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朝唯一的漢族皇后,42歲入宮當年便封后,深受寵幸但結局很悽慘

2021-02-13 文史磚家

文/格瓦拉同志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由契丹族建立的遼朝實行族內聯姻,後宮妃嬪照例要從蕭氏女子中選納,不得娶漢族女子為妻。不過,在遼朝200餘年的歷史上,卻曾「破天荒」地出現過一位漢族皇后,並且入宮時已是年過四十的「熟女」。這位改寫遼朝歷史的傳奇女子,正是遼世宗耶律阮的皇后甄氏。

01  兩朝老宮女

在遼朝的官方史書當中,對於甄皇后的籍貫、家世、早年經歷等情況,竟然沒有留下任何記載,之所以如此,歸根結底還是遼朝史家有意而為之。畢竟,甄皇后作為一個外族「攪局者」,打破了耶律氏與蕭氏世代通婚的祖制,無論如何都得不到契丹貴族們的真心認可。因此,著史者故意忽略、隱瞞甄皇后的各種信息,儘量模糊她的形象,也在情理之中。

甄氏曾在後唐、後晉當過多年的宮女

按照現有的史料來看,甄氏生於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似乎在十幾歲時便入宮服役,歷經後唐、後晉兩朝,始終是個卑微的宮女。大同元年(947年),永康王耶律阮追隨叔父遼太宗攻滅後晉,並在大梁的皇宮中偶遇甄氏。彼時,甄氏雖然已是年過四十的老宮女,但「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加之性格柔順、舉止端莊,一見之下便讓番邦王子痴迷不已。

耶律阮自幼深受父親耶律倍的影響,對中原文明的方方面面都具有濃厚興趣,包括對漢族美女的偏愛。正因如此,耶律阮在邂逅甄氏後便瘋狂地愛上她,毫不顧及後者出身漢族、地位卑微和年長他10歲的事實,毅然將其納為妾室,並極盡寵幸之能事。甄氏也沒有辜負耶律阮的厚愛,婚後沒多久便為他生下一個兒子,即後來的寧王耶律只沒。

遼世宗劇照

遼太宗滅掉後晉後,對中原進行敲骨吸髓式的搜掠,由此引起漢族軍民的強烈反抗,導致契丹將士死傷慘重,不得已倉皇北返。大同元年(947年)五月,遼太宗在撤軍途中病死於殺胡林(今河北省欒城縣西北15裡處的乏馬鋪),耶律阮被群臣擁立為帝,是為遼世宗。耶律阮即位後,迅速平定祖母述律太后、叔父李胡發動的叛亂,隨後籌劃冊立皇后的事宜。

02  榮登後位

耶律阮未登基之前,已經迎娶表姑蕭撒葛只(述律太后的侄女)為正妻,所以按照慣例,應當冊立她為皇后,而這也符合耶律氏與蕭氏世代聯姻的祖制。但是,遼世宗此時正與甄氏處於熱戀期,加之對祖母述律太后深惡痛絕,連帶著對蕭撒葛只也心生反感、猜忌。正因如此,遼世宗在繼位的當年捨棄正妻蕭撒葛只,而冊立側室甄氏為皇后。

遼朝皇室一向只和蕭氏聯姻

冊立甄氏為皇后既打亂了嫡庶之分,並且有違遼朝的祖制,所以,不僅蕭撒葛只難以咽下窩囊氣,就連王公大臣們都極為不滿,為此天天在皇帝面前表示抗議。對於來自各界的抗議聲,遼世宗不勝其煩,最終只能做出妥協,在兩年後(949年)將蕭撒葛只也冊立為皇后。由此一來,後宮便出現兩後並立的局面,在遼朝歷史上僅此一例。

03  死於非命

雖然當上了皇帝,但耶律阮此前既沒有立下汗馬功勞,在個人品德方面也遠達不到令臣民敬仰的程度,只因為遼太宗的偏愛,所以才被群臣擁立為帝。不僅如此,遼朝此時仍保留著大量的部落制殘餘思想,但凡是宗室貴戚都對皇位懷有不可抑制的覬覦之心,一旦有機會必定出手搶奪。正因如此,遼世宗的皇位非常不穩,甚至可以說岌岌可危。

遼世宗南援北漢,卻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就在遼世宗為穩定皇位大傷腦筋之時,附庸國北漢皇帝劉旻遣使求援,請求遼國出兵助其對抗後周。對於劉旻的請求,甄皇后和群臣以國內局勢不穩為由,勸說遼世宗予以回絕,但沒有被後者接受。遼世宗之所以一意孤行,最合理的解釋莫過於他自認為此次出兵必然會大獲全勝,並且能藉助軍事勝利增強自己的威望,震懾反對者。

遼世宗既然主意已定,便於天祿五年(951年)六月親率大軍南徵,生母蕭太后及兩位皇后從行。然而,當遼世宗行軍至歸化州祥古山火神澱(今河北省張家口宣化縣西)時,久蓄異心的貴族耶律察割兄弟卻在皇帝酒醉酣睡之際,率黨羽闖入御帳將他弒殺,時在當年九月。遼世宗遇弒後,耶律察割等人又相繼殺害蕭太后和兩位皇后。甄皇后遇害時,年僅46歲。

甄皇后最終與丈夫一起遇害

大將耶律屋質獲悉帝後遇害的消息後,火速率軍平叛,一舉捕殺律察割兄弟及其黨羽。由於遼世宗的諸子皆年幼,所以在叛亂被平定後,耶律屋質便聯合群臣擁戴遼太宗的長子耶律璟為帝,是為遼穆宗。耶律璟即位後,將遼世宗及甄皇后、蕭皇后合葬於醫巫閭山(今遼寧省北鎮市境內),但由於甄皇后的出身一直被契丹貴族輕視,所以死後始終沒有得到諡號,實在令人遺憾。

參考書目

脫脫(元):《遼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

司馬光(北宋):《資治通鑑》,中華書局2015年版。

相關焦點

  • 她做了20多年宮女,41歲亡國被強娶嫁夫,一年後成了跨國皇后
    但只有遼朝第三位皇帝、遼世宗耶律阮例外,他的第一位皇后——甄氏,是位地地道道的漢族女子,不僅打破了遼國契丹皇室非蕭姓女子不為皇后的規矩,成為遼國歷任皇后中唯一的異族、異姓皇后,而且,她嫁給遼世宗耶律阮時,已經41歲,比耶律阮足足大了12歲,用現在的話說,是大齡女嫁給了「小鮮肉」。甄皇后劇照這段極富傳奇色彩的跨國情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她因一雙玉手貴為皇后,又因一張破嘴打入冷宮,2年後悽慘離世
    當時的女子只有通過嫁人才能改變命運,因此嫁給皇帝入宮為妃無疑就是女子最好的出路,但並非每一位入宮的女子都能有善終。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歷史上的大多數皇帝都是多疑、殘酷的,妃嬪們陪伴在皇帝身邊,將來得到的不一定是榮華,反而可能因此命喪黃泉。曾經有一位女子,她有一雙絕美的玉手,還因此成為了皇后。
  • 清朝唯一有漢族血統的皇后,被三次抬旗,生下大清天子,葬入帝陵
    清朝是由滿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雖然統治者入關後推行漢化,但為了保證滿族血統的純正,他們通常實行滿漢不通婚,實際上是旗民不通婚。清朝歷史上一共有27位皇后,但具有漢族血統的只有一人,她就是孝儀純皇后,即大名鼎鼎的令妃。(註: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民族成分存有爭議)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令妃的出身吧。
  • 14歲宮女意外被康熙寵幸,誕下龍子,成大清最長壽妃子,活到97歲
    歡迎來到百家號何方方說歷史,今天我們講述的是:14歲宮女意外被康熙寵幸,誕下龍子,成大清最長壽妃子,活到97歲。她就是定妃,萬琉哈氏,出身包衣,可見地位很卑微,她14歲入宮,和她同年一起入宮的有雍正皇帝的生母德妃,從史料看,我們不知道她當時到底是在宮女選拔中被康熙一眼看中的,還是日後被皇后引薦的,但在孝懿仁皇后的祭文中,可以看出應該是被引薦給皇上的,因此她是有一段宮女經歷的,畢竟她的身份本卑微。
  • 大清史上唯一死因成迷的皇后
    )道光皇帝的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盛年暴崩,死因不明,至今眾說紛紜,成為清宮疑案之一。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深受道光帝的寵愛,自其入宮,便以火箭般的速度迅速坐上了皇貴妃的寶座,皇后去世後,她又被道光帝冊封為皇后,可見其在道光帝的心目中的位置。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生子奕詝,即後來的鹹豐帝。在奕詝10歲時,光二十年正月十一(1840年2月13日)丑時,鈕祜祿氏皇后突然駕崩於皇后寢宮——紫禁城東六宮之鐘粹宮,年僅32歲(虛歲三十三歲),死因不明。
  • 同時入宮的姑侄,侄女反倒是皇后,姑母卻低了四級
    同治皇帝只活了19歲,親政時間只有兩年,也只進行了一次選秀,產生六位嬪妃。然而,在這六位嬪妃之中,卻有一對姑侄女。其中的侄女,就是小珏在之前文章中介紹過的皇后阿魯特氏,她的姑母是另外一個阿魯特氏,入宮時卻只得到了珣嬪的稱號。只不過因為壽命較長,最後也熬成了皇貴妃,只比自己的侄女低了一級。
  • 她是李煜寵幸的皇后,是宋太宗的緋聞女友,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緋聞
    不過大家對李煜的關注點,除了他的詩詞,他的政治生涯,人們也喜歡他與大小周后的愛情故事。大周后,名娥皇,19歲的時候就進入李煜的後宮,她精通書史,又善音律,受到李煜的寵幸。李煜曾為她創作多首詩詞,表達自己對大周后的迷戀之情。就算是大周后病重的時候,李煜也對大周后無微不至的照顧。
  • 甄嬛傳:不走尋常路不通過選秀入宮的她們,結局卻天差地遠之二
    之前已經對甄嬛出宮前以非選秀方式入宮的女子進行了梳理,針對她們的入宮方式、大致命運以及結局進行了匯總。今天主要是對甄嬛入甘露寺修行,重回後宮,乃至皇帝過世新帝登基這一時間線上的非選秀入宮的宮妃們。在《甄嬛傳:不走尋常路不通過選秀入宮的她們,結局卻天差地遠之一》中,咱們已經比對了電視劇和小說的背景出入以及人物設定上的部分修改,今天就不再多言,直入正題。
  • 從華妃到婉容,那些翊坤宮的主人為什麼結局悽涼?
    所謂「三宮」又稱「後三宮」,指皇帝居住的乾清宮、皇后居住的坤寧宮,以及位於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的交泰殿,「內宮不許幹預政事」的鐵牌就立於此殿。而「六院」其實是十二院,東、西兩路各有六宮,「東路六宮」即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和延禧宮;「西路六宮 」為:永壽宮、翊坤宮、 儲秀宮、鹹福宮、長春宮、太極殿(啟祥宮) 。
  • 故事:她是樂師出身地位低下的女子,卻在入宮五年後,成一國皇后
    2一同入宮的林昭儀來與我嚼舌,說聽聞元丹蔻最初得寵,是因年初上元節,戚珏隨元宰相便衣遊街時,她故意扮了當今舒皇后入宮前的模樣,堵在了燈市上。這話說完,我便想起闔宮都在說,元丹蔻和舒皇后長得頗相像。而眾所周知,帝後琴瑟和鳴恩愛非常,故她會有此招。我徐徐喝茶,笑道:「元家勢力滔天,已有長女入宮做了貴妃,想來也不必她再入宮爭寵。看來是真心的了。」只是,貪圖誰的真心不好,偏來貪圖世間最薄情的一個。
  • 《燕雲臺》蕭燕燕兒媳:身為開國皇后後人,女奴出身,卻逼死皇后
    蕭耨斤是遼朝的開國皇后述律平的後代,出身後族,身份也算尊貴,但是遼聖宗從沒把她放在眼裡,將她放到母親蕭太后的帳中做宮女,始終不曾寵幸她,最寵愛的是皇后蕭菩薩哥。野心勃勃,傲慢無禮,在多次陷害皇后蕭菩薩哥無果後,便暗中收羅親信,培植勢力,為日後專權奠定了基礎。隆緒病重,臨死前,隆緒告誡蕭耨斤說:「我死了之後,你別怨恨皇后。你是太子的生母,我也不會虧待你的名分,皇后雖尊為齊天太后,你為皇太妃,但我會打破慣例,以你為法天皇太妃。」
  • 從未進過皇宮的她,卻被封為皇后,享年19歲,死後16年才被下葬
    而在古代,有一種女性也是可以成為人上人的,那就是入宮成為皇后的人。在古代,有一位奇女子,她從來沒有進過皇宮,卻被封為皇后。但是她卻僅僅活了19歲,甚至死後16年才被與皇帝合葬。 她就是孝德顯皇后。道光十一年,薩克達氏生於一個貴族家庭,父親任太常寺少卿。因為自己身為八旗子弟,所以在當時是避免不了入宮選秀的。
  • 農婦被母親逼迫離婚併入宮,僅用數年便當上皇后,兒子是千古一帝
    文|格瓦拉同志 真實的歷史遠比小說精彩,這句話用來形容漢武帝的母親王娡(孝景皇后),簡直再恰當不過。作為早已嫁為人婦的女子,就因為母親聽信術士的預言,王娡竟然被強行拆散婚姻,然後嫁入皇室,從而一步步實現人生的大逆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無比傳奇的女子。
  • 宋仁宗趙禎的四位皇后,後宮之爭!
    不久,宋仁宗密令召郭氏回宮,可郭氏比較耿直,要求必須重新冊封為皇后,才肯回宮。而此時,宋仁宗早已冊立曹氏為皇后,所以郭氏回宮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景祐二年,郭氏突發小病,宋仁宗知道後,立刻派官宦閻文應帶御醫前去診治,御醫看完病之後,郭氏當天竟然暴斃,年僅24歲。所以,大家都懷疑是閻文應毒殺了郭氏。景祐三年,宋仁宗追復郭氏為皇后,但半途卻停辦賜諡號上封冊及附祭廟庭之禮,只是葬在了永昭陵西側。
  • 北周第四位皇帝:登基後放飛自我,擁有五位皇后,結局各不相同
    北周第四位皇帝宇文贇在位時不僅後宮美女如雲,他同時擁有五位皇后,各個國色天香,溫柔大方。但是五位皇后的出生卻大不相同,有人是重臣之女,有人出身顯赫,而有人卻來自掖庭。今天就來說說這五位皇后。天元大皇后楊麗華楊麗華算是是五人之中結局最好的,也是地位最高的。
  • 16歲入宮,18歲成皇貴妃,寵冠後宮,卻在19歲不幸慘死
    「一入宮門深似海 從此蕭郎是路人」,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這是很多天生麗質的女子的悲慘遭遇。很多女子入宮後,只能孤獨終老,皇帝的聖顏根本無法見到。一朝之間飛上枝頭變鳳凰的人,少之又少。這也可以看出,那些能夠得寵的女子,是多麼幸運。
  • 宋徽宗最寵愛的妃子,死後封為皇后,還被賞賜了一首美詞
    這首詞屬於相思詞,又是一首悼亡詞,從題目來看,它是宋徽宗為自己的明節皇后所寫,這位皇后不僅是宋徽宗的心頭肉,而且經歷還相當傳奇。明節皇后姓劉,出身極為貧寒,父親只是一名跑腿的酒保。因為生活無以為繼,只好送女兒入宮。此時,還是宋哲宗當皇帝,劉氏入宮當上了宋哲宗第二任皇后的宮女。
  • 楊玉環:大唐盛開的牡丹花,楊貴妃的絕世美貌與悽慘一生
    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描述其為「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白也曾這樣形容玉環的美「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簡短的幾句詩,刻畫出了一個傾國傾城的楊貴妃。
  • 她們是歷史上名字最好聽的皇后,你認為呢?
    宇文贇繼位後,先後尊為天元帝太后、天皇太后、天元聖皇太后。晚年先後喪子喪孫的李娥姿出家為尼,法號常悲。開皇八年,李娥姿去世,終年五十三歲,隋朝以尼姑的禮節葬於長安南部。八、西夏崇宗李乾順皇后耶律南仙 耶律南仙,西夏崇宗李乾順的皇后。遼朝的成安公主,公元1105年被立為皇后。公元1125年,耶律皇后傷愛子夭亡、祖國滅亡,絕食而死。
  • 15歲嫁55歲皇帝,入宮9月,貴人降常在,2年後迷倒皇帝,8年生5子
    公元1837年,年僅15歲的烏雅氏通過選秀入宮,被封為秀貴人,入宮僅僅17天,烏雅氏便被送往圓明園居住,並被改為琳貴人。從入宮到進圓明園的速度,可見道光帝對這位烏雅氏,有多喜愛,雖然當時的道光帝已經55歲,但清朝人的壽命,已有顯著提高,若烏雅氏願意使把勁兒,級別再往上升一升,也不是不可能。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進宮僅僅9個月時間,烏雅氏便「失寵」了,被道光帝從貴人降到了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