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福莆寧打造1小時通勤圈,全省福道將邁向1萬公裡

2020-12-14 瀟湘晨報

昨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省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第四場新聞發布會,省生態環境廳、省住建廳、省交通廳、省應急廳介紹了相關情況。

在「十四五」期間,預計全省福道將由現在的5300公裡擴展到1萬公裡。這在全國是一個創舉。

根據正在徵詢意見的《福道規劃建設標準》,廣義上的福道指既具有福建地域文化特色,又能增強市民幸福感、獲得感的城鎮綠道。

生態環境質量

保持全優

今年1-10月,我省設區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為98.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9個百分點;主要流域優良水質比例為97.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6.1百分點。

「十四五」期間,我省將系統推進打好升級版汙染防治攻堅戰,總體思路可概括為「1234」。

「1」就是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這一目標為核心,確保我省繼續保持全優、領先全國。

「2」就是堅持汙染減排與生態擴容兩手發力,持續降低汙染物排放總量,系統推進閩江、九龍江等重點流域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3」就是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

「4」就是實施「藍天、碧水、碧海、淨土」四大工程。「藍天工程」方面,堅持PM2.5與臭氧協同治理,重點加強環羅源灣、環湄洲灣、廈漳泉等三大連片區域的揮發性有機物的綜合治理。「碧水工程」方面,重點加強小流域綜合整治和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碧海工程」方面,重點加強近岸海域綜合治理,加快海漂垃圾治理攻堅,建設美麗海灣,打造美麗海岸線。「淨土工程」方面,重點推進汙染地塊治理修復,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紮實推進

「完整居住社區」建設

「十四五」期間,我省城鄉建設以提高宜居性、包容度,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為目標。到2025年,構建比較完善的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2000年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提請完成改造,「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紮實推進,基本補齊既有居住社區設施短板,新建居住社區同步配建各類相關生活設施,房屋安全實施常態化管理體系,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省市兩級將建成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地級以上城市建立集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測等於一體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進一步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方面,我省將重點推進實施城市規劃設計引領、居住條件改善、市政基礎設施提質增效、城市管理創新、歷史文化保護活化、鄉村環境整治、建築行業轉型升級、城市建設安全保障、城市活力提升等專項行動。

《2021年全省城鄉建設品質提升實施方案》已基本形成,主要圍繞「吃、住、行、美、管、範」6個方面,推出35項重點任務。「吃」主要集中在水,包括供水、汙水、排水,要全國領先。「住」主要是解決住房條件的進一步提升,包括住房的面積、安全、品質。「行」主要是城市的交通,關注人行道、慢行道、無障礙通行。「美」集中在環境的美化、文化、夜化,通過夜遊經濟在美化、綠化的基礎上提升夜景即亮化。「管」主要是城鄉管理,加大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智能化建設。「範」就是示範,一手抓樣板,一手補短板,示範層面抓新城區、舊城改造以及縣城的整體風貌提升。

福莆寧打造1小時通勤圈

「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加快創建交通強國先行區。圍繞打造各設區市間2小時通達、廈漳泉和福莆寧兩大都市圈1小時通勤、設區市至所轄縣1小時基本覆蓋的「福建211」交通圈,全方位推進綜合運輸大通道再升級。

我省將推動「兩群、一片、多節點」協同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建設;推進交通運輸現代物流業實施增產增效千億工程,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的網絡貨運產業集群、具備產業鏈整合能力的快遞電商產業集群、具有福建特色的港航現代服務產業集群;加快構建數位化、智能化、網絡化現代交通體系,打造智慧高速、智慧公路、智慧港航、智慧樞紐等新型智能化管理交通基礎設施;建成具備各設區市接入能力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平臺,搭建福建省交通運輸信用監管平臺和信用評價系統。

我省將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鄉鎮便捷通高速工程」,暢通陸域鄉鎮以及既有的省級園區經濟節點、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4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機場、縣級及以上鐵路站場、重要港區等重要節點,實現30分鐘內上高速。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85%陸域鄉鎮30分鐘上高速,進一步拉近城鄉距離。

我省將持續實施「百鄉千村」縣鄉路網提升,推進鄉鎮間互聯互通的路網和通往集聚提升村、具有開發價值的特色保護村及受益人口多的通村公路「單改雙」建設,有序實施通較大自然村公路硬化。推動通村路線路況及路容路貌提升與人居環境整治等行動同步,打造路優村美的新農村。

自然災害監測感知網絡形成全覆蓋

到2025年,我省將建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應急管理體制,核心應急救援能力顯著增強,重大安全風險得到有效管控,較大以上事故明顯減少,綜合應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強。目前,《福建省「十四五」應急體系專項規劃》已完成初稿,擬於12月30日前形成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建議。

我省將開展福建省應急管理指揮平臺建設;開展應急物資儲備與保障能力建設,建立全省統一的應急物資儲備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防汛搶險救災物資儲備信息全省聯網;開展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構建福建省應急救援航空體系;開展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構建全方位、綜合性的監測預警網絡平臺,形成空、天、地一體化全覆蓋的自然災害監測感知網絡。

(何佳媛 石美祥)

【來源:福州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十四五」期間 福建省福道將邁向1萬公裡
    福州要聞 【「十四五」期間 福建省福道將邁向1萬公裡】 在「十四五」期間,預計全省福道將由現在的5300公裡擴展到1萬公裡。這在全國是一個創舉。根據正在徵詢意見的《福道規劃建設標準》,廣義上的福道指既具有福建地域文化特色,又能增強市民幸福感、獲得感的城鎮綠道。
  • 「軌道上的京津冀」:1小時通勤圈將成真
    中國網12月18日訊 今年,國家發改委結合「十四五」規劃研究,提出擬將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整體推進建設。綜合規劃支撐、發展需求、前期工作深度、資金落實、運營效益等因素,會同國鐵集團、相關地方,梳理形成了近三年滾動項目清單,擬新開工項目70餘個、總裡程超過6000公裡。其中,在京津冀地區,新開工項目約1000公裡,加快構建「四縱四橫一環」通道格局,形成北京、天津中心城區與新城、衛星城之間的「1小時通勤圈」,京雄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
  • 國家發改委:軌道上的京津冀2025年基本建成 「1小時通勤圈」成真
    今年以來,經報請國務院領導同志批准,國家發展改革委結合「十四五」規劃研究,提出擬將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整體推進建設。總體考慮是,三大區域「十四五」期間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共1萬公裡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要基本建成。
  • 「十四五」江蘇力爭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萬億元
    「十三五」期間,全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6293億元,是「十二五」的160%。1月14日,在南京舉行的2021年全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分析研究了當前形勢,明確了「十四五」總體發展思路。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了解到,「十四五」江蘇力爭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萬億元。
  • 京雄津保唐將形成「1小時交通圈」
    針對各方關注的城際鐵路建設,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十四五」期間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共1萬公裡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小時至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要基本建成。
  • 發改委:擬將三大區域城際市域鐵路納入「十四五」規劃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安蓓)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16日說,國家發展改革委結合「十四五」規劃研究,提出擬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整體推進建設。
  • 2025年城市群1至2小時出行圈基本形成
    央視網消息 :記者昨天(16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我國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市郊)鐵路將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我國將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
  • 京雄津保唐將形成「1小時交通圈」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針對各方關注的城際鐵路建設,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十四五」期間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共1萬公裡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小時至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要基本建成。
  • 一把手暢談「十四五」丨曹再興:踐行三高四新 奮力邁向北強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的交匯點,長沙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開福區委書記曹再興豪情滿懷,他說,「十四五」期間,開福區將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踐行三高四新、奮力邁向北強」主題,深耕「四大主導產業」,加速打造「一高地三中心」。戰略定位是一個地區發展的指南針和定盤星。
  • 到2025年基本建成軌道上的粵港澳大灣區 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
    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基本建成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我國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將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基本建成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
  • 福建省提出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的網絡貨運產業集群
    公路總裡程突破11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超6000公裡,密度位居全國各省第3位,實現80%的陸域鄉鎮30分鐘上高速。普通國省幹線通車裡程1.1萬公裡,二級及以上高等級公路比例75.5%。農村公路建成改造約1.14萬公裡,實施危橋改造1270座、生命防護工程超過2萬公裡,實現全省96%鄉鎮通達三級及以上公路。二是港口群地位更加凸顯。
  • 國家發改委: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至2小時出行圈
    12月16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就此回應稱,目前總體考慮是,三大區域「十四五」期間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共1萬公裡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至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要基本建成。
  • 打造百億商圈,福元路商業「成團出圈」
    近幾年,長沙向北拓展勢頭迅猛,福元路成為各大開發商布局的重點。在開福區「十四五」規劃中,福元路商圈被列入重點商圈,未來五年將打造成長沙下一個百億商圈,以龍湖開福天街等為代表的大型商業綜合體,將組團打造城北商業新地標。
  • 未來到杭州1小時,到上海2小時,到北京5小時!溫州打造「521高鐵時空...
    「十四五」綜合交通投資將超2200億 溫州大手筆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重要發祥地,充滿活力的民營經濟和萬馬奔騰的市場主體是溫州實現高水平小康的基本盤。這幾年,溫州每年建成一條高速公路,今年高速公路總裡程將突破570公裡,從「十二五」末的全省倒數第三躍升為全省第二;溫州港口吞吐量今年將突破百萬標箱;溫州機場旅客吞吐量去年已突破1229萬人次,增幅位列全國地級市機場第二名。
  • 濟南「十四五」時期打造「一環十射」高鐵網絡
    300趟高鐵直達全國254個城市,3小時抵滬,1.5小時抵京,高鐵出行更加便捷。貨運大北環、董家鐵路貨運中心投入運營,「客內貨外」科學布局規劃實現;航空運輸提級擴容。濟南國際機場北指廊航站樓、二平滑已全部建成,二期擴建工程總體規劃獲得國家民航局批覆,正在全力打造遠期4條跑道、年旅客吞吐量8500萬,國際最高級別的4F級機場。
  • 國家發改委:2025年京津冀等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基本形成
    記者今天(16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我國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將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我國將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
  • 2025年京津冀等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基本形成
    從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我國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將作為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我國將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
  • 「寧鎮揚一體化·解好1+1+1〉3不等式」系列報導③
    2020年7月31日,鎮江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召開,市委書記馬明龍給鎮江城市重新定位——「創新創業福地、山水花園名城」,緊抓寧鎮揚「小三角」,對接長三角「大三角」,確立了全市域「一體兩翼」的發展格局,即以中部協同發展區為主體,打造東翼產業協同發展區和西翼創新協同發展區,這無疑將進一步加快鎮江「跑起來」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