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 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記者毛一竹、詹奕嘉、王浩明)近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約課APP變瘋狂刷單平臺,「轉型創業典型」炮製騙局》的報導。
class=""> 來自四川成都的小餘突然發現,他在「健康貓」體育運動APP上投入的160多萬元取不出來了。
雖然帳面資金數目不斷上漲,實際上卻取不出、拿不走,貸款借債投進去的真金白銀變成了一串數字。
「健康貓」APP原本功能是撮合健身愛好者和私人教練約課。私教除全額獲得學員支付的課時費外,還額外獲得平臺的「課時補貼」,補貼額度最高時可達課時費的15%,20天到帳,被外界戲謔為「當今世上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項目」。
然而,今年8月,越來越多像小餘一樣的註冊私教發現,「健康貓」運營方不按期兌付了。而恰恰在此前一個多月,平臺突然採取抬高補貼標準、「代約課」等一系列操作,刺激私教刷單套現,掀起一波刷單高潮。然後,「盛宴」戛然而止,無法取現了。
近日,廣州警方通報,對「健康貓」的運營方廣州大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進行立案偵查。目前,公司法人代表楊驊力等9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羈押。
class="">style="color:
rgb(51,
51,
153);"
data-mce-style="color:
#333399;"> 約課變刷單,私教借貸「入坑」
class=""> 兩年前,從湖北一家體育院校畢業的小劉收到一個「邀請碼」,讓他註冊成為「健康貓」平臺的私教。近幾年,運動健身一對一的社會培訓或五六人的「小團課」非常流行,私教也成為體育生和退役運動員熱門的就業、創業去向。小劉他們的確需要一個讓學員與私教順暢對接的共享平臺。
然而,跟幾個私教朋友交流之後,小劉大吃一驚:「本以為學員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找到我,註冊之後卻發現上面真正的玩法不是約課,而是刷單。」
根據平臺規則,學員看中某個私教後向平臺支付課時費、與私教相約授課時間地點。私教除全額獲得學員支付的課時費外,還額外獲得平臺的「課時補貼」。平臺不斷調整補貼標準,最低為課時費的1.5%,最高時達到15%。
來自山西、湖北、四川和安徽等地的多名私教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課時費10天後可提現,20天後課時補貼可到帳。如果自買自賣,相當於20天的收益率為1.5%-15%。因此,「健康貓」被外界戲謔為「當今世上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項目」。
高額補貼誘使大量私教投入巨額資金,通過自買自賣刷單套現,「健康貓」從撮合約課平臺變形為投資理財工具。不少私教反映,他們在「健康貓」上投入資金達幾十萬元至上百萬元,且大部分是借貸而來。
公開資料顯示,大象公司2015年成立,對外宣稱提供「線上預約線下教學的私教O2O服務」。但一些私教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在「健康貓」上從未遇到過一個買課訓練的真實用戶,交易流水是私教自買自賣產生的。
畢業於廣東體育職業技術院校的廣州私教小盧說,體育專業人士憑藉相關體育證書就可以註冊成為「健康貓」私教。他知道有人在玩刷單,從未聽說有人真的約課、上課。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在「健康貓」APP上看到,私教在該平臺上24小時都能發布課程,有的私教一天「上」了200多節課,用戶評價都是「五星」「很好」。
更神奇的是,註冊學員在廣州,「配對」的私教卻在北京,相隔2000公裡,如何一對一「線下教學」不得而知。
一名私教說:「我發現,APP上私教們提取課時費很方便,但用戶約課功能卻很不好用,為此還曾經給平臺提過意見。現在才明白,平臺上根本沒有多少真正的用戶,哪裡需要考慮用戶感受?」
大象公司一名剛剛離職的員工告訴記者:「APP上的信息非常混亂,用戶使用體驗差到家,怎麼會有人來約課呢?」
style="color:
#333399;"> 鼓動刷單,推波助瀾製造泡沫
class=""> 刷單行為持續近3年,運營方卻表示「一直被蒙在鼓裡」。大象公司創始人楊驊力被警方帶走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開發平臺時並沒想到用戶刷單問題,也沒有相關監管措施,直到今年4月接到銀行電話,才得知有人刷單。
今年8月,「健康貓」運營方大象公司以註冊私教「惡意刷單」涉嫌詐騙為由向警方報案,並以此為由公開聲明停止提現;緊接著,私教們向警方報警,指稱運營方涉嫌「非法集資」和「傳銷」。
多名私教提供的微信群聊截圖顯示:對於刷單行為,大象公司不僅不是「蒙在鼓裡」,反而一直在推波助瀾,一些分公司負責人甚至是直接推手。
截圖顯示,公司高管及地方團隊負責人一直在鼓動做大交易額,「刷業績、謀上市」。有私教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公司從2017年開始不允許大家在群聊裡用「刷單」這個字眼,要用「業績」的說法替代。
今年年初,大象公司更是通過大幅度抬高補貼標準等一系列策略點燃刷單的熱火。
受訪私教說,原本課時補貼標準是1.5%,今年卻提高到10%、甚至15%。該公司剛離職的一名員工也證實,今年5月公司出現無法提現現象,反而突然宣布6月要提升補貼、7月會下調,刺激大家「抓緊機會做業績」,誘使不少人瘋狂追加投資。
私教小文告訴記者,自己很倒黴,經人介紹恰好今年6月「入坑」,原以為搭上了投資「末班車」,沒想到白白搭進去15萬元,欠了一身債。
一些私教反映,「健康貓」還開發了系統「代約課」模式,讓資金在公司內部進行「錢生錢」滾動。
此外,「健康貓」還特別「貼心」地設置了「金融服務」接口,提供各銀行信用卡申請及「馬上貸」「安逸花」等貸款門路。私教們為獲得更多「課時補貼」,在公司慫恿煽動下不斷向親朋好友借錢、借網貸、辦信用卡、用POS機刷卡套現去「約課」。
私教小文告訴記者,地方團隊負責人專門為他們提供POS機,用於刷卡套現。
微信聊天記錄顯示,楊驊力用「健康貓大象哥」的網名一再提示:「多備幾個卡,別總用一個卡,會引起銀行監管。」
平臺本該負起監管責任,為何放任、助推刷單行為?有業內人士認為,刷單其實是幫公司做大流量,製造虛假繁榮,以用戶規模和交易額吸引投資,這是一些網際網路企業的慣用套路。
在被警方帶走前,楊驊力曾對外宣稱,該公司已獲得三輪融資,正籌劃搭建境外上市架構。
#333399;"> 拉名人、拉「下線」擴大影響力
class=""> 網上公開資料顯示,「健康貓」運營方大象公司是一家以「運動健康物聯網」科技為核心的公司,以科技共享的商業模式支持退役運動員和高校體育畢業生創新和創業。其創始人楊驊力是全國散打冠軍,曾被樹為轉型創業的成功典型。
打著扶持「體育創業」的旗號,頂著全國冠軍的光環,「健康貓」採用的卻是類似傳銷的方式鼓勵私教發展「下線」。
根據相關規則,私教每邀請一個新人成為私教,都可以獲得津貼。邀請20名私教成功註冊即可成為「隊長」,享受每月500元的補貼。邀請的人數越多,個人的身份級別也會越高,每月的固定津貼也越高,但只有完成業績指標才能獲得。
今年8月,因「健康貓」的運營方無法按期兌付,來自成都的小餘160多萬元被套。
他回憶說:「當時有朋友勸我抓住機會趕緊投資,『把錢放進去過幾天就可以賺補貼』。我開始投了十幾萬元,今年又想方設法借錢、貸款來投資,現在都被套進去了。」
不少人的投資款是「拆東牆補西牆」,因此連累了親戚朋友。
來自湖北的小劉投入50萬元,APP上顯示的105萬元的帳戶資金變成了冰冷的數字。她懊惱地說:「這50萬元有一部分是找親戚借的,現在不知道怎麼還,覺得很對不起家人。」
此外,「健康貓」還利用政府領導、奧運冠軍等為自己創造光環,形成名人效應。
不僅創始人楊驊力是全國散打冠軍,曾被有關部門樹為優秀運動員轉型創業的成功典型,多名股東也是各項目的全國冠軍。公司官網上有不少黨政領導和各類體育明星考察「健康貓」的新聞報導。
「剛開始我也不太相信『健康貓』,直覺上認為不靠譜。」小餘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但我上網查了一下楊驊力,又搜索了幾位股東,都是冠軍、名人,就開始相信他們了。」
「平時大家在聊天時不敢質疑平臺的做法。有什麼不同的聲音,團隊負責人就會發來一些有名人加盟、參觀的連結,給大家洗腦。」私教小文說。
一些私教還反映,今年5月前,約課的資金是匯入大象科技有限公司的帳戶,但此後,收款方變成了一些網絡公司、航空公司,他們懷疑資金已被公司轉移,甚至有洗錢的嫌疑。
#333399;"> 警惕刷單背後的法律風險
8月27日,廣州警方對外通報,廣州市公安局天河區分局對「健康貓」的運營方廣州大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進行立案偵查。該公司法人代表楊驊力等9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帶走。
畢業於安徽一家體育院校的私教顧先生說,他已不指望能討回多少錢,最大的願望是讓設局者遭到法律的懲處。
「健康貓」事件爆發後,輿論對於變相「傳銷」、把大量私教捲入「理財騙局」表示憤怒。廣東勝倫律師事務所律師鄭明認為,近年來,體育產業成為投資熱點,打著創新創業的旗號設局,且真假交融、虛實結合,具有很強的迷惑性、欺騙性。
「刷單做大業績,讓數據變得好看,會吸引到外界投資人,誤以為這是個不錯的項目,這是包裝的第一步。」鄭明說,「如果不是爆雷、警方及時介入調查,這種公司甚至會堂而皇之地包裝上市,繼續割股民的韭菜。」
同時,對老百姓來說,防止上當受騙也要摒棄「一夜暴富」的想法。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被騙群眾有賺「快錢」的心理,甚至明知平臺違法,還要博一把,以為風險擊鼓傳花,不會在自己手上爆雷,結果卻深陷其中。
鄭明認為,過往案件暴露出利用「熟人模式」透支信用、捆綁操作的騙局非常多,提供公眾對熟人介紹的投資項目也要審慎。投資者要增強風險預判能力,關注資金管理以及真實去向,認真考察項目的真實性、合法性。
對於如今大量存在的虛假交易刷單行為,鄭明認為,社會公眾必須警惕其行為背後巨大的法律風險。
class=""> 如果在一個真實交易、正常運作的平臺上刷單騙取補貼,可能構成詐騙罪;如果平臺明知沒有真實交易,通過刷單誘導募集錢款,可能構成非法吸收存款罪或集資詐騙罪,而刷單的組織者可能構成共同犯罪。因此,公眾不可抱有「法不責眾」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