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亂之苦,在生靈塗炭,百姓民不聊生,國家分崩離析。唯有真正經歷過戰亂的人,方才懂得和平的重要性。而作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且
戰爭一直是人類歷史永恆的話題。在人類有記載以來漫長歷史上最大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共波及到60多個國家地區,超過二十億的人口直接或者間接被捲入這場戰爭。狼煙起,必然死傷無數,造成了巨大的生命經濟損失,是人類歷史永遠不想再重複的噩夢。
戰爭結束後,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才能維護來之不易才取得的和平?這是一件事關全人類的一個議題,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二戰後的反法西斯聯盟勝利國為基礎,建立聯合國,世界上主要的國家都加入這個國際聯盟,通力合作,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在聯合國中,最重要的一項制度,就是常任理事國制度。
目前,五個常任理事國包括美、俄、法、英和中國。聯合國成立以來,確實沒有發生過波及範圍很廣的戰爭。而一票否決權是聯合國的五個常任理事國,影響最大,職責也最大的權力。
一般而言,一票否決權不會輕易使用,中國作為五個常任國之一,1972年新中國首次使用一票否決權,否決的就是1972年孟加拉國申請進入聯合國,這背後其實有一段淵源。
一、中國在聯合國的第一次一票否決
1946年到1971年,聯合國中安理會常任國中國的席位是被臺灣方面所霸佔的。從1950年起,美國多番阻擾我國正常行使在聯合國的合法權益,可謂是攔路虎一般的存在。
但是60年代,國內外的國際情況發生了變化,中蘇關係惡化,中國外交轉向了數量眾多的第三世界國家,此時,大量第三世界國家也加入了聯合國。
1971年,在大量亞非拉兄弟國家的支持下,中國申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其中,就包括目前也和中國保持良好關係的巴基斯坦。而後,我國也肩負起責任,不曾辜負這些友國當初的支持。
作為剛剛恢復合法席位的中國,對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權的權力使用是非常慎重的。一票否決權作為影響極大的權力,使用時也需要多方面考慮。但是,1972年,我國第一次使用否決權,是當時還沒有成為獨立國家的孟加拉國申請加入聯合國。
孟加拉國加入聯合國的議題是南亞的一個重要議題。南亞中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爭端由來已久。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關係由於宗教歷史原因,一直有不可調和的衝突。
南亞地區一開始是英國的殖民地,二戰過後,全世界人民迎來了一次反帝國主義和反封建的革命浪潮。南亞地區以聖雄甘地和穆斯林聯盟兩股勢力交錯,經過交鋒後,南亞地區開始以宗教進行印巴分治,埋下了印巴衝突的伏筆。
而這一伏筆,在日後也造成了相當慘痛的代價。戰亂起之時,唯有平民百姓最痛苦,他們失去了安全的環境,必須在炮火之中艱難求生。而引起這一切的,不過是某些國家為了利益作出的無恥行徑。
當時的巴基斯坦分為東西巴基斯坦,同印度分而治之。孟加拉國作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地區。第三次印巴戰爭後,印度支持孟加拉國獨立。中國和印度的關係一直都很微妙,我國和印度一直以來都有邊境衝突。
20世紀60年代,印度與我國的關係極度惡化,並於1962年爆發了邊境戰爭,發生了自衛反擊戰,印度方面損失了幾千人傷亡,從此,印度再也不敢小瞧我國的軍事實力。這次自衛反擊戰,也給印度人民帶來了持久的「心理創傷。
中國自衛反擊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涉及到領土爭端,中印的關係並不緊密。而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只有巴基斯坦。1972年孟加拉國曾經作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領土,印度等國家支持孟加拉國分裂,中國作為巴基斯坦的戰略合作國,一定要站在公開場合為其發聲。
中國在恢復聯合國席位後行駛的第一次否決權,就是站在安理會上支持巴基斯坦,一票否決孟加拉國。從另外一個角度,中國第一次行駛一票否決權,也是向聯合國的其他成員們顯示中國的擔當和義務,漂亮地顯示中國大國的職責。
國際形勢是錯綜複雜的,每一次聯合國的議題背後都有著千絲萬縷的原因和立場。1972年中國行駛一票否決權的背後,是堅定地支持巴基斯坦,是對印度的回擊。中國一直和巴基斯坦的立場站在一起,我國堅決捍衛巴基斯坦的國土完整性。
1974年,巴基斯坦同意了孟加拉國的獨立,承認其是一個主權國家,中國才在孟加拉國加入聯合國的議題上投了贊成票,一切最終也算塵埃落定。只是這一過程中,終究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兩國百姓的苦難堆砌。
巴基斯坦
二、一票否決權的意義
對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權的這項制度,常常有兩種聲音,一些人認為這項制度並不合理。幾個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代表的權力很大,其他國家表示並不公平。
五個常任理事國之間本身就是國際衝突的核心,應該讓眾多成員都參與投票,少數服從多數,取代五個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
但是另外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應該根據國家的發展情況,多設幾個常任理事國的位置,聯合國成員國上百多個國家,只有五個國家任常任理事國,其他有實力的國家並不服氣。例如,印度曾一度十分想加入常任理事國,但最終卻未能如願。
從民主公平的角度來看,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權並不合理。畢竟,聯合國的成員數非常多,單單讓五個國家來對聯合國的政策進行決策,十分不合理。
從民主的角度來看,聯合國的事務應該讓所有成員國參與決策。但是也正因為聯合國的成員國十分多,如果每一個成員國都參與進來,一項國際政策的確定則需要特別長的時間,導致政策的實施也難以落實。
而常任理事國這一項制度,不僅能聚集國際上比較有影響力的大國,而且也是以常任理事國為核心,聯合不同的國家,共同成為一個國際聯盟。
一票否決權,是中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正常的職責,在聯合國的重要決策上,中國以大國的姿態處理國際事務。一票否決權的背後,實際上反映了國家的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1972年中國第一次使用否決權後,之後數年,在面對一些影響很大的國際事件時,中國也根據自己的立場,行駛自己的否決權。
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感到慶幸,一直以來,中國在聯合國內一直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代表。在全世界的一些議題上,中國一直是站在發展中國家一方,為第三世界國家爭取利益。
而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加,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加,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支持中國的國家也越來越多。中國在聯合國上的地位也在逐漸增加。
但不論如何,一路前行,我國從未忘記過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責任,大國之路,是與世界共同進步,是捍衛世界的和平與自身的發展相結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