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明年一季度會有車型受到晶片短缺影響

2020-12-14 上海有色金屬網

SMM網訊:12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最新產銷數據顯示,汽車產銷延續了增長勢頭,產銷量均創年內新高,分別達到284.7萬輛和277萬輛,環比增長11.5%和7.6%,同比增長9.6%和12.6%。至此,我國汽車產銷已連續8個月呈現正增長,其中銷量已連續七個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

談及銷量呈現大幅增長原因,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今年11月擴大內需戰略以及各項促進消費政策持續發力,國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成效明顯。在此背景下,汽車產銷同比繼續保持增長,行業形勢呈現穩中有進的態勢。整體來看,今年前11月,中國汽車行業產銷均超過了2200萬輛。根據中汽協預測,今年國內汽車市場銷量預計為2500萬輛,同比降幅有望收窄至2%,好於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 "晶片短缺影響中國汽車生產"的話題引起業界關注。在陳士華看來,晶片問題今年對車企不會產生影響,但明年一季度會有個別車型受到影響。在他看來,晶片出現緊張問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受到消費類產品擠壓;二是一些企業加大了晶片儲備量,增大了產業壓力。具體影響到什麼程度,中汽協會進一步觀察。

乘用車產銷創下年內新高

乘用車方面,11月產銷為232.9萬輛和229.7萬輛,環比增長11.8%和8.9%,同比增長7.5%和11.6%,創下年內新高。與上月相比,四大類乘用車品種產銷均呈增長;與上年同期相比,多功能乘用車(MPV)產量有所下降,銷量小幅增長,其他乘用車品種產銷繼續保持增長。

累計來看,1-11月乘用車產銷分別是1765.1萬輛和1779.3萬輛,同比下降8.1%和7.6%,降幅比1-10月收窄2.0個百分點和2.3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相比,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和交叉型乘用車產銷均呈小幅下降,其他兩大類乘用車品種降幅依然明顯。

"從絕對量來看,今年suv車型銷量超過了轎車。"同時,陳士華特別指出,今年以來,乘用車銷售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豪華車銷量維持較高水平。11月國內生產的豪華車銷量完成30.1萬輛,同比增長31.8%。實際上,自4月以來,豪華車銷量一直保持較大幅度增長,維持在30萬輛左右。

商用車表現也是十分優異。11月產銷為51.8萬輛和47.2萬輛,環比增長10.6%和1.9%,同比增長20.3%和18%。在商用車主要品種中,與上月相比,客車產銷呈較快增長,貨車增幅略低;與上年同期相比,客車產量略增,銷量微降,貨車產銷保持快速增長。

在貨車細分品種中,與上月相比,11月重型和中型貨車銷量略有下降,產量呈小幅增長,其他兩大類貨車品種產銷均呈增長;與上年同期相比,微型貨車銷量微降,產量略有增長,其他三大類貨車品種產銷均呈較快增長。在客車細分品種中,與上月相比,三大類客車品種產銷均呈較快增長;與上年同期相比,輕型客車產銷均呈增長,大型客車產量略增,銷量小幅下降,中型客車產銷依然呈較快下降。

1-11月,商用車產銷472.1萬輛和467.6萬輛,同比增長22.2%和20.6%。在商用車主要品種中,與上年同期相比,客車產銷呈小幅下降,貨車依舊保持較快增長;在貨車主要品種中,與上年同期相比,四大類貨車品種產銷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重型貨車增速依然最為明顯。在客車主要品種中,與上年同期相比,輕型客車產銷保持小幅增長,大型和中型客車產銷仍然呈較快下降。

12月新能源車銷量仍有望突破20萬輛

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分別達到19.8萬輛和20萬輛,環比增長17.5%和24.1%,同比增長75.1%和104.9%。與上月相比,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呈較快增長;與上年同期相比,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增速均超過60%,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同比增速均超過100%。

累計來看,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111.9萬輛和110.9萬輛,產量同比下降0.1%,降幅比1-10月收窄9.1個百分點,銷量同比增長3.9%,結束了下降趨勢。在新能源汽車主要品種中,與上年同期相比,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呈增長;純電動汽車產量小幅下降,銷量結束下降,呈一定增長。

隨著新能源銷量的增長,動力電池的產銷也在不斷增長。11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共計12.7GWh,同比增長40.7%,環比增長29.1%。其中三元電池產量7.3GWh,佔總產量57.3%,同比增長35.6%,環比增長32.1%;磷酸鐵鋰電池產量5.4GWh,佔總產量42.5%,同比增長49.3%,環比增長25.1%。

今年前11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累計68.3GWh,同比累計下降13.8%。其中三元電池產 量累計40.0GWh,佔總產量58.6%,同比累計下降20.5%;磷酸鐵鋰電池產量累計 28.0GWh,佔總產量41.1%,同比累計上升5.7%。

從企業來看,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共計47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裝車配套,較10月份增加9家;今年前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共計69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裝車配套,較去年同期減少3家。寧德時代、比亞迪、LG化學依然穩居三強。

從能量密度來看,2020年11月,我國純電動乘用車系統能量密度在140(含)-160Wh/kg和160Wh/kg 及以上車型產量分別為4.6萬輛和4.7萬輛,佔比分別為28.5%和35.7%,125Wh/kg 以下車型產量2.9萬輛,佔比18.4%,較10月份下降4.4個百分點。

"新能源汽車最後一個月依然會有好成績。"陳士華稱,考慮到雙積分等因素,今年12月新能源車銷量仍有望突破20萬輛。

全年出口量預計同比降幅縮至5%以內

從品牌國別來看,在乘用車領域,中國品牌11月銷量為95萬輛,同比增長17.7%,市場份額為41.4%,相比去年同期提升2.1個百分點。但從累計數據看,2020年1-11月,中國品牌不論是銷量亦或是市場份額,均呈同比下滑態勢。在整個市場中,僅德系、日系、美系品牌能實現市場份額同比增長。除中國品牌外、韓系、法系品牌市場份額也處於下滑態勢。

其中,上汽、長安、吉利、東風、長城、北汽、一汽、奇瑞、重汽、江淮今年累計銷量位列前十位置,共銷售2012.1萬輛,佔汽車銷售總量的89.5%。在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企業中,與上年同期相比,長安銷量保持較快增長,一汽、華晨和長城增速略低,其他企業均呈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11月車企出海成績也創歷史新高,出口量12.2萬輛,環比增長11.6%,同比增長46.7%。分車型看,乘用車11月出口9.6萬輛,環比增長 12.5%,同比增長58.6%;商用車出口2.6 0 萬輛,環比增長8.7%,同比增長15.1%。

針對出口優異表現,陳士華表示,近幾個月我國汽車出口表現強勢,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新冠疫情對東南亞、中東、俄羅斯等市場影響減弱,海外車市逐步恢復;二是歐洲新能源市場發展迅速,為出口提供了更多機遇。

不過,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今年前11月汽車企業出口為85.0萬輛,仍呈下降趨勢,同比降幅為7.3%,較1-10月收窄5.4個百分點。分車型看,乘用車出口64.4萬輛,同比下降0.4%;商用車出口20.7萬輛,同比下降23.8%。陳士華指出,車企對12月出口量很有信心,根據企業訂單量情況推測,今年全年同比降幅會縮至5%左右。

相關焦點

  • 獨家|中汽協會正面回應晶片短缺及其對汽車產業的影響
    近幾天,「晶片短缺影響中國汽車生產」的話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事實上,車用高端晶片的供需矛盾並非新話題,多年前就已備受關注。2017年4月份CCTV經濟半小時就做了「聚焦供給側改革『發動機』:誰來填補晶片空白」的專題節目,主要內容講到「汽車晶片的短缺問題」。
  • 晶片短缺背後:汽車業「八仙過海」搶資源 自主研發是場長戰役
    小小晶片,成為撬動國內汽車產業鏈的大支點。日前有報導稱,由於疫情對全球產業鏈造成的影響,全球晶片產量嚴重不足,大眾汽車部分車型的關鍵零部件因為晶片短缺面臨生產中斷的風險。對此,大眾中國回應稱,晶片供應確實受到影響,但情況還沒有傳聞中那麼嚴重,相關車輛交付未受影響。
  • 汽車遭遇晶片荒 多公司宣布減產
    如今大多數汽車都至少應用40多種晶片,而高端車型更是多達150種,只要零部件有缺,就會影響生產。業內人士預計,汽車晶片緊缺會延續至一季度。 多車企患上「芯病」 早在去年年末,大眾發表聲明正式承認了電子元件短缺的問題。大眾汽車已經宣布將減少在中國、北美和歐洲的產量。
  • 汽車晶片衝擊波:價格水漲船高,短缺或蔓延至2021年
    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最活躍區域,國內市場在疫情後期各行業快速復甦,急劇上漲的晶片需求與國外相關供應商因疫情斷供之間的供需矛盾愈發突出,如今更殃及汽車行業。近日,在國內擁有最大市場的南北大眾率先被曝出晶片短缺情況。對此,上汽大眾12月4日向時代財經表示,個別車型的生產確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 90秒車訊|晶片短缺對車企造成影響 ?五菱凱捷將推定製版
    2020/12/9 周三 90秒車訊速覽中汽協:晶片供應短缺將對車企造成影響12月8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行業發展部部長李邵華表示,近期媒體集中報導的晶片供應短缺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但並沒有部分媒體報導的那麼嚴重。
  • 去年車市期末考:新能源車銷量逆勢增一成,晶片是今年不確定因素
    圖/IC photo【成績】先抑後揚,商用車全年產銷創歷史新高據中汽協統計資料,去年全年,車市呈現先抑後揚的態勢:受疫情影響,一季度車市產銷大幅度下降,從4月開始,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車市產銷逐步恢復,月銷量同比保持增長,截至12月汽車產銷已經連續9個月呈現正增長。
  • 大眾汽車承認「缺芯」 會否影響中國車市回暖?
    其中,基於MQB平臺打造的大眾乘用車和商用車、斯柯達、西亞特以及奧迪等車型都將受到影響,不過大眾正在尋找評估應對以及替代方案。早在12月初,就有消息稱,全球半導體晶片供應緊張已經蔓延至汽車行業,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受晶片供應影響,已面臨停產風險。南北大眾晶片危機曝光後,迅速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並被央視報導。
  • 汽車晶片價格上漲或延續 汽車零部件自主可控將是發展方向(附股)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機會挖掘】汽車晶片價格上漲或延續 汽車零部件自主可控將是發展方向(附股) 汽車縱橫報導,中汽協副秘書長兼行業發展部部長李邵華表示,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媒體集中報導的晶片供應短缺問題是真實存在的
  • 全球晶片供應商迎來短缺潮 汽車行業也受到波及
    疫情影響下,全球晶片供應商迎來短缺潮,汽車行業也受到波及。近日,有消息稱歐洲最大的汽車公司,也是世界汽車行業中最具實力的跨國公司之一大眾集團部分車型,由於關鍵零部件晶片短缺,面臨生產中斷的風險。  為此,《證券日報》記者第一時間向大眾中國,一汽-大眾以及上汽大眾相關負責人核實。
  • 晶片短缺拖累全球汽車業復甦,大眾集團將調整全球汽車生產
    隨著一些地區慢慢擺脫疫情影響,全球企業難以跟上各地區、各行業參差不齊的經濟復甦步伐,這預示著明年的增長可能並不均衡,有可能出現短期挫折。據了解,此次汽車晶片短缺主要是由上遊晶片企業受疫情影響陸續停產,意法半導體公司罷工,東南亞晶片組裝工廠停工等多重因素導致,造成全球市場半導體缺貨嚴重。
  • 短缺、被漲價、停產,汽車晶片被「卡脖子」之痛
    隨後,一汽大眾做出回應,「目前旗下大眾品牌、奧迪品牌和捷達品牌仍在正常生產,未受到影響。」另一個當事方上汽大眾同樣很快做出回應表示,新車生產的確受到了一定影響,但企業並沒有外界所傳言的全面停產,早有相關準備。
  • 「汽車晶片的卡脖子問題,要比手機更加嚴峻」
    一個多月以來,國內外車企紛紛遭遇車載晶片短缺問題,大眾、豐田、本田、福特、日產等國外廠商先後傳出因晶片供應不足部分產線停產或減產,國內合資車企的部分車型也因晶片問題受到影響。  雖然多家國內車企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紛紛表示,晶片供應短缺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嚴重,但卻足以讓汽車行業和半導體行業再次重視起「缺芯」問題。
  • ...官方回應來了|大眾汽車|停產|晶片|半導體晶片|上汽大眾|大陸集團
    有消息稱,受晶片供應不足影響,上汽大眾從12月4日開始停產,一汽大眾也從本月初進入停產狀態。該消息究竟是否屬實呢?央視記者在第一時間向大眾汽車進行了核實。視頻資料,建議WiFi觀看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媒體消息稱,影響南北大眾停產的主要原因是晶片供應不足,並且是高端半導體晶片,因此定位中高端以上車型的生產情況將會直接受到影響。知情人士稱,疫情影響下部分海外晶片組裝工廠停產,導致全球晶片供應短缺。
  • 「缺芯」問題籠罩全球車企:自主汽車晶片發展或迎良機
    對此,大眾汽車集團方面也回應稱,雖然晶片供應受到影響,但情況並沒有傳聞中嚴重,目前已與總部、相關供應商展開協調工作,相關車輛的交付沒有受到影響。「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媒體集中報導的晶片供應短缺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但並沒有部分媒體報導的那麼嚴重。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導致晶片供需矛盾在這一時間段集中顯現。」
  • 德國大陸集團: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供應鏈瓶頸可能持續到明年
    鞭牛士BiaNews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由於受到海外疫情的影響,晶片生產受阻、供應短缺。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德國大陸集團(Continental AG)表示,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供應鏈瓶頸可能持續到 2021 年。
  • 中汽協:明年汽車銷量2630萬輛 未來五年穩定增長
    據中汽協預測,2021年我國汽車總銷量預計達2630萬輛,同比增長4%左右。「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將呈現緩慢增長態勢,未來五年汽車市場也將會穩定增長,2025年我國汽車銷量有望達到3000萬輛。」對於中國汽車產業未來形勢的樂觀預判,是基於多方面因素的綜合考量。
  • 中汽協預測明年車市止跌回升,2025年銷量突破3000萬輛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中國汽車產銷量已連續8個月呈現正增長,其中,銷量連續七個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基於此,中汽協作出預判:今年全年累計銷量預計達到2530萬輛,同比降幅收窄至2%;2021年將止跌回升,總銷量有望達到2630萬輛;未來五年也將繼續穩步增長,到2025年銷量或將突破300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