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慈利2月21日訊(記者 餘一 黃莉莉 田鵬 戴曉山 王晶)俗話說:三十的火,十五的燈。2月19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這天,龍潭河鎮的老百姓齊聚一堂,舞起了有數千年歷史的板板龍燈,祈福祝願祖國「國泰民安、五穀豐登。
隨著一陣鏗鏘鼓聲,而這個由500多人一起參與,長約500米的板板龍燈猶如一條火龍,在黑夜中閃閃發光,在8名傳習人高舉的「國泰民安、五穀豐登」排燈牽引下,龍燈呈現出一幅又一幅氣勢磅礴、精美絕倫的圖畫。
板板龍燈是用竹條和皮紙紮成,500多米長的龍身用180塊板木連接,每個燈板裝有五個寓意五穀豐登的八方燈籠,燈籠裡的蠟燭全部點亮。在龍頭的帶領下,龍燈擺出了「祖國萬歲」陣型,藉此來祝福祖國繁榮昌盛。聲勢浩大的場面,讓在場的每一位觀眾震撼不已。
「地方特色還是比較厲害的,人文特色還是比較有感觸。肯定應該發揚出去,因為不止要讓龍潭河人知道,要讓更多人知道當地的一些文化。」前來觀燈的桃源市民戴星說。
除了精彩的陣法表演,板板龍燈還有一個重要的表現形式就是遊園。龍燈隊行走在街道田園舞燈,向各家各戶送祝福,每到一戶,龍頭叩首三次,保佑此家平安,萬事如意。龍燈舞到哪裡,哪裡的大人小孩就走到門口,放起鞭炮,迎接龍燈,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跟隨著龍燈,拍手吶喊,好不熱鬧。人們祈願,龍燈所到之處,來年一定會為他們帶來福氣和好運。
「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的話,都是代表著祈禱來年能夠風調雨順、平平安安,都希望我們的家人能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心想事成。」
「每年我們龍潭河都舉辦這個板板龍燈來祈福,為家鄉人民祈福,祝全國人民幸福安康。」前來觀燈的市民都默默的許下心中的願望。
板板龍燈是湘西土家人的瑰寶,也是我縣最具特色的民間文化,這項民間藝術經過千多年的傳承和發展,歷史十分悠久。2006年板板龍燈被收錄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板板龍燈是龍潭河鎮元宵節最盛大的表演活動,少則幾十人,多則數百甚至上千人,傳承到如今,板板龍燈已經成為龍潭河鎮經濟和文化的一張名片。
慈利縣板板龍燈協會會長劉漢周說:「板板龍燈和其他民間文化一樣都是當地的一種風俗,每當節日來臨,我們通過舞燈的方式,祈求偉大的祖國欣欣向榮,祈求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美滿的生活,也祈求各個民族的兄弟姐妹更加團圓美好。」
當天,各種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藝術展演也輪番上演,《花燈戲》《漁鼓》《採蓮船》《土地戲》《三棒鼓》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民俗節目將新春文化廟會活動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