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的擊球位置對於打好桌球非常關鍵。如果你站位有問題就很難做到在第一時間擊球,也很難保證動作的協調性和完整性。關於桌球的位置包含兩個問題,一個是取位,一個是站位。
一.關於桌球的取位
取位按要求來說,身體要傾斜,尤其是正手的動作,球、手、身體基本上要成為一個三角形。如果成為一個弧面的話就很難打,發不了力,身體也沒有重心。
一般教練教球時的第一句話就是要讓我們身前擊球,不能身旁擊球和身後擊球,因為不符合擊球原理。
另外一點,打球時手不能離身體太遠,那樣容易失去身體重心。一般只有處理臺內短球時手與重心才有分開的可能,剩下大部分的球重心和手應該是一體的。
出手的時候,重心和手需要有兩個同一性:同一時間和同一方向。球打的越好、越高級的人,同時也打得越簡單。因為他重心和手的方向是一致的,非常協調。
再如側身挑打,誰能夠腳下騰空,沒有支點就把球挑出去?在從取位的步法上來說,專業選手的大部分步法問題不是很大,但大家容易忽視的是小碎步(墊步)。
很多人都怕對方往自己的中間位置來一個又短又高的球,動都不會動,等正手側過身來,球已經很低了,沒法打,所以往往用反手亂甩一板。這些其實都靠小碎步來調整。小碎步用的最多的情況是向前、後以及斜上、斜下方的移動。
蔡指導舉過一個側身以後趕正手位拉的例子。正手側身以後(以右手為例)重心壓在左腳上,很多人從這一步就往正手趕,但這時他的重心離球檯特別遠,看上去非常狼狽。
比較好的方式是,側身之後應該先用小碎步調整,墊一下後再動,一邊上步一邊轉體,非常舒服。如果側身後重心壓死在左腳上不還原,沒有小碎步的意識,就做不出後面的動作。
再講一下取位時的重心問題。一個人打球,重心應該往下壓,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腳上受到這種反作用力,就像踩上彈簧一樣,從下往上頂出來。