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爆炸案背後的大國博弈

2020-12-17 澎湃新聞

當地時間8月4日下午6時左右,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發生巨大爆炸,爆炸接連發生兩次,導致多棟房屋受損,玻璃被震碎,天上升起紅色煙霧。目前已造成至少100人死亡,近 4000 人受傷。除了已知的傷亡數字外,還有大量人員下落不明。

美國

美國總統川普可能是最早發表對於黎巴嫩爆炸看法的國家領導人,就在4日的白宮疫情記者會上,有記者向川普問及了關於黎巴嫩首都發生爆炸的問題,川普表示那裡發生的致命爆炸很可能是一次「襲擊事件」,他同時還援引美國軍方官員的說法稱,「似乎這次的爆炸並不是一個偶然」。

川普能搶在黎巴嫩官方發布原因前就已經下了個「可怕襲擊」的結論,可謂是非常有川普一貫的作風了。根據最新黎巴嫩官方的消息,黎巴嫩總理證實,2700餘噸硝酸銨發生了爆炸,與任何政治行為或是宗教無關。顯然,根據事後黎巴嫩總理的申明,這是一場與政治或者宗教毫無關聯的事件,但川普試圖將其「政治化」、「宗教化」,明顯有挑撥中東地區不同宗教和國家之間的矛盾的嫌疑。

講到這裡,有必要簡單回溯一下美國與黎巴嫩的關係。

由於極其重要的地緣政治地位和豐富的石油資源,中東在冷戰中成為美蘇爭奪的重點地區之一。艾森豪上臺後,美國對中東更加重視,提出了幹涉中東國家內部事務、確保美國國家利益的艾森豪主義。1958年黎巴嫩危機發生,艾森豪不顧國務卿杜勒斯的反對,出兵黎巴嫩幹涉危機。1982年6月,以色列對黎巴嫩發動大規模武裝入侵,重兵圍困貝魯特,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在這一混亂時期遭到爆炸襲擊,從而撤出黎巴嫩。

(黎巴嫩的街頭,甚至能同時看到教堂和清真寺,這是在其它中東國家難以想像的事情)

黎巴嫩方面,從阿拉伯穆斯林的大開拓時期起,這裡陸續聚集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十數個支派。可以說,上述兩大宗教中的所有派別在這裡幾乎都能找到它的信徒。因此,黎巴嫩本身也是一個多宗教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國家,雖然阿拉伯人佔有比較絕對的優勢,但其內部還是充滿了宗教間的對峙。

簡而言之,美國對於中東這塊石油寶地從未放棄過幻想,哪怕是這次爆炸事件也想要「小題大做」,在官方結果出來之前混淆視聽,試圖引起其它國家和人民的無端猜忌,引起黎巴嫩與中東國家內部矛盾。但無論怎樣,川普之心,也可謂是路人皆知了。

根據CNN的最新報導,已經有三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國防部官員通過CNN予以了反駁,他們的說法和川普完全不同,稱沒有跡象表明這起爆炸是一次「襲擊」,不知道總統在說些什麼。

(CNN報導截圖)

以色列

以色列在這次黎巴嫩爆炸之後的表現也可謂是非常有意思了:黎巴嫩爆炸發生後,以色列議會電視臺迅速宣布,以色列與發生在貝魯特的大規模爆炸事件無關。根據多方報導表示,以色列表示這個鍋他們不會背,也與他們無關。

仔細觀察最近幾周以色列與黎巴嫩或者敘利亞之間的關係,也是達到了比較微妙的關係:近日,以色列軍方與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緊張關係正在加劇,以色列軍方最近在以色列與黎巴嫩和敘利亞邊界頻繁交火,並且在敘利亞的飛彈襲擊中導致一名真主黨成員死亡。

雙方在爆炸發生之前的關係就已經是「劍拔弩張」了,突如其來的爆炸在一開始讓雙方都始料不及,還沒有弄清楚事態之前,以色列總統向黎巴嫩遇難者致哀,並表態願意向黎巴嫩提供必要的幫助。

(以色列總統推特截圖)

以當前的形式來看,以色列方應該是不想讓雙方的關係變得緊張,但以色列總統口中的人道主義援助,口徑和美國如出一轍,不知道是否真的會有援助從以色列送往黎巴嫩呢?

法國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推特上寫道:「今晚貝魯特發生爆炸,造成很多傷亡及破壞,我向黎巴嫩致以兄弟般的聲援。法國與黎巴嫩同在,一直如此。法國的援助和資源正在運往(爆炸)地點。」

黎巴嫩曾經作為法國的殖民地,法國對於黎巴嫩的殖民影響是比較深遠的。一戰後,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法國取得了對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委任統治權。從1996年以色列轟炸黎巴嫩南部村莊卡納事件到2006年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戰爭,再到2007年黎巴嫩國內政治危機,法國的身影都十分活躍。直到現在,黎巴嫩因其擁有的法式建築和法國文化被稱為「中東小巴黎」。

除此以外,黎巴嫩對於法國而言擁有著極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作為周邊大國勢力博弈的舞臺,黎巴嫩的局勢如果惡化,地中海地區爆發戰爭的風險就會增加,從而對法國和歐洲造成影響。對法國來說,黎巴嫩局勢不穩是難以接受的。

(黎巴嫩在地中海地區的位置)

因此,法國力挺黎巴嫩的行為也是在維護法國與黎巴嫩之間的關係,長遠來看,也是在為維護地中海地區穩定打下了夯實的基礎。同樣的,位於歐洲的德國、英國也相繼表示要為黎巴嫩提供援助。

阿拉伯國家

作為阿拉伯國家的一員,眾多阿拉伯國家義無反顧的表示要挺黎巴嫩這位「小兄弟」。

在爆炸發生以後,和黎巴嫩關係相對良好的海灣國家迅速做出了反應。據法新社報導,卡達埃米爾塔米姆表態稱「傷員能儘快康復」,並承諾派遣野戰醫院相關團隊。阿聯副總統兼總理、杜拜酋長穆罕默德在推特上寫道,「我們向敬愛的黎巴嫩人民表示哀悼。」埃及對爆炸造成的破壞表示「深切關注」,阿拉伯聯盟主席艾哈邁德·阿布蓋特對黎巴嫩人民表示慰問,並強調「查明爆炸真相的重要性」。約旦外交與僑務大臣薩法迪表示,約旦已準備好向黎巴嫩提供所需的任何幫助。而伊朗外交部長穆罕默德·賈瓦德·扎裡夫在推特上寫到,我們與黎巴嫩人民同在,伊朗已「充分準備好以任何必要方式提供援助」。

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友誼,恐怕是難以只用宗教這一因素來解釋的,共同的宗教和共同的利益,還有一次又一次中東歷史上戰爭的摧殘,讓這幾個海灣國家在越來越團結。

總結

爆炸結束幾個小時後,事故的原因還正在調查過程中。但當我們站在全知視角來復盤這一事件發生後各國的看法,還是難免看出當今國際形勢的嚴峻和複雜,幾乎所有的國家表示會為黎巴嫩提出人道主義援助,但後續的具體情況很難再從目前的主流媒體得到消息了。客觀而言,像這樣的悲劇,本就不應該將其政治化或是宗教化,但當我們用「政治化」的眼光去審視各個國家的態度時,難免會發現背後利益與文化的衝突與合作,而這本身也是國際關係中值得思考的內容之一吧。

作者:李辛澎,北京語言大學中東學院

北京語言大學

國別和區域研究院

Acadamy of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Studies

Add:北京市海澱區學院路15號

Tel:010-82303354

E-mail:blcueditor@163.com

原標題:《黎巴嫩爆炸案背後的大國博弈》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回眸2020之八 大爆炸後的黎巴嫩「傷痕」難愈
    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港口發生劇烈爆炸,造成百餘人死亡,數千人受傷。爆炸案發生後,地中海地區疫情的突然加劇更讓黎巴嫩政府「措手不及」。到去年年末,該國的經濟和金融已處於崩潰邊緣。
  • 黎巴嫩爆炸事件的背後
    「這次真的不一樣,太可怕了」一位黎巴嫩的居民在採訪中形容這次毀滅性的爆炸。一周前一次意外的大爆炸襲擊了貝魯特,爆炸物質為碼頭倉庫的2700噸硝酸銨爆炸,這次爆炸至少導致180人死亡,30萬人失去家園,爆炸的原因也很快弄清楚了,這是由於嚴重的人為疏忽造成的,因為爆炸物在沒有合理保護的情況下放在了港口已經好多年了。
  • 黎巴嫩看守政府總理和三名前部長拒絕就貝魯特爆炸案接受訊問
    黎巴嫩看守政府總理和三名前部長拒絕就貝魯特爆炸案接受訊問 關盼盼/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12-15 09:01
  • 黎巴嫩「變天」:大國夾縫中的亂局
    身處中東的島叔從黎巴嫩記者朋友那裡得到的說法是,事發日傍晚6點左右,幾個工人正在貝魯特港口焊接一座倉庫的鐵門,不料焊接的火花引燃了倉庫裡的煙花,煙花爆炸的火焰又把高溫傳導到附近的倉庫,隨後存放在這座倉庫裡的2750噸硝酸銨被引爆。專家表示,這次爆炸相當於5000噸TNT當量,是廣島原子彈的四分之一,衝擊半徑達到7公裡,就連隔海相望、距離150海裡的賽普勒斯居民都感覺到了。
  • 貝魯特爆炸案調查法官指控高官玩忽職守,黎巴嫩總統府發表聲明
    央視新聞12月13日消息,據當地媒體報導,12日,黎巴嫩總統府新聞辦發表聲明,針對貝魯特港爆炸案作出三點澄清,第一,總統奧恩在7月21日首次從國安總局獲得關於貝魯特港倉庫內存放有大量硝酸銨的報告,並要求相關機構跟進處理;第二,總統沒有幹涉調查;第三,網傳總統日前會見最高司法委員會代表團時要求介入調查的說法不屬實
  • 慘絕人寰的黎巴嫩爆炸事件,背後真兇竟是2700餘噸農用化肥?
    慘絕人寰的爆炸事件背後的「兇手」竟然是?最近超模君常跟身邊人感嘆,這個世界很不太平,真的一點都不太平,突如其來的天災,橫空肆掠的疫情,今年庚子年令人持續惶惶不安。這不,昨晚超模君剛要躺下睡覺,睡前拿出助眠神器(誤)來刷下新聞,這一刷不要緊,刷到下面這個視頻直接把睡意刷沒了。
  • 黎巴嫩爆炸: 「這可能是壓倒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
    8月4日上午6:07,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發生硝酸銨爆炸 / 網絡黎巴嫩近幾個月的經濟危機也波及到了他的生意,整天店裡沒幾個客戶,之前的主顧也不怎麼露面了或成最後一根稻草按照目前黎巴嫩政府公布的數字,這場爆炸已經致使至少100人死亡,超過4000人受傷,無家可歸者逾25萬人,各項數字都仍在不斷攀升。爆炸發生3個多小時後,黎巴嫩政府公布了事件的真正原因。
  • 亞塞拜然全線開火,小國的廝殺,背後是大國在博弈
    從國土和經濟的角度出發,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兩個國家都是標準的小國,小國的生存之道就是找大國抱團取暖,或者自己結成一個穩定的「共同體」,就像是「歐盟」與「東協」一樣,但是小國最大的悲哀就是,離上帝太遠,離大國太近。在多事的2020年,亞歐大陸的一個地區又亂了。
  • 細數日本長崎避免被原子彈襲擊的三次機會,背後全是大國博弈
    編輯:李小白 原子彈,一個既可以毀滅敵人,也可以毀滅人類自身的可怕武器,他的問世是人類的福音,因為正是有了他,大國之間總能保持克制,我們迎來了難得的相對和平時代。但同時它的存在也是人類的隱患,因為他足以把人類從地球上抹去。
  • 悲傷籠罩黎巴嫩,重大爆炸致死長槍黨領導,總理妻女受傷
    據環球網8月5日報導,當地時間8月4日下午18時左右,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區發生重大爆炸,房屋倒塌,玻璃震碎,滾滾濃煙升入天空。黎巴嫩衛生部長哈馬德·哈桑表示,目前大爆炸已致78人死亡,4000多人受傷。
  • 黎巴嫩的爆炸與「小男孩」的區別
    港口爆炸前後對照2020年8月4日下午6時左右,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2750噸硝酸銨,因長期存放,安全措施不到位,發生爆炸,爆炸波及範圍達10多公裡,傷亡人數已上升至4000多人廣島原子彈爆炸前後對照那麼這次爆炸跟廣島又有多大區別呢?
  • 海牙聯黎法庭判處黎巴嫩前總理哈裡裡遇害案兇手終身監禁
    新華社布魯塞爾12月11日電(記者潘革平)海牙消息:位於荷蘭海牙的聯合國黎巴嫩問題特別法庭(聯黎法庭)11日以缺席審判的方式,宣告2005年黎巴嫩前總理拉菲克·哈裡裡遇害案被告薩利姆·賈利勒·艾亞什被控五項罪名成立,並判處其終身監禁。該案另外三名被告被判無罪。
  • 黎巴嫩貝魯特爆炸案:法官指控總理等4人玩忽職守
    據當地媒體報導,黎巴嫩貝魯特港爆炸事件負責調查的法官薩萬當地時間10日指控看守政府總理哈桑·迪亞卜和三名前部長玩忽職守,在爆炸發生前多次收到港口存放危險品的報告之後,未採取應對措施,最終導致災難發生,造成至少200人死亡。  被指控的三名前部長分別為前財務部長哈利勒、前公共工程部長加齊特和菲尼亞諾斯。
  • 致命爆炸後,黎巴嫩新一次「逃亡」
    命爆炸後,黎巴嫩新一次逃亡爆炸發生後,一些國家通過放寬移民程序表示聲援黎巴嫩[文件:安瓦爾·阿姆羅/法新社]貝魯特, 黎巴嫩 - 50歲的 IT 員工馬津·卡巴尼(Mazin Kabbani)8月4日在貝魯特西部的家中,當時巨大的爆炸衝擊波震撼了他的公寓,導致玻璃碎片散落在客廳的地板上。
  • 黎巴嫩爆炸讓混亂狀況擺上檯面 專家:或經歷委內瑞拉式的崩潰
    當地時間8月4日下午6時8分許,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的倉庫發生劇烈爆炸。此次爆炸事件已造成五千餘人傷亡。黎巴嫩政府宣布為遇難者哀悼三天。 8月4日晚上,身在異鄉的烏薩邁沒有睡著。
  • 黎巴嫩貝魯特港爆炸事件最新進展:總理和三名前高級別政要被控
    來源:央視網據當地媒體報導,黎巴嫩貝魯特港爆炸事件負責調查的法官薩萬當地時間10日指控看守政府總理哈桑·迪亞卜和三名前部長玩忽職守,在爆炸發生前多次收到港口存放危險品的報告之後,未採取應對措施,最終導致災難發生,造成至少200人死亡。
  • 黎巴嫩早已積重難返
    這次爆炸是由2750噸硝酸銨引起的,爆炸當量在300噸-1000噸TNT之間,被描述為繼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以後,最慘痛的一次大爆炸。貝魯特爆炸發生時的景象。雖然黎巴嫩獲得了獨立,卻並不意味著麻煩就減少了,相反,以往各個大國對它的影響開始變得不可調和。這些影響都以宗教的形式出現。黎巴嫩獨立時人口有130萬,其中基督教徒佔60%,穆斯林佔40%。而伊斯蘭教中,遜尼派和什葉派差不多各佔一半。
  • 法國妄圖恢復黎巴嫩殖民地,聯合美國一起打擊
    但是,儘管自爆炸發生以來令黎巴嫩政府感到擔憂的是,黎巴嫩的苦難在很大程度上被西方國家所忽視,而且由於西方對黎巴嫩實施的制裁所造成的黎巴嫩經濟衰弱,人民絕望,黎巴嫩已經完全被封鎖。爆炸只是一個縮影除了貝魯特港口爆炸案(這炸毀了外界通往黎巴嫩的唯一生命線)外,黎巴嫩早就處於經濟衰退狀態。今年上半年,該國的年度債務每年增長8.9%,達到934.0億美元。
  •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大規模爆炸 總理妻女受傷...
    周二(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大規模爆炸,造成至少50人死亡,數千人受傷,港口大部分地區被夷為平地,首都各地的建築物被毀,天空中升起了巨大的蘑菇雲。  爆炸原因尚不清楚。黎巴嫩紅十字會在推特上表示,30多支隊伍正通過救護車對爆炸現場做出反應。
  • ...黎巴嫩長槍黨領導人納賈裡安(Nazar Najarian)也在爆炸中喪生...
    【黎巴嫩總理妻女在爆炸中受傷】當地時間周二(8月4日)晚間,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兩起大爆炸,據黎巴嫩衛生部公布,爆炸已經造成至少73人死亡,3000多人受傷。黎巴嫩總理哈桑·迪亞卜的妻子和女兒在爆炸中受傷。黎巴嫩長槍黨領導人納賈裡安(Nazar Najarian)也在爆炸中喪生。有聯合國維和人員及德國使館人員在爆炸中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