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吃飯(母乳、輔食)這件事上,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那就是——寶寶嗆咳。
由於寶寶的吞咽能力不夠成熟,吃著吃著嗆到了是常事。去年,廣東一個1歲3個月的男童,因為被一個食物噎住,性命攸關。而罪魁禍首,竟是一個非常柔軟的食物——香蕉!
3月3日,王女士帶兒子奇奇(1歲3個月)逛街,路上買了根香蕉,就掰了一段給奇奇吃。「我繼續推著嬰兒車走,沒走多遠,他就在那裡掙扎,聽到他很微弱的哭聲。趕緊把車停下來,看到他哭不出聲音。我就慌了。」
王女士為奇奇拍背、隨後將他送往附近診所,但都無法救治。最後,奇奇被送到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進行搶救。
醫生介紹,接診時奇奇渾身癱軟,面色發黑,心臟已經停止跳動。他們第一時間進行了氣管插管,5個醫生輪流上陣,不間斷為奇奇做心肺復甦,按壓超過3500次,奇奇心跳才得以恢復。醫生告訴記者:「發現他氣管裡面有很多香蕉,特別是在聲門那個地方卡到有香蕉,我們及時把裡面的香蕉清出來。預計他心跳停止有40多分鐘。」醫生判斷可能存在腦損傷,預後較差。
2018年,湖南一所幼兒園,當天午飯時間,小孩們在老師離開後,邊吃邊玩鬧,其中背對著攝像頭的白色衣服男孩頭部擺動幅度最大
。緊接著,小男孩緊緊捂住嘴巴不停咳嗽,摳著自己的喉嚨。 而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竟絲毫沒有發現,小男孩急得直跺腳。
3分鐘後,老師才匆匆趕到,緊急將小男孩送往醫院。 可惜的是,小男孩沒有搶救過來。這一例例事件讓人很痛心。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因為吞咽異物或氣管異物阻塞等意外而導致窒息死亡的兒童近3000名。這種情況常見且發生的時間非常短,往往五六分鐘就能致命。因此,及時、準確地處理這種突發情況非常重要。發生幼兒被異物卡住喉嚨的事件時,應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呢?大部分醫生都建議家長要學會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利用衝擊腹部--膈肌下軟組織,被突然的衝擊,產生向上的壓力,壓迫兩肺下部,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這股帶有衝擊性、方向性的長驅直入於氣管的氣流,就能將堵住氣管、喉部的食物硬塊等異物驅除,使人獲救。
一、用於1歲以下的嬰兒1、 用一隻手託住寶寶的下頜部,用手臂的力量託住寶寶趴在我們腿上,頭肩膝蓋成一條直線,頭低足高。2. 右手在寶寶的兩個肩胛中點處,用掌根用力向下向內叩擊5次。5次為一個循環,如果異物沒有排出要重複這個動作。
注意:不要將寶寶雙腳抓起倒掛,不僅無法排出異物,還有可能造成頸椎受傷。 1. 被救者站在施救者前面,兩手打開,身體前傾。施救者的手要抱住被救者的腰部。2. 施救者右手握拳,大拇指內側貼在肚臍兩指以上的腹部。3. 左手附在右手上面,使勁向上向內按壓,重複此動作,一直到異物排出為止。
注意:海姆立克急救法在撞擊時,可能會對內臟造成傷害,所以不管異物有沒有排出都要及時送到醫院檢查。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樣適用於大人。除了要學會海姆立克急救法,還要注意預防幼兒異物卡喉,不要給孩子吃以下這些食物①. 果凍老人和小孩吞食果凍容易發生意外,不能輕忽大意!建議家長給老人和小孩吃果凍的時候,不要一整顆給,可以先弄碎後再給老人和小孩食用。
②. 麻花、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