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女神」老乾媽在國外名聲遠揚,其實我大廣西也有很多美味的醬,拿來調味,拿來拌飯,都好吃得飛起!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細數廣西各式各樣的醬,其中蘊含的學問大著呢!
黃皮醬起源於南寧,酸甜適口,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果醬色澤渾厚,口感細膩嫩滑、回味果香,南寧人素愛吃黃皮醬,口味偏甜。
南寧人做菜用酸梅多於檸檬,八寶鴨配酸梅醬、冰梅排骨、海鮮蘸酸梅醬、燒烤刷醬、梅醬扣肉、 酸梅醬鵝等,想想都流口水啊!
龍州山黃皮醬將整個山黃皮都醃製成調味品,保持了黃皮的原汁原味,烹飪時黃皮果特有的清香就帶入菜中了,特別清爽開胃,還具有消暑、消炎、化滯、祛溼、健脾健胃的功效。
龍州醬料中酸醬最為出名,除了山黃皮醬,龍州的檸檬辣椒醬也是非常有名,味道酸酸辣辣十分爽口,龍州檸檬鴨就的主要佐料。
辣椒醬可是桂林三寶之一,像蒜蓉辣椒醬,豆豉辣椒醬都非常有名,辣中帶鮮,鮮中帶香,是上好的調味品,既可食用佐餐,還可作調味用。
天等縣指天椒種植已有達300多年的種植歷史,椒果個小朝天,肉厚、色澤鮮紅,味辣而辛,品質獨特,用來做辣椒醬辣味強、色美、品香,有「天下第一辣」的美稱。
辣椒骨是廣西苗族的傳統風味醬,將辣椒、生薑、花生,還有豬、牛的骨頭搗碎一起拌入舂成膠狀,辣味濃鬱,醬料濃稠,回味無窮。
柳州香糯糟辣醬在辣椒中加入香糯米甜酒、米醋、肉姜、香蒜等各種配料,酒香濃鬱、酸辣可口,是烹製「紅燒糟辣羅非魚」「糟辣豬手」等菜餚所必須,還能製作醃菜、泡菜,可見糟辣醬在美食中的地位。
南寧老友醬以酸筍、豆豉、辣椒等原料製成,酸辣可口,香味濃鬱,辛辣開胃,有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和防治感冒之功效,是米粉、麵食的調味佳品。
河池地區的辣豆醬用曬好的豆泥與打碎的辣椒一起攪拌均勻,放入鹽、姜、蒜米、米酒等醃製,辣味清淡,突出香味。在宜州,過去家裡老人自製豆醬,不論是用來撈粉面、做蘸料或是炒菜,都風味極佳。
沿海一帶的人家所做醬料突出鮮味,北海合浦有名的沙蟹醬就是將沙蟹搗碎,加入適量食鹽、生薑和黃酒,用石磨磨成細細的泥狀,再密封入瓶隨時食用,那叫一個鮮,舌尖上的中國也有它的身影!
沙蟲醬以沙蟲為原材料製成,炒青菜、煲湯、蒸肉時加一點立即鮮味十足,佐菜蘸料也非常搭配,其中以白切光坡雞沾食沙蟲醬最為著稱。
玉林和臺灣金蘭兩地產的醬油膏是口碑最佳的。醬油膏是特種釀造醬油曬煉後的加工品,風味優良獨特、經久不壞,在玉林用醬油膏炒豬肉非常受歡迎。
「樟木豉油膏」是玉林福綿樟木的特產,這是一種專門用黑豆加糖熬製而成的棕黑色油膏狀調料,富有南方風味,濃香撲鼻,用來做菜味道與眾不同,深受大家的喜愛。
揚美鎮的豆豉醬鹹味重,醬香濃,由它製作的豆豉辣椒、豆豉辣椒木瓜等,香辣可口,已經成為揚美名特產,直接用來炒白肉、炒青菜也滋味無窮。
決定一道菜品除了食材,所用醬料也是靈魂之一,廣西各地菜色自成門派,各色或甜或鹹或酸或辣的醬在其中作用可不小,儘管現在這些醬料在超市隨處可見,但最令人難忘的還是媽媽的手作醬料,那是家的味道。
(本文由廣西青年圈原創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
來源:團桂子原創
編輯:唐嘉寧
長按愛心指紋,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