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三次封區後,他們發現這一大漏洞

2021-02-20 維港專線

【1·29 維港專線】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曾敏捷 報道:政府昨晚突擊圍封疑天井垂直播毒的北角東發大廈,通宵為居民做新冠病毒強制檢測,目標在今晨7時前完成。

截至今日凌晨2時,約475名居民接受檢測,當中沒有發現確診個案。

「封區」措施出招出得狠,但漏網之魚也不少,有人拒絕應門、有人封前「逃亡」、有人得悉「封區」後過門不入。

日前圍封油麻地及佐敦「受限區域」前「走漏風聲」,不少居民「逃走」成功,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也承認當局沒辦法追蹤已離開的居民。

東發大廈C座出現多宗確診個案,政府昨晚突擊封鎖東發大廈A至D座,住戶須進行強檢。(大公報記者凱楊、馬丁攝)

東發大廈C座過去十日累計13人確診,C座六及七號單位約60名住戶已撤離檢疫,同座其餘單位及A、B、D座亦先後納入強檢名單。

昨晚圍封一刻,大公報記者在大廈現場直擊,當時背後傳來奔跑聲,轉身已見警方拉起封鎖線圍封整幢大廈,十分快手!

居民普遍支持圍封強檢,有人形容之前聽到有鄰居確診,感覺「像聽到死神的腳步聲」,坦言強檢「清零」才安心。專家認同封區檢測,有助找出隱性傳播鏈。

今次是政府六日內第三度「封區」。昨晚接近七時,大公報記者在現場採訪,忽見大批軍裝警員突然來到北角錦屏街,火速在東發大廈外拉起封鎖線,並廣播促途人離開,之後即圍封整幢大廈。物資車亦隨即駛至,大批工作人員搬下帳篷、桌子、檢測用電腦等,迅速搭建檢測站,兩小時後開始為居民檢測。

特首深夜到場視察

  

據了解,東發大廈四座共有逾2000人居住,比碧街封鎖區人數多逾一倍。為趕及凌晨二時前完成檢測,清晨七時前解封,今次搭建了17個帳篷,並在C座與D座之間設立八個登記點,以加快進度。深夜近11時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等官員陪同下到場視察。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到東發大廈「受限區域」視察。(大文新聞網記者攝) 

有住戶在準備外出時被攔截。C座住戶梁女士則剛好放工回家,遇上封區,被帶入封鎖線內,她說十分突然,但認為是好事,「我已經做檢測,但知道大廈內仍有人未做,封區有助大廈清零」,不過她關心部分居民早前已經離開,「好多人見到不少住客已經離開,希望政府追蹤到他們。」

  

任職文員的C座住戶蔡小姐擔心,若解封延遲或影響返工,打算今日向僱主告假。不過她非常支持政府封區,「最緊要清零,將大家的擔憂解除,因為大廈結構有問題是不能馬上改的,但馬上檢測清零可行!」

居民聞鄰居確診:似死神走近

  

另一位C座居民施先生說,見到大廈確診數字飆升,形容「好似聽到死神的腳步聲」。家中有老有嫩,他很擔心會中招。他認為封區強檢可找出隱形患者,令人安心,「前晚已準備食物,以防隨時封區,老闆都準我在家辦公」。

  

民建聯東區支部社區主任洪志傑說,東發大廈昨日檢測率仍未達六成,爆疫最嚴重的C座只有約七成人做檢測,其餘座數不足五成。他呼籲居民踴躍檢測,否則無法清零。另外天井存在播毒隱患,他擔心該大廈有可能繼續爆疫。

 採訪手記|我已檢測多次,不覺得煩!

 

學生登記檢測後可離開,繼續返學。(香港文匯報記者陳大文攝)

昨晚七時,記者在北角東發大廈採訪期間,忽然聽到背後傳來奔跑聲,轉身一看,已見大批警員拿著膠帶與鐵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拉起封鎖線,整幢大廈隨即被圍封起來。記者當場「O嘴」,定一定神,才意會:封區啊!

  

此時,裝有物資的貨車已駛入封鎖區,大批工作人員立即卸貨、搭建檢測站,在場的警員及工作人員十分熟練。晚上九時,檢測區已經基本成形。

  

從佐敦封區到北角封區,記者走訪了無數疫區與疫廈,也擔心有機會染疫。為了自身和家人安全,檢測已成為記者的新常態,兩星期內已做了兩次,今日之後,可能又要做多一次。

  

記者也曾多次目擊有疫廈居民拖篋搬竇,逃避檢測。但記者曾多次檢測,卻不感到麻煩,反而覺得確定安全後,更有勇氣衝上前線,為讀者報道真相。可幸的是,近日記者聽到多了人說檢測有助「清零」,支持封區強檢的人也愈來愈多。大家同心,抗疫才會成功。 

  

加強檢測|居民撐保密 早封早檢免走漏

  

第四波疫情在多個舊區肆虐,佐敦、油麻地、深水埗、紅磡及北角多幢舊樓先後爆疫。昨有不少北角居民到流動檢測站檢測求安心,有居民更要求政府封區強檢,認為對控制疫情最有效。

北角錦屏街東發大廈的強制檢測行動於今日上午7時完成。截至今日凌晨2時,約475名居民接受檢測,並無發現確診個案。(香港文匯報記者陳大文攝)

 

檢測完的張先生住在東發大廈A座,他認為封區強檢有助控制疫情,政府應盡快封區檢測,「光是這個檢測站已經放了兩天,有人昨天已經拉行李箱走了,政府下次可以連檢測站都不辦,直接先封!」他認為政府應該先封區,再檢測,封區前做足保密,否則住戶一旦離開,大廈便不能做到100%清零。

  

疫情肆虐舊區,專家總結肇因,認為家居乾涸的隔氣彎管、被更改後胡亂接駁的去水渠、抽氣扇排氣垂直散播、天井太窄排氣不佳等,都是病毒擴散的渠道。專家提醒,疫情期間市民應加強家居防疫自保,包括定期為隔氣彎管注水;大廈有天井的住戶,可將面向天井的廁所或廚房窗關閉,以防病毒入屋;當洗澡或如廁時,可使用抽氣扇,並留門罅位通風;若同層或大廈出現感染個案,居民即使出門揼垃圾,都應該戴上口罩。

  梁子超:風險較高人群或已搬走

北角錦屏街東發大廈的強制檢測行動於今日(29日)上午7時完成。截至今日凌晨2時,約475名居民接受檢測,並無發現確診個案。(香港文匯報記者陳大文攝)

北角東發大廈的強制檢測行動於今日(29日)上午7時完成,約475名居民接受檢測,並無發現確診個案,當局派員到訪約660戶,有190戶無人應門,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今早出席一個電臺節目時表示,相關情況顯示有人為了逃避檢測事先搬走,可能主要是風險較高人群。

  

梁子超指出,政府日後若封區檢測,應更早採取行動,以免住戶離開,或錯過病毒傳染力最高的時間,令疫情在大廈擴散。他指本港不少地方存在劏房或三無大廈,政府如果發現有風險因素已可採取行動,不一定要到有個案出現。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  伍軒沛、曾敏捷  報道

突擊封檢不用慌 市民配合保安康

港府昨夜突擊封檢 下一個封區的是?

強檢完仍爆疫 麗港城料有漏網魚

相關焦點

  • 在香港「護旗」後,他們再出手「護法」
    繼去年的「護旗」行動後,他們再出手「護法」,為保香港安寧穩定付出全力!5月22日,41名建制派議員發表聯合聲明,對全國人大推出「港區國安法」表示理解和堅定支持。(香港中通社圖片)攬炒派連日在網上大肆煽動今日包圍立法會,及發動「黎明行動」堵路、塞隧道、在港鐵沿線幹擾列車,甚至「見路就封,完全癱瘓」,阻止立法會議員進入立法會大樓,及強迫市民參與「三罷」,近日在校園內更流傳組織學生罷課配合黑暴分子行動,有煽暴文宣更狂言「衝入警署搶軍火」。
  • 澳門七旬男子倒臥休憩區後枕出血死亡!
    前有假結婚謀一張身份證明,後有買假身份證用於尋找工作。為的東西都離不開一個字:利!繼日前的一名17歲學生後,最近又有一名男子因在珠海同樣以350元(人民幣)買了一張偽造澳門身份證被警方拘捕。案情指,治安警本月28日傍晚在東北大馬路查車時發現蔡某,他神色慌張地將一張印刷粗糙的非永久居民身份證掉在地上。警員察覺不對,上前查問後,蔡某承認19日在珠海被買了一張山寨澳門居民身份證。蔡某說:本想用來到澳門找工作,誰知被捕前都沒能如願,大寫的慘!想坑蒙拐騙實現自己的目的?
  • 領公帑佔議席 有票選特首 區議員宣誓理所當然
    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認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去年11月表決通過了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的決定,這個決定是堅實的法律基礎,確立了公職人員違反誓言就要承擔責任,本地立法亦會按照今次決定及中央對基本法第104條的解釋,規範公務員及區議員等公職人員。她希望由更高級官員處理參選資格的問題,系統解決宣誓問題,並且將違誓及違反效忠的處理制度化。
  • 這兩天,香港掀起了「罐頭風波」……
    這是香港首次採用封區的方式進行強制病毒檢測,在40多個小時內成功找到13名感染者,截斷了13條可能的傳播鏈。應當說,實際效果是有目共睹的。誰知,強檢的效果沒人關注,事件中一個小小的「罐頭」卻火了,這兩天更成了城中熱話,越來越多人加入討論或嘲笑。街上隨便找一個人,估計都會想對「罐頭風波」說幾句。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醣質營養素是怎麼發現的?
    當這東西到 了他的手裡,要開始做實驗時,他的第一個反應是:要用它來檢測什麼?1980 年代,愛滋病在美國是個大問題,於是他就找了一大群愛滋病患,把製做成液體的甘露糖在他們身上做實驗。三個月後,七成病患已經沒有愛滋病的跡象了。後來又有三組醫生做了同樣的實驗,並且也得到了相同的結果。而下 一步是做可預測性實驗。在這項實驗中,每個病人的可預測性是 96%。
  • 潘巷、黃巷、區巷(福賢路裡同姓氏有關嘅舊街巷)
    至於黃巷係連接麒麟社同白金街嘅一條直巷,雸子坊穿插其中。我們可以大致看看當時的歷史背景,即周、春秋、戰國時候,國家更迭頻繁,七國咁亂,小國剛建立不久就被滅,於是百姓為紀念這些小國,乾脆以國為姓,或以地為姓,作為一個符號、烙印,提醒後日有這麼一段不平凡的歷史。 現在強國人常標榜熱愛和平這點民族素養,在著者看來,此精神源於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運用在國際之間,表現出來的只有六個字:「興滅國,繼絕世」。
  • 借「封區」契機,香港須啟動對疫作戰 |中環一筆
    這仍然不是預防和出擊,只是被動治理。沒有主動,還是讓病毒散播牽著鼻子走。佐敦小區封鎖,依病毒特徵,至少應該封14天而不是僥倖又草草的兩天而已。深水埗、旺角乃至其他地區仍會此起彼伏地出現新冠肺炎疫情。林鄭月娥1月23日到受限區域視察當中央援助全民檢測時,特區官員與專家諸多阻撓,也在社會散布不信任的無知見識。若當時能夠認真執行,當不至於今天的被動。
  • 舊區更新建築費業主自付 重建後單位 數量維持不變
    ,是一間服務公司,都更公司會做好本分,做好舊區重建的規劃、建築設計。(鍾佩欣攝)  林金城續稱,重建舊區並非是政府沒收居民的業權,要遵守「一間換一間」的原則,同時重建後戶數並不會改變,「假如有1,000夥,重建後都係會有1,000夥,由三幢樓宇變為兩幢」。
  • 港食品入口安檢百密有疏 漏洞原來在這裡
    最新一份審計報告發現,食安中心把關不力,食物安全管理和管制工作竟存在八大漏洞!但審計署發現,今年5月和6月就空運進口食物進行的20次實物檢查中,食安中心人員每批只檢查1箱食物,其中一個批次有831箱冰鮮雞肉,中心人員仍只檢查其中1箱,只佔總數約千分之一;而中心人員在審查其中兩個批次時,只檢查置於該批貨物上方、方便拿取的1箱食物。
  • 【存在】外星科技研究基地 - Area 51 (51區)
    2013年,在一份解密後的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報告中,承認了51區的存在,稱51區只是一個隱蔽的研究場所,報告中許多地方被塗黑,並沒發現與外星人相關的訊息。攝於2000年的衛星圖片那時他們只有幾座遮蔽物和工廠、以及一群供團隊人員居住的拖車房屋。第一架U-2飛機在1955年8月升空,此後便在中央情報局指揮之下開始在1956年中期進入蘇聯上空偵察。在這一期間,NTS持續進行一系列的大氣核武試爆。1957年時U-2的任務經常受到Plumbbob計劃連串核試驗的影響而中斷,Plumbbob系列的試爆曾引爆了超過24顆核彈。
  • 俄羅斯:境內發現全球首批H5N8禽流感傳人病例
    這是人類身上首次發現這種高度致病的病毒。目前沒有人傳人證據。緬甸安全部隊發射實彈造成2名示威抗議民眾喪命後,歐洲聯盟外交政策首長波瑞爾今天強烈譴責緬甸軍方暴力對付和平示威抗議民眾,並稱歐盟將會「做出適當決定」。
  • 【新界我家】(大埔北區)知專生製VR遊戲帶你漫遊18區
    團隊成員之一的梁鎮庭(Anthony)憶述指,當時是以「兩代共融」為項目主題,希望以新科技設計出適合老友記的「新玩意」,藉以拉近他們跟世界、跟年輕一輩的距離。Anthony表示,老人家礙於種種原因,令他們較少出門,故希望透過現有科技,思考如何可以建構一個虛擬社會,讓他們可以知道外間的事物,跟世界重新接上軌道。
  • 【有片】清華畢業來港「做地盤」 內地90後這樣融入香港
    當時準備申請出國留學的李思成,了解到這間公司有派駐境外的工作機會,「覺得人在不同的環境之中,一定會離開自己的舒適區,才會有進步,於是想換一個環境,試一試在其他地方有沒有能力實現對自己的要求」。但躊躇滿志的高材生一來到香港地盤,發現最大的困難是「雞同鴨講」,遑論學習香港工地的規則。公司要求不喑粵語的內派員工,3個月內需要與香港同事「打成一片」,但工程進度瞬息萬變,哪有人有空教廣東話?
  •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和挪亞的雙鳥
    1492年哥倫布啟航發現美洲;1948年以色列復國;1967年以色列奪回耶路撒冷。 發現美洲和以色列的救贖有什麼關係?哥倫布的航海日記開篇如是記載說: 在陛下(Ferdinand and Isabella)頒佈聖旨驅趕所有猶太人的同一月,他們命令我啟航,帶上足夠的人手,去尋找印度。
  • 香港濕地公園,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後花園
    因為家住元朗的關係,與公園距離很近,簡直就像是包包的後花園一樣。包包從幾個月大的小嬰兒到現在兩歲半的小人兒,每次去都還是感覺那麼新鮮那麼有趣,而且每次都只是去半天,所以去這麼多次都沒完全把公園逛完過哈哈哈。
  • 一大廈現同樓互傳 居民緊急撤離
    袁國勇又指,視察後未發現渠管有明顯問題,但至少有包括1個有確診者的單位在內,2個單位的渠管U型聚水器乾涸,病毒有機會透過渠管感染,再度呼籲市民定時為U型聚水器加水。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過去14天,麗港城5座累計有9宗個案,麗港城7座有1宗。垂直傳播非同小可,2003年淘大花園是SARS爆發的重災區,特區政府事後調查發現,疫情爆發是與U形聚水器以及排氣管有洩漏有關。
  • Denon 大事年記(一) 洞悉經過.發現未來
    先進產品涵蓋不同範疇按時代演進不斷革新的Denon,現在為市場提供的電子產品從專業到民用一應俱全,而且生產線由純音響立體聲至家庭影院多聲道重播系統全部包括在內,涉獵的產品類型分別有SACD重播機到前後級放大器、環迴立體聲系統到耳機及無線音樂播放器等應有盡有,早著先機的種種不同先進系統,無一不在他們兼顧的多元化產品範圍之內
  • 這款Skechers鞋濕了會著火,孩子房間冒3呎火焰!
    有些童裝鞋內藏電池﹐當小孩穿上後﹐每踏出一步﹐便亮起閃燈﹐故特別受小朋友歡迎。但家中存放有這些鞋款的家長就要小心﹐因安省貴湖市一個家庭便懷疑因為這款鞋子而招致火災。突然其中一名參加派對的女孩大叫﹕「火﹗火﹗」Spielmacher聽到尖叫聲後﹐便衝入一個存放所有孩子的背包及鞋子的房間﹐卻看見房內冒出3呎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