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節馬上要到了,中元節又被大家稱為「鬼節」,這鬼節就是如何來的呢?在這特殊的日子裡,老祖宗又給我們留下了哪些禁忌?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嚴格意義上來講,如今中元節並不僅僅是一個節日,而是由多個節日和習俗互相影響演變而來的。
祭地官,為鬼節
這個說法源自於我國古代的道教,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三大神官,其中「天官為正月十五上元賜福,地官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則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這七月十五正是祭祀地官之日。地官是誰?地官正是掌管地府的神官,地官赦罪赦的自然是鬼魂。相傳在七月十五這一天,地府的鬼門大開,眾鬼可以離開冥界前往人間。因此有了「七月半,鬼門開」、「七月半,鬼亂竄」的說法,七月十五也被大家稱為鬼節。
主超度,盂蘭節
在佛教的說法中,這中元節起源於「盂蘭盆節」,是一個主超度的節日。傳說中目連是一個佛教之人,但是目連的母親在生前卻是作惡多端,目連的母親去世以後便化作了惡鬼,終日在地獄受苦,於是目連便想了個辦法,協眾佛的力量,將功德寄與盂蘭盆之中,在七月十五這天做法,終於母親得以超度,免受苦難。所以在佛教的文化中,中元節又被稱作「盂蘭盆節」,是一個超度亡魂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紛紛在河中放起花燈,寄託哀思,超度亡人。中元節放河燈的習俗便是起源於此。
主祭祀,祈豐收
上面的兩種說法都是後來才有的,其實最早的中元節就是為了主祭祀,祈求豐收的。「七」字在古代有著非常特殊的含義,例如:七星、七情、七彩、七竅等,「七」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吉祥的數字,在易經之中,「七」更是被代表「復生之數」,萬物七天就可得以復生。所以說,在這七月十四之日(十四是雙七之日),是祭祀先人的日子,寄託哀思,祈禱復生。並且,七月也正是莊稼豐收之日,在這同時還要祈禱來年能夠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因此,現在有很多地區依舊保留了七月十四祭祀的習俗。
正是由於各種文化的交匯影響,形成了如今的中元鬼節,其中很多特色和習俗依舊保留至今。
那麼這「鬼節」該注意些什麼呢?忌夜遊
這個相信不用小編多說,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在鬼節這天晚上是切不可出門的。其實從科學的角度講這個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我覺得主要是父母用來嚇唬小孩的。
忌掛風鈴
風鈴這個東西一直有一些別樣的色彩,我們看的恐怖片中就常有風鈴的出現,從現在的角度看,夜晚掛風鈴確實沒什麼好處,中元節前後秋高氣爽,晚上容易起風也影響睡眠。
忌偷吃貢品
這點家裡有小孩子的要特別注意,要知道,中元節這天祭祀的講究可是非常多的,無論是祭祀先人或是地官都是要特別注意的,是表達尊敬的一種形式,偷吃貢品可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哦。
忌爭吵
另外,在這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平時待人處事一定要多加禮讓,切勿爭吵。當然即使不是中元節,禮讓處事也是有好無壞。
忌夜晚照鏡子
最後就是在夜晚儘量不要照鏡子了,鏡子和風鈴一樣,都有些別樣的色彩。但是現在我覺得倒是沒什麼,家家夜晚燈火通明,夜晚和白天也沒什麼太大的區別,自然也是沒那麼多講究了。
結語:其實上面的這些禁忌在如今的科學看來,似乎都是不成立的,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但是這些畢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傳統,其實都是一種祈求平安多福的表現,多加注意也是無可非議的,信則有,不信則無。
小編猜你還想看:
古人常講:「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哪四樣東西不能借?
農村俗語:「前妻如草,後妻如寶」,啥意思?半路夫妻深有體會
古人講:「男怕摸頭,女怕摸腰」,蘊含什麼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