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遊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省委和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藉助南龍鐵路開通形成全省環閩高鐵動車通道的契機,發揮「清新福建」和快速鐵路環線等優勢,按照「市場化、遊客化、市民化」的基本原則,全力打造「全福遊、有全福」品牌,著力構建「全福遊、有全福」營銷、公共服務、產業產品三大體系,加快促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推進文化和旅遊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奮力推進新時代新福建建設。
二、工作舉措
(一)全面打響「全福遊、有全福」品牌
1.豐富品牌內涵。打造「全福遊、有全福」品牌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對「清新福建」品牌的深化,對於進一步凸顯全省文化特別是福文化的獨特內涵,擴大福建文化和旅遊影響力,樹立新時代新福建的良好形象,做大做強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更好服務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具有重要意義。各級各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不斷豐富和深入挖掘「全福遊、有全福」品牌內涵,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要大力吸引遊客來福建,任意選擇起點搭乘環閩高鐵,開啟便捷愉悅的「福氣之旅」,呼吸清新空氣、欣賞秀美山川、擁抱碧海藍天、體驗多元文化、享受「閩式生活」,感受福建精神,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
2.塑造品牌形象。聚焦「全福遊、有全福」品牌,加強形象設計,確定標識、宣傳口號,設計標識(LOGO)與吉祥物,拍攝形象宣傳片,樹立統一品牌形象。實施「全福遊、有全福」形象標識「六進」工程,推進品牌形象標識廣泛應用於旅遊網絡平臺、重要交通節點、旅遊景區、旅遊賓館、旅遊集散服務中心、旅遊體驗店等旅遊企業和服務場所。邀請閩籍名人擔任「全福遊、有全福」形象大使,通過名人效應提高品牌知名度。
3.構建品牌體系。省級負責「全福遊、有全福」品牌整體形象推廣;各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及重點旅遊縣市(區)負責開發「全福遊、有全福」二級品牌、三級品牌,通過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系列標識(LOGO)、吉祥物和邀請當地名人或旅遊達人擔任形象大使等途徑,逐步構建以「全福遊、有全福」品牌為統領的省市縣三級品牌體系。
4.注重整合推廣。整合省、市、縣各級政府、旅遊企業和社會媒體資源,採用「聯合推介、捆綁營銷」的方式,建立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域的整合聯動推廣機制,通過機制體制創新,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全福遊、有全福」整合推廣格局。運用媒體推廣、消費者推廣、名人推廣等多元化手段,注重宣傳的體驗性、溝通性和持續性,有效擴大「全福遊、有全福」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二)構建「全福遊、有全福」營銷體系
5.推出精品線路。充分利用環閩高鐵串聯我省9家10處5A級旅遊景區和近百家4A級旅遊景區的獨特優勢,根據不同主題,串連整合旅遊資源,通過一程多站、以站聯動的方式,省級層面主推「249」精品線路。2條大環線:從福州出發回到福州、從廈門出發回到廈門。4條特色支線:藍色濱海親福線、綠色生態享福線、古色民俗納福線、紅色經典集福線。9條特色主題線路:世遺探秘之旅、海絲休閒之旅、世界茶鄉之旅、溫泉養生之旅、樂享好禮之旅、舌尖品福之旅、研學修身之旅、福地風情之旅、文化體驗之旅。各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要結合本地特色文旅資源精心策劃推出1~3條精品線路,同時引導旅遊企業開發符合遊客需求的市場化產品,推出若干條主題鮮明、豐富多元的旅遊線路,形成「全福遊、有全福」旅遊線路矩陣。
6.策劃四季主題活動。圍繞打響「全福遊、有全福」品牌,推出春季以龍巖為主場的「兩田一樓一山」主題活動,夏季以平潭為主場的「兩岸間、大海邊、石頭厝、新民居」主題活動,秋季以三明為主場的「悠然三明」主題活動,冬季以福州為主場的「逛坊巷,泡溫泉」主題活動(按年度依次輪換其他地市策劃推出不同主題活動),集中優勢資源,採取線上推廣、線下體驗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各地旅遊資源及特色,並配套相關優惠措施,形成各地市特徵鮮明、內涵豐富的「全福遊、有全福」四季主題旅遊活動。
7.開展品牌營銷。做熱省內旅遊營銷,引導各地開展春節期間「百家景區齊送福」、全年「十大節慶齊慶福」等活動;依託海絲旅遊推廣聯盟、國內其它旅遊聯盟,以及省內舉辦的旅博會、文博會、海絲國際旅遊節、海絲國際藝術節、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等平臺,集中宣傳「全福遊、有全福」品牌,營造「月月有活動,季季有高潮」的營銷格局。加強國內市場推廣,組織全省各地市赴國內城市舉辦巡迴推介,策劃實施省內外主流媒體、旅遊企業踩線採風活動,舉辦人民網總網全媒體推介會,共推「全福遊、有全福」產品,擴大品牌影響力。創新創意事件營銷,採取線上線下同步推進模式,策劃「福氣大滿貫,打卡我的全福遊」「全福遊、有全福•祝福祖國」「網紅大V全福遊」「全福遊、全家福」等事件營銷,開展形式新穎的抖音挑戰賽,讓「全福遊、有全福」更加靈動時尚。
8.建立宣傳矩陣。依託權威學術研究機構做好「全福遊、有全福」品牌營銷規劃,統籌全省旅遊宣傳營銷策略。拓展旅遊宣傳推介渠道,形成廣播電視、平面媒體、戶外媒體、移動媒體、高鐵和航空媒體相呼應的覆蓋傳播格局。強化主流媒體宣傳,利用央視《新聞聯播》等權威媒體塑造「全福遊、有全福」品牌,在報紙、網絡、電視等開設宣傳專欄、專刊,開展「全福遊、有全福」常態化宣傳。注重新媒體營銷,用好今日頭條、微信、新浪、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邀請「網紅」「大V」「驢友」「達人」「段子寫手」等,全方位、多角度、趣味性地講好「全福遊、有全福」故事,加大融媒體營銷力度,實施精準營銷、有效營銷。
(三)構建「全福遊、有全福」公共服務體系
9.打造「全福遊、有全福」智慧旅遊平臺,實現「一機在手、暢遊福建」。以方便遊客出行和為居民生活提供一站式旅遊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市場化運營和政府引導購買服務的辦法,開發「全福遊」手機APP,並以此為重要載體,建設世界一流的智慧旅遊平臺,構建全域旅遊大數據中心和智慧旅遊服務、監管和政務三個子平臺,全面提升遊客體驗感、滿意度。
10.實施旅遊交通網絡建設工程。以環閩高鐵線路為延伸,推動打破省際省內行政區域限制,將旅遊與高鐵、高速公路、航空、郵輪等多種運輸方式相結合,加強城市與景區、景區與交通幹線之間的交通設施建設和交通組織。各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要加快建設完善從各個動車站直達重要景區的BRT交通設施,儘快開通準點、便捷、舒適、安全的旅遊大巴線路,最大程度地讓遊客改善體驗感、提高滿意度。要依託區域內重要旅遊景區,打造「全福遊、有全福」風景道,逐步形成重點景區之間的路網體系。
11.實施旅遊集散服務體系建設工程。依託環閩高鐵沿線動車站、客運站、高速公路服務區、機場等建設全省三級旅遊集散服務中心,完善文化和旅遊休閒服務功能,力爭到2020年構建完成覆蓋全省的「全福遊、有全福」旅遊集散服務系統,為廣大遊客提供更加便捷的集散、諮詢、換乘、遊程安排等配套服務。加快完善和規範環閩高鐵沿線通往4A級以上景區高速公路、國省道旅遊交通標識標牌體系,打造南平武夷山、龍巖古田高速公路服務區等一批「全福遊、有全福」休閒驛站,便利自駕遊客出行。推動中心城市和全域旅遊示範區建立智慧公交系統,在重要交通節點、酒店賓館等服務場所提供「全福遊、有全福」地圖和相關資訊。
12.實施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工程。在環閩高鐵沿線1小時汽車車程範圍內建設和提升50個綜合配套服務設施齊備的「全福遊、有全福」自駕車房車營地,將其建成休息、娛樂、戶外運動、度假為一體的多功能場所,讓營地既成為自駕車旅遊者的休憩地,也是旅遊目的地。
13.實施旅遊「廁所革命」工程。紮實推進「廁所革命」新三年行動計劃,以A級景區、鄉村旅遊「百鎮千村」和自駕車營地為重點新建和改擴建一批旅遊廁所,力爭到2020年新建和改擴建旅遊廁所1865座,實現全省4A級以上旅遊景區第三衛生間全覆蓋。積極探索「以商建廁、以商養廁、以商管廁」旅遊廁所商業化運作新模式,豐富旅遊廁所功能,做到主要旅遊景區、旅遊線路以及環閩高鐵客運列車、車站等廁所數量充足、乾淨衛生、實用免費、管理有效。
14.實施旅遊服務品質提升工程。深入實施「放心遊福建」服務承諾,進一步完善旅遊市場綜合服務監管機制,持續開展旅遊市場專項整治和聯合執法行動,營造「放心、舒心、愛心」的旅遊消費環境。大力倡導文明旅遊、誠信旅遊。持續開展旅遊產業各類培訓教育,加大導遊培訓力度,不斷提升旅遊管理和從業人員素質和整體服務水平。
15.提升旅遊景區、旅遊目的地文化傳播功能。立足地域文化資源的特色與優勢,高度重視做精、做優導遊詞、講解詞,並以優質導遊講解服務加深遊客對「全福遊、有全福」品牌的了解和體驗。實施紅色旅遊講解內容建設工程,建立紅色旅遊講解員的選拔體系和志願服務體系,建設「政治思想好、知識儲備好、講解服務好、示範帶頭好、社會影響好」的紅色旅遊五好講解員隊伍,推動紅色旅遊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四)構建「全福遊、有全福」產業產品體系
16.建立產品目錄。深入挖掘福建地域文化特別是「福」文化特色,結合海洋、溫泉、茶、中醫藥、生態等資源,推動建立涵蓋景區、旅遊新業態、旅遊商品等的產品目錄,加快發展休閒養生、購物娛樂、體育健身、特色美食、文化演出、健康醫療等優質旅遊項目和產品。推動「全福遊、有全福」新業態、新產品開發,重點圍繞環閩高鐵沿線,建設2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40個養生旅遊休閒基地、30個體育旅遊休閒基地、7個濱海度假旅遊區等新業態產品。開展「全福遊、有口福」閩菜推廣行動,振興推廣閩菜,行銷福建特色產品。以傳統名產、農特土產、傳統工藝為基礎,創新開發一批具有「福」文化內涵、突顯福建地域特色的文創旅遊商品,支持其進景區、特色街區及電商平臺等銷售。
17.推動旅遊景區轉型升級。建立「全福遊、有全福」景區提升標準體系,加快推動環閩高鐵線路周邊包括三坊七巷、武夷山、大金湖、古田會址、福建土樓、鼓浪嶼、清源山等5A級景區和湄洲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創新提升,引導4A級旅遊景區向綜合型旅遊區轉型。通過標準引領,完善景區遊客服務中心、景區廁所、遊步道等配套服務設施,推動景區文化演藝項目、旅遊休閒集鎮等建設,增強景區休閒度假與文化體驗功能,滿足遊客多樣化的旅遊需求。
18.培育建設旅遊目的地。加快環閩高鐵沿線重大旅遊標誌性產品項目建設,吸引長三角、珠三角及環渤海地區重點客源市場遊客來閩旅遊。各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要重點培育1~2個集休閒、娛樂、文化、康養為一體的大型旅遊綜合體項目;依託福道、郊野公園等綠道體系以及城市休閒公園、城市綜合體等,豐富休閒體驗項目,完善旅遊服務功能,創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19.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推動考古遺址公園、工藝博覽城、文化主題公園、演藝劇場、文化廣場等文化場館打造成為適於休閒旅遊的遺產公園。推動全省博物館創建5家4A級旅遊景區。推進鄉村文化振興,依託歷史名鎮名村、傳統古村落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加強古田會議會址、毛澤東才溪鄉調查舊址等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建設,更好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加快培育旅遊演藝市場,擴大原創性演出產品生產,推動主要旅遊城市、重點旅遊景區開發1~2款旅遊演藝產品。推動文化和旅遊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並進。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全福遊、有全福」品牌建設工作,將其作為推動文化和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積極構建政府引導、部門聯動、行業促進、市場推動的「全福遊、有全福」建設工作格局。各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要結合本地實際,按照「全福遊、有全福」品牌打造總體方案,制定細化措施,抓好各項任務落實。
(二)強化部門協作。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對「全福遊、有全福」工作予以積極支持。文化和旅遊部門要切實發揮好統籌協調、指導推動品牌建設的職能。宣傳部門要組織各類媒體開展系列宣傳工作,全面推廣「全福遊、有全福」品牌。交通運輸、民航、鐵路部門要科學安排營運線路,為遊客提供交通保障。各地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交通規劃和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水利風景區等專項規劃時,要統籌考慮「全福遊、有全福」工作。
(三)加大政策支持。省級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全福遊、有全福」品牌打造。各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要加大投入力度,出臺重點旅遊景區門票優惠等措施,統籌推進「全福遊、有全福」品牌建設。要加強用地用海保障,適度擴大重大旅遊項目用地供給,在符合管控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安排「全福遊、有全福」重大項目用地用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