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我國首次在聯合國使用一票否決權,否決了什麼?
文│小先生
眾所周知,聯合國成立之前經過多方會談,最終確定了五個國家作為常任理事國,那就是中華民國,蘇聯和英法美五國。而在其中蘇聯曾經提出一個條款,那就是一票否決,因為當時蘇聯是五個國家中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其餘的國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蘇聯為了在有些時候能夠保證自己的利益,因此提出了古希臘時期就出現得一票否決,假如有一個國家不同意某項條款,只要使用了一票否決,那麼這項法案就不能通過,這也是為了確保社會主義陣營得利益。
而眾所周知,我國因為歷史原因,一直等到1971年才得以恢復合法席位,重新成為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不過大家一定不知道,中國第一次使用一票否決權並不遠,就在恢復合法席位之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72年。那麼我國為什麼使用了一票否決權呢?你一定想不到,這是為了一個與我們最親近的國家,那就是巴基斯坦,也就是所謂的巴鐵,而這一事件說起來還有很深的歷史淵源,我們慢慢道來。
1965年,印巴在克什米爾爆發戰爭,這已經是第二次了,印度獲得了美國蘇聯得同時支持,而我國則是支持巴基斯坦,其實美國以前對巴基斯坦有好感,之所以轉為支持印度是為了對付我國,畢竟中美建交之前,關係一直惡劣。這一戰得規模和投入兵力都比第一戰要強得多,但是打了一個多月,雙方各自損失數千人馬,而克什米爾得局面卻並無多大變化。不過1966年印度總理夏斯特裡在蘇聯境內暴斃,甘地之女在元老的簇擁下,成為了印度新任女總理。
女甘地明白在正面戰場上很難擊敗巴基斯坦,想要讓巴基斯坦服軟,最關鍵的就是東巴這塊離著本土很遠的飛地,也就是如今的孟加拉國地區。印度迅速派人與東巴得反對派取得聯繫,此時的東巴早就不想和巴基斯坦一塊混了,國內到處都是示威大遊行,亂成了一鍋粥。隨著1971年的戰亂,獨立運動終於演變成了戰爭,當地人和巴基斯坦駐軍展開戰鬥,不少軍隊也加入到了東巴得陣營之中,投身於民族解放運動,雖然巴基斯坦不斷增兵,但是東巴背後有印度的支持,所以局面一直僵持不下。
而這一年,正是新中國能否取代臺灣加入聯合國的關鍵一年,印度作為南亞大國,控制了尼泊爾,不丹諸國,再加上得到蘇聯和東歐的支持,票數很多,因此新中國雖然支持巴基斯坦,但在這個時候卻也只能隱忍,等到10月份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中國得到蘇聯和印度支持,重新入主聯合國並成為常任理事國。所以第二次印巴戰爭結束,東巴獨立建國為孟加拉國。
而1972年孟加拉希望加入聯合國,中國毫不猶豫地使用了一票否決權,因為這一票為的是巴鐵兄弟。而等到巴基斯坦在兩年後選擇承認孟加拉國之後,這一年孟加拉國再次申請加入聯合國,中國也就沒有再次反對,因此孟加拉國得以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