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吳雨霏唱的《吳哥窟》一歌是源於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相當於伍佰的《挪威的森林》之於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一樣。
但是聽《吳哥窟》時,卻更讓我想起另一部電影,那就是鄭伊健和林嘉欣主演,《甜蜜蜜》的導演,岸西導演和編劇的電影——《親密》。
已經是大學時候看的電影了,還記得這部電影的節奏緩慢,還是採用倒敘的方式來開展的。因此,雖然是一部劇情完整的電影,看的時候倒像是一個又一個小劇場一樣。
可以說的是,導演和編劇對電影的把握很好。在緩慢的講述之下,依然能夠讓我保持對電影的關注。雖然是那種靠在椅背,一手託腮,半時喝喝開水的關注。但是這種關注讓我在整個觀影過程中都感到十分舒服,就好像是站在他們身邊,看著這一幕在現實世界中發生一樣。
特別是電影的大量留白讓我對導演十分佩服,一般來說,留白是電影的生死線。急促的劇情和對話,能讓觀眾的腦袋快速運轉,從而不會在意細節。而長時間的留白,觀眾的思緒自然會發散到對白和劇情之外的地方。
而這個時候,對演員的考驗就十分嚴格了。不得不說,鄭伊健和林嘉欣都演得非常出色,恰如其分,自然流露。
當然,不喜歡的人也有很多。剛剛查了一下豆瓣評分,竟然只有6.2分。拜託,《催眠·裁決》也有6.1。
因為太過喜歡,即使畢業後再也沒有再看起。《親密》的劇情我還記得。
主要是講述單身的女主來到一間公司上班後,逐漸喜歡上已婚男主,最後男主察覺到這一種情感,委婉地向女主介紹新工作。
因為是採用倒敘的講述方式,所以電影一上來就是男主給女主介紹新工作,而女主也一下子看穿了他的目的——不過是將自己(女主)調離身邊,保持安全距離。
這一幕的具體細節,以及怎麼收尾我已經忘記了。這一幕開始後,電影就開始上溯到他們前一次相會,然後是再前一次……期間發生了男女同事的感情糾紛。一個老同事吐槽道:現在的年輕人……
現在想想,這一句吐槽和同事感情線並不是胡亂安排的,其本身就折射了男女主感情的混亂——一個已婚男人愛上未婚下屬,一個未婚下屬愛上已婚上司。
現在的年輕人……
回到《吳哥窟》。
在《吳哥窟》這首歌中,我最喜歡的歌詞是「難道我有勇氣與你在一起慶祝正日」起初聽這首歌時沒有看歌詞,所以聽到「正日」兩字時就懵了,想了很久還是找不到合適的詞。最後看歌詞後,細想之下,不由得對作詞者油然起敬(作詞人是:林若寧)。
「正日」,既然是「轉正日」,也是「拿證日。」
放在句子裡就是,「難道我有勇氣與你一起慶祝我從『小三』轉為正宮的日子嗎?」
這個世界善良的人註定受到最大的傷害。面對愛人,面對美滿的數口之家。渣心的人,可以為了自己的愛情去肆意破壞,可以為了自己的欲望不顧別人妻兒的痛哭。但是善良的人不行,一想想對方離婚所帶給妻兒的痛苦,就覺得窒息。
如果,你與我的結合對無辜的他人來說,是一場災難的話。我怎麼能狠心,在他人嚎哭街頭時,與你在家裡接吻慶祝?
而你呢?
「難道你有勇氣反悔諾言你專一?」
如果說,你有勇氣反悔你對她的諾言,那麼,你又怎麼能對我說你專一?我又怎麼知道,今日的她,會不會是明天的我?
對於背心的人來說,這是個死命題。
不消解釋。
背心的人如此說:人又怎麼能控制自己的心境呢?我愛上誰,厭惡誰又是我能控制的嗎?如果可以控制,我也想做一個專一的人,不去愛上你,背叛她。但是不能啊,這顆心偏偏就愛上了你,背叛她。
對於尚處於戀愛階段的男女來說,這一步並不算難。雖然大部分時候都會有人受傷,但是畢竟戀愛階段是默認的可分手階段。而步入婚姻的人來說,離婚兩個字太重了。重到善良的人根本無法去背負這兩個字。
所以,男主要女主辭職離開。「你走了,對大家都有好處」。
或者有人會抬槓「為什麼不是男主走,而是女主走?」
其實,男主已經背負一個家庭,離開一份穩定的工作對他以及肩上的家庭來說無疑於走入暴風雨中。而《親密》裡處處表現男主的生活壓力,已經把男主的退路給鎖死了。相對來說,單身的女主肯定離開更容易。何況,男主幫她找的是一間條件很好,很有前途的公司。對於一個有能力的人,實在不用把自己浪費在一個無前途的地方。特別是女主早就有辭職的打算,僅僅是因為男主所以留了下來。
《吳哥窟》的最後,「原諒你太理性與我在一起要守秘密
原諒我太野性想這段情更深刻
兩個人一消失 謠言便得不到證實
只得幽暗的晚空記得」
不就是說這件事嗎?
初看完電影時,一直有個疑問「男主愛不愛女主?」其實,再想起時,答案肯定是「愛」。但是為什麼看電影時沒有看出來?因為電影裡也沒有明確交代,因為電影裡男主的表現一直很克制。你可以從他眼裡看出,他對女主的曖昧。但是這一份曖昧,始終只是曖昧而已。他並沒有表現出對女主激烈的愛情渴望。
雖然沒有明確,但是從《親密》男主湯少的行為和身份就可以看出他的溫文爾雅,他對家庭的責任心。
這樣的一個人,本來就不可能把一份需要背叛才能獲得的愛情公諸於世,更不可能背叛家庭來換取一份愛情。
因此,「原諒你太理性與我在一起要守秘密」
而女主呢?
《親密》中的女主阿佩雖然很明確地愛上了男主湯少,雖然她對男主的愛也是適可而止,沒有「舔」,沒有糾纏,沒有「自願備胎」的地步。屬於那種靜靜看著就很好的類型。
但是「對著睡著的你耳邊私語」,「8號風球中,在海港邊等一個不可能會來的人」這些行為還能稱之為「克制」嗎?
如果,你聽另一個人說故事:在8號風球天氣裡,A在海港等B出現。
那麼,你會對A和B的關係作出什麼反應?
哦,他們是朋友。
不對,如果是朋友,為什麼不打電話大大聲地問對方呢?如果是朋友,為什麼8號風球來前,出門前不先問問呢?
追加條件,A是女,B是男。
哦,A喜歡B。
經歷過愛情的人都知道,我們會為愛著的對方做出何等傻事,可以說,對上無上限,對下無下限。
而若女主A佩等男主湯少的事傳了出去,公司的人、湯少以及湯少的妻兒都可以立即判斷:啊佩喜歡湯少。
而陌生的計程車司機不就判斷出了嗎?
所以,「原諒我太野性想這段情更深刻」。
但是對於湯少來說,即使女主A佩並沒有糾纏,即使他們都很克制保持同事的關係,不越雷池一步。但是這一段感情還是太危險了,只能「兩個人一消失 謠言便得不到證實」。
電影裡屢屢出現「車戲」。湯少送四位同事回家。女主阿佩是被送的最後一位。所以當其他三人都下車後,同事間的「順風車」就成了男女的「送回家」。但是送我回家又如何?能上去喝杯咖啡嗎?能抱抱我親親嗎?能一起在門口望著月亮再逛逛街嗎?
都不能。
那麼,「送我歸家有何用」?
但是又怎麼能怨你呢?你家中有妻女,老婆還大著肚子,辛苦地照顧女兒。
「你的她,無言地向你盡忠。」
作為一個善良的人,你怎麼可能忽略身邊人的感受,終究這段感情是我來遲了。
不要誤解,並不是想對《花樣年華》和《親密》作出什麼對比。不過是聽《吳哥窟》時,冒出的總是《親密》的鏡頭。所以禁不住想分析一下而已。
在電影裡,所謂的《親密》其實毫無「親密」可言。但是看電影時卻覺得處處都溢出親密的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