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昨天閨蜜跟我抱怨,輔導孩子作業太難了,常常懷疑人生:「為什麼自己生的孩子這麼笨!」
閨蜜和丈夫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可孩子就像不開竅似的,原本認真讀了一遍課文,結果再一問寫了什麼,就是說不出來。
記不住就算了,還講不通,結果好不容易把這篇內容講明白,下一篇又是個巨大的挑戰。
唉,作為老母親,耐心真是時刻受考驗,我個人同樣深有體會,而且這好像還挺普遍。
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小男孩手裡拿著抄好的古詩,哭唧唧地問媽媽:「這怎麼這麼難,背不下來!」還一本正經說:「這古詩寫得不對,字兒不對,不會讀,不想背……」
媽媽也是沒辦法,又好笑又可氣,最後只好說:「你就按照拼音拼下來就好了,把你玩的能耐用在背古詩上,就不難了」,結果孩子哭得更厲害了。
0101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問題可能在記憶力上
先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或者數落孩子,根源可能是記憶力太差了!
俄國劇作家克尼雅日寧提出:讀書分為三種狀態,第一種讀而不懂,第二種是既讀也懂,最後一種很厲害,是能懂書上所沒有的東西。
從認知的角度來看,背不住文章,記不住重點,和孩子的大腦記憶能力有關。
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腦科學冷知識:大腦的記憶分為短期記憶、長期記憶和感覺記憶。
從名稱來看,短期記憶就是能在大腦中短暫存儲的、當下有價值的信息,能維持幾秒鐘或者幾分鐘。孩子的專注力本身就容易分散,因此短期記憶能力更強。
孩子的學習就像是成人的工作,他們會把自己看見的、學到的都記在大腦的記憶黑板上,隨時浮現隨時調取,和當下的事物聯繫在一起。
比如孩子背誦一篇文章,先看見的是文字,裡面有些關鍵的信息,他們暫時記住是為了隨時調取,和當下的事物產生關聯,再它們結合在一起背誦下來。
一些無關緊要的,或者已經熟練掌握的字就會被緩存,大腦就可以理解為裝著緩存信息的處理器。
孩子閱讀理解的過程,其實就是通過閱讀文字,理解表面和深層次的內容。
再細緻地說就是讀懂每一個關鍵詞,每一句話,把它們聯繫起來,解決實際問題,產生新的體驗和感覺,再付出行動。
0202記憶力如何參與孩子閱讀的過程?
在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寫的《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一書中,簡化了大腦認知學習時的流程,可以解釋這個過程。
第一步:書本文字足夠吸引大腦的注意力,大腦開始集中精力進行閱讀。當然,若文字不具有吸引力,大腦就不能集中精力,就算逼孩子看一天書也無用,裡面的信息孩子一點也吸收不了。
第二步:書本上的文字被暫時緩存在大腦中,相互之間開始進行初步連接,此時可能會出錯或者混淆。
第三步:大腦開始調動長期記憶,提取準確的文字信息,並根據已有的學習經驗進行聯想、幫助記憶。比如看見熊貓,知道這兩個字的讀音,知道它是一種動物,在動物園和書裡見過。
第四步:孩子利用工作記憶閱讀理解時,大腦會從長期記憶裡把讀到的文字再次進行提取,生成新的聯繫和知識,相當於在大腦中進行加工處理。
第五步:重新「聯繫」起來形成的新知識,經過反覆多次的複述、練習,最終更新出更加豐富的新知識,儲存在長期記憶區。
可見,閱讀理解在工作記憶區時間久一些,孩子能不能讀明白,憑藉的就是工作記憶,而深度的理解能力依賴於長期記憶區中的經驗和以往的知識。
簡單來說,如果孩子的工作記憶容量小,存不下太多東西,那麼就會像猴子掰玉米丟三落四。
講明白了一篇,下一篇又搞不懂,就說明記憶得不牢固,緩存得不透徹。
0303如何提升孩子腦海裡的「小黑板」?
1、閱讀前先做個大概的理解
每次閱讀之前都要進行通讀,對文章的大概內容有一個把握,可以教孩子按照以下步驟記憶:
掃描式的泛讀:第一遍讀課文時,引導孩子從頭到尾通讀一遍,不要擔心沒記住,同時忽略不會讀音的字。
然後合上書,儘量把記憶下來的內容回憶起來,包括主人公、情節、數字等,能記住多少是多少。這時記住的就是最先被緩存的那一部分,碎片化的記憶是根基,為一會重讀打基礎。
速讀找關鍵詞:第二次讀會發現文章中有一些新的知識點,或者是描重的知識點,孩子可以搜索並記憶下來。這些是重點,也有可能是文章的線索,家長引導孩子找到並記憶,也可以給關鍵詞定位,讓文字之間聯繫更緊密。
重讀:再一次閱讀時,要把剛才處理好的關鍵詞加入進去,看看和剛才沒記住的次重點之間有什麼聯繫,並不是記憶得越多越好,也不是記憶得越快越好,要將其轉化為有價值的信息。
理解:這並不是當下就能表達出來的,除非問題和剛才記得的重點完全吻合。
理解是一個需要螺旋上升、循序漸進的過程,還要結合自身經驗,進行有效信息的轉化。
2、利用腦海裡已有的記憶關聯
舉個例子,讓孩子記電話號碼,比如聯通和移動前三位數,只有幾種固定的,很好記,但後面需要分塊記憶。
13812345611這樣一組電話號,有的人分塊就是138-123-45611,有的人就是138-1234-5611,每個人的記憶方式也不同,每個段落也都有聯繫,整合在一起放在大腦裡緩存,才能打通。
3、想辦法變成長期記憶
可以用40秒再次複習法,做完一道題或者閱讀理解後,用40秒的時間回顧重點、複習難點、重申關鍵信息,孩子就會加深印象,理解得更透徹。
就像孩子會有周考、月考、期末考,用的都是長期記憶,一定要用短期記憶多練習。
具體的方式是做完一篇閱讀理解,別著急做下一個,合上書籍,讓內容和要點重現在大腦裡,儘可能想得詳盡,邊說重點邊寫出來,用40秒即可。
然後閉上眼睛什麼都不想,靜待十秒後再把要點回顧一遍。
這一方法針對新知識或者較為複雜的文章好用,時間不宜過長,集中精力效果最好。
孩子的理解能力是可以隨著記憶力一步步提升的,只要是體驗得多、練習得多,沒什麼不能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