傳統民俗相結合的產物,主要是基於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化為天官、地官、水官所統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
  • 鬼節(中元節)禁忌,你知道多少?
    中元節的禁忌農曆七月,中國習俗上稱它為鬼月,忌諱也特別多,您知道哪些禁忌萬萬不能觸犯?鬼月護身秘訣大公開,讓你了解各類鬼月禁忌,學會正確拜拜方式,趨吉避兇,永保安康!◎ 忌亂拍他人肩頭 這項禁忌跟民俗有關,民間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兩肩及頭頂上,會讓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時隨意亂拍他人肩頭,豈不是想拍熄對方的火,讓鬼魂找他的麻煩?◎ 生理期的禁忌. 民間認為婦女同胞在生理期間身體不潔,諸如動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場觀看,以免觸犯神靈,導致不幸,或使得工事無法順利進行。
  •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節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地官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農曆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 中元普渡這些習俗和禁忌一定要知道
    那麼中元節這天各地有什麼習俗?中元普渡有什麼禁忌?中元節習俗放河燈中元節放河燈是傳統習俗。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燈上寫著死難者的名字中元夜將河燈點上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以表達思念之情,同時意味著將厄運隨著逝水東流,一去不返。
  • 中元節【普渡禁忌】與開運秘法
    下周三9/2就是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是民間的一個重要的節日【中元節】,各個廟宇都在舉辦普渡,以化解冤親丶普渡亡者,老師當天也會去參加普渡消災的法會。而在這樣的日子,必然有些禁忌是需要注意的!現在艾菲爾老師就告訴你,關於中元普渡的一些禁忌,記得提醒朋友,讓大家避免觸犯喔!【明日預告】數字佔卜:測出跟你在一起有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