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恐怖事件發生後,損失的是美國,震驚的是世界,美國的盟友們出於傳統友誼和對美國發生恐怖主義災難的同情,更加緊密地團結到一起,連俄羅斯都表現出極大的同情,當然,政客的團結聽聽就算了。
911發生後,3000多人殞難,2000多億美元的損失,世貿大樓完全損毀,五角大樓也遭受重創,作為代表建築物,儼然就是對政治、經濟、軍事的三重打臉,經過內部調查和媒體報導發現,聯邦政府在安全方面是有缺陷和疏漏的,而且責任不輕,所以甩鍋大法即時生效,在增加法案增強安全機制的同時,只有點燃著戰火才能把國內的注意力和來源於民眾的壓力禍水東移。
9.11無疑是對美國最大的羞辱,二戰中美國曾被日本偷襲珍珠港,這讓當時反戰主義佔上風的國內狀況情勢急轉,而第二次遭受本土攻擊那就是9.11了,所以全國上下緊密團結一致對外,在一片喊打聲中,很多人忽略了所謂的恐怖主義勢力原來是美國自己的歷史遺留問題。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是美蘇博弈的產物,是在美國金錢、軍火支援不斷的情況下發展壯大起來的,人們也忽略了關聯拉登的證據,美國也不在乎什麼證據,就一鍋端唄,反正總要有人來負責,打了再說,為什麼那麼急呢,怕國內壓制不住邪火,同時也是殺雞儆猴,警告一切打算對美國本土下手的勢力和組織,招惹美國以後絕對沒有善終。
反恐戰爭的出發點肯定是9.11,但目的還是一如既往,阿富汗雖然有戰略優勢,但這盤棋實在太大,不是幾十年能下完的,而總統也沒有那麼長任期,所以缺乏初始動力和長遠的規劃,而9.11事件給了美國絕好的藉口,以此為突破口,解決了以往的困難。
阿富汗,65萬平方公裡,出於西亞、南亞、中亞結合部,與大國和伊朗接壤,還可以北上扼制俄羅斯,至於中間隔著的那些幾乎算是不設防的斯坦,美國表示呵呵,並不在意。
早在100多年前,阿富汗就被眾多領域的專家所矚目,其中有政治家、戰略家還有經濟學家。掌握了阿富汗就獲得了地域主動權,伊朗、印巴、俄羅斯和大國都在影響範圍之內。
阿富汗的戰略位置對美國非常重要,因為這涉及政治、軍事和經濟等多方面,而裏海探明石油和天然氣的儲量絕不低於中東地區和整個歐洲。一旦阿富汗完全歸於美國控制,中亞的石油和天然氣完全可以繞開俄羅斯和伊朗,打破俄羅斯的資源壟斷。
美國實施的還是老套路,進入其他國家,一通狂毆,然後扶植代理政權,得到重要戰略要地,順便控制資源主導權並建立有利於美國的地域規則。
還可以順便打擊俄羅斯的能源出口產業,偏巧俄羅斯的經濟對石油、天然氣、原料的出口非常依賴,從指標上來看,依賴程度甚至超過了沙特,缺乏一切彈性,相關能源經濟的產業和服務業也是經濟份額中的重頭戲。
90年代的經濟轉型對俄羅斯來說是痛苦的,但是通過大撒把式的優勝劣汰過程,外加商貿和服務業的崛起,再加上那段時期的能源經濟利好,所以俄羅斯很快扭轉頹勢,但後續內部結構革新無牌可打,如果能源經濟再被限制,對俄羅斯的打擊可想而知,而這也是美國所看重的。
美國侵略阿富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各國政客和經濟學家無論國籍是美國日本還是中亞國家,他們都有著自己的看法,出奇一致的是他們不相信美國打的是一場反恐戰爭,拉登幾次三番的逃脫都有拉姆斯菲爾德的授意,不允許特種部隊進入,不允許阻斷可能作為逃跑路線的山路,這些「巧合」讓全世界都感到意外,美國知道自己要什麼,他只是找藉口進入中亞駐軍,佔據戰略優勢,順便控制資源。
地理小知識:阿富汗與新疆接壤。
不過美國付出的代價也非常大,雖然宣稱阿富汗戰爭耗資1.1萬億,其實綜合成本已經超過2萬億美元,一旦完全撤軍,今後阿富汗的發展態勢又會是一片大亂,塔利班捲土重來。
阿富汗不愧「帝國墳場」的稱號,先有蘇聯撤軍,現在美國也支撐不下去了,雖然佔了些便宜,但一旦阿富汗再次陷入內亂,美國的勝利果實是否能保住還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