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妥協》:從負債的底層女性,到身家百萬,她做對了這3件事

2020-12-14 八月電影院

引言:

《永不妥協》是2000年上映的一部優秀美國劇情電影,由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大嘴美女」朱莉婭·羅伯茨主演。雖然劇情很傳奇,但卻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藝術虛構的成分極少,甚至本尊都發文認證電影情節還原度高達98%。

影片主人公原型還在開場10分鐘的餐廳戲份中驚喜出鏡,客串服務員。真實的艾琳作為一個完全沒有法律背景的單身母親,歷盡艱辛,以永不妥協的勇氣和毅力打贏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民事賠償案。

最終全體居民獲得電力公司3.33億美元的賠償金額,創造了美國歷史上直接訴訟案件的賠償金額之最。艾琳也因此從存款不滿百元的窘迫單身母親,一躍成為身家百萬的闊綽中產。

這部電影獲獎無數,豆瓣評分高達8.4,艾琳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每位觀眾。朱莉婭·羅伯茨也憑藉入木三分的演技斬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她把一個處於社會底層,永不妥協的女性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她滿口飆髒話卻永遠底氣十足,該反抗時絕不忍著,她性感又嫵媚,她自信又率真,她毫不退縮,她永不言敗。

苦難並沒有成為她墮落的理由,反而成為激發她鬥志的引線,無論處於多麼糟糕的狀況,她都不忘讓自己光彩照人。平凡的生活中只有持續發光才有被發現的可能,在黑暗中甘心黯淡只會慢慢被黑暗吞噬。

電影帶有典型劇情片的風格特點,用女性主義題材和喜劇色彩的表現形式,生動鮮活地呈現出殘酷的現實壓力下,底層女性的逆襲掙扎,譜寫了一段關於尊嚴、夢想、愛情和家庭的動人旋律,表現出「永不妥協」的作品主題。

今天我將從故事結構、人物塑造和現實啟發這三個角度,對電影進行深度剖析。也順便揭秘,這位底層女性從負債纍纍到身家百萬的絕地逆襲,她到底做對了哪幾件事(純乾貨)。

一、故事結構:以真實事件為藍本,故事結構精緻,富有深意的衝突設定增強影片可看性,引發觀眾深層思考

1、振奮人心的真實事件,天然且絕佳的故事選題

故事是人生必需的設備。——評論家肯尼斯·伯克

人類對故事的胃口是不可饜足的(從每天故事化的微頭條爆款就可見一斑)。在地球上的普通一天,數不清的故事在以各種形式傳送著:書籍、戲劇、電影、自媒體、網聊。

故事不僅是人類最多產的藝術形式,而且和人類的一切活動——工作、玩樂、吃飯、鍛鍊……爭奪著人們每一刻醒著的時間。

亞里斯多德在《倫理學》中提出一個問題:一個人應該如何度過他的一生?而這個深奧的問題很難解答。

傳統上,人類一直基於四大學問:哲學、科學、宗教、藝術,來尋求亞里斯多德問題的答案,試圖從每一門學問中得到啟迪,從而編織出一種人生意義。隨著我們對傳統意識形態的信仰日益消減,人們轉而尋求我們依然相信的源泉:故事的藝術。

世人對電影、小說、戲劇和電視的消費是如此的如饑似渴、不可饜足,故事藝術已經成為人類靈感的首要來源,因為它不斷尋求整治人生混亂的方法,洞察人生的真諦。

讓我們看一看電影女主原型人物的坎坷經歷:

艾琳出生在美國南部堪薩斯州。1978年中學畢業後,到德克薩斯州一所商學院學習,獲得應用藝術準學士學位。1981年,她來到加利福尼亞州,在選美比賽中,獲得太平洋沿岸小姐稱號(人生高光時刻)。後來,她嫁給飯店經理蕭恩·布朗,兩人返回堪薩斯州並在那裡生兒育女。1987年,第一次離婚。1989年,再婚,嫁給股票經紀人史蒂芬·布羅克維奇,又生了一個孩子。1990年,第二次離婚,成為帶著三個孩子的單身母親,沒有工作,又遭遇車禍,負債,艾琳幾乎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電影開頭的狀況)

後來發生的事情我們都通過電影知道了,身處人生低谷的普通美國底層女性艾琳憑藉自己過人的堅毅和執著,為因水質汙染而患病的數百名美國民眾討回公道,最終成功讓大家獲取賠償並拿到一筆不菲獎金。幫助別人的同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自我價值。

如此具備傳奇色彩且振奮人心的真實事件,堪稱天然且絕佳的故事選題,可遇不可求。商業敏銳度和故事嗅覺同樣出色的好萊塢自然不會輕易錯過。

順便附送番外:電影上映之後,艾琳本人曾蓋章認證,電影秉持真實原則,98%的部分和真實事件一致。那個財大氣粗的無良公司PG&E的行為就是如此惡劣,她本人的穿著也像電影裡一樣性感(惹火的低胸裝、超短裙確實讓我印象深刻)。

2、故事結構精緻,富有深意的衝突設定增強影片可看性,引發觀眾深層思考

電影藝術的基礎在於剪輯。——普多夫金(蘇聯)

剪輯就是在用鏡頭語言排列組合試圖講故事,而想要講得好,就必然需要一個過硬的結構。

「故事結構」是對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選擇,這種選擇將事件組合成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序列,以激發特定而具體的情感,並表達一種特定而具體的人生觀。一個講得美妙的故事堪比一部交響樂,其結構、背景、人物、類型和思想融合為一個天衣無縫的統一體。

比如電影開場鏡頭聚焦在女主拼盡全力真誠以對,但卻最終失敗的面試;隨後就是雪上加霜的意外車禍;再到勝券在握的官司因為女主的情緒失控輸掉。這個事件序列營造了一個沉到谷底的壓抑型故事開場。觀眾已經百分百確認,女主瀕臨絕境。

從瞬間到永恆,從方寸到寰宇,每一個人物的生命故事都提供了百科全書般的可能性。大師的標誌就是僅僅從中挑選出幾個瞬間,卻能向我們展示其整個人生。而在本片的開場導演看似隨意挑選出了這樣幾個瞬間,8分鐘內就把女主的困境交代完畢。

電影並不僅僅是若干個瞬間的衝突或行動、人物個性或情感狀態、機智對話或符號象徵。導演更多搜尋的是事件,因為一個事件包含了以上的一切,甚至更多。

就像電影中的艾琳,在面對資產280億的PG&E公司時所採取的一系列行動,都充滿了困境和衝突。

整個事件包含了無良企業和受害居民的天然衝突;有女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正義感個性特質;有逐漸擺脫失敗婚姻的陰影,陷入愛情的情感狀態;還有關於環保和公益的主題。甚至女主各種爆粗口的臺詞設計和那些低胸裝、超短裙,都非常符合人物特徵。

整個電影故事結構精緻,很多富有深意的衝突設定增強了影片可看性,還有些喜劇色彩。關於環保公益、理想追求和女性主義的宏大的主題也能引發觀眾深層思考。

二、人物塑造:朱莉婭·羅伯茨演技自然,塑造的底層女性形象自帶強烈的反差感和戲劇性

1、朱莉婭·羅伯茨的巨星魅力和高超演技對影片的加持

「大嘴美女」朱莉婭·羅伯茨可謂是美國的國寶級女星,演技和顏值兼備。她在1986年出道,1990年憑藉和李察·基爾的《風月俏佳人》走紅,2001年又因為這部《永不妥協》獲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朱莉婭·羅伯茨有著非古典類型並帶有一點野性的美麗,她的表演風格大方自然,貼近真實生活,當她在《風月俏佳人》中扮演街邊灰姑娘贏得了百萬富翁的心時,也因露齒的燦爛微笑,讓許多觀眾牢牢記住了她的特色和演技。

正是因為自身的強大魅力,在《永不妥協》中她演底層,扮粗俗,依然有著爆棚的觀眾緣。

女主艾琳第一眼看來,似乎潑辣、粗俗、自私、任性,為了生存無所不用其極,但在這個略顯粗糙和攻擊性的人物表象背後,艾琳的深層性格中卻擁有一個百折不撓、永不妥協的堅強意志,驅動著她實現理想,走向成功。

所以,艾琳不在意一次次的求職失敗,她竭盡所能,抓住一切機會尋找可以養活孩子的工作;在剛剛入職的時候被同律所的女同事排斥,她也並未因此改變自己熱愛的穿衣風格;面對無良公司的時候遇到很多挫折甚至威脅,但卻並未選擇退縮。這樣「永不妥協」的精神讓很多人自愧不如。

朱莉婭·羅伯茨的演技暴擊發生在因為上司誤會而被律所開除的那段感情戲中,努力工作毫不懈怠的艾琳,明明是去調查取證,卻被上司誤會成消極怠工,再次面臨失業的艾琳回到家裡,看到蟑螂的時候,情緒失控,大喊:「誰願意讓孩子住在蟑螂比貓大的房子裡?」

隨即哭著和喬治袒露心聲,說起了自己曾是選美皇后的經歷。一邊抹淚一邊傾訴:「我還留著我的皇冠呢!我曾經以為我的一生,應該有美好的前途,應該有所作為,我還能證明我是很重要的。」

喬治跪下來,認真看著艾琳的眼睛說:「你對我很重要。」

朱莉婭·羅伯茨的回應非常經典又準確(表現出曾經離婚兩次的單親媽媽真實的狀態):「你會不會也做一些讓我傷心的事情。跟你說實話,我會受不了的。」

接下來逆光的親吻,溫暖的擁抱,配上深情的音樂,說這是一部經典愛情電影也不為過。故事副線處理得也如此精細,很難得。朱莉婭·羅伯茨的巨星魅力和高超演技對影片的加持同樣功不可沒。

2、人物在每一次衝突中的轉變,都呈現出恰到好處的反差感和戲劇性

沒有藝術不含轉化。——羅伯特·布烈松

如果一部電影從頭到尾平鋪直敘,毫無衝突和轉變,那麼在黑暗的影院中傳來的就不是陣陣的笑聲、哭泣,而是無聊的呼嚕聲。而具備恰到好處的反差感和戲劇性的成功電影,那些被選中的 「事件」,往往意味著變化。

故事事件創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富有意味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用一種價值來表達和經歷的,並通過衝突來完成,而衝突到達極致就是故事高潮,會引發出絕對而不可逆轉的變化。

《永不妥協》在關於人物轉變和價值表達的把握上就頗具巧思。舉例說明:

① 電影第40分鐘,再次失業的艾琳哭著回顧自己風華正茂的夢想,表達對現實的失望。而深愛她的喬治卻第一次袒露心聲承認艾琳在他心中的位置。一直故作堅強、拒絕接近的艾琳終於鼓起勇氣接受了這份全新的愛,而這樣的人物轉變無疑是從負面到正面,其背後的價值是——勇敢。(去愛吧,好像從未受傷一樣)

② 電影第120分鐘(接近尾聲),成功為受害居民討回公道的艾琳,決定帶喬治去給居民唐娜報喜,在得知自己即將獲得500萬美金賠償的時候,對方泣不成聲,抱住艾琳不停感謝,此時的喬治也從困惑、擔心徹底轉變為理解。而這樣的轉變是從被冷落的失望到對愛人的驕傲,背後的價值是真摯的愛情。

當然,類似這樣具備轉變性質的事件,並且傳遞價值觀的信息還有很多,而當這樣的鏡頭串聯起來,就組合成了一部精彩的電影。

三、現實啟發:理想不會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永不妥協,終有一天你會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之中

從存款不滿百元的窘迫單身母親,一躍成為身家百萬的闊綽中產,艾琳做對了這3件事:

1、 放下面子,贏得機會

艾琳在影片中出場伊始就是極度窘迫的狀態,觀眾能Get到的信息全部指向「她就是一個倒黴鬼」。這樣的人物處境也隱喻了底層民眾的現實和背後邏輯:沒有資本,就不能矯情。

但現實中很多身處社會底層的人,在艱苦卓絕的奮鬥時期,卻被所謂的「面子」羈絆,導致畏畏縮縮,難成大事。

那這個無論貧富、尊卑、貴賤都無比在意的「面子」到底是什麼?

面子是根植於文化的社會心理建構,面子在人際交往中形成與表現,面子具有情境性和可變性,面子是一個人自尊與尊嚴的體現,面子是一個人的自我心像,面子是重道義輕功利倫理情趣的表徵。

「面子是這個世界上最沒用,卻又最難放下的東西。」 年輕氣盛,受不得一點委屈,面子比天大,總是固守著脆弱的自尊心,為了面子,白白喪失很多機會。

太多好面子的人,骨子裡都有些傲氣,清高。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下,無論從事何種行業,都需要學會「厚臉皮」,必要時候甚至「不擇手段」達到目的(當然是合法範圍內)。

艾琳在電影中的表現,為我們提供了「放下面子,贏得機會」的絕佳範例。比如:

她在走投無路,失業欠債的絕境中,果斷放下無謂的「面子」,軟硬兼施獲得了一份律所的工作,保證了孩子的溫飽。她在尋找關鍵證據和資料的時候,毫不扭捏,果斷利用自己強大的親和力和性感的女性魅力達成目標。她在被上司誤會開除後,因為手中的關鍵資料扳回一城,老闆親自回來請人,她沒有因為臉皮薄放棄絕佳的談判加薪機會。

這些都是艾琳作為缺乏資本的底層女性,在道德和法律範圍內最明智的做法。

哪怕是如今的頂級成功人士也遵循這樣的規律。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認為,只有不過分顧及面子的人,才能獲得成功。「國民老公」王思聰的富豪老爸王健林在創業初期的時候也有過為貸款跑銀行55次,在銀行苦等行長很多天,最後才成功的經歷。

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我們要深知:

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當你用面子可以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個人物了。 當你還停留在那裡喝酒、吹牛,啥也不懂還裝懂,只愛所謂的「面子」的時候,說明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2、 放下從眾,贏得優勢

電影中印象深刻的一個情節是這樣的:

艾琳剛剛加入律所,因為和衣著保守的女同事們格格不入的性感風格,備受排斥,大家一起去吃午飯,但卻不叫上她,艾琳也知道她們不喜歡自己。

上司好心語帶命令地提醒:「既然你已經在這裡上班了,我希望你最好能改一改你的穿衣風格。」

艾琳硬核回懟:「我覺得這樣穿好看,只要我的身材依舊性感火辣,我想怎麼穿就怎麼穿,你沒意見吧?」

上司的立場是希望艾琳入鄉隨俗,在穿衣風格上從眾,隨大流。畢竟上司認為「公司的女同事可能是因為你的衣著打扮不舒服。」已經點明了關鍵。

但艾琳卻並不這麼想。整個律所的女職員都是穿著保守嚴謹職業裝的「面具人」,毫無個性特色的員工中,也不缺她這一個。但獨一無二的「性感火辣律所女白領」,可就她艾琳獨一份兒。為什麼要抹殺個性,融入人群呢?

艾琳堅持本色的做派,無疑是「放下從眾,贏得優勢」的表現。背後的原因除了選美皇后出身的愛美特質,還有打造個人IP,發揮優勢特長,關注獨特化、差異化和稀缺性的底層邏輯。

和那些專業法學出身的女同事一板一眼拼專業技能不靠譜,發揮自身優勢到極致的「差異化競爭」才是艾琳逆襲的殺手鐧。她也確實憑藉性感優勢大搖大擺走進水利協會,「美人計」加持下成功拿到了自己需要的資料(和老闆的那段對話可謂經典)。

其實「差異化競爭」是源於商業領域的戰略概念:

概念發起人:差異化競爭是被譽為「競爭戰略之父」的麥可.波特提出的。他是當今全球第一戰略權威,被譽為「競爭戰略之父」,是現代最偉大的商業思想家之一。 32歲即獲哈佛商學院終身教授之職,是當今世界上競爭戰略和競爭力方面公認的權威。

定義和目的:差異化競爭,是將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差異化,樹立起企業在全行業範圍中獨特性的東西,是一種戰略定位,即企業設置自己的產品、服務和品牌以區別於競爭者。目的是讓消費者感受到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優於其他廠商的同類產品或服務。

這樣的商業概念,放在職場競爭中也很有參考價值。舉幾個例子:

在案件進行的中後期,上司尋找到一家有實力的律所合作,減輕壓力,共同完成這場艱苦卓絕的官司。對方的高學歷女律師信心滿滿接手了群眾動員工作,但卻因為自己的盲目自信一敗塗地,甚至很多居民都開始對律所表示質疑。

這時艾琳出手,用自己的天然親和力,和底層民眾無縫對接,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和信任,順利拿到需要的材料,把案件推進到至關重要的一步。臨門一腳,幹得漂亮!

這或許不是單純穿衣風格的問題,而是艾琳堅持自我、真誠以待的熾熱靈魂。而這樣的她,沒有中產階級的小資傲氣,沒有知識分子的隔閡距離,才能順利得到底層民眾的喜愛,用自己的獨特優勢為律所創造價值。這,就是跨界融合思維,也是艾琳樸素的智慧。

3、 放下傲慢,贏得人心

何為傲慢?

傲慢,意思是指一種精神狀態,含有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意味,用於形容人的態度、表情、舉止;亦也指看不起別人,對人不敬重,驕傲無禮,主要用於描述人的態度;也指七宗罪之一。

最重要的:當一個人無法掩蓋自己的愚蠢時,便是傲慢。

傲慢的危害?

傲慢,會引起別人的不滿,蒙蔽自己的心智,傷害的是自己,看不到別人的優點,傷害人際關係、耽誤事業,目標難成。

人性裡有一種屬性:喜歡給自己製造優越感。

傲慢的人,才是最愚蠢的人。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地給自己製造優越感,而這種優越感一旦形成,人的死穴也形成了,它讓人沉溺在自我感覺良好的幻覺中,無法自拔。

傲慢,常常讓一個人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要想成功,必須戰勝自己的傲慢。

電影中關於傲慢的表現:

那個看起來無比專業的高學歷女律師,為什麼會失敗?我想觀眾都知道,核心原因是她的傲慢,這是聰明人的桎梏,很多有天分的人都栽在這個人性陷阱上。

在電影的第96分鐘,態度傲慢的女律師特蕾莎質疑艾琳,批評艾琳在工作上不夠專業,指出文件上的漏洞,說她甚至沒寫上電話號碼。

艾琳毫不怯懦,強勢回懟:「我也許沒上過法學院,但我在這個案子上花了18個月,我對原告的了解,你一輩子都望塵莫及。」

對方繼續質疑:「你不可能把600多個原告的電話號碼都背下來吧?」

接下來艾琳果斷展現了真正的技術,她如數家珍般把對方隨手抽出的某個原告所有信息背了出來。

這個片段展現了女律師的傲慢與偏見,也突出了艾琳用實力獲得尊重的成功底層邏輯。

後來這個倨傲的專業人士把事情搞砸了,艾琳果斷出手救場。別看她平時像個火藥桶,一點就著,滿嘴髒話,但面對受害者,卻可以出人意料地溫柔體貼,平靜悲憫。

在埃琳走訪受害者唐娜的時候,被疾病折磨的對方問她:「假如沒有子宮,沒有乳房,還能算是女人嗎?」埃琳安慰她說:「當然,你會是個更快樂的女人,徹底擺脫護墊和鋼絲胸墊。」

這樣的平易近人,貼心溫柔的溝通方式,徹底擺脫了傲慢的陰影,為艾琳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或許這個出身底層、學歷不高,沒受過專業教育的性感女郎有著這樣那樣的諸多缺點,但她規避了「傲慢」,就是最大的成功。

結語:

浪漫的愛情、輝煌的事業、幸福的家庭以及符合內心期待的生活方式,或許是全人類共同的夢想。但在階層日益固化的現實社會中,又有多少人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沒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沒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在職場中淪為邊緣人,與貧窮、疾病、失業和災難為伍?

即使勉強找到一份門檻極低的工作餬口,卻在充滿壓榨的996氛圍中,在高物質需求和低價值創造的矛盾中,在和理想漸行漸遠的現實困難中,慢慢喪失鬥志,向生活妥協,最終淪為平庸,終其一生都不知「成功」為何物。

其實人生在世,無論階層、貧富和天資如何,所有人的生命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從少不更事的滿懷理想,到對未來充滿憧憬,再到被現實打擊得頭破血流,感受到生活殘酷而嚴肅的另一面。

但在這種情境下,你是會像那些平庸之輩一樣隨波逐流?還是像電影主人公艾琳一樣,在現實的重壓下,能夠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迸發出最大的潛力與激情?你是否還能鼓起勇氣和這個殘忍的生活抗爭,還有信念去守候心中的理想不被同化?

崇高的理想是每個人心上的太陽,照亮人生中的每一步路。實現人生的價值也並沒有多複雜,正所謂「大道至簡」。只要你在心底還相信並認為值得,你為理想所付出的一切,就會是對自己生命最大的負責和敬畏。

沒人會愛上自暴自棄的底層,任何時候不能讓自己喪失對生活的主動權。要知道無論你是退縮還是前進,生活都不會對你客氣,我們經常自欺欺人地以為,只要退一步困難就會放過我們,很多時候你以為是在對生活讓步,其實你是在對命運屈服,退得久了我們會忘記前行的步伐,喪失寶貴的鬥志。

理想也不會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永不妥協,終有一天你會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之中。即使這種信念並不能像魔法一樣立竿見影,讓我們瞬間抵達成功的彼岸,但卻是每個平凡人生中最為珍貴的財富。

艾琳在《永不妥協》中展現的女性和母親的形象,一言以蔽之:「絕望中的底層理想,在黑暗中持續發光的女性力量」。

每個人的現狀都是自己與生活博弈的結果,正像毛姆所說「你終將成為你正在成為的人」,努力生活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身處逆境中的底層能做的改變現狀的最好方法。身為女子也不能活成藤蔓,依附男權,你要像艾琳一樣默默努力,爭取某天可以活成別人的夢想。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單身媽媽的《永不妥協》,尋找真相的路上永不妥協,實現自我成長
    《永不妥協》就是把她的經歷搬上了大屏幕,讓更多的人認識並了解了這位平凡卻又偉大的女性。單親媽媽找到工作女主艾琳是一位經歷了兩次離婚並且帶著三個孩子的單身母親,她也有著輝煌的過去,曾經是一名選美冠軍,結婚後便選擇回歸家庭,做起了全職家庭主婦。離婚後她自己帶著三個孩子,沒有生活來源。
  • 什麼是「女性主義電影」?從朱莉婭·羅伯茨的《永不妥協》談起
    從莎莉·菲爾德的《諾瑪蕾》到西爾莎·羅南的《小婦人》,在好萊塢電影工業水平的保障之下,「女性主義電影」能夠以更豐富的文本意蘊、形式風格呈現。為何在此選取《永不妥協》作為探討「女性主義電影」的範本?從埃琳·布羅克維奇到朱莉婭·羅伯茨:現實性與傳奇性的兼顧影片最常見的兩種譯名「永不妥協」與「伊人當自強」,無疑都是以一種簡潔又準確的意思傳遞了主題精髓,但很多時候原名的意義是難以取代的。
  • 《永不妥協》:打破偏見,看女性如何走上蛻變成長之路
    《永不妥協》是一部美國電影,上映於2000年,由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茱莉亞羅伯茨、阿爾伯特芬尼等共同主演。因為出色的演技,本片讓茱莉亞羅伯茨一舉斬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和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等眾多殊榮。《永不妥協》這部電影,它講述的是一位單親媽媽,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以永不妥協的勇氣和毅力打贏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民事賠償的案件。這位女性她帶著三個孩子在堅強的生活,堅強地走在人生的路上,她執著的精神感動了我,她不屈的努力也感染了我。下面我將從三個角度給大家講解一下這部電影的魅力。
  • 《永不妥協》:從艾琳的永不妥協精神來分析現代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永不妥協》上映於2000年3月17日,是一部美國電影,曾獲得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多項提名獎,在豆瓣評分高達8.4分。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沒有法律背景的單身母親,歷盡艱辛,以永不妥協的勇氣和毅力打贏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民事賠償案的故事。
  • 從寫作文困難到愛上作文,堅持寫3年的周記,是媽媽做對了這件事
    閱讀和寫作文,這兩者又是分不開的,當作文寫不好的時候,老師會說:多看看書啊,積累好閱讀素材,才能寫好作文。當閱讀不好的時候,老師會說,你為什麼理解不了?還是寫得少了,多寫多練,每天都要做閱讀理解,堅持一個學期,閱讀就好了。且不說這兩者之間的聯繫是有這麼大,小學生普遍寫作困難是常見的現象,不會寫作文、不愛寫作文、不想寫作文成為了語文學習的常態。
  • 有3件事不能聽領導安排,該硬氣的時候不能慫,只有弱者才妥協
    然而,有3件事還真的不能聽領導安排,該硬氣的時候不能慫,只有弱者才妥協。一、領導讓你應付上級來工作檢查。小公司可能很少會出現上級領導特意來巡查底層員工的工作情況,畢竟公司就這麼幾十個人,完全沒有必要。而那些大中型企業,因為人員眾多,事務繁多,所以公司就時不時會派上級領導到底層員工中搞工作檢查。
  • 為愛為正義,永不妥協
    一天,艾琳在一堆有關資產和債務的文件中很偶然地發現了一些十分可疑的醫藥單據,這引起了她的困惑和懷疑。在埃德的支持下,艾琳開始展開調查,並很快找到線索,發現了當地社區隱藏著的重大環境汙染事件,一處非法排放的有毒汙水正在損害居民的健康,是造成一種致命疾病的根源。
  • 電影《永不妥協》:女人,你是妻子,是母親,但更是你自己
    此時此刻,一日三餐都成了巨大的問題,面對嗷嗷待哺的孩子,面對被婚姻蹂躪的不成樣子的自己,面對生活中所有的不公平和不信任,她決定不再繼續接受命運的擺布,而是勇敢而自信的踏出了對人生永不妥協的第一步。接著,她以努力求生的堅定決心在為自己打官司的律師事務所裡謀求一份工作,並用刻苦鑽研、迎難而上、全力以赴的工作態度一步步贏得老闆的信任和客戶的尊重,最終和老闆一起攻克了賠償數額高達3.3億元,涉案人數高達643人的環境汙染侵權賠償案,一舉逆襲成為人生贏家。
  • 《永不妥協》:職場媽媽不向職場妥協的逆襲之路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面對人生的那些不如意,有的人迎難而上,不妥協,不後退;有的人就會意志消沉,從此一蹶不振。《永不妥協》給我們展現了積極的一面,激勵我們在職場這條路上,不管遇到多大的困哪都要永不妥協,迎難而上。
  • 羅夏:永不妥協的意志,可能只會讓世界更糟
    但這並不影響羅夏在廣大粉絲心中的地位,甚至很多人認為羅夏是DC宇宙中魅力僅次於老爺的角色。 由此也可以看出,一個角色的魅力只在於他的內心和性格,而其他的都只是裝飾品。 我們先來簡單複述一下劇情,然後討論一下羅夏的永不妥協是否有利於世界。
  • 做這幾件事會傷害「子宮」,尤其是第3件,多數女性都做過
    一、子宮的功能1、女性周期性例假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女人為什麼會來例假,產生例假的原因就是子宮內膜脫落,隨血液排出體外的過程,如果女性有周期性的子宮內膜脫落產生例假,這就說明,女性已經有了成熟的生殖細胞,這樣的女性就有懷孕的必要條件
  • 夫妻感情再好,女人也不能為老公做這3件事,尤其到了中年
    她做完月子後就把工作辭了帶孩子,後來也沒有再找工作。我回到家把錢交給她,她就天天在家帶娃,做家務,動不動就喊累,感覺她一下子就變成黃臉婆,我對她完全沒有了婚前的那種心動。後來我和我們單位的女下屬好上了,她很年輕,努力上進,而且崇拜我,我們經常接觸,從同事到超越普通朋友的關係,最後順勢在一起了。
  • 大秦賦:趙姬雖然智謀不足,但她做的這3件事「功不可沒」
    《大秦賦》中,女性角色有很多,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趙姬了。趙姬不像華陽夫人那麼有智謀,更不像羋華那樣懂性情,但她的花心,可謂是女子中的佼佼者了。可是,我想說,雖然趙姬花心,且智謀不足,但她做的這三件事真的是「功不可沒」啊1.冬兒的陪伴,是嬴政一生的溫暖冬兒是趙姬帶著嬴政逃難的時候,遇見的小女孩兒,虧得冬兒的聰明,趙姬和嬴政才逃過一劫。之後,趙姬就一直把冬兒帶在身邊。
  • 拯救職場女性中年危機:35歲以後,你需要做這4件事!
    但很多女性的35歲,卻處於心慌、焦慮、迷茫的狀態之中。 因為職場上的35歲,正是事業黃金的分割線,上升管理階層的人早就上去了,站在底層的人依然站在底層,看不到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 這個時候,想轉行換工作或想晉升都如千山阻隔,並不是那麼的容易,而且還要面對來自家庭的壓力。
  • 求職者新困惑,為百萬年薪入職先抵押房產,這是就業還是賭身家?
    這裡就談是不是斷章取義了,就這幾點「亮點要求」估計要氣炸了求職者心肺,整個是一份賣身兼賭身家的協議。用人單位是在炒作博出位,還是現在就業艱難到這種地步了?終身服務,可以的,但有兩個問題:一、法定的退休問題怎麼解決?二、工資是終身領取嗎?
  • 《永不妥協》:沒有法律背景的單身母親,打贏3.3億美元的賠償案
    每個人都會在做某件事之前進行風險評估,如果這件事成功了,會得到什麼,如果失敗了又會失去什麼,得失不均衡的時候就會放棄真正想要做的事情,選擇"應該做的事情"。《永不妥協》是2000年上映的一部美國影片,是根據真實的人和故事改編的,由茱莉亞·羅伯茨和·芬尼主演。影片講述了一個生活窘迫的單親媽媽艾琳·布羅克維奇(茱莉亞·羅伯茨飾)贏得了美國歷史上同類民事案件最大賠償金額的故事。
  • 因粗話太多被定為R級的電影,被評為女性必看十大勵志影片之一
    小編為大家換成女性視角,看看當一個平凡的女人面對生活的兵荒馬亂時如何浴火重生——《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永不妥協》是2000年上映的一部美國傳記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通過調查,她發現了一個秘密,原來電力公司用六價鉻防鏽而汙染了地下水源,使當地居民致病,但是他們卻將這件事情隱瞞不報。原本只想賺錢付帳單的女主,決定為那些因為汙染而承受痛苦的家庭討回公道。
  • 面對束縛永不妥協!Triumph黛安芬無鋼圈內衣昭示女性自由追求
    這也是現代人所追崇的思想,活的自由、活的隨性,絕不向束縛妥協。生活裡總是有大大小小的束縛,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一個一個打破它,破繭成蝶,做最真實的自己。愛美是女性天性,每個女生的衣櫃裡都有一片「不妥協」的存在,彰顯著她們對自由的渴望。Triumph黛安芬無鋼圈內衣就是這份舒適「不妥協」。
  • 63歲章奶奶從嚴重失眠到睡得踏實,醫生:她這半年,做對2件事
    察覺到風險的章奶奶再也不敢疏忽大意了,在和醫師進行溝通交流後,發現正是因為平時一些行為習慣的不注意,才導致了自己失眠病症纏身。若想糾正失眠狀況,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這些不良的行為方式。3種行為,或是失眠誘因,勸你小心避開行為一:入睡時間不當雖說睡眠對人體很重要,但也不是睡得越多越好的,白天大量睡眠,就會導致沒有睡意,引起失眠。
  • 人在低谷的時候,就要學會拒絕這3件事,遲早能否極泰來好運到
    我有一位初中同學,前些年創業因為盤子弄得太大,結果崩盤了,負債1000多萬,可能對於一些人來說,這個數字不多,但是對於我們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這可能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面對這樣的境遇,他能不消沉,能不低落嗎?是的,他有過。但是,他沒有放棄,而是重振旗鼓,經過三年的奮鬥,他終於翻過了身,今年5月份為了慶祝還清債務,還全款買了一輛寶馬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