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人物】李和生書法作品賞析

2021-02-22 水墨CHINE

人物簡介


李和生,著名書法家。陝北米脂人,定居西安,供職於有色西勘院。一九五七年出生,研習書法近四十年。現任西安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外聯宣傳委員會副主任,西安中國書畫篆刻研究院副院長,西安文史館研究員。著有《歷代名碑技法》《少兒書法》《心航墨痕》《李和生書法集》等書法專著。

李和生的書法初習唐楷,後研漢魏。對北魏書法有著自己獨到的領悟。他的書作於大氣中見儒雅,靈動中見端莊,靈活多變又不失傳統。三十多年來,書作遍及大江南北。數十次參加國內外大型書畫展,並多次獲獎。有數百幅作品被選入各類書法作品集中。近年來,為樓觀臺、趙公明財神廟等名勝古蹟題寫的匾額、楹聯受到名家的好評與遊人的喜愛。書作還被人民大會堂、北京谷泉會議中心、陝西圖書館、楊虎城紀念館、法門寺、翠華山、紫竹林等多處名勝古蹟所收藏。書法作品被作為禮品饋贈給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二零一零年代表西安市出訪日本奈良,進行書法藝術的交流。是「三秦書風」的代表書家之一。

李和生還是優秀的散文作家與書畫評論家,其作品散見於各類報刊,並出版有散文集《小聲》等。他的散文作品,語言風格獨特,於平淡中見智慧。選材多是生活中的小事,卻能以小見大,娓娓道來,讓讀者有賞心悅 目之感。書法有文學的支撐,文學又有著書法的妙趣,二者結合讓李和生的藝術之路越走越寬。鑑於他在藝術領域內的突出成就,被授予西安市「德藝雙馨」藝術家。



主持人語:

古人書面交流,都須用毛筆書寫,並且都希望自己能夠寫得一手好字,成為書法家。這曾經是所有文化人的夢想。如果父親是一位書法家,那自然是兒子心中崇拜的偶像,父親的書法也自然會對兒子產生一定的影響。秉承家法書風,一門雙雄,便會被街談巷議,傳為佳話,甚至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在中國書法史中,這樣的父子書家代不乏人,其中的明星父子就有:三國時的衛覬與衛瓘、鍾繇與鍾會,東晉的王羲之與王獻之,唐朝的歐陽詢與歐陽通,宋朝的米芾與米友仁,明朝文徵明與文彭……今天,欣賞李和生和李默海父子的作品,又讓人想起歷史上那些書法父子、山水父子的動人故事。儘管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父親李和生的書法作品和兒子李默海的山水畫,但我們知道,自古"書畫同源",且一個好的國畫家也必須是一個好的書法家。

我們看到父親李和生的魏體書法作品上承漢隸之風,下有唐楷之韻,字形端莊大方,剛健質樸,方重遒勁,如刀刻斧斫,雷雨積潭。布局章法融入個人之藝術覺悟,更顯得貼近生活。他在茶葉包裝紙上的隨意揮灑,用書法將自己對生活對書法藝術的探索呈現在觀者面前,容易讓人想到趙州和尚「吃茶去」的公案,禪味極濃。
兒子李默海的山水作品氣勢宏大,筆墨精到。其小品山水也筆簡意足,意境空闊,清脫純淨,空而不虛,寂而不滅,簡而能遠,淡而有味,詩畫合一、墨色相融。李默海的青綠山水畫,禪意之中墨色相合,確有豔而不俗、厚而不膩、淡而不薄的禪家意味。詩情入畫,畫裡說禪,詩畫合一,禪意自現。本期水墨中國帶您走進李和生、李默海父子的書畫世界,在「吃茶去」的禪意生活世界裡賞書觀畫。
——主持人王立軍

書 家 李 和 生
文/方英文

念大學時,聽過幾位陝北文藝家的講座。他們一回憶到自己的苦難經歷時,就哭了。其哽咽之難言,在打動臺下聽眾的同時,也讓大家尷尬。於是印象陝北人,都是很真誠的,激情沛然的。只是對於不幸,少了一點達觀與幽默。後來交往了書法家李和生先生,才發覺往日的印象實在片面。


長安城裡的書法名家李和生先生,是出生於陝北橫山的米脂人。米脂這個地方很是了得,暢朗沃美,居然有水稻,因此曾為古國釀出一朵豔冠千秋的花兒,貂蟬妹子;又孵化了一個準皇帝哥哥李自成。可是既為膏腴之鄉,必要配套傑出的藝術家啊。現在看來,這一指標活該李和生先生了。讀他的散文集《小聲》,令我十分驚訝,因為其中的多篇短小的文字,無苦難之顯擺,有性靈之通脫。將這種文字署上沈從文汪曾祺的名字,不是誰都能判斷得了的。聯想到他的溫和性情,舒緩幽默,很像是籍貫江南的藝術家。怎麼回事?原來在很多很多年前,不斷有江南人移民米脂呢。生長於此等土壤,又如此讀書寫作,你讓李和生先生寫一張臭字出來,那不是把屎拉到石縫裡——給狗出難題麼!


李和生的書法,人說是出自唐楷,但以我有限的習字經驗與讀帖量來看,他更多的是受惠於魏碑。不過他的字,猛看上去像是從危崖絕壁上鑿下來的,渾厚率真,宛若憨斧砍成;細觀又像是雷雨積潭、萬蛙過江,這一番浩然陣勢——與書家性格比照,頗為蹊蹺。書論中常出現一個詞,「法度森嚴」,我始終不明白何意。後見李和生的書法,恍然也。

我近年來堅持拿毛筆寫作,所以每逢書法家,自然要藉機討教一二的。經常是一筆寫壞了,就毀之整篇。李和生說這樣是不必的。一筆寫壞了,通篇看來,正好比一顆痣摁在女人臉上,痣與臉互容,於是成了美人痣。「當然,痣不能多,」和生兄微笑著補充道,「多了就成了麻子。」真是絕妙,碰一大杯!


一般的藝術家,容易個性張揚,不顧環境及他人,給人以狂傲的感覺。李和生不是如此:形容上不像個藝術家,頗像民國年間的一個普通的教書先生。事實上他確實常被邀去大學、中學、小學講書法,家裡也是經常接待西洋的中國文化崇拜者。無論對內還是對外,他都是謙恭低調,令人想到他的本家前賢李叔同。常見些不愛文藝的人,或因各種原因不得不通過「搞文藝」來弄口飯吃的人,喜歡以「採風」的名義遊玩吃喝——得拽幾個李和生這樣的真行家呀,否則當地的名流不作陪,端上來的酒也可能是假的。每逢此,李和生都樂意配合、欣然前往。臨到現場,讓他寫多少字他就寫多少字,管不得潤筆不潤筆了,人民愛咱的字嘛。這就叫厚道,這就叫佛品。


我與和生兄見過四次面。第一次大醉,第二次中醉,第三次小醉,第四次沒醉——半瓶酒讓我帶走拉倒。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跟做人,尤其跟書法藝術,有什麼關聯呢?我得好生悟悟。

二零一二年七月八日於採南臺

李和生作品賞








2015年11月22日《西安晚報》10、11版刊發




相關焦點

  • 「藝術中國」——李輝水墨人物作品
    李輝水墨人物畫賞析文/賈德江李輝與我是同行,都是在出版社從事編輯出版工作,業餘時間畫畫,相互自然有一種親近感。多年來,他不僅兢兢業業於本職工作,一路升遷,還畫了很過畫,其中的艱辛,我是深知的。因此,他在繪畫事業上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和進步,都是不容易的,都是值得讚賞的。
  • 【賞析】平正中和 端莊沉穩——劉滿才書法作品賞析
    【賞析】平正中和 端莊沉穩——劉滿才書法作品賞析唐·孫逖《宿雲門寺閣》  劉滿才的作品總是在筆墨技術支撐下,從書法傳統與現代審美之間尋找易於切入的契合點,並且善於從古今法術之中巧妙選擇,取法充實和建構自己的藝術語境,從而使其書法圖式具有多元的書類特徵,以及在經意和不經意之間流露出個人的藝術之美。比如,從技法層面講,特別注重創作的新發,不僅注意照應兩端(即碑和帖),更把意念注入中端,融匯碑帖要素,有機地達到了筆勢與字勢的自然協調。
  • 書法家張國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國強書法作品賞析
    書法家張國強草書書法家張國強草書 《醉太平·寒食》生叫破韶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國強書法作品賞析書法家張國強草書書法家張國強 《七律·登廬山》躍上蔥蘢四百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國強書法作品賞析書法家張國強草書書法家張國強草書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相逢每醉還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國強書法作品賞析
  • 2020年全國功勳人物藝術家:周長智|書法|書畫|書法作品|名家|中國...
    2020年全國功勳人物藝術家:周長智    周長智,筆名:西平中國當代書法藝術名家1944年生於西安,大學文化,現為西安盛唐書畫藝術研究院藝術顧問,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書畫協會會員。
  • 當代書法藝術名家史明鑑作品賞析
    作者:墨笑導語:當代書法藝術名家史明鑑先生受家庭醺陶,自幼研習書法。數十年來,史先生初心不渝,筆耕不息。摹名家,得其精髓;追名師,汲其要旨;參時風,取其所長。博採眾長,師古開今,自成書風。史明鑑先生文化底蘊博厚,書法功力非凡。他研習書法秉持藝術原則,不慕名利,靠實力立身,用作品說話。史明鑑先生憑藉非凡實力,其作品在諸多文化交流與活動中,斬獲眾多重要獎項與榮譽,搏得業內專家及社會各界高度認可與廣泛讚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為豐富與發展中華書法藝術做出了卓越貢獻。史先生是當代書壇名副其實的書法藝術名家!
  • 雲捲雲舒戀山川:甲竹桃的水墨作品
    國際藝術大觀》微信:gvi-art國際第一藝術微刊 · 最受歡迎美學公號傳播:國內、外藝術名家·繪畫·雕塑·攝影·書法無師自師,道法自然擅畫山水、花鳥、人物潛心丹青氣韻,靜心釋躁意在養性怡情不拘泥於古人風格和行式追求個人風格的獨立繪畫語言。
  • 中國書法家協會觀山老師書法作品賞析
    其作品在全國書法大賽中多次獲獎。成就及榮譽:2009年獲「中國書畫家百傑」稱號。觀山先生作品在北京琉璃廠、大鐘寺愛家國際收藏品市場、北京古玩城、北京天雅古玩城均有銷售。觀山先生素善行書,風格獨特,出神入化。飄逸、舒適、其書法作品有很高的欣賞、收藏價值,很多作品已被海內外書法愛好者收藏。大量作品已被海內外書法愛好者、收藏家、鑑定家收藏,目前已有很多作品正在國際拍賣行拍賣。
  • 武效記書法作品賞析
    從小熱愛書法,七歲學書,至今七十餘載,積年累月,筆耕不輟。初學歐體,後涉諸體,真草隸篆,漸臻佳境,尤善魏碑。在退休後的十餘年中,專事書法學習與研究,拓寬視野提高境界,使自己在學書的道路上得到長足的進步。同時也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2001年參加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研修班學習,得到書法名家張有清、溫彥國諸老師的指教,受益匪淺,技藝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 藝術人物:畫家周銘作品賞析
    其作品以學習研究中國傳統書畫為根基並吸收古今、中外的藝術元素,作品得北方凝重、渾厚、雄奇為基調,汲取南方清韻、逸遠、秀美的構圖,運用筆墨技法並通過造型特定的詩化境界來表現山川的靈動與其中蘊含的生命意識,從而形成了「獨在古意新境,妙在北勢南韻」的個人畫風。在創作中始終以真山真水為師;以關愛自然本位的回歸為主旨;以書法為畫法的用筆統領全局。
  • 著名書法家詹欽成作品賞析
    現為上海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書畫院畫師,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上海理事,中國駿轉畫院畫師,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員,上海城鎮文化發展研究院特聘書畫藝術家,上海生一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書法家,上海三民文化博覽館特聘書法師,上海世際文化交流中心藝術顧問,博源美術館特聘書法家,蘭風國際藝術中心(臺灣)特聘書法家,顧問。2010一2014年,上海三民文化博覽館(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創作培訓基地)。
  • 蘭竹馨香|郭青蘭竹水墨作品賞析
    繼承而創新——淺談郭青蘭竹水墨畫郭青,字青青,號蘭竹堂主,蘇州人氏。認識郭老師是先從認識他的水墨蘭竹開始的,印象中是在哪位好友的朋友圈發布了郭老師作品,是一幅長題跋的水墨蘭竹,用筆剛柔相濟,水墨酣暢淋漓,頗有鄭板橋的勁健和潘天壽的張力在裡面。
  • 朱炳初:德藝雙馨,大展鴻圖—賞析楊俊亮書法作品集感懷
    近日,老戰友楊俊亮的一部書法作品集來到我的面前,在欣賞其大氣磅礴、功底頗深的作品同時,不禁引起諸多回想:俊亮與我曾在原北京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共事,是無所不談,十分熟悉的摯友,以我對他的了解,這部書法作品的造詣內涵及其為人處世的作為業績,可用三句話概括:謙遜好學,甘為人徒;落筆霸氣,揮灑自如;創造價值,奉獻自我。
  • 草書書法作品欣賞,中國古典詩詞賞析(五言古詩1)
    根據各位書友建議,我把自己創作的一些草書書法作品高清圖片,結合我對詩詞原作的理解、賞析,以合集專欄形式呈現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認可,並提出寶貴意見,更希望我的作品能夠對各位書法愛好者起到一點交流、幫助作用。
  • 歷代水墨牡丹作品欣賞
    作品樸茂厚重、大氣磅礴、個性鮮明,並在長期的實踐中,在書法、水墨畫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蔡茂友探索獨創的青花瓷書畫藝術。他分別在瓷板、瓷瓶、瓷盤的多維空間上進行創作,其所作青花瓷書法,筆意灑脫、筆力雄健;所作青花瓷花鳥畫,筆精墨妙、生動傳神;尤其是他領略獨特的個人藝術格調。
  • 「津門網」做人當若竹,虛心且有節——何加明水墨畫賞析
    自幼酷愛書畫,師從著名書畫家、作家、詩人蔣義海先生,所畫蘭、竹、山水、魚蝦及左右書法作品廣受社會好評,部分作品已被一些知名企業家、藝術館、博物館、收藏家收藏,其一部分作品榮登2018年5月20日中日商報。現為南京名人藝術研究院特聘為高級書畫師,揚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 當代著名國畫大師,吳冠中水墨作品賞析
    80年代,吳冠中又積極探索中國畫的革新,將現代藝術中的形式美感融入水墨畫的表現,實現了「中國畫現代化」的突破,畫作既富傳統審美意趣,又具現代美感。至90年代,吳冠中在水墨畫和油畫創作上都抵達其藝術探索的頂峰,所謂「水陸兼程」。他以率真的性格與無畏的膽識,創造性地貢獻出了一種走在時代前沿的形式與風格,成為中華民族在文化轉型期的一座藝術高峰,令人仰止。
  • 張顯盛書法作品賞析
    其書法真行草隸篆皆能,尤精楷書,所作楷 書點畫圓潤,墨色沉穩,厚重遒勁,端莊有力,結構嚴謹,擅長行草,所作行草 使轉流暢,墨色濃淡交融,飛動超逸,氣勢豪邁,筆力勁拔,神彩多姿,博採眾長,自成一家。 張顯盛書法作品參加市、地、省以及全國級的書畫展數十次,曾獲得 一、二等獎。
  • 藝術人物——畫家華國良作品賞析
    藝術人物——畫家華國良作品賞析 2020-05-14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藝術人物——郝愛平作品賞析
    【藝術簡介】郝愛平,筆名郝歌,曾就讀於解放軍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國家畫院首屆人物畫高研班、2014北京大學書法精英班。其次,郝愛平接受過嚴格的學院派訓練,這使他既掌握了純熟的傳統水墨技法,又深諳傳統文化的精妙。郝愛平的童年是在農村老家度過的,山野的花草打動過他,清泉滋潤過他,山風吹拂過他的心靈,他的作品更像是在表現他童年所做過的夢,他從童趣中找到筆墨靈感,童心是其精神的殿堂。
  • 將軍書畫家呂振林作品賞析
    我有幸觀賞呂振林將軍的書畫作品,這使我聯想到自古以來歷朝都有將軍書畫家。振林將軍擅書法,精山水,人們尊稱他為「將軍書畫家」,名副其實。   16歲的呂振林瞞了兩歲圓了當解放軍的夢想。他自幼喜愛寫字畫畫,入伍後緊張的軍旅生活仍使他一手拿槍一手拿筆。軍務閒暇時總是用於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