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二戰有很多的軍官都是拒絕希特勒發出的殺人命令,這些人都是出生貴族,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誰能想到納粹後期希特勒曾經下令在法國的軍隊讓其毀掉巴黎,但是當時在法國的德國軍官說:我們是軍人就該服從命令,你這個已經不是屬於戰爭上的了,所以德國將領拒絕執行命令,還有就是雖然二戰時候法國被德國佔領了,但是由於德國士兵太有教養,導致當時有很多法國女子還特別喜歡德國兵。
前兩天看到有個二戰德國王牌飛行員的故事,他擊落過一百多架盟軍的飛機,卻只瞄準對方飛機的引擎開槍,而沒有向油箱開槍,以致被擊落飛機的飛行員大多都生還了,他甚至會護送受傷的對方飛機飛回機場,有時會把寫有對方飛行員跳傘飛行員的坐標丟給對方,德國在戰爭中甚至被對方尊重是有道理的。
隆美爾的確與普通意義上的納粹不同,但有一些點也不能免俗,早期對希特勒有過一個時期的狂熱期,對波蘭發生的慘案無動於衷甚至是讚許。當然,這也可以用歷史局限性解釋的通。總之,相對來說隆美爾打的仗比戰犯們還是乾淨的,無論是期待他反納粹的人,還是期待他徹底喪失理性的人,都不會如願;而且他的軍事思想在人類歷史上寫下了隆重的一筆。
第一隆美爾不是納粹黨員,他是為國家效力不是為納粹效力。第二隆美爾沒有犯下戰爭罪行,即使戰敗被俘也不會受到制裁。第三隆美爾反對希特勒導致最後被殺,站在盟軍角度他是英雄。第四他是站在裝甲軍團作戰理論巔峰的人物。
直到今天我仍然覺得希特勒應該被分成幾部分來看,從元首上臺那會兒,重振德國經濟、廢黜賠款、收復國土、讓德國重新世界頂級強國,無疑是一位偉大的德國領袖;第二發動對外戰爭,廢黜賠款,也是雪一戰之恥,也是那個時代列強爭霸的一個時代背景而已,無可厚非;第三元首最大的錯誤就是大屠殺,戰爭不應該涉及平民,大肆破壞國際公約,宣揚人種優越論,屠殺其他人種,是元首最大的錯誤,這也是他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關鍵是此人有傳統騎士精神,對待敵人戰俘履行國際法,並不完全贊同希特勒有些做法,只是履行軍人的國家使命。西方傳統觀念中,戰爭也是人必須承受的命運,但人並不能因其殘酷而喪失人性,這就需要作為軍人的榮譽而不可任意妄為,隆美爾雖為第三帝國效命,但作為軍人是優秀的。
隆美爾人品沒的說,就是這個戰績有點炸眼,鐮刀行動雖然是他執行的但是卻是曼施坦因設計的,一個月打退英軍三任指揮官卻被蒙哥馬利製得服服帖帖,中後期沒能識破盟軍的障眼法使得諾曼第地區沒有注意,導致德國敗退成為時間問題。最後與希特勒鬧掰也算是結束了自己傳奇且不遇明主的一生吧。
隆美爾其實沒有傳說的那麼神奇,之所以沒有把他列為戰犯也許是他死的過早,或者是其職位還沒有達到那個層次,二戰德國戰犯不是很多主要是因為多數人只是職業軍人而沒有參加納粹黨,而隆美爾恰恰是納粹黨員,之所以把其捧得那麼高,一方面是希特勒需要的功勞,另一方面也是英國人的功勞,因為英國陸軍在二戰期間表現很糟糕,抬高隆美爾則間接說明英軍不是那麼糟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