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遵守諾言,講究信用。誠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點;信用,更是一筆無形的寶貴財富。
孔子有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輓,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貌、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麼行走呢?」
古往今來,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誠實守信。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說,做人必須言而有信。只有有了誠信,人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使他人信服,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言而有信是做人最起碼的原則。
也許,有人會說做人太守信用容易吃虧,但其實不然,言而有信不一定就會「吃虧」。
大學畢業的小王,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地進入一家外企。當初與企業協商薪酬時,考慮到自己沒有經驗,初涉職場,他沒敢索要太高薪水,定下月薪3000元的標準。
可是,由於專業對口,加上他工作認真,不久就在工作上得心應手了。第二年,新來的員工還沒有熟悉工作就定下薪酬5000元的標準。沒想到公司真的聘用了他們。
小王想到自己一年來辛辛苦苦、任勞任怨地工作,卻還沒有新到的員工薪水多,心裡很不舒服。他想要求加薪,但是,當初籤下的合同明確寫著三年內按所籤條約執行。
新來的員工慢慢地熟悉後,都勸小王要麼向經理提出加薪要求,要麼辭職走人。3000元是給初涉職場的新員工的標準,你幹一年多了,卻不如我們這些新來的員工,這是很不公平的。
他們的建議小王並不是沒想過,可是想到當初自己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同意籤下這份合同的,現在人家按條約執行,自己怎麼能撕毀這份自己同意的合約呢?
薪水是比後來的員工低了許多,可是當時卻是滿意的。自己提出加薪,也沒道理啊!如果選擇辭職走人,不是言而無信了嗎?不管怎麼說,幹完這剩下的兩年再說。如果老闆給加薪,就選擇留下,如果不加,再辭職走人。
在後來的兩年工作中,小王依然對工作認真負責,不怨天尤人,深得同事與管理人員的好評,但是,他的薪水依然沒有任何變化。
三年終於幹完了,小王主動走進經理的辦公室。還沒等他交上辭職申請,經理就熱情地要他坐下,然後,從抽屜裡拿出一本早就準備好的儲蓄卡遞給他。「這是你最近兩年應得的薪酬,由於我們先前籤有合約,就沒有改變。考慮到你工作一直認真負責,所以,按後來員工的標準補齊了你的薪水。」
原來小王認真的工作態度經理注意到了。「如果你願意,歡迎你繼續為我們的企業服務。」小王高興地點點頭。經理看到小王同意了,他宣布說:「從明天起,你任分公司經理,月薪6000元。希望你再接再厲,作出更多的成績。」
小王忽然間明白了,在職場裡,並不是總要把自己的利益處處考慮在前。如果能堅守自己的承諾,言而有信,暫時的「吃虧」就會為你贏得後面的利益。如果僅僅為了眼前的利益選擇跳槽,往往會越跳越糟糕。
同樣,我們在與人交往時,也要做到言而有信。當今在經濟和文化不斷進步的同時,信任的危機卻逐漸地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成了困擾人們的大問題。
據說,日常生活中有所謂的「三不信」之說:
一不信其真。技術發展了,導致制假者也變得無所不能,人們在購買商品時,一不小心就會上當。
二不信其善。社會上騙子橫行,爾虞我詐,使得原本該大力提倡的好人好事也遭到了空前的懷疑。
三不信其誠。這方面的例子實在太多了,似乎誠實已經成了人們不屑一顧的品質,這實在是太可悲了。
其實,誠信仍是立業之本,生存之道,成功的法寶。日本有一個富商原本是一家機器公司的推銷員,有一次他發現自己公司所賣的機器比其他公司出品的同樣性能的機器價格貴。
於是,便打電話向客戶說明此事,並帶著合同,每家每戶地進行老老實實地說明,請客戶廢約。這樣,不但沒令客戶產生反感,反而贏得了人們對他的信賴和敬佩。他也憑著自己的誠信,最終成了日本證券公司的創造者—小池銀行和東京瓦斯公司的董事長。
如果事業是棵大樹,那麼誠信就是樹根,只有從樹根開始澆灌培養,大樹才會茂盛。很多經營者抱怨沒有市場,沒有顧客,其實,原因往往是他們自己忽略了誠信這一經營的原則。
經營如此,為人處世更是如此。信用是可以增值的,這次吃一點點小虧,下次就能獲得更多利益。因不願吃一點小虧而放棄信用的行為是短視的。當你那樣做時,你不但放棄了以後更大的利益,而且還要為喪失信用而付出代價。
信用仿佛一條細線,一旦斷了,想要再接起來就是難上加難。所以,你在使用信用這筆存款的時候,千萬不要透支。當你的信用值為負數時,你就會變成一個無人敢信任的「窮光蛋」。
一旦你許下了諾言,就要恪守信用,給人留下遵守諾言的印象將使你受益匪淺。想一想在工作中你是否輕易地許下承諾?你是否總是忘掉別人委託你的事?人是否總能夠按時完成工作?你主動請纓的事情是否總能圓滿完成?
這些事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相當難,你只要稍有疏忽,就可能無法守信。因此,對於已經許諾的事,你就應該認真地對待,努力地去實現它。
要知道,你的許諾價值千金,你必須慎重,如果你失信於人,即使理由極為充足,別人也會對你產生不信任,這會破壞你的形象,進而影響你的事業。
如果因為意外的情況,你一時無法兌現承諾,也應該及時地通知對方,儘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才有可能取得對方的諒解。如果對方已經受到了損失,你就應當負起責任來,主動採取補救措施,把損失控制到最小,只有這樣才會把失信於人的負面作用降到最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