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變像-為何是摩西和以利亞?

2021-02-28 葡萄園的野豬先生

耶穌,摩西,以利亞,三人並立在山上,彼此交談(太17:3; 可9:4; 路9:30-31)。這場景令人震驚,富永恆深意。

為何摩西與以利亞?

耶和華揀選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獨裁政權的奴役壓迫,叫以色列人可以真正認識祂是他們祖宗所相信、敬拜、聽從、追隨的上帝,讓他們得以在祂應許賜給他們的土地上自由敬拜祂,成為聖潔的國民與祭司的國度。

為此,摩西必須對抗埃及法老王以及一切在出埃及進迦南途中所有攻擊以色列的國族勢力,又要對抗悖逆敗壞的以色列人及其中敵對祂的勢力。他一方面要救以色列人脫離獨裁政權的壓迫,另一方面又需按上帝的旨意建造以色列人成為耶和華的子民,將他們帶進迦南地。他的工作是雙重的:既是政治的,又是宗教的;既要命令以色列人,又要聽命於耶和華;既要向以色列展現權柄,又要服從耶和華的權威;既要統治以色列人,又要隨時求問耶和華。

誠如詩篇90篇所言,摩西一生勞苦愁煩,尤其八十歲到一百二十歲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他必須在各種強大的世界力量以及以色列人的悖逆報怨中服事呼召他的耶和華上帝,努力完成祂交給他的艱鉅任務。但最後只因百姓悖逆怨恨的艱難困境中的一個似乎不那麼明顯的錯誤得罪耶和華,無法進祂應許給以色列人的迦南地(民20:12),死在約但河東岸摩押地,葬在摩押地的一個山谷中,至今無人知道他的墳墓何在(申34:5-6)。

耶和華揀選以利亞,宛如再世摩西,對抗當時由耶洗別這異教女人帶來以色列王家的偶像宗教勢力,在以色列人中艱辛地維持由摩西樹立的正統信仰。如同摩西,以利亞要對抗政權的迫害,只是此時非外邦政權,而是以色列本身的政權,也就是與他同宗同族同信仰傳統的政權(用現的話說就是,教會本身的政權,而不是教會外的世俗政權)。

以利亞何許人?出生哪裡?有何來頭?聖經全無所說,只說他是寄居基列的提斯比人(王上17:1),但連提斯比也地點不詳。可這麼說,以利亞是一個出生無名的人。但上帝揀選他在已被異教奴役的以色列人中守護祂的信仰。他單獨一個人就是整個「以色列的戰車馬兵」(王下2:12)。

以利亞(eliyyah)意即「耶和華是上帝」,他用自己的名字公開宣告他唯獨信奉敬拜耶和華上帝。上帝賜以利亞大能,叫他能行諸般神蹟奇事,但服事的一生卻幾乎都在逃亡躲避以色列王室的索命。即便他能一人力抗四百五十個巴力先知,藉從天而降的大火真真實實顯明耶和華為獨一真神,並擊殺那群巴力先知於基順河邊(王上18:20-40),但他仍然必須逃命,躱避耶洗別這殘暴惡後的追殺(王上19:3)。在逃命的路上,他甚至軟弱至極而向他所相信與事奉的耶和華上帝求死:「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王上19:4)。但耶和華上帝仍然差使者幫助他,給他吃喝得力好繼續逃命,直逃到摩西領受上帝向摩西啟示律法的何烈山,在那裡親耳聲到耶和華的細聲微言,好繼續領受上帝交咐他的任務(王上19:5-18)。

以利亞賣命地回到以色列信仰最為純正的源頭,獨自一人逃回摩西領受耶和華啟示律法的何烈山,在這孤寂的上帝的山重新求見耶和華。這意味著他決心對抗整個以色列已沉淪於其中的混雜信仰(syncretism),這淫亂的信仰竟將獨一真神耶和華與偶像巴力結合併列。這也意味著他是如何勢單力薄地面對世界,面對已經敗壞沉淪的上帝百姓群體,他倍感孤單,不斷被當權者追殺,自覺整個以色列只剩他一個人是事奉耶和華上帝的先知,只剩他一個人願意且能夠回到以色列信仰的根。沒錯,只剩一個人是以利亞的真實感受,雖實情非如此,因為耶和華還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未向巴力屈膝又未與巴力親嘴的,何況又還有忠於耶和華的先知米該雅。但以利亞並似乎不知道這七千人何在,也無識於米該雅,無法與他們相識相交。

耶和華上帝使用以利亞,並定意叫他孤單,但親自以基立溪的烏鴉、撒勒法的寡婦以及往西奈山路上的天使餵養他,在幾乎不可能的處境中完成祂的託付,對抗敗壞沉淪的以色列百姓及其君王,承傳並守護祂藉摩西在以色列中建立起來的信仰。

以利亞開啟且樹立了後來耶和華先知傳統的基本形像:全然聽命於上帝的吩咐,忠實傳講上帝的話,勇敢對抗敗壞上帝百姓的假先知,不畏權勢,不媚俗,不討好群眾,且不停被逼迫,苦難不斷,孤單痛苦欲死,但始終全然忠誠於上帝。這個先知形像直傳到被希律王砍頭的施洗約翰,在被釘十字架的主耶穌基督身上達於頂峰,又傳到使徒以及後世的教會眾聖徒,直到今天。

今天,地上教會依然如古時以色列那樣敗壞,那樣不忠於上帝,那樣混雜不乾淨,那樣充滿當權得勢的龐大假先知群體。但上帝必揀選以利亞,承傳並守護正統信仰,公開對抗已賣身給異教崇拜的教會當權者及其公然推行的混雜教風,公開挑戰敗壞上帝百姓的異教先知並以上帝的劍擊殺他們,公開在上帝百姓面前公開見證上帝的真實大能,並按上帝的旨意將自己的信仰任務與服事工作承傳給上帝親自揀選的後繼僕人,好使上帝的旨意與真理得以永續於地。

「以利亞」清楚告訴我們,出生不重要,來頭不重要,外表不重要,肉體不重要,人數不重要,財富不重要,大廈宮殿不重要,廟堂神殿不重要,權力不重要,軍力不重要,唯獨那自有永有的上帝重要。祂可只用一個人,在沉淪、黑暗、混亂、獨裁困境中,守護祂的民與祂的道。

· END · 

相關焦點

  • 摩西和以利亞丨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先知的預言應驗在基督身上
    摩西代表律法聖經中「摩西律法」指摩西在西奈山領受的律法!是一個對舊約律法的專屬名詞!不是摩西制定的,這一點大多數基督徒都明白!舊約共四部分組成,律法書和先知書佔四分之一。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亞代表先知!摩西沒有把那一代出埃及的以色列民帶進迦南美地,預表著律法不能使人得救!摩西死的時候年一百二十歲。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預表神的律法是永不更改、永不廢棄的!主耶穌登山變相有摩西和以利亞陪同,表明主耶穌基督是律法和先知的總和、真道!
  • 先知以利亞為何在神面前一心求死呢?
    先知以利亞為何在神面前一心求死呢?各位弟兄姐妹平安,昨天的文章與大家分享說到,先知以利亞在羅騰樹下吃了上帝給他所準備的餅和水之後就出發趕路了,他整整走了40天,走到了何烈山,然後進到了一個小山洞裡面去休息。
  • 【讀經分享】摩西和亞倫
    「會眾沒有水喝,就聚集攻擊摩西,亞倫。百姓向摩西爭鬧……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拿著杖去,和你的哥哥亞倫招聚會眾,在他們眼前吩咐磐石發出水來,水就從磐石流出,給會眾和他們的牲畜喝。於是摩西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從耶和華面前取了杖去。摩西,亞倫就招聚會眾到磐石前。摩西說,你們這些背叛的人聽我說,我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嗎?
  • 聖經地名--巴旦亞蘭,聖經人名--以利亞,聖經語彙--八福
    (出1:1-9)5)雅各在巴旦亞蘭時起初並未想到與利亞成婚(創29:16一25),但婚後利亞卻為雅各生養了利未、猶大等人。(創29:34-35)利未乃是摩西的祖先。(出2:1-10)猶大乃是大衛的祖先。(太1:3一6)而且耶穌的養父約瑟也是屬於大衛一族一家的人。(路2:4)6)雅各後來離開了巴旦亞蘭又回到了迦南。
  • 摩西特有的尊榮
    "摩西手裡拿著兩塊法版下西乃山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的麵皮因耶和華和他說話就發了光。亞倫和以色列眾人看見摩西的麵皮發光,就怕挨近他。摩西叫他們來,於是亞倫和會眾的官長都到他那裡去,摩西就與他們說話。隨後,以色列眾人都近前來,他就把耶和華在西乃山與他所說的一切話都吩咐他們。摩西與他們說完了話,就用帕子蒙上臉。
  • 摩西和摩西十誡
    摩西出生後,其母親為保其性命「就取了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將孩子放在裡頭,把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後來被來洗澡的埃及公主發現,帶回了宮中。公主救下摩西並且將摩西當作自己的兒子撫養。摩西長大後一次失手殺死了一名毆打猶太人的士兵,為了躲避法老的追殺,摩西來到了米甸並娶祭司的女兒西坡拉為妻,生有一子。一日,摩西受到了神的感召,回到埃及,並帶領居住在埃及的猶太人,離開那裡返回故鄉。
  • 先知以利亞在神的面前求死,為何上帝卻沒有應許他呢?
    先知以利亞在神的面前求死,為何上帝卻沒有應許他呢?親愛的弟兄姐妹,昨天的文章裡面我們說到先知以利亞因為從一個叱吒風雲的政治人物一下子跌落成一個只顧抱頭逃命的喪家之犬而在神面前一心求死的時候,神並沒有應允他的所求。
  • 聖經分享:以利亞的成功和失敗
    以利亞聽見,就用外衣蒙上臉,出來站在洞口。」上帝所用來向他僕人顯現他自己的方式,不在乎展示赫赫的神能,而是借著「微小的聲音。」他要教訓以利亞:在完成他旨意的事上,最有成效的並不一定常是那最顯赫的工作。當以利亞等待主的顯現時,有狂風大作,電光閃射,烈火燃燒;但上帝都不在其中。後來有微小的聲音發出,先知就蒙上臉,站在主的面前。
  • 一個大有信心而勤於祈禱的人—以利亞
    王上18:2101人生沒有雙黃線在亞哈作王年代,以色列民舉國背道,在迦密山上,以利亞是唯一出來維護耶和華尊榮的人,他站在亞哈王和假先知們的面前,被四周聚集的以色列民眾包圍著。對真神上帝,對假神偶像,每個人都要作出選擇,凡自認是與上帝子民聯合一致的人都要挺身而出,明確地表示自己乃是效忠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就如當年摩西面對以色列民眾說:「凡屬耶和華的,都要到我這裡來!」「心持兩意」的人就是處於觀望狀態,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上帝那裡得到什麼光明與黑暗無法摻雜調和。
  • 列王紀上:以利亞八十七講 將臉伏在兩膝中—懇切(附音頻)
    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我們先從聖經裡看懇求的禱告例證:【出32:11】摩西便懇求耶和華他的神說:「耶和華啊,你為什麼向你的百姓發烈怒呢?這百姓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從埃及地領出來的。」
  • 史上最被低估的巨星:摩西-馬龍
    1978-79季,他場均25+18的數據,帶領火箭47勝,拿到自己第一個常規賽MVP。實際上,那年他剛24歲。1981年他做出偉大創舉:帶領火箭常規賽40勝42負,季後賽首輪對戰衛冕冠軍湖人。第一場他38分23籃板,用精確中投和狗熊掰棒子的橫勁讓天勾眩暈。
  • 紀念摩西-馬龍:「因為籃板永遠在那裡」
    剛故去的摩西-馬龍,一定是史上最常被人忘懷的巨星。費城大將卡德維爾-瓊斯有過以下看法:「J博士需要一個教練來確立他的核心位置,他不喜歡自己開口,來張揚自己是老大。」J博士是個紳士,是個吐屬斯文的好人,是個優美的飛翔者,卻不是個大權獨攬的老大哥型領袖。所以他和摩西-馬龍,反而非常合拍。康寧漢姆教練承認「摩西讓我們的每個環節都增加了侵略性。」
  • 迦密山的大復興|以利亞的職事(1)
    每一個事奉主的人都應當有隱藏的經歷,你我和神之間都應當有一個隱藏的經歷,這個經歷是單單屬於我們跟主之間的關係,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跟主之間,不能只是一個工作上的關係,或是一個組織的關係;每一個事奉主的人,都是神的僕人,應該和主有緊密的關係。甚至我們和主之間,有一些的經歷,在聖經裡面用另外一個字——「謎」——對別人來講是謎,是不能懂的,我們也不需要告訴別人。
  • 【真心話】04火中荊棘的呼召——「摩西!摩西!」(出三章)附詩歌:靈火復興我
    點擊上方「C3靈修教室」 關注
  • 摩西和米利暗的歌
    摩西和米利暗的歌 神拯救為奴的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的控制之後,跟著是一個恰當的結語,就是摩西和百姓用詩歌來歌頌耶和華的尊榮和能力(十五1-18)。這裡的記敘,從散文體轉為詩歌體,是十分重要的。詩歌的修辭高雅,比散文更能表達以色列人的想法和感受,他們敬拜那位憐憫他們,救他們脫離暴君勢力的神。借著複述散文中記載過的內容,讀者也受鼓勵參與以色列人的歌頌。百姓敬拜和讚美神所作的事情,充滿信心,瞻望將來。故此,他們的詩歌在結束時,將焦點放在神將來要為他們成就的事上(十五13-18)。本段落就在過去的歷史和未來的期望輝映之下結束,我們看到米利暗和所有婦女歡愉地擊鼓和跳舞,自然不足為奇了。
  • 摩西的冒險之旅,一位神的指引,四個女人和三個男人的推動
    按照上帝耶和華在何烈山荊棘火中顯現所說的,摩西是他派到埃及去的,但是摩西在埃及作為王子生活的期間,並沒有受到上帝的任何啟示,除了他本性更加善良,對以色列奴隸並沒有太多的同情。聖經故事裡摩西殺死監工的舉措其實十分非常突兀,而電影《十誡》卻從摩西和埃及王室的恩怨情仇出發,講述了摩西從王子淪為罪犯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