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中的,童子軍與三指軍禮,來源與意義

2020-12-18 小魚剪輯S

電影八佰一經上映好評如潮,票房更是一路飆升,影片中,今年已經三十三歲的唐藝昕飾演的當時二十二歲楊慧敏也是少女感十足,英姿颯爽毫無違和感,那麼她所屬的童子軍以及三指軍禮起源和意義是什麼呢?我們來說說

中國童子軍創始人嚴家麟於1912年創立中國童子軍第一團,然而反響平平,直至1915年上海四百多名童子軍在第二屆遠東運動會嶄露頭角,開始獲得關注,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同年,楊慧敏出生。誰也不會想到這個尚在襁褓中女嬰會在22年後以女童子軍的身份成為獻旗英雄

片中楊慧敏敬的三指軍禮責代表的意義則是

1.對國家盡忠2.對社會盡責3.對自己要求健全

並且呢也有分別代表,智、仁、勇的意思

無疑其實楊慧敏六點都做到了

本文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原創文章,禁止搬運,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八佰》:楊惠敏伸出三根手指敬的是什麼禮?代表什麼意義?
    在《八百壯士》中,21歲的林青霞飾演的是女童子軍隊員楊惠敏;在《八佰》中,飾演這個角色(楊慧敏)的是當時30歲的唐藝昕。 在電影《八百壯士》和《八佰》中,楊惠敏都是悄悄遊水過去的。【林青霞那版還是在汙水中拍的,又臭又冷,相當艱苦。】
  • 電影《八佰》中送旗女孩楊惠敏的三指禮真不是智仁勇之意
    昨天有一同事看完電影《八佰》回來後發信息和我聊天,說電影如何如何。不過有一個鏡頭沒看明白,那就是送旗女孩楊惠敏敬禮的時候是三指併攏,拇指扣住小指,跟其他軍人敬禮方式不太一樣。不知道這個手勢是怎麼來的,是什麼意思。我真佩服她,看得那麼細。我也注意到了這個鏡頭。
  • 《八佰》裡楊惠敏三根手指敬禮到底啥意思?
    作者:李嘯天《八佰》裡,為八百壯士英勇送國旗的女童軍楊惠敏,在關注旗幟升空的過程中,舉手行禮。這一幕看得人熱血沸騰,是全片最激越人心的鏡頭之一。不過,引人注目的是,楊惠敏敬禮時的手勢,並非五指併攏,而是收起了小指與大拇指,只有中間的三根手指併攏直伸。
  • 《八佰》:楊惠敏敬禮時為何只伸出三根手指?代表什麼意義?
    《八佰》這一部影視作品自從播出以後,就深受網友們的喜愛,影院更是爆滿。 這一部影視作品真的是格外的催淚,口碑也是極好的,票房很快就創下了記錄。 《八佰》這一部電影,也成為了電影院停滯半年以後復工的爆火影視作品。
  • 《八佰》少了13分鐘的內容和全部細節,都被我找到了
    上映首日票房破3億,管虎執導的《八佰》真正打響了影院復工後的第一炮。《八佰》的熱映,讓坐落在上海蘇州河北的四行倉庫再次進入大眾視線。83年前,對外號稱「八百人」,實際只有四百餘人的一支部隊,在四行倉庫裡,面對數十萬洶湧而來的侵華日軍,頑強抵抗了四天四夜。
  • 讓人潸然淚下的電影《八佰》背後真正的歷史是什麼樣的?
    2020年8月21日,一部史詩級戰爭片上映,這部引無數人在影院潸然淚下的歷史戰爭片就是當下引爆國人愛國神經的《八佰》。電影《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戰——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影片的主題是「八百壯士血戰四行倉庫」。
  • 《八佰》沒有展現的結局:4天血戰後,那些倖存者後來怎樣了?
    01電影《八佰》即將上映。這是導演管虎縈繞在心頭十年執念的作品。從2016年立項,到2019年因「技術原因」臨時撤檔,再到疫情後影院復工定檔8月24日,《八佰》走過了曲折的四年。《八佰》沒有讓期待它的影迷失望。這是一部充滿誠意、飽含深情、承載歷史厚重的電影,是國產電影中難得一見的高質量戰爭片。
  • 八佰:重回歷史的「現場」
    這場罕見的被圍觀戰事,讓八佰壯士的事跡,擁有真實可考的見證者,這也成為影片最為動人之處:用一個個小人物,掀起歷史的積塵,並以水、陸、空、遠、中、近等不同視角,還原了戰爭慘烈的現場感。有別於1938年和1975年拍攝的同題材影片,《八佰》創造性地將數碼科技與鏡頭語言相結合,在反映多維度立體戰況的場景中,鏡頭跟隨作戰隊列進退起落、上天入水。片中較多使用中、低視角機位的「幽靈視點」,將觀眾置於作戰人群中,臥窺敵情、掩面閃避、警惕隨處而來的流彈,零距離逼視殘肢和死亡。
  • 魏晨:遇見《八佰》這樣的創作團隊是演員最大的幸運
    電影《八佰》上映第11天,票房直指20億,成為2020年全球首部連續10天單日票房過億的影片,累計觀影人次超過5000萬。《八佰》在全球範圍內同樣反響熱烈,8月28日海外全面開畫以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近200家影院上映,售票情況火熱,多場次均已售罄。
  • 《八佰》很催淚,裡面的幾個女性角色都很美!
    新姐終於看了《八佰》了!作為被寄予厚望,擔負著拯救影市的八月第一強片,《八佰》口碑和票房皆不俗,根據貓眼的數據,《八佰》僅點映票房就破1.8億,打破《西遊記女兒國》1.79億的記錄,創造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
  • 歷史上為「八佰」孤軍中獻旗女英雄的塑造與升華
    國旗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的象徵,在電影《八佰》中,護衛國旗這一行為被的象徵意義也被一再強調。在與四行守軍相關的「獻旗」和「護旗」的過程中,包括圍觀群眾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也得到了升華。在當時真實的歷史上,人們用具體行動向四行守軍捐獻國旗和捐贈物品的也不在少數。那麼在當時為什麼會只單單宣傳楊慧敏一個人呢?
  • 深度解讀《八佰》你不能錯過的10個細節,2刷才能找全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管虎導演的新片《八佰》期待已久。作為影院復工後的首部國產重磅,《八佰》沒有辜負市場對他的期待。兩億點映票房無疑給沉寂已久的電影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
  • 電影《八佰》到底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意義?
    很早就看了八佰的簡介和預告片,這種電影本不打算去看,因為淚點實在太低,看完怕心裡難受,但還是鼓起勇氣去看了八佰,看完之後,心裡真的久久不能平靜。八佰影片改編自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
  • 銘記| 電影《八佰》中的硬核營長是天津人!
    《八佰》帶動電影院線從疫情中重啟的同時,也再次將觀眾帶回到那個悲壯的場面。激戰中,三連連長石美豪血流滿面仍不肯後退,直到腿部又中彈退出戰鬥。為此,楊瑞符親自指揮三連作戰。戰鬥中,他發現日軍在西南牆根下有七八十人之多,就趕忙命令士兵跑上屋頂,狂扔手榴彈,當場就炸死炸傷日寇二三十人,成功將日軍擊退。日軍見強攻不下,於是將四行周圍的水源切斷。「楊瑞符讓士兵將所有汙水、便尿妥為保存,以備急用。晚上,他分批召見士兵,讓每人寫下遺書,以慰家人。」
  • 《八佰》壯士倖存者都有誰?最後一波上橋的士兵都死了嗎?
    《八佰》壯士倖存者都有誰?《八佰》基於淞滬會戰四行倉庫守衛戰的史實,試圖再現那段逐漸遠去、被世人漸漸淡忘的歷史。影片把焦點放在了普通士兵身上,並將軍民互動作為影片的重要敘事內容,塑造了多個有血有肉的人物。
  • 二刷《八佰》,解讀20個你最該注意的細節
    作為影院復工後的首部國產重磅,《八佰》沒有辜負市場對它的期待,超過兩億的點映票房無疑給沉寂已久的電影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要明確的是,《八佰》先是一部戰爭片,然後才是歷史片,但絕對不是一部紀錄片。四行倉庫保衛戰這段歷史本來就眾說紛紜,存在很多種說法,而《八佰》不過是在採取一種相對可信說法的基礎上,藝術化的再次創作。它不是還原歷史的教科書。電影沒有美化國民黨,也沒有描寫孫元良,因為這些都不應該成為《八佰》的重點。它的重點在於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眾生相。
  • 魏晨:遇見《八佰》這樣的作品和頂級創作團隊 是演員最大的幸運
    電影《八佰》上映第11天,票房直指20億,成為2020年全球首部連續10天單日票房過億的影片,累計觀影人次超過5000萬。《八佰》在全球範圍內同樣反響熱烈,8月28日海外全面開畫以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近200家影院上映,售票情況火熱,多場次均已售罄。
  • 《八佰》中送國旗的女童軍是鎮江人
    而楊惠敏作為一名女童子軍,一直在上海童子軍總會組織的戰時服務團工作,楊惠敏獻旗事件在當時轟動了整個上海,上海童子軍總會肯定對整個過程了如指掌,而當時總會規定"各地戰時服務團之工作必須按月逐級呈報總會備查" ,具有如此重大意義的事情,上海童子軍總會不可呢不上報給中國童子軍總會。對此,楊惠敏應當有所了解,所以她在撰寫《報告書》時必有所顧忌太過於誇大自己的話,恐怕與上海童子軍總會上報的材料不一致。
  • 管虎這部《八佰》真是太好哭了!
    #八佰和《集結號》聚焦於一個核心人物的虛擬故事不同,《八佰》是部以歷史真實事件為背景的群像戲。和七十年代對岸拍攝的同題材電影不同,《八佰》裡的群像是一群卑微的小人物,誠惶誠恐上戰場的少年兵,不會開槍的文書,玩世不恭的老兵油子,一心回去種地討媳婦的農民,這些是虛構的,也更接近我們每個普通人,從他們的視角看待這場殘酷的戰鬥,更能觸動觀眾的共鳴。
  • 世界童子軍及中國童子軍舊事回眸
    筆者一位旅加拿大的朋友就長期擔任童子軍體育及生活教官,他經常會率部在零下一二十度的嚴寒進行露天野營訓練,十二歲左右的童子軍行軍到夜晚都睡在保暖睡袋中,教官們則不斷地教授孩子們夜間尋路、偵察、救護及抗寒避險等各種野外生存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