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和米利暗的歌
神拯救為奴的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的控制之後,跟著是一個恰當的結語,就是摩西和百姓用詩歌來歌頌耶和華的尊榮和能力(十五1-18)。這裡的記敘,從散文體轉為詩歌體,是十分重要的。詩歌的修辭高雅,比散文更能表達以色列人的想法和感受,他們敬拜那位憐憫他們,救他們脫離暴君勢力的神。借著複述散文中記載過的內容,讀者也受鼓勵參與以色列人的歌頌。百姓敬拜和讚美神所作的事情,充滿信心,瞻望將來。故此,他們的詩歌在結束時,將焦點放在神將來要為他們成就的事上(十五13-18)。本段落就在過去的歷史和未來的期望輝映之下結束,我們看到米利暗和所有婦女歡愉地擊鼓和跳舞,自然不足為奇了。
十五3 耶和華是戰士 出埃及記不斷發展耶和華為以色列的緣故,與埃及人和他們的神作戰的意念,因此祂在此被讚美為戰士。這概念的重要性在全本舊約一直不減,至新約依然存在。尤其明顯的是撒母耳記,「萬軍之耶和華」的稱號在該書十分普遍。耶和華是以色列的君王和勇士,在爭戰時率領他們得勝。神明作戰在古代神話中經常出現,但這些描述往往都只限於控制和組織宇宙。* 瑪爾杜克(巴比倫)和 * 巴力(迦南)二神,都制服了海洋──他們仇敵的化身(分別名為 * 查馬特和雅姆〔Yamm〕)。反之,本詩讚揚耶和華利用自然的海洋(不是超自然神祇的化身),擊敗在歷史中與他為敵的人類。然而在爭戰中建立秩序,被高舉為王,和設立居所,都是本段與古代近東文學之間,在描述宇宙性戰事之時的共通之處。
十五4 紅海 本節提到「蘆葦海」,不是要再次討論海的位置(參十三18注釋),而可能是個雙關語。希伯來語的 suph 字不但有「蘆葦」的意思,更可譯作名詞「終結」,或動詞「滅盡」(見:詩七十三19)。
十五6~12 右手 右手是拿武器的手,帶來勝利的也是它。第12節的意思不是說右手使地裂開。希伯來語中的「地」字有時可解作「冥界」,本節可能正是此意。冥界吞滅他們,就是他們被埋葬的意思。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埃及人對於來生的信念,是惡人死後若不能說服判官自己是好人,就會被「吞吃者」所食。
十五13~16 驚惶的百姓 百姓恐懼是徵服記載中一再重現的主題。迦南人從前雖然懼怕埃及(同時代之 * 亞馬拿書函證明當時確然有人如此),如今對他們構成威脅的已非法老的膀臂,而是已經打敗法老之耶和華的膀臂。
十五17~18 你產業的山 山、產業、住處、聖所一同出現,顯示所指的是錫安山──耶路撒冷。
十五18 耶和華作王 本節不是將 * 耶和華描繪為制服了宇宙,統管屬下眾神的神話性君王。反之,他是在歷史現實中統治祂藉自己所操縱的自然力量,拯救出來的子民。這詩所稱頌的,不是祂打敗了其他神明或宇宙中混沌的勢力,而是他的能力勝過在歷史中存在的人類。
十五20~21 女先知 在此被稱為女先知及亞倫姊姊(但沒有提及摩西)的米利暗,開始唱詩。本書只在此處提到米利暗的名字,她被稱為女先知更是全本聖經惟一的案例。聖經惟一另一個關於她的事跡,是民數記十二章她向摩西權柄發出挑戰。除她以外,舊約有名的女先知還有底波拉(士四)和戶勒大(王下二十二)。女子扮演這種角色不必覺得意外。事實上在 * 馬裡的先知文獻中,女人出現的次數與男人相等。樂團有女子參與亦很平常。音樂和預言亦不無關係;音樂有時可以驅使人進入受感說話的昏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