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金融在線
頻繁遭遇監管處罰已成南京銀行一塊心頭之病。
近年來,南京銀行持續發力消費信貸層面,但同時也暴露出了年化利率過高、消費信貸管理不審慎等諸多嚴峻問題。繼去年因各種信貸違規問題收到銀保監會數十張罰單後,昨今兩日,南京銀行又被監管一口氣開出21張罰單,合計罰款金額一度超過1400萬元。
信貸違規頻遭處罰,2日收21張罰單
6月5日,江蘇銀保監局本級對南京銀行一連開出9張罰單,列出其13宗罪,具體包括:
1.未將部分銀行承擔風險的業務納入統一授信管理;
2.同業投資資金違規用於支付土地出讓金;
3.同業投資資金違規用於上市公司定向增發;
4.同業投資資金違規用於土地儲備開發;
5.違規為第三方金融機構同業投資業務提供信用擔保;
6.理財產品之間相互調節收益;
7.理財資金投資非標債權資產總額超過規定上限;
8.面向一般個人客戶銷售的理財產品違規投資權益類資產;
9.理財資金與自營資金未充分隔離;
10.理財投資非標業務未比照自營貸款管理;
11.關聯方管理不全面;
12.違規向關係人發放信用貸款;
13.債券投資操作不規範。
此外,涉事的多位銀行負責人被警告並處以5-8萬元罰款,合計罰款金額達752.8萬元。
而就在6月4日,銀保監會在官網剛公布了關於南京銀行各地分行的12張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其江蘇省內分行基本全部在罰款名單之內,合計罰金亦高達658.75萬元。
短短兩日,南京銀行就被罰款超過1411萬元。
從上述處罰信息來看,南京銀行被處罰的絕大部分案由都與其理財和信貸違規問題相關。
比如,南京銀行常州分行因信貸資金被挪用等被罰65萬元;南京銀行淮安分行因虛增貸款規模,多層潛逃規避資金監控被罰35.37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10.375萬元;
此外,南京銀行無錫分行因個人消費貸款資金被挪用於購買理財、投資證券、購房或償還貸款等被罰65萬元;南京銀行南通分行因違規發放消費貸款並流入證券市場、房地產市場等被罰110萬元。
事實上,南京銀行因涉及信貸問題違規而被重罰已不是首次。2019年,南京銀行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就已經因各種信貸違規而收到銀保監會11張罰單,被罰金額累計超777萬元。
處罰案由包括: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違規發放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管理不審慎;個人消費貸款發放後未採取有效措施對貸款資金使用情況跟蹤和監控,導致資金流入證券市場、購買理財等等。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11張罰單中,處罰緣由涉及個人消費貸款的就有4張罰單。
自營消費貸「隨鑫花」年化利率接近24%
作為全國第一家登陸上交所的城商行,南京銀行近年來大力推行消費信貸業務。據其2019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其消費類貸款餘額達835.22億元,佔個人貸款餘額48.67% 。
官網顯示,南京銀行在個人貸款模塊,有信易貸、房易貸、誠易貸、理財e貸、你好e貸、南京e貸等共計12款自營貸款產品。
這12款產品申請要求各有不同。其中,信易貸只針對公務員類具有正式事業編制的人員,房易貸要求必須以自有房產作為抵押,你好e貸要滿足正常繳納住房公積金,門檻相對都較高。
而誠易貸屬於南京銀行主打消費的「鑫夢享」系列,比信易貸等準入門檻低一些,無需抵押和擔保,最高額度可達50萬。不過,首次申請需要去南京銀行網點遞交相關材料才可以。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銀行在鑫夢享APP上還推出了一款自營的隨鑫花消費貸款產品,這款門檻更低,主打滿足客戶小、快、急的消費資金需求,全國用戶都可以線上申請辦理,最高額度只有5萬元,但年化利率卻超過15%。
同時,據多家媒體報導,南京銀行客服表示,隨鑫花的年化利率最高可接近24%。
對比2020年最新銀行貸款一年期基準利率4.35%,招行旗下消費貸款產品「閃電貸」年利率7.2%,工行和建行消費貸產品年化利率最低可至4.35%來看,南京銀行隨鑫花24%的年化利率處於行業較高水平。
聯合多家巨頭共同放貸
事實上,南京銀行在消費貸款業務上,除了自營產品之外,也與第三方機構存在助貸或聯合放貸。
據南京銀行鑫夢享網站信息顯示,南京銀行合作的第三方放貸或助貸機構多達19家,包括360借條、度小滿金融、分眾小貸、京東金融、萬達普惠、網易金融、小米貸款、唯品金融等眾多網際網路巨頭旗下平臺。南京銀行客服表示,發放貸款時,南京銀行放款一部分,這些第三方平臺會放款一部分。
同時,據媒體報導,南京銀行的助貸合作平臺包括愛奇藝、51人品貸等。但是,與南京銀行合作助貸的51人品貸,頻頻被指「砍頭息、高利貸」等違規問題。有用戶稱,使用51人品貸借款,放貸機構是南京銀行,但51人品貸存在砍頭息的情況,且利率不符合國家規定。
據聚投訴顯示,截至目前,51人品貸投訴量高達7043條,投訴內容基本都涉及高利貸、砍頭息、暴力催收等問題。
去年10月,在51信用卡總部被查之後,51人品也接到監管的清退指令,目前其已暫停發標,P2P模塊的營收已處在停滯狀態。
業內人士表示,助貸模式存在天然風險,銀行將貸款放出,但不進行風控,依賴於助貸機構先前提供的保證金等,相當於銀行將核心風控進行了外包,然而助貸機構卻不一定有能力掌控風險,最後只會造成行業系統性風險。
近年來,隨著助貸業務的發展,其不斷暴露風險,而中國銀保監局,人民銀行也頻頻對助貸表態。
去年11月,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印發的《關於做好配合打擊懲治「套路貸」加大消費金融業務創新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商業銀行應從政治高度認識打擊懲治「套路貸」等非法借貸活動的重要意義。同時,通知強調規範開展消費信貸業務,嚴控資金流向各類「助貸平臺」,對已爆出問題的信貸業務嚴格落實整改要求。
去年10月中旬,北京銀保監局發布關於規範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類業務及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的通知,對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類業務提出多項要求:合作機構準入應報總行審批;不得將貸款「三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環節外包給合作機構;嚴查資金用途合規性,嚴防信貸資金違規流入網絡借貸平臺、房地產市場等禁止性領域;轄內商業銀行應立足本地經營,主要服務本地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