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樓臺煙雨中

2021-02-19 區域協同發展延懷共建你我同行

     我知道,我的感傷是被詩意滋養出來的。

     魏晉南北朝的血腥,汙損了我的記憶,我竭力想做番逃避,與南朝的人們一樣,嚮往山林的安寧。然而,誰也無法離開這片土地,古人更是被割據鎖困。這時,只能求助於佛陀,他有無邊的法力。君王也跪拜菩提,不再相信天授大寶,建極綏猷。與百姓一般,抱定青燈,任由江山存亡。

     有一日,正值初夏綠濃時節,晚唐詩人杜牧來到江南。他白衣青履,綸巾飛髯,仙雅不輸太白,逸秀尤勝摩詰。真是三分黯傷,七分孤芳,灌滿十一分詩意。他在景明春和裡,望著前朝遺落的古廟蒼柏,懷想著曾經的狂熱,不禁萬千感慨。他捻須遠眺,吟詠道:

千裡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從此,中國文人縹緲的心結被一幅水墨所定格,它拴持了一千多年的時光,依然牽扯著我的情緒。我無法評說一句詩的能量,但它的穿透力卻足以將時間壓縮,讓我伸手便可撫摸到那個時代,還讓我此刻墜落於它的土地上,共沐煙塵。

     生活的乖舛,也時常刨痛我的善根。佛陀就是在人心的最善良處播撒種子,萌發善念,撫慰傷痛。兩千多年前,世界有個文明軸心時代,蘇格拉底、釋迦牟尼、孔子等幾位偉大的思想家,便試圖將人的善智啟發出來,變成構造世界的材料。使人能依賴於精神的覺醒,去克服宇宙無情的熵增定律。使人被重新塑造,令上帝陌生。

     只是僅一個孔子不夠。這片被五胡十六國攪亂了的土地,倡導如何建立和遵守秩序的儒家說教,已經無力聚合散亂的精神。而且中原人,不再相信桃花源。他們逐漸接受了西方佛陀的啟示,開始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叩問生命的真相,尋求脫苦之道。

     此刻的南朝,以江淮、秦嶺為界,正在學著忘記過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不再懷舊。結束了東晉的統治,以兩條大河為護城河,在建康過起了安逸的日子。

     梁武帝蕭衍滅齊建梁,立下不世之功,前期聲名煊赫。晚年的他身心俱疲,不再頻頻北顧中原,對帝王的生活也失去了興趣。他竟如當年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一樣,看破了紅塵,醉心於吃齋念佛。這出乎世人的預料,也給後世的帝王指了一條出路。宗教直抵人心的力量,可見一斑。這樣,他倒是褪去了神的外殼,給百姓一個大大的悟化。這般自我降格,從天上落到地下,正是眾生平等的注釋。

     大通元年,梁武帝得知印度來了一位叫達摩的高僧,便從廣州迎請到金陵。接見達摩時,武帝很自負地問:「朕繼位以來,營造佛寺,譯寫經書,度人出家無數,如此這般能積什麼樣的功德呢?」達摩說:「並無功德。」武帝忙問:「為何?」達摩說:「這些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武帝又問:「怎樣才是真功德呢?」達摩說:「清靜、睿智、圓妙,體自空寂。這樣的功德,不是在塵世上能求得的。」武帝接著問:「什麼是聖諦第一義?」達摩說:「空寂無聖。」武帝迷茫不解,又接著問:「回答朕問話的人是誰?」達摩說:「不知道。」武帝愈發不明其義,不再發問。

     達摩知道二人心機不合,無緣致深,便不辭而別。遂一葦渡江,來到了嵩山少林寺。十年面壁,終成禪宗始祖。

     達摩認為:內傳法印,以便正智與真理相契合;外傳袈裟,以便教派傳承旨意明確。他教導弟子:要外息諸緣,內心無事。心如牆壁,方可入道。故而便有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禪宗要義。佛陀拈花微笑,迦葉會意點頭,被認為是禪宗開端的那一刻。

     梁武帝篤信佛陀,但作為帝王,他無法理解達摩倡導的精神,也無有心智竭苦之法來修持自我圓通之妙。達摩在北朝修成正果。武帝在南朝自圓其夢。一塊南北分裂的土地,默默地被一葦作舟所貫穿。

     我們可以想像得出那種驚喜,那道佛光灌頂的清透,那種陪伴的溫暖。對一個生命的個體而言,直至今天,宗教都有不可輕蔑的教化功德。但對社稷和君王而言,宗教是工具,不是政權的終極目的。放棄天下,使萬民再陷水火,便失去了宗教的普世價值,其倡導的果報也不再是菩提之善。一句話,百姓可以迷信,但帝王應該清醒。

     史稱,南朝時期,君王多是佞佛之輩。尤其是梁武帝到了崇佛誤國的地步,最後自己也被活活地餓死在冷宮中。他本人曾四次捨身到同泰寺當和尚,被人稱為「和尚皇帝」。當時在建康城內外就有佛寺五百多所,僧尼十多萬之眾。

     太武滅佛,文成修窟,叢林歷經劫難,驗證了物極必反的道理。在這塊土地上,佛教經歷了天堂的光耀,獄火的焚燒,適應了驟然的狂熱與無情。也漸漸地生發出一副東方的面孔,甚至可以走進朝堂,植根於政治。它在極端的盡頭處哀泣一陣子,又粲然地粉飾出新妝。這時的佛教或多或少已經出離了佛陀的本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有人說,這不是詩人的溢美之詞。

     杜牧是尚儒排佛之人,他不贊成君王效仿武帝這樣。君王之善,是惠及天下的大善,不是伶俜獨善。有人說,這首詩在抒情表景中隱含著批判。他入手用了一個「千裡」二字,濃縮了一個意象,描繪出一幅令人著迷的田園圖景。他說,江南的景色多美啊,紅花在綠樹間開放,黃鶯在歡樂地唱歌。傍著水岸的村莊,倚在山腳的城郭,還有那招展的酒旗,飄來的酒香。然而,他突然便把目光收回到眼前,因為他聽到了經聲佛號,看到了縷縷青煙。哦,原來,現實依然如此,眾生還未脫苦。他說,你瞧,那些煙雨中聳立的樓臺有多少是佛家寺院的,這誰能辨得出?如今大唐崇佛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又增建了多少寺院,這誰能數得清?當年南朝因此國運衰微,大唐依舊要步之後塵。唐憲宗為供瞻佛骨,不惜耗損國力。韓愈因上遞《諫迎佛骨表》,而被貶潮州。為什麼世人還不覺醒呢?杜牧對景生情,婉轉地表達了他的憂思。

    當然,這首詩還有另一種解釋。也有人說,寺廟就是煙雨中的一片樓臺。

    白馬馱經,佛教濫觴於東漢,經魏晉南北朝的一番洗禮,更加本土化。

    讀到這段歷史,總會有重重寺院和疊疊石窟在眼前浮動。佛教幾乎佔據了所有名山勝水,它在紅塵的迷暗中為人們點燃了一束燭光。我時常顧盼這束光,去做一些思索。也會偶爾有點靈感,給冥冥中傳遞一些心思。無奈,我眼路雜蕪,沒有篤定的精神依賴。進廟,我會燒一炷心香。出來,我會仰望星空。

    我始終認為,佛教是精神脫困的一種解決方案。這其中還有本土的儒教和道教。人的靈魂,儘管有心智駕行,可達不可預知之深慧,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在有生即有死的鐵律面前,靈魂有時顯得無知。我們簡裝行囊,快樂地活著,要比無盡的懺悔好得多。我們假設有來世,但也要把現世的每一天過好,否則,豈不是又給來世埋下了宿業?

    佛教是為篤信不疑的人培起的一方淨土。大千世界,萬象包羅,非是天下人都信一個「空」字,都求涅槃之道。為什麼不能把佛教看成是智慧的一部分,為什麼不能讓我們生命在行進中多一種選擇?

    春光已至,春色略顯遲疑。樹上的花蕾還沒有擠破枝頭,詩意盡在明天。避疫讀史,只能是拘守跬步,不添亂子。望空窗欞,又不見南雁北歸,烏雀登枝。禁足也是善行,尤似面壁觀心。

     如此,還是吟一句 「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吧,在歷史的對岸,你盡可大聲地放歌!

相關焦點

  •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
  •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今天我們講杜牧的一首名作,杜牧這首詩叫《江南春》絕句。杜牧這個人,在中國詩歌史上是一個很有名氣的詩人。他是晚唐的著名作家,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杜牧在晚唐之所以名氣很大,就是因為杜牧的七絕寫得非常好。他七絕中間寫得最棒的是他的詠懷詩,比如說他的《題烏江亭》就寫得非常漂亮,跟王安石的《烏江亭》經常聯袂被人們提出來。
  • 懷舊、煙雨、古寺、空境、禪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輕裘緩帶,寬袍大袖的魏晉名士向我們款款走來,竹林七賢正暢談老莊之道,會稽山陰之蘭亭有多少名士正在流觴曲水,吟詩作賦。我最喜歡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古寺,青燈,煙雨,朦朧,這些詩歌中蘊含的流風遺韻,可謂是讓我的懷舊之情到達頂峰。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 【古詩詞鑑賞】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譯文遼闊的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樹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許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籠罩在這朦朧煙雨之中。煙雨:細雨濛濛,如煙如霧。 詩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濛濛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有眾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動物,有聲有色,景物也有遠近之分,動靜結合,各具特色。
  • 【詩詞鑑賞】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煙雨:細雨濛濛,如煙如霧。 賞析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詩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濛濛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首詩中描繪的景象,說的就是南朝江南的盛景。彼時的南朝,寺院林立,佛法興盛。南朝的幾位皇帝中,除了劉裕的武功之外,蕭衍可以稱得上是一位頗有建樹的的皇帝,梁朝在他的治理下,也曾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國泰民安。在勤於政務的同時,梁武帝更寫的一手好詩,那首著名的《莫愁歌》就是出自他的筆下: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到底何意?古代文人們有爭議
    猶記得筆者首次聽到「情深深雨濛濛,多少樓臺煙雨中,記得當初你儂我儂,車如流水馬如龍……」的那種驚豔,當時還在想寫這歌詞的人太牛了,這裡面的一些歌詞比我當時知道的為數不多的古詩詞還經典,這也太有才了吧。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只是應景懷古的詩句嗎
    這首詩是晚唐詩人杜牧的【江南春·千裡鶯啼綠映紅】中的詩句,全詩是」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在這首詩裡借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表達做事要有個度,不可過猶而不及,從這一點來說,寺院經濟對國家之根基的動搖,流露出作者對佛教發展的擔憂。果不然,唐武宗在位六年,便進行了大範圍的滅佛活動,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會昌法難,究其原因,佛教在發展的過程中扮演了不適當的角色,脫離了釋迦老爺子清心寡欲,求脫生死的根本方向。
  • 帶「雨」字的詩詞原來這麼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比江南雨更多情的,是古詩詞中的雨。最深情的雨,莫若納蘭:「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最無情的雨,首推溫庭筠:「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1、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一連三日的春雨復甦萬物,使溪水猛漲,魚兒也在這幽靜的夜裡搶水上灘。詩寫春日雨後月夜溪灣景致,充滿生機,美妙動人。2、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畫意攝影,怎麼還原「鶯啼綠映紅」和「樓臺煙雨中」意境?6個思路
    "鶯啼綠映紅"和「樓臺煙雨中」來著是詩人杜牧所寫的山水詩《江南》,這是一首描寫江南風光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如下;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千裡鶯啼綠映紅」,遼闊的江南,春天是一幅鶯啼燕舞,綠樹映紅花的畫面。
  • 隱藏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罪惡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江南春》,表面上是在描繪江南的迷人美景,實則卻有深深的寓意蘊含其中。南朝時期,曾經修建了許多宏偉壯觀和莊嚴肅穆的寺院廟宇與亭臺樓閣,如今卻都杳然無蹤。
  • 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此番連中兩元,杜牧春風得意,甚至有點忘乎所以。這天,杜牧遊終南山。偶遇高僧,相談甚歡。介紹杜牧時,同伴著重將帝都戶口、官宦世家、房產百套、連中兩元等關鍵詞黑體加粗。原以為大和尚會虎軀一震,滿眼都是崇拜之情。不料此位高僧,竟無半點反應。
  • 煙雨江南系列圖片
    情深深雨濛濛 多少樓臺煙雨中 記得當初你儂我儂 車如流水馬如龍 儘管狂風平地起 美人如雲劍如虹 啊情深深雨濛濛 世界只在你眼中 相逢不晚為何匆匆 山山水水幾萬重 一曲高歌千行淚 情在迴腸盪氣中 啊情深深雨濛濛 天也無盡地無窮 高樓望斷情有獨鍾 盼過春夏和秋冬 盼來盼去盼不盡
  • 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裡歸!是詩太美還是雨醉人?
    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蘇軾: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蘇軾: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張嵲: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蘇軾:但看低昂煙雨裡,不已。勸君休訴十分杯。更問尊前狂副使。來歲。花開時節與誰來。
  • 萬佛寺造像,穿越歷史煙雨的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歷史上的南朝崇佛。整個江南寺廟林立、佛像眾多,卻在無休止的王朝更迭與歲月滄桑中都化作了塵土。只剩這一句詩歌,寫在了南朝佛教藝術史,畫面上是巨大的留白,白到天高地邈,空餘寂寥。
  • 抖音一塵煙雨一樓臺是什麼歌 一生獨一原唱盧炎歌詞分享
    「一塵煙雨一樓臺」這句歌詞的歌名最近在抖音上很火,據了解,這首歌歌名叫《一生獨一》,是歌手盧炎作詞並演唱。下面來看一下。  抖音一塵煙雨一樓臺什麼歌  據悉,在抖音裡歌詞為「一塵煙雨一樓臺」這首歌的歌名是《一生獨一》,這首歌的原唱是盧炎,由徐嘉蔚、盧焱作詞,苗小青譜曲,歌曲的發行時間在2018年的
  • 星空下|煙雨迷濛太子廟
    多少次,我坐公交路過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站點——太子廟。此時的我,又多少次環顧街景,找尋著太子廟,廟在哪裡呢?可惜一次也沒有看到,心想也好,有機會再認真來找找看看。春夏之交的一天, 江南的梅雨下了好幾天,我想趁著這樣的天氣尋訪太子廟,覺得這樣才更有歷史的氛圍。一個人,一把傘,一個包,還是那一路公交車,我第一次從這一站下車,太子廟站。
  • 一蓑煙雨任平生
    一蓑煙雨任平生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第二中學 九(21)陳怡霖煙雨朦朧,清風匝地。
  • 這個周末河源人民有點忙|看煙雨,曬冰雹,忙除溼
    有人忙著看煙雨濛濛的美麗河源,有人忙著拍下家門口滿地的冰雹,還有人忙著去超市採購各類防潮除溼產品……19日15時35分,市氣象臺發布冰雹橙色預警,預計源城、東源縣等部地區可能出現冰雹。隨後,微信朋友圈陸續出現各種曬冰雹照片,稱連平縣三角鎮、忠信鎮及東源縣錫場鎮等多處下起湯圓大小的冰雹。
  • 每天一首詩—解讀《江南春》中杜牧的感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麼美妙的景致就想召喚你,回到江南故土中來吧。 「千裡鶯啼綠映紅」,這句中,「千裡鶯啼」是從聽覺中,而「綠映紅」是視覺上,描寫在千裡的大地上,到處都是鶯歌燕舞在那啼鳴,大塊的綠色和紅色映襯,具有大寫意、大潑墨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